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李克强记者会六大“强音”显风格彰风范

  • 2015年03月18日 08时53分
  • 来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3月1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境外媒体对此持续高度关注,认为记者会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强”信心、推进改革的“强”决心。李克强总理关于“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的论述被英国《金融时报》、彭博社、印度《经济时报》等多家外媒做成醒目标题。《欧洲时报》以“引领新常态 激发新活力”为题称,一向被视为政府施政风向标的总理记者会,再度吸引全球目光。李克强对“新常态”的解读务实自信,不回避问题,有应对之策,给对中国经济走向持怀疑态度的西方舆论吃了一颗“定心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认为,李克强总理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客观冷静”,扫除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疑虑。16日,随着中国国内股市上扬,外媒纷纷称这是“强”信心产生的“强”刺激作用。彭博社等外媒称,两会结束后第一个交易日,中国股市较大幅度上涨,是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释放积极信号的结果。

      一些外媒认为李克强总理在此次记者会上展现出“强”魅力。香港《商报》等媒体称,李克强总理作为现代的、年轻一代的中央领导,其显示更多的是一种开拓者的积极乐观。台湾《旺报》等媒体称,李克强总理有三大绝招“接地气”。第一招就是说百姓听得懂的话;第二招是从百姓视角去关注民生,比如他谈到GDP增速的切入点是就业;第三个制胜绝招就是爱“说故事”。香港文汇网等媒体称,纵观整场记者会,李克强总理除了答问方式上讲究辩证技巧,答问内容上也讲究辩证的思维,显示出扎实的理论素养。

      总体看,外媒对此次记者会的关注重点集中在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理污染、外交政策、对港台政策等六个方面。

      稳增长:工具多、信心足

      多数外媒引述李克强总理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工具丰富,完成增长目标虽有压力、但无悬念。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中国室室长伊藤信悟称,虽然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中国政府决心进一步推动电力、交通等国有大企业改革,还将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这些改革措施加上民间资本,将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预计今年中国经济至少可以增长7.1%。《香港商报》等媒体称,昨日的记者会核心释放的是信心,意味着中国着力进行产业升级,将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从总体看,中国不会任由经济增速任性地回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会逐渐夯实发展的基础,让中国经济保持在7%-8%的合理区间。

      外媒认为李克强总理通过此次记者会向世界传递了对中国经济的“强”信心,并对此表示欢迎。牛津经济学家Adam Slater称,中国当局想给外界一种他们对经济具备强大控制力的印象,他们不想吓着民众。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称,李克强昨日称,中国准备好采取措施刺激经济,提振市场信心。由于中国出现增长放缓日趋严重的迹象,这位中国总理的承诺将受到欢迎,被认为表明了政府支持增长的意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调结构:机遇难得、前景光明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关于“经济新常态”的问题时指出,如果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就可以在较长时期保持中高速水平增长。外媒对此广泛关注,认为中国经济调结构面临难得机遇。彭博社等媒体表示,李克强推行的强调民营经济的思路是对的,因为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过于依靠国有企业,忽视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是中国经济调结构的机遇之一。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伊万诺夫称,随着劳动力成本升高,一些过去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外企开始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李克强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中国未来将不再是生产廉价小商品的世界工厂,而将升级转型成全球科技创新和生产中心。日本经济学家加藤义喜称,中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了第二产业,这表明中国经济结构得到了改善,是可喜的转变。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海贝勒等认为,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潜力巨大,未来应继续大力鼓励高铁、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这不仅可提高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改革:决心大、效果好

      外媒认为,李克强总理关于改革的论述传递了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本届政府推动的相关改革已初见成效,惠及最广大群众,改革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助推器”。《法兰克福汇报》、《悉尼先驱晨报》等媒体分别以“中国宣布痛苦的改革”、“中国总理说,改革是‘拿刀割自己的肉’”为题进行报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李克强这是警告改革路上还将有很多痛苦,但前途是“光明的”。英国《金融时报》称,李克强表示,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简政放权、推动市场化改革方面将会持续发力。中国政府已经明白市场自发力量对维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在放宽市场准入、为企业注册和经营提供便利等方面,试图做到清障和搭台的工作。具体而言,将会在提供引导资金、减税降费等方面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条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一些声音认为改革让中国变得“更强壮”,经验“值得借鉴”。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教授维杰索利亚表示,让公众公平地享有发展带来的红利是每个政府的职责所在,中国政府深入推行的改革政策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将国家体制中的问题通过改革不断优化,这也正是斯里兰卡应该学习借鉴的。日本《外交学者》以“不,中国不会倒下!”为标题报道称,虽然中国遭受众多挑战,但集中精力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反映了政府对当前棘手问题的深刻认识:牺牲某些人的利益是换取国家长治久安值得付出的代价。中国现在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强壮”。

