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杨正春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1年11月02日 21时59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年1月30日,黄强省长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重视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实施中医药十大行动,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川产道地药材种植种苗繁育基地和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中医特色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文化。加强县市区中医院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好享有优质中医药服务。

    今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就高规格召开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加快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奋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杨正春同志,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同时,我们今天的访谈将联合新华网、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四川发布、封面新闻、四川iptv熊猫新闻频道等平台同步直播,也欢迎大家在收看访谈的过程当中积极提出您的问题。首先,请杨巡视给我们广大网友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省中医药局二级巡视员杨正春,很高兴通过省政府网站这个平台与广大网友交流互动,共同分享四川加强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一些具体情况。首先,我谨代表省中医药局向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

    杨巡视,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好的,谢谢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中医药确定为国家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引领中医药取得历史性成就。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今年1月27日,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省委书记彭清华深刻阐释了加快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从事业需要、产业发展、文化自信方面,坚决推动党中央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多次专题调研、推动中医药工作,就中医药发展提出“找个小切口、找准突破口、大胆闯大胆试”的总体要求,在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独立的章节专门部署中医药工作。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纳入对市(州)政府绩效考核,激发各地中医药形成了竞相发展态势。四川中医药基本形成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传承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正在积极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深入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具体到产业方面,省委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确定的7个优先发展千亿级产业之一,培育“5+1”现代产业体系中也将中药材产业纳入医药健康产业予以重点推进,“川药”产业列为现代农业“10+3”产业总体战略部署中。目前,全省中医药产业上下联动、横向配合、齐抓共管、全域发展的机制基本建立,为全局全域合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组织保障。

    (一)中药材资源优势显著。我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中药资源优势显著,中药资源蕴藏量位于全国前列,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我省已实现全省183个县全覆盖,初步查明中药品种数达7290种,居全国第一。常用中药材品种数312种,占全国的86%,居全国第一。道地药材品种86种,居全国第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中药材产品31个。有16个品种、24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居全国第一。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2020年,全省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817万亩,中药材总产值达325亿元,单品种种植面积上万亩的有53种,川芎、川贝母、川麦冬、川白芷、川黄连等道地药材的人工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中药材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省内多家知名中药企业,如好医生药业、新绿色、雅安三九、新荷花等,在道地产区建立了定制药园、药材基地,开展标准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

    (三)中药工业发展稳步增长。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共227户,中药工业营业收入达520.8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比重35.3%。培育康复新液10亿元以上的重磅单品1个,银杏内酯注射液、清脑复神液等5亿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3个、1亿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21个、5000万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36个,培育茯苓、党参、川贝母、川芎等重点单品饮片,形成了梯次推进格局。成都、资阳、眉山、泸州等地建有天府中药城、天府国际生物城等各具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园区,为中医药工业全域拓展提供良好产业发展氛围。

    主持人:谢谢杨巡视给我们的介绍,那么目前我们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呢?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好的,谢谢主持人!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七个方面工作。

    第一是开展“三个一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基地)建设。我局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打造“龙头企业、拳头产品、优质基地”,首批确定立项重点企业8个、重点中成药品种6个、重点中药饮片品种7种、重点中药材种植基地24个。重点基地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销售达3亿元。

    第二是全面推进“10+3”川药产业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要求,根据现代农业“10+3”总体战略部署,我局作为“川药”产业第一牵头单位。目前已建立了推进机制,编制了《川药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2019-2022年)》和《2021年川药产业工作要点》等文件,共同推进川药产业发展。联合商务厅组织第3届四川省中药产业产销用对接洽谈会,吸引了350多家中医药相关单位前来参展,一批种植基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中药饮片(中成药)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 

    第三是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融合平台。2018年12月,我局与省国资委、四川商投集团紧密协作,推动筹建成立了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0亿元。公司紧紧围绕省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定位,联合三台工投组建三台麦冬产业发展公司,打造涪城麦冬国家地理标志、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及示范种植基地;与广元市政府合作设立广元市医药投资公司,并购岷江源药业股份,在广元市打造秦巴山区动物类药材生产示范基地;组建四川省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公司,建设全省医疗大数据云平台。

