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系列指示精神,围绕坚决打赢平安校园保卫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强化心理危机干预,推动家校协同育人,维护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
一是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完善《生命•生态•安全》等课程内容,将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用好疫情防控活教材,开展“抗挫折•促成长”专题教育。开展疫情防控教育和心理疏导,教给学生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对学生全覆盖进行专门谈心谈话,引导学生科学应对疫情,保持心理健康。加强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反哺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正确看待和面对来自家庭、家长的压力。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培养、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所学校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辅导员)。对中小学管理干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心理健康培训专家团队,推动建立“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提升心理健康专业能力。开展心理健康骨干教师、班主任专项培训和巡回指导,通过交流研讨、课堂教学或团体辅导展示、辅导案例交流等活动,带动一批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指导每所中小学建立心理辅导室,增强科学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与民政、公安、网信、妇联、团委等部门配合,加大心理健康和生命健康宣传,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育人环境。加强对本辖区开展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教育的督查督导,督促《生命•生态•安全》课时、教材、师资、培训、教研、评价“六落实”。将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对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自杀自伤,且未开展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的学校和地方严肃问责追责。
二、抓实重点群体心理疏导干预
一是摸排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立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心理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委员组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启动实施60万学生家长家访工程,开展异常心理、特异体质和特定疾病“四个一”专项排查活动(学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填报《异常心理、特异体质和特定疾病情况报告表》、学校汇总《异常心理、特异体质和特定疾病情况统计表》、班级建立《情报信息员制度》),建立和用好“班级情报信息员”,第一时间收集、掌握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思想动向,准确掌握心理高危学生名单,做到县不漏校、校不漏班、班不漏人。
二是抓好心理高危学生干预工作。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高危的学生建档登记,安排专人一对一或多对一加以疏导和干预;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按有关规定尽快到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或专科医院就诊;对因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安排休学并让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防止因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畅通公安系统沟通渠道,加强网上舆情监测,重点关注网络邀约实施极端行为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努力将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加强心理问题易发群体管理。开展关爱帮扶行动,密切关注湖北等地生源学生、毕业年级学生、原有心理问题学生、家庭重大变故学生、身体残疾或疾病困扰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多途径提供基础性心理服务、预防保健、社会支持和临床诊疗等支持,必要时开展心理干预。建立应急心理疏导专业团队、心理服务公益组织,联合学生所在社区、村委会,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绿色通道”。
三、推动心理健康家校协同共育
一是强化学校教育。常态化开展“六个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开学“安全第一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每年6月作为心理健康宣传月,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采取团体辅导、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预防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是提升家庭教育能力。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推送家庭教育方法及心育知识,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难问题,指导家长通过“学习强国”APP等方式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家教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发布《告家长书》,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在青春期、开学时、升学期和节假日等非常时期的心理状况,提高家长处理学生的心理突发状况能力。
三是强化家校互动。常态化发布安全提醒,将安全预警信息传达到每位学生和家长。组织教师通过面对面、电话、网络等方式,通过QQ群、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每期对所有学生开展1次家访活动,做到每一个安全预警及时传达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