      治理污染:百姓呼声高,政府措施硬

      关于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外媒称李克强总理的回答显示政府有决心、百姓添信心。亚洲新闻台称,李克强在周日的记者会上指出,中国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上是下了决心和很大力气的,并将继续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依法追究;还称环保执法部门不能受到执法干扰,并应敢于承担责任。这体现了中国政府铁腕治污的决心。美国CNN等外媒称,李克强强调,今年的要害是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可以肯定,环保执法是今年的一场硬仗。英国《每日电讯报》称,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的“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预示着中国将迎来一个环保“新时代”,重新点燃了中国民众对环境治理的希望。

      部分外媒认为中国政府治污已初见成效,中国社会对环境的普遍关注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称,根据政府的统计数据,去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下降2.9%。而据环保专家格伦·彼得斯估计,去年由于消费下降,加上水泥生产增长放缓,中国减少了0.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15年来的首次回落。德国全球新闻网称,经过30年的繁荣发展,中国目标出现新变化。新鲜的空气、蓝色的天空等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目标,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外交:点赞“强”硬词,展示大国范

      外媒关注李克强总理对日表态。韩国KBS电视台称,中国总理在公开场合使用“日本领导人”这样的词汇直接批评日本的历史态度,指出领导人应该担负起前人罪行所带来的历史责任,这“是非常罕见的”。日本《朝日新闻》网站称,李克强总理的表态可看作是对包括安倍即将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在内的日本历史认识问题进行牵制。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称,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将与国际社会共同捍卫二战成果,这表明俄罗斯与中国在捍卫二战成果上的共同立场。日本《朝日新闻》称,李克强总理所言正如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周恩来总理所强调的“错的是日本部分军国主义者,一般日本国民也是被害者”的逻辑,这缓和了日本舆论对中国感情恶化的趋势。

      外媒称李克强总理对缅甸问题表态赢得掌声。《纽约时报》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出“最引人注目的警告”。香港卫视称,记者就中缅边境问题提问,获得李克强破例“返场”回答,表示大陆有责任也有能力维护安全稳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赢得在场记者掌声。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称,在回应缅甸军机误炸问题时,李克强亮明了中国底线,强调坚决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稳定,坚决保护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对港台:打下“强心针”,派出“定心丸”

      媒体称李克强总理为港人打下“强心针”。香港《文汇报》称,多名政界人士称,去年香港经历数月的“占领”行动,加上近日“港独”思潮猖獗,更有流言指中央将收紧治港方针。今次李克强总理重申中央立场,扫除各种流言,为特区打了一支“强心针”。路透社称,李克强周日称,中国领导人对香港的政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这打消了关于中央对香港政策将进一步收紧的疑虑。港人对总理表态表示支持,认为香港应作出回应,“一心一意与国家同命运”。港中旅集团董事卢瑞安称,非常赞同李克强总理的表态,这跟中央一直支持本港的方向一脉相承。希望本港各界听听总理说法,不要再吵吵闹闹只搞政治不顾其他。只有着重经济发展,才会真正对港有利。香港经济学者刘佩琼说,总理发言重申了国家对港政策不会改变,中央明确加强对本港支持,香港在国家发展中也应发挥独特作用,要一心一意与国家同命运共进步。

      台湾媒体赞赏总理对台送出“定心丸”,认为这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台湾联合新闻网称,李克强总理的表态给台商吃下了“定心丸”,明确表示将保护台商利益,这表明大陆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台湾政治环境如何变化,大陆都给台资增加吸引力。台湾《自由时报》等媒体称,李克强特别使用“定心丸”一词,强调重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未来将持续维护台资企业与台商的合法权益,保持“合理优惠政策”,这对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带来利好。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外媒:李克强记者会六大“强音”显风格彰风范