    第四是实施产业提升扶持行动。我局会同财政厅编制了《促进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2018年首次安排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用于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产业四大扶持行动”。一是川字号名优中药“走出去”行动。分别在重庆、山东济南、吉林长春、四川成都等地举办了主题为“本草四川,康养天府”为主题的四川省中医药推介会,扩大四川中药企业与省外中医医疗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川字号中药“三品引领”行动。实施“品牌引领”行动,着力打造6个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创新团队建设,着力开展系列大健康产品研发;实施“品种引领”行动,开展半夏饮片、抗感颗粒等10个优势川药提升品牌、优化品种项目;实施“品质引领”行动,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前胡、白芷、瓜蒌等15个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域发展项目。三是中医药产业示范区域发展行动。通过3个产业示范市、14个产业示范县(市、区)创建,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意识和责任,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四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行动。建设3个中医药健康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支适应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中药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第五是中药材溯源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建机制。会同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等相关省级部门,建立工作协同推进联系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了各自职责,形成了推进的长效机制。二是定标准。组建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省级中药材溯源建设地方标准,明确全省建设基本要求和规范,实现全省中药材溯源数据互联互通。三是建平台。鼓励社会各方参与溯源平台建设,目前成都中医药大学已建成了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溯源信息平台,服务全国200余家中药企业。好医生药业、新绿色药业、省中药饮片公司等省内重点中药企业通过开展中药标准化项目建设,已对4个中成药、13个中药饮片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下一步,我省将探索建设互联共享的省级溯源平台,积极对接国家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全省第三方中药材追溯系统,推动实现全省中药材溯源“一张网”。四是抓推进。201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率先将我省纳入全国中药材溯源试点省份之一。分三年安排中央专项经费200余万元,支持苍溪县、南部县、巴州区等10个县建设国家中药材溯源试点县。截止目前,前期国家试点建设县共有参与企业19家,基地数量43个,溯源覆盖面积3万余亩,溯源品种26种。2020年,在财政厅支持下,我省安排省级专项经费1600万元,将三台、彭州、筠连等16个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县纳入省级中药材溯源建设试点县,目前省级溯源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2021年4月出台了全省中药材溯源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全省中药材溯源试点县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印发了省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工作推进方案,针对各个试点县具体情况,分步推进实施。

    第六是多项目联动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我省已实现全省183个县全覆盖,进一步摸清贫困地区中药材家底。二是持续推进《四川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方案(2017-2020年)》相关任务实施,重点推进在贫困地区实施的24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实施川产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区域发展项目,共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种植面积达20.8万亩,实现产值约40亿元,带动2200余户增收致富。三是按照《促进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重点实施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带动贫困户720余户脱贫。组织对贫困县中药材种植技术人员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60余人。四是组建中医药扶贫工作专班。2020年4月,我局组建赴凉山州中医药扶贫攻坚专班工作组,助力州内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顺利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工作组深入会东、普格等7县部分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团队重点对州内艾产业进行调研指导,推动州内艾产业链科学持续发展。五是2020年度全国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巴中市召开,与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的与会代表分享了中医药产业扶贫经验,助力川药产业振兴发展。六是组织开展2020年“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定制药园”申报及认定工作,在贫困地区认定了10个“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和10个“定制药园”。

    第七是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2017年,省中医药局与文化和旅游厅签署《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协议》以来,在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区(基地)认定标准、业态培育、产品开发、活动策划、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一是加强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总体规划布局。两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据资源分布和发展基础,提出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新发展的“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着力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创新发展核,川南、川东北、攀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和川西北民族医药特色旅游发展区。二是开展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建设工作。都江堰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两部门认定北川药王谷等15个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都江堰问花村中医药特色养生花海等16个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涵盖成都、绵阳、遂宁、凉山等13个市(州)。三是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开展“本草四川·康养天府”推介会,带领观众“云”游四川,西博会期间设馆开展专题展览展示,扩大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影响力。我局先后下拨2000余万元资金支持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引导各市(州)持续加强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积极探索扩大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供给,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主体,将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等多形式结合,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谢谢杨巡视给我们的解答,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我省在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我们有哪些成效呢?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好的,谢谢主持人!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主要是以省内中医药科研院所、高校、创新企业为依托,以川产中药材大品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关键点,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建设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目前已建设有国家级平台38个,省级平台80个,构建了国家、省、局多层次、全产业链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等项目,为我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组织专家在摸清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剖析阻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编制并发布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了“三定(定产区、定品种、定重点县)”的发展格局,填补了长期以来四川省缺乏中药材整体规划的空白,为我省各地科学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科学支撑。

