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都发中心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科信科 陈科良
四川省大型灌区“一体化”管理体制调整以来,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在四川省水利厅党组、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六化”建设为统领,守正创新、破立并举,坚决蹚出灌区现代化管理新路子,为扎实推进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和都江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如今,灌区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已逐步从“人工管理”逐步向“智慧管控”转变。
从现地到远程——鼠标轻点 水润良田
“开闸摇软肩膀子,跑渠遛断腿把子。”这是曾经基层水利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今,在灌区管理单位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人民渠第一管理处(以下简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的创新发展下,人民渠渠首、仁和堰、麻水河、任家沟、杨柳堰等5处枢纽以及人民渠干渠彭州、什邡段123处分水洞,已经攻克“空间距离”难题、近20公里外即可通过轻点鼠标,2分钟内远程操控闸门升降。精准程度方面,从按定额配水,传统计量,误差15-20%,转变为实时计量,按量供水,误差5%以内,且达到了闸前后工况、视频画面、水位流量数据实时远程监测。
伴随着科技赋能助推灌区“瘦身增效”管理改革的进程,“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人民渠干渠各个分水口,一旦出现状况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切实保障灌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马牧河养护段王云军说,“过去开个闸需要我们几个工作人员围着摇三十分钟才行,现在测控一体化闸门只需要手指一点,闸门自动开启,闸口的工程状态、水位流量、累计水量等一屏显示,一目了然。”
从人工到自动——智慧“大脑” 自动调闸
2022年,人民渠第一管理处以渠首枢纽为先行,启动了智能辅助闸门控制试点,实现了根据预设闸前水位,自动调节青白江拦河挡水泄洪闸的开高度。自2022年5月系统试运行至今,渠首枢纽动闸33081次,其中26501次为自动完成,6580次为人工完成,智能辅助控制达80.1%。有效解决了渠首枢纽频繁操作问题。与此同时,新研发水情填报系统彻底摆脱了过去繁琐的传统电话报送水情的方式,实现了系统数据随查随用,大幅提高了调度指挥、信息记录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现在咱们的闸门控制操作系统的确‘聪明’了许多,只需按照指令设定一个开关闸限值,它便知道根据水位变化自己升降闸门,这可是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这大幅减少了工作人员24小时调度值守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操控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处水利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李小维说,“过去,我们的调闸操作、上下游水情、闸站工情均需要人工纸质记录,现在我们有了‘巧管家’,取代了以往的‘烂笔头’,让记录实现了无纸化、自动化、可查询、可追溯。”
从粗放到精细——“空地一体”精细管理
无人机是近年来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招募的一员“大将”,它能将河道的情况“尽收眼底”,“飞”出“无人机在天上飞,数据在空中跑、问题清单在纸上现”的河渠治理“新高度”。
“无人机机动性强、视野广阔、巡查范围广的优势,可以对全域河渠实施大范围、大面积俯瞰航拍,对重点区域采取高空定点悬停高精度多角度拍照。”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科王良兵说,“它到岗后,有力破解了人工巡查面临的‘死角’‘盲区’、效率低下、易发危险、成本较高等难题。”
“过去,河渠水情岸况出现异常,现场取证存在很大困难。”彭州水利管理站李静说,“而现在,我们请来河道‘巡警’,展现‘飞天走壁、千里慧眼’的强大本领,对河渠进行空地一体化巡查。近期发生在小石河涵洞上下游及相关重点渠段的水事异常事件,我们就以航测影像为证据,协同地方督促实施者完成了整改恢复。”
“依靠航测及遥感技术,我们形成了正射投影‘一张图’,为灌区管理注入了新动能。”规划计划建设科何秦川指着图上慈母山枢纽说,“‘十四五’项目中,我们拟在这里建设一个引水泄洪双向闸。现在,我们仅需图上一点,河情岸况尽收眼底、物理信息尽在测量、问题隐患一览无余,为河渠演变、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以科技之笔勾勒古堰新彩 着创新之墨擘画水利未来
从手动到自动、从现地到远程、从粗放到精细、从多人值守到无人值守,如今的人民渠,灌区水利工程逐步标准化、规范化,闸控系统远程控制,即点即动;预警预测智能播报,自动记录,水资源管理可视、可量、可传、可控,现代化灌区亮点走出灌区,推向行业,这是人民渠第一管理处顽强拼搏、勇毅前行,向历史、向灌区人民交出的优异答卷!更是一代代人民渠人的骄傲和自豪!
人民的渠,历史的河,见证了官渠从新中国到二十一世纪的辉煌,今天的人民渠人将乘风破浪,矢志不渝践行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工作思路,在四川省水利厅党组、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傲视百年、告慰千秋、拓展未来的英雄气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科技之笔勾勒古堰新彩,着创新之墨擘画水利未来,为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