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重点措施
●支持和促进创新平台合作,加快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科学城建设,引导两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跨区共建创新联合体
●共同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
●发挥好“链主”企业作用,强链、补链、延链
●统筹布局和推动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等领域能力提升
●以共同打造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消费品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选取一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两地全力支持,力争迅速结出更多成果
“这是一次突出共推新型工业化的‘牵手’。”12月28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召开前,参会人员发出感慨。
感慨,来自川渝第八次“牵手”的活动设置与共同决定的内容:当天上午,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参观的3个点位中,两个为制造业项目;下午会议开始前,两省市又共同举行川渝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活动;会上,重点内容之一又是川渝分别介绍共推新型工业化有关考虑。
第八次“牵手”,川渝两省市为何突出共推新型工业化?又该如何“共推”?会议当天,问号逐渐拉直。
怎么看
制造业协作是重中之重双方有基础也有需要
产业协作,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跨省协作,历来是川渝两省市合作的重中之重。
翻开川渝前七次“牵手”的历史,制造业始终是重中之重。2021年5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提出,共同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作为首次线下举行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现场明确共同打造汽车和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随后的第四次会议和第五次会议,先后明确共同打造装备制造、消费品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合作主动性,源于基础与成果。合作效果如何?目前,两地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1.6万亿元,汽车产业整体规模达7500亿元,初步搭建起川渝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平台,川渝消费品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
在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些丰硕的成果,就是双方继续合作的动力。
合作的动力,源于双方的共同需要。制造业是重庆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2023年,重庆先后印发《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2023年)》等重磅文件,助推加快将重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在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确定了“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明确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
“可以说,川渝在制造业领域的协作,是‘瞌睡遇到枕头’。”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筹备第八次会议期间,双方在确定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主题、推进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方向上可谓一拍即合。
怎么干
锚定五大重点相向而行、共同发力
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到底怎么抓?川渝今年以来的一些部署可见端倪。
年初,川渝共同分解49项工作任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全面加速。
今年6月,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上,两省市明确重点推动川渝金融企业战略互投、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共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共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等。
接下来川渝两省市将依托国家在川渝布局的重大创新平台,按照“整体联动、分工协作、链式配套”,强化相互赋能、共建共享共用。从具体项目入手,把能够做的事做起来,“一体化、高质量”构建具有川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来说,有五大重点措施:支持和促进创新平台合作,加快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科学城建设,引导两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跨区共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好“链主”企业作用,强链、补链、延链;统筹布局和推动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等领域能力提升;以共同打造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消费品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选取一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两地全力支持,力争迅速结出更多成果。
行动已经开始。会议召开前,川渝高规格举行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启动仪式,现场介绍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建设成效和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的重要工作举措。
“接下来,双方将在新型工业化领域相向而行、共同发力,强化链式配套、集群发展和科技合作、协同创新,以及区域联动、园区共建与市场互通、能源互保。”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川渝共推新型工业化,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