  • 2015年03月18日 08时53分
  • 来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3月1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境外媒体对此持续高度关注,认为记者会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强”信心、推进改革的“强”决心。李克强总理关于“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的论述被英国《金融时报》、彭博社、印度《经济时报》等多家外媒做成醒目标题。《欧洲时报》以“引领新常态 激发新活力”为题称,一向被视为政府施政风向标的总理记者会,再度吸引全球目光。李克强对“新常态”的解读务实自信,不回避问题,有应对之策,给对中国经济走向持怀疑态度的西方舆论吃了一颗“定心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认为,李克强总理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客观冷静”,扫除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疑虑。16日,随着中国国内股市上扬,外媒纷纷称这是“强”信心产生的“强”刺激作用。彭博社等外媒称,两会结束后第一个交易日,中国股市较大幅度上涨,是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释放积极信号的结果。

      一些外媒认为李克强总理在此次记者会上展现出“强”魅力。香港《商报》等媒体称,李克强总理作为现代的、年轻一代的中央领导,其显示更多的是一种开拓者的积极乐观。台湾《旺报》等媒体称,李克强总理有三大绝招“接地气”。第一招就是说百姓听得懂的话;第二招是从百姓视角去关注民生,比如他谈到GDP增速的切入点是就业;第三个制胜绝招就是爱“说故事”。香港文汇网等媒体称,纵观整场记者会,李克强总理除了答问方式上讲究辩证技巧,答问内容上也讲究辩证的思维,显示出扎实的理论素养。

      总体看,外媒对此次记者会的关注重点集中在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治理污染、外交政策、对港台政策等六个方面。

      稳增长:工具多、信心足

      多数外媒引述李克强总理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工具丰富,完成增长目标虽有压力、但无悬念。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中国室室长伊藤信悟称,虽然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中国政府决心进一步推动电力、交通等国有大企业改革,还将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这些改革措施加上民间资本,将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预计今年中国经济至少可以增长7.1%。《香港商报》等媒体称,昨日的记者会核心释放的是信心,意味着中国着力进行产业升级,将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从总体看,中国不会任由经济增速任性地回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会逐渐夯实发展的基础,让中国经济保持在7%-8%的合理区间。

      外媒认为李克强总理通过此次记者会向世界传递了对中国经济的“强”信心,并对此表示欢迎。牛津经济学家Adam Slater称,中国当局想给外界一种他们对经济具备强大控制力的印象,他们不想吓着民众。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称,李克强昨日称,中国准备好采取措施刺激经济,提振市场信心。由于中国出现增长放缓日趋严重的迹象,这位中国总理的承诺将受到欢迎,被认为表明了政府支持增长的意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调结构:机遇难得、前景光明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关于“经济新常态”的问题时指出,如果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就可以在较长时期保持中高速水平增长。外媒对此广泛关注,认为中国经济调结构面临难得机遇。彭博社等媒体表示,李克强推行的强调民营经济的思路是对的,因为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过于依靠国有企业,忽视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是中国经济调结构的机遇之一。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伊万诺夫称,随着劳动力成本升高,一些过去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外企开始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李克强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中国未来将不再是生产廉价小商品的世界工厂,而将升级转型成全球科技创新和生产中心。日本经济学家加藤义喜称,中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了第二产业,这表明中国经济结构得到了改善,是可喜的转变。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海贝勒等认为,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潜力巨大,未来应继续大力鼓励高铁、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这不仅可提高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改革:决心大、效果好

      外媒认为,李克强总理关于改革的论述传递了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本届政府推动的相关改革已初见成效,惠及最广大群众,改革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助推器”。《法兰克福汇报》、《悉尼先驱晨报》等媒体分别以“中国宣布痛苦的改革”、“中国总理说,改革是‘拿刀割自己的肉’”为题进行报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李克强这是警告改革路上还将有很多痛苦,但前途是“光明的”。英国《金融时报》称,李克强表示,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简政放权、推动市场化改革方面将会持续发力。中国政府已经明白市场自发力量对维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在放宽市场准入、为企业注册和经营提供便利等方面,试图做到清障和搭台的工作。具体而言,将会在提供引导资金、减税降费等方面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条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一些声音认为改革让中国变得“更强壮”,经验“值得借鉴”。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教授维杰索利亚表示,让公众公平地享有发展带来的红利是每个政府的职责所在,中国政府深入推行的改革政策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将国家体制中的问题通过改革不断优化,这也正是斯里兰卡应该学习借鉴的。日本《外交学者》以“不,中国不会倒下!”为标题报道称,虽然中国遭受众多挑战,但集中精力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反映了政府对当前棘手问题的深刻认识:牺牲某些人的利益是换取国家长治久安值得付出的代价。中国现在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强壮”。