    三是制定中医药科研分险基金方案。为进一步激励和保护企业中医药科技创新积极性,我局会同财政厅制定了《四川省中医药研发分险基金设立方案》,省级财政在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注入基金,首期规模为3000万元,以后年度根据基金使用情况,动态确定下年度补充额度。

    四是强化标准化建设引领。2017年,筹建成立省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开展标准化研究项目54项,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发布省级中医药地方标准20项。

    五是开展大品种精深加工研究。围绕我省川产道地、大宗、优势中药材品种,组织开展麦冬、川芎等16个大品种培育项目,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推进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与综合开发,研发市场潜力大的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如:麦冬须根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纳入四川地方特色食品,以麦冬须根为主要原料的饮料、日化用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已投放市场。

    六是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转化。成立四川省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和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7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立项开展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研究,近5年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6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2项。

    七是科技助推打造花椒第一省。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2018年立项的26个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制定的竹叶花椒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四川省地方标准已由省药监局发布实施,完成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花椒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共申请专利28项,获得良种证1项、中药化学对照品2个,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权1项,开发产品8个。

    主持人:

    下一步我们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有什么计划安排呢?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好的,主持人!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做:

    一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通过推动中医药优势资源转化,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健全中医药产业标准体系、市场体系,提升药材品质、推动转型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强化科技支撑等举措,实现中药材种植(养殖)更规范,中药工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品牌效益凸显,中医药大健康产品融入人民群众生活。

    二是人才高地建设方面:通过全面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评价、激励等举措,搭建医教研产用人才培养大平台,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壮大基层人才,为事业、产业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实现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布局更加合理。

    三是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方面:通过推进基地(平台)建设、强化政策支撑、提升能力水平、标准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机制更加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产业化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地方特色鲜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驱动作用显著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四是健康旅游方面: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四川品牌”。依托省级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藏羌彝文化走廊推广和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等,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重点品牌,拓宽企业发展投融资渠道,坚持名企、名品、名牌、名区联动发展。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全域发展。完善标准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持续开展示范基地遴选,储备一批优质项目,推动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一核四区”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搭建一批对外交流合作与产业发展平台,打造精品线路,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成为社会经济新增长极。

    主持人:

    好的,谢谢杨巡视非常详细的解读。今天我们的整个直播过程也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接下来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

    “流云”:就中医药而言,“全产业链发展”具体是指什么?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谢谢这位网友。中医药产业链范围广、链条长、关联性大、融合度高、新业态多,涉及一、二、三产业全过程。一产主要包括中药材种养殖生产和产地加工,二产包括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中成药生产、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生产,三产包括中药商品的物流运输销售,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医药健康旅游业等,涵盖中药种植、中药生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诸多领域,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产品。

    “杉木”:如何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的独特优势?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感谢这位网友的关注。其实这两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把握住中医药临床疗效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的可及性和获得感,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我们采取了几项重点举措:一是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组建100个省级中医专家团队对183个县(市、区)开展指导巡诊、千个市级中医专家团队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坐诊带教,组织万名县级中医类别医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联村帮扶,健全“村村用中医、社区有中医、人人享中医”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二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医医疗服务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行动,组织全省中医医疗机构推广实施一批惠民举措,组织中医药专家开展讲中医、中医师志愿服务和义诊宣传等活动。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明确18项中医药服务项目,建立完善老年人就医服务便利化政策措施。三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填平补齐”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实施推进传统中医诊所惠民行动,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逐步构建“中医诊所在身边”和“10分钟可及圈”的中医药服务格局。四是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特色优势作用。实施推进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行动,建立“病有专科、病有专人、病有专方、病有专药”的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模式。支持建设了17个国家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4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和486个省级重点专科,构建多层次、多专业重点专科集群。推进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能力建设,聚焦中风、肝病等重大疾病病种,遴选建设20个省级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和10个中医经典传承中心。会同省药监局建立《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目录》(第一批),集中审批确定虎杖解毒颗粒等198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在全省医疗机构调剂使用。五是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特色优势作用。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加强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建设,实施四季养生专项工作,研究、制定和推广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方案,加强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六是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优势作用。在近年的抗震救灾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建立中医药尽早、深度、全程介入的机制,健全中西医结合体制机制,中医药系统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先后印发七版《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中药预防汤剂服务覆盖全省近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乡村。

