今天是: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Baidu
map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乡村文化结硕果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25

本报记者  付远书

近年来,四川结合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和群众实际需求,创新思路,统筹优质资源,让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助力农民幸福、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托。日前,在四川资阳举行的全省乡村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现场交流活动中,四川各地展示了围绕平台、设施、人才、活动、品牌等大力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优秀经验,一个个从乡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硕果,进一步为四川的乡村文化建设凝聚合力。

以乡村文化建设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找准着力点。作为近年来在资阳崛起的“网红村”,位于保和镇的晏家坝村正凭借独具特色的文创空间走上兴村之路。

晏家坝村距资阳城区7.5公里,交通便利,由于许多村民外出务工,晏家坝村有不少老院落处于闲置状态,但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为此,我们将重心放在公共文化阵地打造上。”晏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查玉春介绍,作为资阳市宅基地制度改革首批先行试点村,晏家坝村自2019年开始实施整体乡村公园社区打造工程,目前形成了由乡村规划展示馆、乡愁主题馆、乡村图书馆等组成的文创空间集群。

“我们在村史馆收藏了100余件农具、家具等老物件,留住了乡村记忆;在老茶馆打造百姓大舞台,融入资阳的川剧高腔,好戏连台、四季不断……”查玉春介绍,如今村里已经有20多家文旅工作室和相关企业,培育了休闲民宿、田园乡创、艺术工坊、文创市集等新的体验场景,村里平均每年接待前来研学的学生超过2万人次,打响了“研学晏家坝、行走大课堂”的名气。

鼓励支持群众自发创造、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贵州“村超”火爆全网的同时,四川乐山在充分借鉴“体育村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差异化发展,打造乐山“文化村超”品牌,有效促进当地城乡文化融合发展。

“通过研判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特点,我们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并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乐山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设置了村级海选、镇级初赛、县级半决赛、市级总决赛四级赛事环节,吸引了从老人到孩子等上万名村民报名参赛。

乡村文化振兴,关键还在人。为解决乡村文艺人才不足、专干不专等问题,四川绵阳创新建立了市级统筹的“编制池”,以储备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的形式统筹招引、安排,整合100名县级事业编制人员扩充乡村文艺人才队伍,并按照“1/3时间走村串巷开展小型文艺演出,1/3时间实施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免费开放,1/3时间进行乡村文艺采风创作”的管理模式,让乡村文艺人才向“多面手”发展。

“通过这种方式,乡村文艺人才已为绵阳市乡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641场,为基层提供文化服务5823小时,创作298件作品。”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诚心“留”才,绵阳市为乡村文艺人才发放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安居补助,并为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保障乡村文艺人才安心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据悉,四川将积极探索阵地效益发挥、优质资源直达基层、市县专业人才下沉等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本土乡村文化建设制度机制。同时,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下一步,四川将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提供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展示展览、宣传推介等服务,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品牌;深度挖掘全省各地四季特色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开展四川乡村文化旅游四季推介活动,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化传承、消费集聚等主题,策划开发品质化、个性化的文旅产品。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