      治理污染:百姓呼声高,政府措施硬

      关于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外媒称李克强总理的回答显示政府有决心、百姓添信心。亚洲新闻台称,李克强在周日的记者会上指出,中国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上是下了决心和很大力气的,并将继续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依法追究;还称环保执法部门不能受到执法干扰,并应敢于承担责任。这体现了中国政府铁腕治污的决心。美国CNN等外媒称,李克强强调,今年的要害是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可以肯定,环保执法是今年的一场硬仗。英国《每日电讯报》称,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的“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预示着中国将迎来一个环保“新时代”,重新点燃了中国民众对环境治理的希望。

      部分外媒认为中国政府治污已初见成效,中国社会对环境的普遍关注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称,根据政府的统计数据,去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下降2.9%。而据环保专家格伦·彼得斯估计,去年由于消费下降,加上水泥生产增长放缓,中国减少了0.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15年来的首次回落。德国全球新闻网称,经过30年的繁荣发展,中国目标出现新变化。新鲜的空气、蓝色的天空等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目标,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外交:点赞“强”硬词,展示大国范

      外媒关注李克强总理对日表态。韩国KBS电视台称,中国总理在公开场合使用“日本领导人”这样的词汇直接批评日本的历史态度,指出领导人应该担负起前人罪行所带来的历史责任,这“是非常罕见的”。日本《朝日新闻》网站称,李克强总理的表态可看作是对包括安倍即将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在内的日本历史认识问题进行牵制。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称,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将与国际社会共同捍卫二战成果,这表明俄罗斯与中国在捍卫二战成果上的共同立场。日本《朝日新闻》称,李克强总理所言正如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周恩来总理所强调的“错的是日本部分军国主义者,一般日本国民也是被害者”的逻辑,这缓和了日本舆论对中国感情恶化的趋势。

      外媒称李克强总理对缅甸问题表态赢得掌声。《纽约时报》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出“最引人注目的警告”。香港卫视称,记者就中缅边境问题提问,获得李克强破例“返场”回答,表示大陆有责任也有能力维护安全稳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赢得在场记者掌声。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称,在回应缅甸军机误炸问题时,李克强亮明了中国底线,强调坚决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稳定,坚决保护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对港台:打下“强心针”,派出“定心丸”

      媒体称李克强总理为港人打下“强心针”。香港《文汇报》称,多名政界人士称,去年香港经历数月的“占领”行动,加上近日“港独”思潮猖獗,更有流言指中央将收紧治港方针。今次李克强总理重申中央立场,扫除各种流言,为特区打了一支“强心针”。路透社称,李克强周日称,中国领导人对香港的政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这打消了关于中央对香港政策将进一步收紧的疑虑。港人对总理表态表示支持,认为香港应作出回应,“一心一意与国家同命运”。港中旅集团董事卢瑞安称,非常赞同李克强总理的表态,这跟中央一直支持本港的方向一脉相承。希望本港各界听听总理说法,不要再吵吵闹闹只搞政治不顾其他。只有着重经济发展,才会真正对港有利。香港经济学者刘佩琼说,总理发言重申了国家对港政策不会改变,中央明确加强对本港支持,香港在国家发展中也应发挥独特作用,要一心一意与国家同命运共进步。

      台湾媒体赞赏总理对台送出“定心丸”,认为这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台湾联合新闻网称,李克强总理的表态给台商吃下了“定心丸”,明确表示将保护台商利益,这表明大陆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台湾政治环境如何变化,大陆都给台资增加吸引力。台湾《自由时报》等媒体称,李克强特别使用“定心丸”一词,强调重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未来将持续维护台资企业与台商的合法权益,保持“合理优惠政策”,这对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带来利好。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