    “景秀园”:针对学生、老人和村镇居民,有没有加强中医药文化和实用知识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谢谢这位网友对中医药的关心。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2017年,省委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7项重点工程之一,不断凝聚“川派”中医药传承力量,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一是全面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传承。联合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工作方案》,编撰《四川中医药--传承发展70年》,出版《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打造川派中医药文化标志和品牌。“中药炮制技艺”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获评首批全省优秀传统文化重点研究院。

    二是搭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充分运用省非遗协会、省图书馆、成都博物馆等优质资源,举办全国首个中医药文物展,首个省级中医药古籍文献展,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小学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30余个,联合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港澳高层会晤、国际友城合作论坛、西博会、大运会、海外抗疫等有利时机,扎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擦亮中医药对外交流“名片”。

    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力更强。针对这位网友提出的学生、老人和村镇居民等,我们实施了“名中医四川行”“名中医大讲堂”等文化传播品牌行动,将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开展中医药文化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等各类活动1000余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举办全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竞赛、适宜技术大赛,传递科学的健康养生知识,推广推拿按摩、艾灸等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回形针”:随着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下游产业对中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中药材种植行业如何跟上市场的速度?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这位网友提的问题非常专业。随着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下游产业对中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为了让中药材种植行业与市场相匹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种植规模,大力发展道地品种,避免中药材种植盲目发展,到2025年,新建、改造规范化基地50万亩。二是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深入开展道地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建立濒危稀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快由野生向人工种植的驯化。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等基础研究,收集品种资源,在重点产区分品种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质量优的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三是推行标准生产。组织科研院校,开展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合理、控制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推广生态种植和仿野生栽培。鼓励药企发展定制药园,带动药农全程标准化生产。四是开展园区创建。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推动“川药”产业提升发展,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生态、品牌影响力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区。五是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利用现代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技术,并与中药材种植养殖深度融合,建立从种子来源、种苗培育、田间管理、采收加工、仓储保管、交易流通等于一体的中药材全链条追溯体系,实现中药材的可溯源化。六是提升装备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研发一批适用于各类道地药材生产、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控等实用工具,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道地药材生产的应用,提升自动化水平。

    主持人:

    好的,谢谢。非常感谢杨巡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带来耐心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杨正春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1年11月02日 21时59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年1月30日,黄强省长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重视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实施中医药十大行动,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川产道地药材种植种苗繁育基地和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中医特色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文化。加强县市区中医院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好享有优质中医药服务。

    今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就高规格召开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加快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奋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杨正春同志,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同时,我们今天的访谈将联合新华网、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四川发布、封面新闻、四川iptv熊猫新闻频道等平台同步直播,也欢迎大家在收看访谈的过程当中积极提出您的问题。首先,请杨巡视给我们广大网友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省中医药局二级巡视员杨正春,很高兴通过省政府网站这个平台与广大网友交流互动,共同分享四川加强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一些具体情况。首先,我谨代表省中医药局向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

    杨巡视,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好的,谢谢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中医药确定为国家战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引领中医药取得历史性成就。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今年1月27日,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省委书记彭清华深刻阐释了加快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从事业需要、产业发展、文化自信方面,坚决推动党中央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多次专题调研、推动中医药工作,就中医药发展提出“找个小切口、找准突破口、大胆闯大胆试”的总体要求,在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独立的章节专门部署中医药工作。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强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纳入对市(州)政府绩效考核,激发各地中医药形成了竞相发展态势。四川中医药基本形成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传承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正在积极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深入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具体到产业方面,省委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确定的7个优先发展千亿级产业之一,培育“5+1”现代产业体系中也将中药材产业纳入医药健康产业予以重点推进,“川药”产业列为现代农业“10+3”产业总体战略部署中。目前,全省中医药产业上下联动、横向配合、齐抓共管、全域发展的机制基本建立,为全局全域合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组织保障。

    (一)中药材资源优势显著。我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中药资源优势显著,中药资源蕴藏量位于全国前列,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我省已实现全省183个县全覆盖,初步查明中药品种数达7290种,居全国第一。常用中药材品种数312种,占全国的86%,居全国第一。道地药材品种86种,居全国第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中药材产品31个。有16个品种、24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居全国第一。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2020年,全省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817万亩,中药材总产值达325亿元,单品种种植面积上万亩的有53种,川芎、川贝母、川麦冬、川白芷、川黄连等道地药材的人工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中药材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省内多家知名中药企业,如好医生药业、新绿色、雅安三九、新荷花等,在道地产区建立了定制药园、药材基地,开展标准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

