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总规划师这样做答

  • 2021年11月26日 21时17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字体:
  • 《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印发。

    “十四五”四川交通有哪些重大考量?如何发挥交通的先行和支撑作用?11月26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寇小兵做客省政府在线访谈网站,就《规划》进行深入解读并与广大网友互动交流。


    一问:未来5年如何总体考虑?

    “十四五”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有哪些考虑?

    寇小兵用“1、2、3、4、5、10”几个数字来解读。

    “1”即“1个总目标”,指的是万亿、两圈、三网,主要总结了投资、客货服务效果、基础设施覆盖的发展目标。

    “2”即“2大牵引工程”,分别为综合立体交通主骨架和枢纽集群,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一些标志性的重点工程。

    “3”即“3个新阶段”,是对阶段性特征的判断,即四川交通将进入“由蜀道通向蜀道畅跨越、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跨越、由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向国际门户枢纽跨越”的新阶段。

    “4”即“4个精准”,指的是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围绕四川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精准发力,围绕“一干多支”精准施策,围绕交通强省建设总目标精准突破,围绕四川交通高质量发展精准投放。

    “5”即“5个发展指引”,围绕各运输方式的发展定位与短板,协同推进铁路强通道、公路提品质、水运挖潜能、航空扩能级、邮政优体系。

    “10”即“10项重点任务”,可概况为“一强、二补、三融、四优”,从重大战略、基础设施、跨界融合、运行体系等角度提出。

    二问:面向长远如何部署?

    “十四五”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面向2035年进行了谋划,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有什么部署?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更需要我们提前进行谋划。”寇小兵说,《规划》锚定2035年全面建成交通强省目标,提出了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包括了对外、内部的主骨架,以及“三位一体”枢纽系统布局。

    其中,对外主骨架是“四向八廊”,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在成渝地区布局的3条主轴、2条走廊、2条通道,拓展四川的战略位势和辐射空间。南向,川黔粤桂走廊对应粤港澳—成渝主轴和西部陆海走廊南段,川滇走廊对应成渝昆走廊;东向,长江北走廊对应长三角—成渝主轴,长江南走廊对应厦蓉通道;西向,川甘青新走廊对应西部陆海走廊北段,川藏走廊对应川藏通道;北向,川陕京走廊对应京津冀—成渝主轴,川陕蒙走廊对应西部陆海走廊北段。

    内部主骨架是“1轴2环3带4联”。重点结合“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和“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形成“1轴2环3带4联”省域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1轴即成渝交通主轴(成都—资阳/遂宁/内江—重庆),2环串联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城市(成都—德阳—资阳—眉山—成都;绵阳—南充—遂宁—广安—内江—自贡—乐山—雅安),3带是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4联补充连接其余地级行政中心,包括马尔康—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康定—雅安—成都—巴中;广元—巴中—达州;广元—南充。



    “三位一体”枢纽系统,强调枢纽集群、枢纽城市、枢纽站点之间的协同发展。一是集群,协同重庆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共建中欧班列(成渝)运营平台,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二是城市,即“1+4+N”的枢纽城市格局,支持成都打造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推动德阳、眉山、资阳与成都枢纽共建共享;提升泸州—宜宾、攀枝花、达州、广元等4个全国性枢纽城市能级,积极培育南遂广、内自、绵阳、乐山等区域性综合枢纽。三是站点,增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成都国际铁路枢纽、宜宾和泸州等主要港口、南充国家邮政快递处理中心等枢纽港站的资源要素集聚运筹能力。

    三问:如何支撑多重战略?

    “十四五”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项战略的交汇叠加期,《规划》中如何体现交通对战略的支撑作用?

    寇小兵介绍,《规划》在深刻分析各大战略的内涵及要求的基础上,专门设置了“夯实重大战略交通支撑”的章节。

    围绕支撑“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着力构建“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南向深度融入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畅通公铁陆海联运通道;西向加快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开辟进疆入藏战略通道;东向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沿长江综合交通走廊;北向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快提升川陕高速公路通道能力。预计到2025年,全省进出川大通道数量达到53条、新增15条,其中铁路12条、较“十三五”末新增1条,高速公路37条、新增13条,内河高等级航道4条、新增1条。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突出交通对“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的支撑作用,提升主轴通道能力,加快形成成渝双核间由三条高速铁路和四条高速公路构成的通道集群。推动两翼协同发展,推动川东北和渝东北、川南和渝西交通一体化发展,力争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7条,加快消除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省际“断头路”“瓶颈路”。优化“三带”通道结构,分别提出了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的建设重点。

