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将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经省政府同意,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编制印发了《四川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规划》全面总结“十三五”广播电视发展成就和经验,深入思考行业发展短板弱项,科学研判“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十四五”发展思路提供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智慧广电工程”“完善乡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加快超高清产业发展”“完善应急广播体系”等内容纳入国家和省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为“十四五”时期四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规划》主要特点
《规划》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紧扣中心任务。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围绕文化强省目标,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按照“守底线、促发展”工作思路,以深入“智慧广电 视听四川”建设为抓手,以媒体融合发展为方向,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经验,客观分析“十四五”面临形势,针对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提出解决方案,力争“十四五”期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做强宣传、做优内容、做强品牌、做大产业四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充分认识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迭代升级趋势,加快推动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与高新科技创新性、革命性融合,以高新视听赋能智慧广电建设,以智慧广电建设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四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努力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内容生产创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
《规划》的制定主要遵循五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技赋能、坚持系统观念。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点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艺观,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贯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在于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一切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根人民、书写人民、讴歌人民、服务人民,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视听产品和服务。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重点在于以深化改革破除行业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移动优先战略,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媒体融合为方向、先进技术为支撑、管理创新为保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舆论引导力、精品原创力、服务供给力、管理创新力。
四是坚持科技赋能,重点在于顺应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迭代升级趋势,加快推动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与高新科技创新性、革命性融合,加强技术研发,拓展应用场景,拓宽价值渠道,以高新视听赋能智慧广电建设,以智慧广电建设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重点在于正确处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政府与市场、事业与产业、守底线与促发展、走出去与引进来等重大关系,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四、《规划》的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四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舆论引导能力、内容生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产业发展能力、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广播便民利民,电视好看好用,视听全时全域,广播电视实现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智慧广电 视听四川”目标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达到400亿元。主要表现在“7个新”。
一是传播阵地展现新作为。围绕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建设成为“党媒、政网、民屏”主流传播阵地的目标,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舆论宣传同频共振,正面宣传持续做亮,主流舆论显著做强,形成高清化、移动化、融合化、智慧化的高效协同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一流广电视听传媒集团,改进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四川声音。
二是内容创作实现新突破。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出品牌的政策扶持机制、生产运营机制、要素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影视川军崭露头角,四川影视更加繁荣,重点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广播剧、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视听节目、公益广告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在头部平台播出作品、国家级获奖作品、推优作品数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三是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广播电视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全面贯通、高效便捷、可管可控、全媒体分发、多终端显示的应急广播体系,县级应急广播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运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标准化供给、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保障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安全播出筑牢新防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传输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安全播出、网络安全、设施保护领域态势感知、研判分析、风险预警和处置调度机制不断完善,“坚强阵地 美丽台站”建设深入推进,确保导向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播出安全、设施安全。
五是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行业法治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进一步健全。建成覆盖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的现代化监测监管体系,节目评论评议机制和队伍进一步健全,灾害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六是智慧广电取得新进步。广播电视科技创新与融合传播体系迭代重构,智慧广电网络协同承载,智慧广电+应用规模部署,广播电视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广电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60个智慧广电示范区,建成科技创新中心、视听大数据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七是视听四川融入新格局。视听政策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生态链、人才链畅通融合,“视听四川”品牌活动不断提升,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影响力显著增强,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发展壮大,现代高科技摄影棚、视听小镇、视听社区等新基建、新场景、新技术、新服务、新消费不断涌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五、《规划》的任务举措
《规划》突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首要任务,实施广电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应急广播体系功能拓展两项攻坚行动,做强网络视听、四川影视、国际传播3大品牌,提出7个方面重点任务。
二是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提升内容原创能力。围绕“出精品、出人才、出品牌、出效益”,创新创优节目栏目,打造“金熊猫”系列电视剧、广播剧、网络剧、纪录片、动画片精品,做强“金熊猫”品牌。实施“拍在四川”计划。
三是实施智慧广电“人人通”工程,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国应急广播示范省,实现县级应急广播全覆盖。实施广播电视惠民工程、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推进广播电视制播传输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广播电视运行维护保障机制。
四是实施智慧广电网络提升工程,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构建面向5G的新一代广播电视智能融合网络,推进“云网一体”的智慧网络能力体系建设,建设“5G+4K/8K+AI”广播电视制播体系。打造重点实验室。建立实验室+科研项目+技术规范+示范推广的科技引领发展模式,推动高新视频、短视频、云转播等产业快速发展。
五是实施视听产业强基工程,提升产业孵化能力。实施高新视听科技创新计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和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做强对外传播品牌,提升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电视节和“金熊猫”奖对外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树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风向标。
六是实施“智慧安播”工程,提升安全播出能力。健全安全播出体系,加强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筑牢安全传输、安全播出基石。提升监测监管能力,健全智慧监管体系,提升行业安全防护、运行维护、检测监管水平,构建基于新技术新应用的系统评估保障体系,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七是实施管理优化工程,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法治广电。深化改革创新,改革制约广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组织架构,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加强阵地管理,压紧压实意识形态责任,确保阵地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实施天府智慧广电人才工程,建强人才队伍。
六、《规划》的保障措施
加强规划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将广电重点项目、重大任务、重要改革事项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确保规划有序衔接;加强政策协调,完善要素支撑,建立健全“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机制,确保规划重大改革重大任务重点项目推进实施;加强过程管控,健全规划监测和评估机制,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