    (三)中药工业发展稳步增长。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共227户,中药工业营业收入达520.8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比重35.3%。培育康复新液10亿元以上的重磅单品1个,银杏内酯注射液、清脑复神液等5亿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3个、1亿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21个、5000万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36个,培育茯苓、党参、川贝母、川芎等重点单品饮片,形成了梯次推进格局。成都、资阳、眉山、泸州等地建有天府中药城、天府国际生物城等各具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园区,为中医药工业全域拓展提供良好产业发展氛围。

    主持人:谢谢杨巡视给我们的介绍,那么目前我们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呢?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好的,谢谢主持人!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七个方面工作。

    第一是开展“三个一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基地)建设。我局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打造“龙头企业、拳头产品、优质基地”,首批确定立项重点企业8个、重点中成药品种6个、重点中药饮片品种7种、重点中药材种植基地24个。重点基地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销售达3亿元。

    第二是全面推进“10+3”川药产业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要求,根据现代农业“10+3”总体战略部署,我局作为“川药”产业第一牵头单位。目前已建立了推进机制,编制了《川药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2019-2022年)》和《2021年川药产业工作要点》等文件,共同推进川药产业发展。联合商务厅组织第3届四川省中药产业产销用对接洽谈会,吸引了350多家中医药相关单位前来参展,一批种植基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中药饮片(中成药)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 

    第三是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融合平台。2018年12月,我局与省国资委、四川商投集团紧密协作,推动筹建成立了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0亿元。公司紧紧围绕省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定位,联合三台工投组建三台麦冬产业发展公司,打造涪城麦冬国家地理标志、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及示范种植基地;与广元市政府合作设立广元市医药投资公司,并购岷江源药业股份,在广元市打造秦巴山区动物类药材生产示范基地;组建四川省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公司,建设全省医疗大数据云平台。

    第四是实施产业提升扶持行动。我局会同财政厅编制了《促进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2018年首次安排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用于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产业四大扶持行动”。一是川字号名优中药“走出去”行动。分别在重庆、山东济南、吉林长春、四川成都等地举办了主题为“本草四川,康养天府”为主题的四川省中医药推介会,扩大四川中药企业与省外中医医疗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川字号中药“三品引领”行动。实施“品牌引领”行动,着力打造6个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创新团队建设,着力开展系列大健康产品研发;实施“品种引领”行动,开展半夏饮片、抗感颗粒等10个优势川药提升品牌、优化品种项目;实施“品质引领”行动,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前胡、白芷、瓜蒌等15个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域发展项目。三是中医药产业示范区域发展行动。通过3个产业示范市、14个产业示范县(市、区)创建,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意识和责任,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四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行动。建设3个中医药健康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支适应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中药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第五是中药材溯源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建机制。会同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等相关省级部门,建立工作协同推进联系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了各自职责,形成了推进的长效机制。二是定标准。组建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省级中药材溯源建设地方标准,明确全省建设基本要求和规范,实现全省中药材溯源数据互联互通。三是建平台。鼓励社会各方参与溯源平台建设,目前成都中医药大学已建成了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溯源信息平台,服务全国200余家中药企业。好医生药业、新绿色药业、省中药饮片公司等省内重点中药企业通过开展中药标准化项目建设,已对4个中成药、13个中药饮片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下一步,我省将探索建设互联共享的省级溯源平台,积极对接国家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全省第三方中药材追溯系统,推动实现全省中药材溯源“一张网”。四是抓推进。201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率先将我省纳入全国中药材溯源试点省份之一。分三年安排中央专项经费200余万元,支持苍溪县、南部县、巴州区等10个县建设国家中药材溯源试点县。截止目前,前期国家试点建设县共有参与企业19家,基地数量43个,溯源覆盖面积3万余亩,溯源品种26种。2020年,在财政厅支持下,我省安排省级专项经费1600万元,将三台、彭州、筠连等16个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县纳入省级中药材溯源建设试点县,目前省级溯源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启动,2021年4月出台了全省中药材溯源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全省中药材溯源试点县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印发了省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工作推进方案,针对各个试点县具体情况,分步推进实施。