    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一方面,强化交通运输对支撑“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强化五区协同发展,力争到2025年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至成都平原的陆路大通道能力分别提升20%、40%、70%、160%。

    围绕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出进一步完善沟通西南和西北、衔接“一带”和“一路”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形成四川“通疆达海”大循环大通道。

    围绕推动交通强省建设,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建设“6+1”项试点任务,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争创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7项试点任务分别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高原山区公路创新、推动公园城市交通绿色发展、提升交通防灾减灾韧性、车路协同技术发展、推进交通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并给分批次推进交通强市、交通强县建设。

    四问: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

    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十四五”期交通在安全、绿色、智慧创新方面重点有哪些考虑?

    寇小兵介绍,《规划》对智慧创新、绿色低碳、安全应急提出了四川交通发展任务。

    智慧创新方面,将从扩大智慧交通技术设备使用及覆盖、夯实行业创新能力等方面促进交通与新技术融合发展,强化北斗卫星系统、高分辨率对地系统等在检测监测、设计、运输、监管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机场、枢纽、航道、服务网络等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智慧高速、智慧停车等试点应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建设,攻克高原山区道路交通等关键技术,并建设一批重要的科研平台。

    绿色低碳方面,四川交通立足于“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十四五”期主要围绕“推动节能降碳、加强生态保护、强化污染治理”促进交通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推动四川交通运输领域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体地,“十四五”期我们将加快制定交通运输“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公转水”“公转铁”,力争铁路和水运承担货物周转量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推进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75%,深入推进营运车辆污染治理,开展绿色出行创建和“绿水绿航”等专项行动,实现交通运输CO2排放强度下降率达3%;并集约利用土地、通道线位、岸线等资源,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安全应急方面,《规划》重点关注安全防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围绕灾区生命线路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危旧桥改造、老旧闸坝除险、通航河道桥梁防撞等重点,提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布局。(记者王眉灵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问《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总规划师这样做答

  • 2021年11月26日 21时17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印发。

    “十四五”四川交通有哪些重大考量?如何发挥交通的先行和支撑作用?11月26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寇小兵做客省政府在线访谈网站,就《规划》进行深入解读并与广大网友互动交流。


    一问:未来5年如何总体考虑?

    “十四五”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有哪些考虑?

    寇小兵用“1、2、3、4、5、10”几个数字来解读。

    “1”即“1个总目标”,指的是万亿、两圈、三网,主要总结了投资、客货服务效果、基础设施覆盖的发展目标。

    “2”即“2大牵引工程”,分别为综合立体交通主骨架和枢纽集群,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一些标志性的重点工程。

    “3”即“3个新阶段”,是对阶段性特征的判断,即四川交通将进入“由蜀道通向蜀道畅跨越、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跨越、由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向国际门户枢纽跨越”的新阶段。

    “4”即“4个精准”,指的是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围绕四川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精准发力,围绕“一干多支”精准施策,围绕交通强省建设总目标精准突破,围绕四川交通高质量发展精准投放。

    “5”即“5个发展指引”,围绕各运输方式的发展定位与短板,协同推进铁路强通道、公路提品质、水运挖潜能、航空扩能级、邮政优体系。

    “10”即“10项重点任务”,可概况为“一强、二补、三融、四优”,从重大战略、基础设施、跨界融合、运行体系等角度提出。

    二问:面向长远如何部署?

    “十四五”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面向2035年进行了谋划,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有什么部署?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更需要我们提前进行谋划。”寇小兵说,《规划》锚定2035年全面建成交通强省目标,提出了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包括了对外、内部的主骨架,以及“三位一体”枢纽系统布局。

    其中,对外主骨架是“四向八廊”,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在成渝地区布局的3条主轴、2条走廊、2条通道,拓展四川的战略位势和辐射空间。南向,川黔粤桂走廊对应粤港澳—成渝主轴和西部陆海走廊南段,川滇走廊对应成渝昆走廊;东向,长江北走廊对应长三角—成渝主轴,长江南走廊对应厦蓉通道;西向,川甘青新走廊对应西部陆海走廊北段,川藏走廊对应川藏通道;北向,川陕京走廊对应京津冀—成渝主轴,川陕蒙走廊对应西部陆海走廊北段。

