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 两岸嘉宾在乐山共同追忆故宫文物南迁岁月
今年适逢故宫文物南迁乐山80周年,11月18日至20日,由四川省台办和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活动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四川省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袁明,国台办交流局处长马振杰等出席相关活动。
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当年参与故宫文物南迁典守的故宫博物院前辈的后人代表等相聚乐山,重温故宫文物南迁岁月,追忆故宫和乐山共同保护故宫文物的艰辛历程和典守精神,共话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作为活动配套,故宫文物南迁档案史料展和《海棠依旧》话剧公益演出同期举办。
当年参与故宫文物南迁典守的故宫博物院前辈的后人代表观看展览
当年参与故宫文物南迁典守的故宫博物院前辈的后人代表接受采访
天佑中华 故宫文物南迁档案史料展开展
11月18日,“天佑中华——故宫文物南迁档案史料展”在乐山大佛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首次公开展示了大量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的珍贵档案,揭开历史的面纱,还原故宫文物的南迁点滴,让人重温故宫文物南迁的难忘岁月。
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为了免遭日本侵略者对文物的破坏和掠夺,从1933年2月5日深夜起,万里颠沛,几经周折,向西南大后方转移,抗战时期1.6万余箱国宝级文物几经辗转南迁乐山。其中数量最多的9369箱文物存放在乐山安谷镇古佛寺、“朱、潘、刘”三氏宗祠等七座祠宇,无一毁损、无一遗失地度过了战争岁月。
战时故宫,功侔鲁壁。展览总共分为风雨北平、沪上寓公、金陵秘库、文化长征、宝地安谷、峨眉岁月、聚散离合七个单元。漂泊的汽轮,奔袭的列车,漩涡激流中的竹筏,悬崖绝壁上的卡车,送文物去安全之地;安顺、巴县的山洞、峨眉的寺庙、安谷的祠堂,庇护文物渡过浩劫......既有相关档案,亦有老旧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实物,生动展示了故宫和乐山共同保护故宫文物的艰辛历程和典守精神,共话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部分展览图
故宫人感叹:“国家福命,古物有灵!”只有故宫典守精神的坚守与传承,民族记忆的凝聚与延续,才有所谓“天佑中华”!故宫研究院文物南迁研究所副所长徐婉玲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乐山的峨眉和安谷是故宫文物南迁两个主要的文物存放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文物存放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两个地方。有这么一批人守着一批物,走过千山万水来到了这里,在战乱年代守护了7、8年,最后完整地保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这种精神是今天我们要追溯和挖掘的。”
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与故宫博物院、研究院等机构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在保护南迁历史、传播故宫文化等方面形成了共识,搭建了加强战时故宫历史研究、推动故宫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平台。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底。
海棠依旧 故宫博物院原创话剧公益演出
作为纪念活动之一,由故宫博物院自编、自导的话剧《海棠依旧》于11月18日至20日在乐山大佛剧院公益演出三场。《海棠依旧》话剧是以故宫文物南迁历史为故事背景,被称为“当代故宫人写给历史和故宫前辈的一封家书”,讲述了1933年至1948年间故宫博物院古物南迁、西迁、迁台过程中故宫人守护国宝的真实故事,将观众带入到一段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中,体现了世代故宫人传承不息的守护典藏、敬业奉献的崇高情操。
三场演出,场场座无虚席,观众直呼:感染力十足!唤醒了民众对乐山安谷、峨眉典守文物的共同记忆,弘扬典守精神,延续民族文化根脉。
据了解,该剧剧名源自故宫文华殿前每年盛开的海棠花,表达的就是这份恒久守护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乐山古有“海棠香国”之称,一如文物南迁历史留给乐山的遗产,视文物为生命的典守精神和对于文化保护传承的自觉与担当,隐藏在这种城市的文化记忆中,延续着城市的发展文脉,面对南迁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暗香浮动。
在乐山投资文化旅游产业的台商、台丽集团执行董事詹介元参加纪念活动后非常感慨,表示到乐山后已经开始关注故宫文物南迁乐山这段历史,后续希望通过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等方式,把这份文化记忆和精神在两岸传承下去。
《海棠依旧》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