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第0180号提案的复函
尊敬的庞毅委员:
您提交的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180号提案《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群众持续增收》经大会秘书处转我委收悉。省民族宗教委高度重视,赓即与省直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并认真研究办理,现函复于后。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关于“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建议。我们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一是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在全省民族地区确定45个脱贫县“一主两辅”主导产业111个,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6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5个、农民合作社18625个、家庭农场18875个,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185个;依托“一核四廊十大”文化旅游发展布局,培育民族地区省级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49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15个;安排省财政资金约5.9亿元,在民族地区新建省级优势特色产业强镇27个,新建川红功夫红茶和攀西晚熟芒果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个,不断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深化“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产供销全链条发展,落实农特产品消费帮扶责任,全省带动销售额53.05亿元,其中民族地区13.29亿元,占比达25.05%,不断激活民族地区市场主体,为群众多渠道持续增收搭建平台。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民族地区孵化器、标准厂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产业载体建设,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坚持基础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建设“飞地园区”。自2021年来,累计安排资金4320万元支持成阿、德阿、成眉、甘眉4个民族地区“飞地园区”建设。大力培育甘眉园区和成阿园区2个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共计支持超1.21亿元。三是扎实推进民族村寨建设。坚持“统筹整合、竞争立项、集中投入、广泛撬动”工作思路,设定一类地区为3个自治州,按500万元/个和1000万元/个标准,每年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各10个;设定二类地区为3个自治州以外的其他地区,按300万元/个标准,每年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7个。同时,明确民族类资金项目“两个不低于70%”产业投向要求(资金用于产业比例不低于50%,符合条件的可达70%;70%以上资金项目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安排),以此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仅2023年投入资金2.83亿元,就撬动融合各类资金近10亿元。脱贫攻坚以来,累计投入中央衔接资金11.67亿元,撬动各类资金近57亿元,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74个,支持培育特色产业400余个,为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创新开展民族手工业试点。在全省择优选取28个四川民族传统手工业发展工作试点县(市、区),按照30万元/县的标准,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资金对试点县进行重点支持。结合时代内涵和市场需求,研发与设计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的文创产品,广泛参与各类文化展示交流活动,积极培育消费市场,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创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3年,我们“借船出海”,与商务厅跨界合作,在其“出口商品世界播”活动中开设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专场,开展“世界播川西行”网红直播带货等活动,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更加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华文化。
(二)关于“让普惠性政策真正持久惠及各族群众”的建议。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民贸民品企业贷款贴息、健康饮茶“送茶入户”等普惠性扶持政策,助力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是以促进民族地区贸易发展满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全面落实国家扶持民贸民品发展政策,认定民贸企业86家,同比“十三五”末期增长65.3%。向国家申报推荐“十四五”全国民品企业68家,同比“十三五”时期增长30.8%。2021年以来,分别下达贴息资金1324、1915和3304万元,实现“三连增”;分别结转下年1799、1314和660万元,实现“三连降”。今年国家民委下调了大部分省区贴息资金,但我省是九个增量地区之一。二是以办好民生实事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石。深入实施健康饮茶“送茶入户”工程,自2022年起,将送茶标准从100元/人/2公斤调整至120元/人/2公斤,持续以2018年底四川涉藏州县原4.5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每年下达549万元专项用于免费赠送低氟边销茶,在保障涉藏州县各族群众健康生活所需中推动人心更归聚、精神更相依,健康饮茶经验被国家民委在民族八省(区)推广。三是以健全落实就业帮扶政策保障民族地区群众稳定就业。先后研究出台“稳就业十五条”“促青年就业十三条”“促青年就业创业三十五条”等政策文件,印发《促进涉藏州县籍高校毕业生在内地就业创业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助推39个欠发达县域跨越发展十二条措施》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指导各地科学编制本地区培训计划,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民族地区稳定外出务工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等提供了政策支撑。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机制,深化与广东、浙江等省的劳务协作,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春风行动”,促进劳动力市场精准对接、供需匹配,稳定和扩大脱贫人口就业,截至目前,全省民族地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人数达74.3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3.59%,进一步落实就业帮扶责任,促进民众就业增收。
(三)关于“继续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建议。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建设的要求,持续支持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各族群众持续增收畅通和谐致富路。一是在政策上强化支撑。围绕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推动省政府出台了《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四川交通建设方案》和《大九寨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强化稻城亚丁和木里、泸沽湖、格聂神山及九寨沟——黄龙等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之间的交通互联、发展互动,助推民族地区交通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针对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国家高速建设中央补助资金上限较内地多1000万/公里,普通国省道省级补助额上限比例较内地高15%,可达建安费的90%。二是在建设上加大支持。规划上布局宜宾至攀枝花、新都桥至理塘、马尔康至康定等高速公路6766公里,建成G318、G549、G108、S217、S220等国省干线公路1.45万公里,三级及以上占比80.4%。继续加快九寨沟至绵阳、康定至新都桥、乐山至西昌等高速公路及S217线卓克基至小金段改造、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G227线麦日(甘凉界)至巴亨垭口段等国省干线建设;新开工金口河至西昌高速公路、炉霍至新都桥等高速,S569康定市甲根坝至贡嘎山段改建工程、S446松潘县川主寺(尕里台)至草原段改建工程,加快新都桥至理塘、马尔康至康定等高速前期工作。三是在旅游服务上加强保障。着力构建大香格里拉和大九寨2个交旅融合旅游风景廊道体系,完善民族地区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厕所、高原供氧站、电力通信、加油站、充电桩等公路沿线服务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交通标志系统,推动民族地区形成“吃住行游娱购”一体化服务体系,强化交通服务支撑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能力。四是在人居环境上深化整治。近年来,累计下达中央资金2.4亿元,支持12个民族地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基本生活设施完善,提升村容村貌;累计下达中省奖补资金4.9亿元,支持67个民族地区的1344个村实施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民族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生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二、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促进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持续增收。
一是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开展特色产业高质高效创建,推动民族地区继续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跨县集群”的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继续抓好产业集群建设,建好农业产业强镇,带动农户生产效益提升、收入渠道增加,让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乡村、留给农民。合理布局建设产业园区,引导民族地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强化“飞地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产业协作融合、创新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申报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四川省高端人才产业园、省级化工园区。
二是因地制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探索适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统筹资源开发和产业培育,推进钒钛、稀土、锂、钾等战略性矿产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稀土产业基地。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藏)药和民族文化工艺等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中藏羌医药系列产品和文化创意衍生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和支持传统工业企业实施绿色改造,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有序发展水电、光电、风电产业,加快形成水、风、光、储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进一步打通增收致富交通瓶颈。针对民族地区交通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研究出台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特殊支持政策。加快九寨沟至绵阳等高速公路建设,督促指导民族地区加快完善G227线麦日(甘凉界)至巴亨垭口段等国省干线建设,打通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着力推进交通运输与民族地区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大香格里拉交旅融合四川交通建设方案》和《大九寨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落地实施,为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群众持续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继续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强化“脱贫人口劳务输出数据库”运用,统筹用好以工代赈、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渠道;深入实施就业帮扶专项行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服务措施,不断增加农牧民就业率,助力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五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2024年度整村推进改厕奖补项目实施,今年拟支持民族地区575个村实施改厕10.4万户。同时,持续巩固农村改厕工作成果,不断完善农村卫生厕所建后管护机制,努力推进我省农村厕所革命工作见行见效,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最后,我们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衷心感谢。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4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