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39个欠发达县域有关负责人和80多家国企负责人的名牌摆在桌面,10月17日,全省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欠发达县域工作推进会在凉山西昌举行。“托底”“产业帮扶”“造血”,成为会场上的高频词。
就在前一天,车行400余公里,与会代表现场考察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昭觉县的帮扶项目。这些点位,无一例外,也都是产业帮扶项目。
去年9月,四川启动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省国资委组织作为中坚力量的国资国企,迅速投身于39个欠发达县域,把最突出的短板补起来。一年多来,一个共识得以凝聚和深化:产业帮扶是主攻方向。
以一年为期,这场工作推进会总结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阶段性成效,同时分析形势、安排下一步重点工作。回顾与展望之间,产业“造血”仍被着重强调。背后,有何深层考量?
与会代表现场考察点位之一:布拖县布江蜀丰马铃薯全产业链项目。文露敏/摄
怎样“托底”?
产业帮扶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10月16日下午,天空飘起小雨,现场考察团的车驶进布拖县补尔乡竹尔苦村。在黑绵羊现代农业园区,远处山坡上,尾部披着“裙帘”的黑绵羊群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散养也是有讲究的!”布拖县副县长吉康解释,散养和圈养相结合,更能保证黑绵羊的野性,羊儿的品质更好。
原本只是农户随意散养的地方绵羊品种,在国家能源集团的帮扶下,已变身形成集研发、繁育、生产、交易、加工、储运、品牌、体验、消费、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聚焦黑绵羊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延升补强,全生命周期追踪溯源,有利于推动欠发达县域不断追赶发展。”布拖县委常委、副县长艾晨辉总结。
目前,布拖黑绵羊存栏量约26万头,年出栏量约16万头,全县黑绵羊养殖业年产值达2.62亿元。
布拖县黑绵羊交易中心。受访者供图
“有产业,才能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能,更大范围带动群众增收。”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轮帮扶,就是要以产业帮扶为主攻方向,形成县域内生动力,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支柱性产业。“有条件的县域,助力其打造百亿产业集群,缺乏条件的,就要创造条件。”
记者从推进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国有企业在欠发达县域突出产业帮扶,存续和新落地项目183个、总投资超1950亿元,注册子公司及合资公司43户,顺利组建振兴产业发展基金、规模达10亿元。
“造血”产业,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具体到抓手,是“三个落地”:公司落地、项目落地、“链主”落地。
前不久,省国资委就赴甘孜州调研石渠等县域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工作,提出相关企业和石渠县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在石渠县注册公司,组建县域畜牧业“链主”企业,着力打造全产业体系。
在39个欠发达县域,国有企业正奋力答好产业帮扶这道“必答题”。在仪陇县,川投集团通过组建基金方式积极引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项目,牵引县域经济发展。“结合主责主业优势,赋能欠发达县域产业培育发展。”现场考察结束后,川投集团董事长吴晓曦分享了自己的一点思考:“企业所能、地方所需”,如果没有双向奔赴,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怎样“进化”?
产业“造血”力量还要追加
10月16日,现场考察团来到省能投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的大凉山高原生态艾草产业园,还没走进艾绒提取车间,就闻到了浓浓的艾香。
大凉山高原生态艾草产业园里的各类产品。受访者供图
逛了一圈下来,大家意外地发现,由一株株艾草延伸出的艾条、艾柱、艾茶等产品,竟能摆满好几米的长条桌。“我们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团队合作,正在创新研发新产品!”凉山高原艾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阿约克布带来了又一个好消息。
建立艾草分子本草数据库、高原艾标准化实验室、艾草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台……在国企帮扶下,“土特产”也插上了科技“翅膀”。
“艾草并不是普格独有,但科技赋能产业后,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同时,通过商业运营让产品适销对路,在细分市场创出一片天地。”有国企负责人感叹。
“引导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向欠发达县域集聚”,是国有企业托底性帮扶的应解之题。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强调,产业“造血”的力量还要继续追加。比如,国企帮扶欠发达县域呈现不平衡的趋势,一部分县域还需要“开小灶、再添柴”。
今年,四川创新开展国资国企“矩阵式”帮扶,首场签约集中签约仪式在巴中举行,现场签约项目65个,签约金额超过1170亿元。
这标志着,“1+1帮1”工作机制,已经进化为“1+N帮1”:由最开始的1户在川央企、1户地方国有企业与1个欠发达县域建立对口帮扶关系,转变为找准企业和县域的结合点,推动多个国企对一个县域进行组团式帮扶。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托底性帮扶没有局外人,国企帮扶是一个整体仗。“接下来,全省范围内的国企要整合力量、汇聚资源,共同推动资本、渠道、技术、人才、市场等现代生产要素赋能欠发达县域。”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