    内部主骨架是“1轴2环3带4联”。重点结合“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和“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形成“1轴2环3带4联”省域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1轴即成渝交通主轴(成都—资阳/遂宁/内江—重庆),2环串联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城市(成都—德阳—资阳—眉山—成都;绵阳—南充—遂宁—广安—内江—自贡—乐山—雅安),3带是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4联补充连接其余地级行政中心,包括马尔康—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康定—雅安—成都—巴中;广元—巴中—达州;广元—南充。



    “三位一体”枢纽系统,强调枢纽集群、枢纽城市、枢纽站点之间的协同发展。一是集群,协同重庆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共建中欧班列(成渝)运营平台,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二是城市,即“1+4+N”的枢纽城市格局,支持成都打造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推动德阳、眉山、资阳与成都枢纽共建共享;提升泸州—宜宾、攀枝花、达州、广元等4个全国性枢纽城市能级,积极培育南遂广、内自、绵阳、乐山等区域性综合枢纽。三是站点,增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成都国际铁路枢纽、宜宾和泸州等主要港口、南充国家邮政快递处理中心等枢纽港站的资源要素集聚运筹能力。

    三问:如何支撑多重战略?

    “十四五”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项战略的交汇叠加期,《规划》中如何体现交通对战略的支撑作用?

    寇小兵介绍,《规划》在深刻分析各大战略的内涵及要求的基础上,专门设置了“夯实重大战略交通支撑”的章节。

    围绕支撑“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着力构建“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南向深度融入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畅通公铁陆海联运通道;西向加快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开辟进疆入藏战略通道;东向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沿长江综合交通走廊;北向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快提升川陕高速公路通道能力。预计到2025年,全省进出川大通道数量达到53条、新增15条,其中铁路12条、较“十三五”末新增1条,高速公路37条、新增13条,内河高等级航道4条、新增1条。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突出交通对“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的支撑作用,提升主轴通道能力,加快形成成渝双核间由三条高速铁路和四条高速公路构成的通道集群。推动两翼协同发展,推动川东北和渝东北、川南和渝西交通一体化发展,力争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7条,加快消除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省际“断头路”“瓶颈路”。优化“三带”通道结构,分别提出了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的建设重点。

    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一方面,强化交通运输对支撑“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强化五区协同发展,力争到2025年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至成都平原的陆路大通道能力分别提升20%、40%、70%、160%。

    围绕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出进一步完善沟通西南和西北、衔接“一带”和“一路”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形成四川“通疆达海”大循环大通道。

    围绕推动交通强省建设,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建设“6+1”项试点任务,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争创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7项试点任务分别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高原山区公路创新、推动公园城市交通绿色发展、提升交通防灾减灾韧性、车路协同技术发展、推进交通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并给分批次推进交通强市、交通强县建设。

    四问: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

    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十四五”期交通在安全、绿色、智慧创新方面重点有哪些考虑?

    寇小兵介绍,《规划》对智慧创新、绿色低碳、安全应急提出了四川交通发展任务。

    智慧创新方面,将从扩大智慧交通技术设备使用及覆盖、夯实行业创新能力等方面促进交通与新技术融合发展,强化北斗卫星系统、高分辨率对地系统等在检测监测、设计、运输、监管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机场、枢纽、航道、服务网络等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智慧高速、智慧停车等试点应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建设,攻克高原山区道路交通等关键技术,并建设一批重要的科研平台。

    绿色低碳方面,四川交通立足于“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十四五”期主要围绕“推动节能降碳、加强生态保护、强化污染治理”促进交通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推动四川交通运输领域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体地,“十四五”期我们将加快制定交通运输“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公转水”“公转铁”,力争铁路和水运承担货物周转量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推进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75%,深入推进营运车辆污染治理,开展绿色出行创建和“绿水绿航”等专项行动,实现交通运输CO2排放强度下降率达3%;并集约利用土地、通道线位、岸线等资源,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安全应急方面,《规划》重点关注安全防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围绕灾区生命线路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危旧桥改造、老旧闸坝除险、通航河道桥梁防撞等重点,提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布局。(记者王眉灵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