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十四五”规划丨四川中医药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战大考中,中医药的力量进一步彰显,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的健康观念正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逐步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具有治未病等优势的中医药愈加受到重视和欢迎。“十四五”期间,四川中医药事业如何抓住多重机遇,乘势而上?近日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给出了答案。1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读懂“十四五”规划》专题访谈邀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米银军走进直播间,与广大网友深入交流。
“《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共九章二十六节,分为总论、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米银军首先介绍了《规划》的整体架构。总论部分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省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开放合作5大基本原则。第二部分细化各项重点任务,涉及加大优质中医药服务供给、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繁荣中医药文化等方面。第三部分则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监测评估3个方面明确保障措施,以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从具体内容来看,《规划》中明确的各项重点任务有不少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在加大优质中医药服务供给方面,我省将推动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模式,聚焦糖尿病及并发症、癌症、心脑血管病等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在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方面,将建立重大疫情中医药防控体系,组建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把中医医院全部纳入当地“120”急救平台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调度系统。在繁荣中医药文化方面,还将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活动,建设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将中医药文化送到群众身边。
中医药贯通一二三产业,《规划》也明确了一系列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发展的措施。四川将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支持天府中药城等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川药龙头企业,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和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构建“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通过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携手毗邻省市、泛珠三角区域及台湾地区等深化中医药区域协作等举措,输出四川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品牌。《规划》还从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明确了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的路径。“编制和实施《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对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一体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服务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米银军概括说到。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批复,同意四川等7个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在谈到如何将中医药强省与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一体推进时,米银军表示:“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综合改革和示范两个关键词,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强化政策系统集成耦合联动,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为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提供四川经验。”
在互动交流环节,有网友问到“中医药汤剂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独特的治疗方式有没有传到国外、评价如何呢?”米银军回答说:“在疫情之初,四川就第一时间派遣中医专家赴非洲国家援助当地抗击新冠肺炎工作。四川省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金伟携带了四川自主研发的‘新冠1号’‘新冠2号’‘新冠3号’制剂原料,为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的中方工作人员制定了中医药防控方案,为中国籍患者熬制的汤药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省中医药局多次组织省内中医药专家举行视频会议,远程连线德国、荷兰、葡萄牙等十余个国家驻外使馆、海外医疗机构等,分享交流四川中医药诊疗方案,还向我国驻外使领馆、华人华侨、中资企业等捐赠了中药颗粒剂,收到了各方的高度赞誉。”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很认同中医健康调理理念,但所在县城的中医医疗条件太陈旧,未来是否会在配套方面进行改善提升?米银军介绍,中医药“简便验廉”(即简单、方便、有效、价格低廉),“十三五”期间已有120家县级中医医院获得支持改扩建院区或建设新院区、100家县级中医医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2021年实现了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我们还将重点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开展县级中医医院提标扩能建设,二是持续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三是支持社会办医,鼓励街道社区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中医诊所无偿提供诊疗场所,打造中医药服务10分钟可及圈”,米银军回应道。(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