    第六是多项目联动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我省已实现全省183个县全覆盖,进一步摸清贫困地区中药材家底。二是持续推进《四川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方案(2017-2020年)》相关任务实施,重点推进在贫困地区实施的24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实施川产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区域发展项目,共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种植面积达20.8万亩,实现产值约40亿元,带动2200余户增收致富。三是按照《促进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重点实施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带动贫困户720余户脱贫。组织对贫困县中药材种植技术人员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60余人。四是组建中医药扶贫工作专班。2020年4月,我局组建赴凉山州中医药扶贫攻坚专班工作组,助力州内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顺利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工作组深入会东、普格等7县部分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团队重点对州内艾产业进行调研指导,推动州内艾产业链科学持续发展。五是2020年度全国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巴中市召开,与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的与会代表分享了中医药产业扶贫经验,助力川药产业振兴发展。六是组织开展2020年“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定制药园”申报及认定工作,在贫困地区认定了10个“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和10个“定制药园”。

    第七是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2017年,省中医药局与文化和旅游厅签署《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协议》以来,在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区(基地)认定标准、业态培育、产品开发、活动策划、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一是加强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总体规划布局。两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依据资源分布和发展基础,提出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新发展的“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着力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创新发展核,川南、川东北、攀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和川西北民族医药特色旅游发展区。二是开展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建设工作。都江堰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两部门认定北川药王谷等15个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都江堰问花村中医药特色养生花海等16个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涵盖成都、绵阳、遂宁、凉山等13个市(州)。三是初步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开展“本草四川·康养天府”推介会,带领观众“云”游四川,西博会期间设馆开展专题展览展示,扩大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影响力。我局先后下拨2000余万元资金支持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引导各市(州)持续加强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积极探索扩大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供给,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主体,将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等多形式结合,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谢谢杨巡视给我们的解答,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我省在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我们有哪些成效呢?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好的,谢谢主持人!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主要是以省内中医药科研院所、高校、创新企业为依托,以川产中药材大品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关键点,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建设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目前已建设有国家级平台38个,省级平台80个,构建了国家、省、局多层次、全产业链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等项目,为我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组织专家在摸清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剖析阻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编制并发布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了“三定(定产区、定品种、定重点县)”的发展格局,填补了长期以来四川省缺乏中药材整体规划的空白,为我省各地科学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科学支撑。

    三是制定中医药科研分险基金方案。为进一步激励和保护企业中医药科技创新积极性,我局会同财政厅制定了《四川省中医药研发分险基金设立方案》,省级财政在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注入基金,首期规模为3000万元,以后年度根据基金使用情况,动态确定下年度补充额度。

    四是强化标准化建设引领。2017年,筹建成立省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开展标准化研究项目54项,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发布省级中医药地方标准20项。

    五是开展大品种精深加工研究。围绕我省川产道地、大宗、优势中药材品种,组织开展麦冬、川芎等16个大品种培育项目,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推进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与综合开发,研发市场潜力大的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如:麦冬须根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纳入四川地方特色食品,以麦冬须根为主要原料的饮料、日化用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已投放市场。

    六是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转化。成立四川省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和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7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立项开展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研究,近5年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6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2项。

    七是科技助推打造花椒第一省。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2018年立项的26个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制定的竹叶花椒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四川省地方标准已由省药监局发布实施,完成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花椒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共申请专利28项,获得良种证1项、中药化学对照品2个,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权1项,开发产品8个。

    主持人:

    下一步我们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有什么计划安排呢?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好的,主持人!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做:

    一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通过推动中医药优势资源转化,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健全中医药产业标准体系、市场体系,提升药材品质、推动转型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强化科技支撑等举措,实现中药材种植(养殖)更规范,中药工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品牌效益凸显,中医药大健康产品融入人民群众生活。

    二是人才高地建设方面:通过全面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评价、激励等举措,搭建医教研产用人才培养大平台,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壮大基层人才,为事业、产业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实现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布局更加合理。

    三是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方面:通过推进基地(平台)建设、强化政策支撑、提升能力水平、标准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管理制度等措施,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机制更加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产业化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地方特色鲜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驱动作用显著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四是健康旅游方面: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四川品牌”。依托省级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藏羌彝文化走廊推广和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等,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重点品牌,拓宽企业发展投融资渠道,坚持名企、名品、名牌、名区联动发展。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全域发展。完善标准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持续开展示范基地遴选,储备一批优质项目,推动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一核四区”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搭建一批对外交流合作与产业发展平台,打造精品线路,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成为社会经济新增长极。

    主持人:

