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9次常务会4次提到它,是什么让李克强念念不忘?

  • 2016年07月11日 08时59分
  • 来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这件事情不能光‘喊’,更要加快‘做’,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切实落到实处!”在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于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这件事又提高了嗓门。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听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广情况汇报。

      PPP目前的推进难言顺利。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止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总额达到10.4万亿的PPP项目。但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项目量巨大,各地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地率较低的问题。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作为PPP的主力军,民间投资的“疲软”是导致PPP出现困局的一大原因。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仅为3.9%,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7.5个百分点。

      为此,国务院频频发招。据“国是星期三”(微信号:WednesdayNews)统计,从今年5月4日至今召开的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4次将社会、民间投资相关内容作为议题,如下图:



    图片来源网络

      “法制办必须有权威,说了算!”

      就PPP推进的相关问题,7月7日的常务会议部署了以下四项内容:

      一要以推PPP促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各类社会资本一视同仁;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项目,减少和简化不必要的审批。

      二要积极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价格改革,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不同付费方式、运作模式,完善财税优惠、用地招拍挂、融资支持、资本退出等配套政策,探索项目经营权、收益权资产证券化,建立合理回报机制。

      三要强化合作双方契约意识,规范履约行为,切实保护合法权益。

      四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立法进程,以更好的法治环境更大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而据官方披露,李克强在会议上特意指出了PPP立法的相关问题,并将其与建设法治政府联系在了一起。

      据称,有两个部门分别提请了“特许经营立法”和“PPP立法”的意见,其中许多内容重复交叉,不少意见相左。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表示,应该统筹协调两部门意见,推进单一法案的立法工作,为推广PPP模式提供根本的法律保障。

      对此,李克强直言,国务院法制办在起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过程中,“既要充分听取吸收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更要站在‘法治’的高度,超越于部门利益之上。在这一点上,法制办必须要有权威,‘说了算’!”

      法律能否为民营企业家送去“安全感”?

      那么,立法保障PPP为何如此重要?

      就民间投资意愿降低的问题,“国是星期三”近期采访了多位民营企业家,不少企业家表示,信心缺失是其不敢投资的“罪魁祸首”。浙江固力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哲直言:“投资意愿还是有的,但信心却不见了。”

      缺乏必要的保障、信心不足,这同样也是PPP模式遇阻的重要原因。

      “有的PPP项目在谈的时候是一个样子,等真正投钱进去了,才发现很多不利条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都冒出来了。”郑哲说。

      另有企业家表示,民间资本相比于政府资本,处于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即便出资比例相当,政府也拥有更多隐形权利,更大话语权。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PPP模式立法带来的最大红利就是化解各种不确定性,以法律的力量,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和利益,打造有法可依的透明投资环境,为民营资本参与PPP吃下“定心丸”。


    今年6月24日,厦门首个PPP项目获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中新社发 杨伏山 摄

      “民间投资要与政府合作,一定要避免政府失信。”经济学家张连起对“国是星期三”表示,通过立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在赋予其公平公正待遇的同时提高企业家的“安全感”。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PPP模式已成为引入民间投资的“必然的选择”。该模式的有效落地需要培育良好的全方位的创新生态环境,通过保护产权、创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环境,以此来鼓励民营企业家发挥创新精神,在平等开放,相互支持的环境下,建立良性循环的新政商关系。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最近9次常务会4次提到它,是什么让李克强念念不忘?

  • 2016年07月11日 08时59分
  • 来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这件事情不能光‘喊’,更要加快‘做’,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切实落到实处!”在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于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这件事又提高了嗓门。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听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广情况汇报。

      PPP目前的推进难言顺利。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止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总额达到10.4万亿的PPP项目。但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项目量巨大,各地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地率较低的问题。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作为PPP的主力军,民间投资的“疲软”是导致PPP出现困局的一大原因。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仅为3.9%,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7.5个百分点。

      为此,国务院频频发招。据“国是星期三”(微信号:WednesdayNews)统计,从今年5月4日至今召开的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4次将社会、民间投资相关内容作为议题,如下图:



    图片来源网络

      “法制办必须有权威,说了算!”

      就PPP推进的相关问题,7月7日的常务会议部署了以下四项内容:

      一要以推PPP促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各类社会资本一视同仁;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项目,减少和简化不必要的审批。

      二要积极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价格改革,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不同付费方式、运作模式,完善财税优惠、用地招拍挂、融资支持、资本退出等配套政策,探索项目经营权、收益权资产证券化,建立合理回报机制。

      三要强化合作双方契约意识,规范履约行为,切实保护合法权益。

      四要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立法进程,以更好的法治环境更大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而据官方披露,李克强在会议上特意指出了PPP立法的相关问题,并将其与建设法治政府联系在了一起。

      据称,有两个部门分别提请了“特许经营立法”和“PPP立法”的意见,其中许多内容重复交叉,不少意见相左。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表示,应该统筹协调两部门意见,推进单一法案的立法工作,为推广PPP模式提供根本的法律保障。

      对此,李克强直言,国务院法制办在起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过程中,“既要充分听取吸收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更要站在‘法治’的高度,超越于部门利益之上。在这一点上,法制办必须要有权威,‘说了算’!”

      法律能否为民营企业家送去“安全感”?

      那么,立法保障PPP为何如此重要?

      就民间投资意愿降低的问题,“国是星期三”近期采访了多位民营企业家,不少企业家表示,信心缺失是其不敢投资的“罪魁祸首”。浙江固力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哲直言:“投资意愿还是有的,但信心却不见了。”

      缺乏必要的保障、信心不足,这同样也是PPP模式遇阻的重要原因。

      “有的PPP项目在谈的时候是一个样子,等真正投钱进去了,才发现很多不利条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都冒出来了。”郑哲说。

      另有企业家表示,民间资本相比于政府资本,处于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即便出资比例相当,政府也拥有更多隐形权利,更大话语权。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PPP模式立法带来的最大红利就是化解各种不确定性,以法律的力量,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责任和利益,打造有法可依的透明投资环境,为民营资本参与PPP吃下“定心丸”。


    今年6月24日,厦门首个PPP项目获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中新社发 杨伏山 摄

      “民间投资要与政府合作,一定要避免政府失信。”经济学家张连起对“国是星期三”表示,通过立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在赋予其公平公正待遇的同时提高企业家的“安全感”。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PPP模式已成为引入民间投资的“必然的选择”。该模式的有效落地需要培育良好的全方位的创新生态环境,通过保护产权、创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环境,以此来鼓励民营企业家发挥创新精神,在平等开放,相互支持的环境下,建立良性循环的新政商关系。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