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再次教育了城市:李克强为何一直盯着地下管廊不放?

  • 2016年07月09日 10时42分
  • 来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48小时内,李克强总理语气极重地3次提及地下管廊。前两次是在湖南岳阳的内涝城中村和夜里紧急召开的防汛会议上,可谓处“江湖之远”;后一次是在中南海内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中,可谓居“庙堂之上”。足见此事分量之重,总理挂念之深。


      7月5日下午,李克强赴岳阳察看防汛。一下火车直奔内涝严重、积水深达4米的白石岭城中村。在大雨中,他打着伞走下泥泞的土坡,看着从水面上刚刚露出的屋顶,面色凝重地说,内涝凸显了城市建设中突出的短板,必须要加快地下管廊建设,尽快补上城市的历史欠账。当晚,总理在岳阳连夜主持召开防汛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地要针对防汛抗洪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下决心补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小型水利工程这“两大短板”。不仅政府要加大投入,更要通过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7月7日下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广情况汇报,要求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会上,总理提及湖南岳阳城中村内涝的事例时仍旧神情严肃,“我们有些地方的城市棚户区,淹了快4米深,看着真是惨啊!”接下来他话锋一转说,地下管廊是典型的基础设施,事关公共服务,也是目前城市建设中突出的短板,一定要调动起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地下管廊看不见,一般人也接触不到,为何李克强总理如此看重?要说最直白的理由就是,见不得老百姓受苦!因为恰恰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家家户户离不开的地下排水系统,牵系着最深广的民生。给排水系统光不光鲜,似乎并不起眼,但一旦出问题,老百姓则苦不堪言。近期全国多地接近甚至超过历史极值的强降雨,把这一问题淋漓尽致地逼至我们眼前。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不完全统计,已有79个城市出现了局部内涝。某种程度上,内涝给民生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并不亚于通常更让人揪心的洪水。


      “先天下之忧而忧”。仅梳理公开报道就能看到,李克强总理从2014年起就一直紧盯着地下设施和地下管廊不放——

      2014年5月,李克强考察内蒙古赤峰市一个污水处理厂在建项目时说,我们的城市外表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过多。“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2015年7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李克强说:“一场暴雨,就会引发市民们戏称的‘看海’现象,这还是在一些大城市。目前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我们的地下管廊建设严重滞后。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很有必要!”那次会上,他还专门提到,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将提高城市防汛抗洪的安全水平。

      2015年11月,李克强出席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并作报告。在回答政协常委的提问时,总理说,我们的城市建设,“地下”的问题是发展中更大的短板,“很多大城市,只要降雨量一比较集中,就会出现淹路、‘看海’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个已经推动的项目,就是城市地下管廊”。


      2016年5月,李克强考察湖北武汉CBD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时说,我们的城市地上空间高楼林立,发展势头很好,但在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潜在资源。要积极探索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管廊建设。这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从中可见总理赋予地下管廊的特殊意义:民生之基、安全之策、当代之功、百年之计、千秋之利。

      今年的超强厄尔尼诺现象,为此前这些未雨绸缪的判断提供了最急迫的注脚。当武汉、南京、九江以及其他众多大中小城市的百姓正遭受暴雨和内涝之苦时,7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再次聚焦这一民生焦点议题。


      除了动情地讲到视察防汛中所见民生之苦,总理更把这些城市欠账和当前提振民间投资的发展急务结合起来。他给出的解决问题的路线图,不妨这样理解:社会资本进入诸多公共服务领域不够,反过来这些领域欠账不少,亟需补短板。民间投资遇到的障碍很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潜力很大,这一悖论,必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破解,从而撬动社会资本,形成“面子”“里子”共同发展的态势,以攻克这一民生“痛点”。


      事关万家忧乐的民生,也涉及提振投资的急务,所以李克强才一直盯着地下管廊不放!(陈翰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暴雨再次教育了城市:李克强为何一直盯着地下管廊不放?

  • 2016年07月09日 10时42分
  • 来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48小时内,李克强总理语气极重地3次提及地下管廊。前两次是在湖南岳阳的内涝城中村和夜里紧急召开的防汛会议上,可谓处“江湖之远”;后一次是在中南海内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中,可谓居“庙堂之上”。足见此事分量之重,总理挂念之深。


      7月5日下午,李克强赴岳阳察看防汛。一下火车直奔内涝严重、积水深达4米的白石岭城中村。在大雨中,他打着伞走下泥泞的土坡,看着从水面上刚刚露出的屋顶,面色凝重地说,内涝凸显了城市建设中突出的短板,必须要加快地下管廊建设,尽快补上城市的历史欠账。当晚,总理在岳阳连夜主持召开防汛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地要针对防汛抗洪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下决心补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小型水利工程这“两大短板”。不仅政府要加大投入,更要通过推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7月7日下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广情况汇报,要求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会上,总理提及湖南岳阳城中村内涝的事例时仍旧神情严肃,“我们有些地方的城市棚户区,淹了快4米深,看着真是惨啊!”接下来他话锋一转说,地下管廊是典型的基础设施,事关公共服务,也是目前城市建设中突出的短板,一定要调动起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地下管廊看不见,一般人也接触不到,为何李克强总理如此看重?要说最直白的理由就是,见不得老百姓受苦!因为恰恰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家家户户离不开的地下排水系统,牵系着最深广的民生。给排水系统光不光鲜,似乎并不起眼,但一旦出问题,老百姓则苦不堪言。近期全国多地接近甚至超过历史极值的强降雨,把这一问题淋漓尽致地逼至我们眼前。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不完全统计,已有79个城市出现了局部内涝。某种程度上,内涝给民生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并不亚于通常更让人揪心的洪水。


      “先天下之忧而忧”。仅梳理公开报道就能看到,李克强总理从2014年起就一直紧盯着地下设施和地下管廊不放——

      2014年5月,李克强考察内蒙古赤峰市一个污水处理厂在建项目时说,我们的城市外表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过多。“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2015年7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李克强说:“一场暴雨,就会引发市民们戏称的‘看海’现象,这还是在一些大城市。目前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我们的地下管廊建设严重滞后。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很有必要!”那次会上,他还专门提到,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将提高城市防汛抗洪的安全水平。

      2015年11月,李克强出席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并作报告。在回答政协常委的提问时,总理说,我们的城市建设,“地下”的问题是发展中更大的短板,“很多大城市,只要降雨量一比较集中,就会出现淹路、‘看海’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个已经推动的项目,就是城市地下管廊”。


      2016年5月,李克强考察湖北武汉CBD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时说,我们的城市地上空间高楼林立,发展势头很好,但在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潜在资源。要积极探索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管廊建设。这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从中可见总理赋予地下管廊的特殊意义:民生之基、安全之策、当代之功、百年之计、千秋之利。

      今年的超强厄尔尼诺现象,为此前这些未雨绸缪的判断提供了最急迫的注脚。当武汉、南京、九江以及其他众多大中小城市的百姓正遭受暴雨和内涝之苦时,7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再次聚焦这一民生焦点议题。


      除了动情地讲到视察防汛中所见民生之苦,总理更把这些城市欠账和当前提振民间投资的发展急务结合起来。他给出的解决问题的路线图,不妨这样理解:社会资本进入诸多公共服务领域不够,反过来这些领域欠账不少,亟需补短板。民间投资遇到的障碍很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潜力很大,这一悖论,必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破解,从而撬动社会资本,形成“面子”“里子”共同发展的态势,以攻克这一民生“痛点”。


      事关万家忧乐的民生,也涉及提振投资的急务,所以李克强才一直盯着地下管廊不放!(陈翰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