    好的,谢谢杨巡视非常详细的解读。今天我们的整个直播过程也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接下来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

    “流云”:就中医药而言,“全产业链发展”具体是指什么?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谢谢这位网友。中医药产业链范围广、链条长、关联性大、融合度高、新业态多,涉及一、二、三产业全过程。一产主要包括中药材种养殖生产和产地加工,二产包括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中成药生产、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生产,三产包括中药商品的物流运输销售,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医药健康旅游业等,涵盖中药种植、中药生产、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等诸多领域,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产品。

    “杉木”:如何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的独特优势?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感谢这位网友的关注。其实这两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把握住中医药临床疗效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的可及性和获得感,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我们采取了几项重点举措:一是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组建100个省级中医专家团队对183个县(市、区)开展指导巡诊、千个市级中医专家团队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坐诊带教,组织万名县级中医类别医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联村帮扶,健全“村村用中医、社区有中医、人人享中医”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二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医医疗服务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行动,组织全省中医医疗机构推广实施一批惠民举措,组织中医药专家开展讲中医、中医师志愿服务和义诊宣传等活动。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明确18项中医药服务项目,建立完善老年人就医服务便利化政策措施。三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填平补齐”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实施推进传统中医诊所惠民行动,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逐步构建“中医诊所在身边”和“10分钟可及圈”的中医药服务格局。四是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特色优势作用。实施推进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行动,建立“病有专科、病有专人、病有专方、病有专药”的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模式。支持建设了17个国家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4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和486个省级重点专科,构建多层次、多专业重点专科集群。推进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能力建设,聚焦中风、肝病等重大疾病病种,遴选建设20个省级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和10个中医经典传承中心。会同省药监局建立《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目录》(第一批),集中审批确定虎杖解毒颗粒等198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在全省医疗机构调剂使用。五是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特色优势作用。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加强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建设,实施四季养生专项工作,研究、制定和推广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方案,加强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六是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优势作用。在近年的抗震救灾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建立中医药尽早、深度、全程介入的机制,健全中西医结合体制机制,中医药系统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先后印发七版《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中药预防汤剂服务覆盖全省近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乡村。

    “景秀园”:针对学生、老人和村镇居民,有没有加强中医药文化和实用知识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谢谢这位网友对中医药的关心。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2017年,省委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7项重点工程之一,不断凝聚“川派”中医药传承力量,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一是全面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传承。联合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工作方案》,编撰《四川中医药--传承发展70年》,出版《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打造川派中医药文化标志和品牌。“中药炮制技艺”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获评首批全省优秀传统文化重点研究院。

    二是搭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充分运用省非遗协会、省图书馆、成都博物馆等优质资源,举办全国首个中医药文物展,首个省级中医药古籍文献展,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小学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30余个,联合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港澳高层会晤、国际友城合作论坛、西博会、大运会、海外抗疫等有利时机,扎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擦亮中医药对外交流“名片”。

    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力更强。针对这位网友提出的学生、老人和村镇居民等,我们实施了“名中医四川行”“名中医大讲堂”等文化传播品牌行动,将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开展中医药文化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等各类活动1000余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举办全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竞赛、适宜技术大赛,传递科学的健康养生知识,推广推拿按摩、艾灸等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回形针”:随着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下游产业对中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中药材种植行业如何跟上市场的速度?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杨正春:

    这位网友提的问题非常专业。随着中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下游产业对中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为了让中药材种植行业与市场相匹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种植规模,大力发展道地品种,避免中药材种植盲目发展,到2025年,新建、改造规范化基地50万亩。二是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深入开展道地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建立濒危稀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快由野生向人工种植的驯化。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等基础研究,收集品种资源,在重点产区分品种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质量优的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三是推行标准生产。组织科研院校,开展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合理、控制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推广生态种植和仿野生栽培。鼓励药企发展定制药园,带动药农全程标准化生产。四是开展园区创建。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推动“川药”产业提升发展,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生态、品牌影响力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区。五是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利用现代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技术,并与中药材种植养殖深度融合,建立从种子来源、种苗培育、田间管理、采收加工、仓储保管、交易流通等于一体的中药材全链条追溯体系,实现中药材的可溯源化。六是提升装备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研发一批适用于各类道地药材生产、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控等实用工具,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道地药材生产的应用,提升自动化水平。

    主持人:

    好的,谢谢。非常感谢杨巡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带来耐心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