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体育局关于对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863号提案答复的函

B类)

同意公开

川体函〔202435

费永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体教融合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863号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体教融合事业的关心。省体育局作为主办单位,协调教育厅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体育赛事安排,完善体育赛事体系,增加赛事数量事宜

2021728日,省体育局、教育厅联合印发《四川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省体育局和教育厅共同管理和开展省级青少年学生竞赛组织工作,2021年起共同拟定赛事计划、竞赛规程。面对三年疫情的重大困难和挑战,2021年我们联合教育厅共同发布并举办省级青少年(学生)赛事52场,202228场,202368场,202496场,比赛场次及规模呈稳步上升趋势。联合教育厅、团省委连续举办四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逐步探索出部门主导、市(州)承办、协会执行的深度融合办赛模式,累计比赛总场次数超4000场,宣传辐射人群8000万人次,逐步建立起分学段、跨区域的省、市(州)、县(市、区)、校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共同打造青少年校园体育品牌赛事。2023年,省体育局制定出台《星火杯四川省青少年品牌赛事工作方案》,从提升赛事品质、优化赛事格局、提高观赛体验、扩大赛事参与、放大赛事效应等方面着眼,将原来的省青少年锦标赛统一命名为星火杯,并对赛事提出了七个统一要求,全年举办省级青少年(学生)锦标赛、冠军赛50场,覆盖田径、游泳等体育项目30余个,累计参赛青少年(学生)近2万人,逐步构建青少年体育赛事标准化体系,体育协同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继续联合教育厅办好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省学生(青少年)田径冠军赛等体教融合赛事,加大星火杯”“奔跑吧·少年等青少年赛事活动供给,打造本土特色品牌赛事活动,帮助全省各地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二、关于进一步深化体育项目进校园工作事宜

在体教融合工作中,我们与教育厅高度重视和支持校园传统体育特色发展,积极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和参与体育教学技能培训活动。一是开展送教上门、跟队实训行动。2023年,田径、游泳等15个项目安排国家级、高级和中级教练员33人,深入成都、眉山等10个市(州)基层训练单位、学校进行教学指导,累计参与人数600余人。二是常态化开展各类体育教学技能培训。以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开展针对性强、涉及面广的业务培训,每年培训基层教练员和体育教师近2000人次。三是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活动。组织体育专业大学生到体育资源匮乏和体育教师短缺的边远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支教活动,2023年,首批支教队伍43人前往凉山州15所中小学校,为1.37万名学生提供体育支教服务,取得良好效果。2024年体育支教活动已启动,100名志愿者将赴凉山州、甘孜州开展支教活动,让更多边远地区的基层学校和青少年学生受益。四是配合教育厅在每所学校至少开展1项体育特色项目,推动开设7种以上运动项目。2023年四川参加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省体育局积极协助组队参赛相关工作,提供反兴奋剂专业指导,协调田径、武术等5个项目顺利完成人员选拔、报名审核、协调组队等工作,共取得5817铜的优异成绩。除三大球贡嘎杯冠军队参赛外,其余项目均委托各省级项目中心在传统特色学校后备人才中选拔体育优秀苗子参训参赛。

下一步,我们和教育厅将采纳您的建议,结合工作实际,更多发挥传统特色学校和各省级项目中心优势,推动体教融合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引入社会化资本、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促进创新体教融合模式事宜

省体育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省校共建工作,积极探索将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科研资源、教育资源和体育系统专业的竞技体育资源有机结合,有力有序推动体教融合工作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们积极争取体育总局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公益项目落户凉山州,大力争取国、省建设资金,谋划以足球青训中心为龙头,建设集选材、培养、输送为一体的足球青训新体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构建立足凉山、面向四川、辐射西南片区的青少年足球人才高地。2024年,根据体育总局等部门《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会同教育厅支持成都市和凉山州成为全国首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6+3+1足球人才培养体系。20243月,开展高校体教融合六互通、六共建工作,以培养出高水平人才,在竞技赛场和校园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在高校优秀学生运动员培养上相互补充优势资源,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高校招收优秀运动员读书、就职,落实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政策,共同培养、输送顶尖竞技体育人才,不断加快四川体育强省、教育强省建设步伐。

下一步,我们将动员更多学校、企业参与六互通”“六共建工作,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推动沟通协作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推进体教融合取得更大成效。

四、关于推动青少年体育教练职业化事宜

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在体育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作用,也是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短板。2021年教育厅、省委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我省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有关工作的通知》,促进体育教师需求侧和退役运动员供给侧省级衔接。20217月,省体育局会同教育厅在四川天府新区设立体教融合改革试验区,全国首创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着力解决体育师资不足、专业水平不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打通运动员就业需求与学校专业体育师资匮乏的供需渠道。首批102名退役运动员与30所学校达成协议,12所中小学校迎来4名国际健将、8名世界级冠军长期入校驻教,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提档升级。之后,我们联合教育厅制定《四川省校园足球教练员共享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建设省级校园足球教练员共享资源平台,以校园足球项目为改革试验田和突破口,以地区、学校、学生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和社会等方面资源优势,畅通足球专业人才进校园渠道,缓解部分地区校园足球专项人才匮乏的矛盾。

下一步,我们也将积极与教育部门加强协作,持续推进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教练员工作,提升体育教育整体水平。

五、关于轰轰烈烈开展各类体育赛事事宜

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域化工程,构建五级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体系。主要做了3方面工作:一是定期举办省运会群众比赛、智力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每年常态化举办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活动,引领和带动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开展。二是全省联动开展百万群众迎新登高、全民健身冰雪季、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等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贯通全年持续掀起全民健身热潮。三是持续打造川籍农民工运动会、绿道健身·体育公园运动会、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挑战赛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展现体育多元功能,赋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全省年均举办县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7000场次以上,带动4000万人次参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造全省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科学健身运动。

六、关于建议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体事宜

近年来,省体育局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赛事活动举办,2023年全年赛事相关体育消费达400亿元,促进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1800亿元,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将达2350亿元。主要取得如下成效:一是顶层规划发展赛事经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赛事经济发展,制定《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2023年,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省政府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调度体系。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成都赛事全球影响力和国际传播指数跃居全国第二,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测评得分全国第一。二是创新政策建设赛事场地。十四五以来,全省体育场地建设总投入达250亿元,新增体育场地面积8100万平方米,三年累计增幅全国第一。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和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工作。鼓励支持村组、社区用好自然资源和金边银角,为赛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场地保障。三是经营赛事激发消费热情。创新推出体育贷等政策,为赛事企业提供低息融资支持,帮助赛事场馆降低经营成本。打造天府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优化体育资源要素流转服务。鼓励各地利用赛事举办增加各类体育衍生产品供给,成都大运会蓉宝成为新晋顶流1400余款大运特许商品线上+线下零售总额达3.3亿元。乒乓球混合团体世界杯18个品类文创产品彰显赛事特色,实现销售300余万元。四是激发社会力量办体育内在活力。研究制订《四川省体育局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运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参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资体育产业、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三大球发展振兴等六个方面,有计划、有步骤推出一批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大力破除制约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鼓励社会力量承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评估激励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积极举办影响力大、美誉度高、参与性广的各类赛事活动,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的服务指导。通过揭榜挂帅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支持民办体育培训机构和其他市场主体承接体育人才培养服务项目,持续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力量对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四川省体育局

                            2024731

(联系人:殷剑,联系电话:13980991225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