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智库研究员 徐也晴
近日国际咨询公司美世发布的《2024全球人才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四成受访高管预计人工智能将在未来三年内令生产力提升超过30%。
为何作此预测?从《报告》中可以看到,受访员工表示,他们目前所做的工作中有三分之一是单调和重复的,这说明企业和员工本身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利用AI实现流程和认知自动化。一方面,重复冗余的事务性工作,比如分析大量数据等,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以节省大量成本;另一方面,人际性工作与专业性工作,将依靠人工智能大幅提升质量。对此,受访高管普遍认为,人机协作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阿里巴巴近日发布的《“AI+”职业趋势报告》也表示,AI逐渐承接执行简单工作任务,人机协作的重心转向战略分析、创意创新、问题洞察等。
那么,提高人机协作能力的关键是什么?《报告》认为,企业要想真正释放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员工身上,而不是技术部署。《“AI+”职业趋势报告》也强调,人工智能素养(即使用AI的能力)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视作一项关键指标,能掌握并运用好先进AI工具的人,将收获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常规个体的产出。
而提高人工智能素养的关键在于培训和教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主任李宁教授在近日发表的论文中提到,释放人工智能合作的全部潜力,关键在于培养人的能力,即了解人工智能、与之有效互动的方式,以及最关键的系统性培训和教育。研究发现,接受过培训的个体更倾向于给出精确而清晰的命令,并通过反复的交互来实现更深层次的人机协同。《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45%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他们所在的公司会为其提供足够培训,来帮助他们适应AI所带来的变化,而这一比例在全球仅有30%。
但并不是说,只要进行培训就能提高人工智能素养。李宁教授提到,如果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与人工智能合作的潜能,精确而有效的培训至关重要。但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职场研究项目组等联合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与职场研究报告》可以发现,当前企业AI培训的情况实际上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40%的受访企业完全没有培训,42%也仅仅是“组织过”,只有18%的企业有定期培训或要求全员学习;21%的员工表示所在单位的AI培训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大部分员工(55%)评价一般。对此受访员工表示,希望单位的AI培训能够提供专业化课程和更多的实践项目,而不仅仅是培训数量的堆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