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稳价格 保产能 生猪出栏第一大省打出组合拳

  • 2021年07月08日 07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指向之明确,要求之严格,措施之严厉,堪称罕见。”提及我省7月6日印发的《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不少养殖户(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有这样的观点。

    在他们看来,明确、严格、严厉,分别体现在财政和金融支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考核层面。

    叫停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助养殖户挺过现金流难关

    “及时雨!”仔细阅读了《措施》后,绵阳市三台县养殖户赵敏锐舒展了眉头。因为,接下来他有可能获得不少补贴资金,银行的还款日期也有望延后。

    去年底,瞅着行情不错,赵敏锐贷款50万元补栏仔猪。当时,他和银行约定7月1日前后还款。但到了今年6月的出栏季节,他家每头猪出栏将面临500元亏损。

    是否该亏本出栏用以还贷?在养殖户中,这并非赵敏锐一个人遇到的难题。

    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猪价连创新高,不少养殖户纷纷进场。养殖户去年底前后补栏的猪恰好眼下出栏,遭遇了“高补栏价、高饲养成本和低出栏价”的夹杀。

    对此,《措施》拿出了两大举措:更大力度财政奖补和更多信贷支持。

    与去年相比,除继续分地区实施生猪出栏激励奖补政策外,我省还明确,各地可依据实际情况,统筹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等相关资金,鼓励支持养殖户。同时提出,统筹用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脱贫地区生猪养殖等乡村产业。

    《措施》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还提出要加大信贷投入。这就意味着,去年“进场”的养殖户有望挺过当前现金流压力,“9月前后是消费旺季,价格有望回暖。到时候,大家的压力会小不少。”

    目前,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正携手金融机构等联手制定信贷领域实施方案。

    加大生猪防疫力度

    降低疫情对川猪和市场行情的伤害

    “本轮‘猪周期’,由非洲猪瘟传入中国开始。稳定价格和生产,还是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朱砺开门见山:市场稳不稳,疫情防控是关键。

    记者注意到,《措施》延续了自2019年前后开始实施的管控跨省调运生猪、监管屠宰环节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法。除此之外,还重点做了“加法”。

    “加法”体现在对蓝耳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升级,首次提出要把蓝耳病等纳入各级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职责范围。

    “养猪行业最怕瘟疫。”省畜科院副院长何志平举例,蓝耳病曾被称为“神秘猪病”。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生猪疾病,也是非洲猪瘟传入前,养猪行业的一大“杀手”。截至目前,既有的治疗手段对蓝耳病有效率不高,且相关疫苗仍未研发出来。在此背景下,把蓝耳病纳入指挥部职责,就意味着今后针对非洲猪瘟的大部分防控措施,可用于防控蓝耳病等疫病,降低了重大动物疫病对生猪行业的伤害以及所造成的市场波动。

    实施重大动物疫病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则传递出另一层含义。“防控要常态化,不能打折扣。”朱砺介绍,经过此前严格防控,全省非洲猪瘟疫情基本处于可控状态,这也让不少地区的指挥部产生了一定的松懈、倦怠情绪。《措施》重提应急值守,则是在敲响警钟。

    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

    生猪生产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我省此前开展的市场调研显示,当前我省生猪产能已持续恢复,但生产和消费均未恢复至常年。换言之,市场仍有潜力。

    那么,如何进一步挖掘潜力?第一招,是督促考核各级党政一把手。《措施》明确,继续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同时,首次将生猪生产情况与市县领导班子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挂钩。

    “目前,具体考核细则还在研究制定。”在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看来,在当前生猪生产遭遇价格大起大落冲击的背景下,四川逗硬生猪生产考核可谓正当时,“让党政一把手都重视起来,保障举措落实进度和实施效果。”

    第二招,是首次明确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任同级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指挥长。

    “高规格更能体现决心,也更能提升养殖户的信心。”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我省已经明确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如今亲自上阵担任指挥长正是对他们的大考,“考卷”就是各地全年的生猪出栏量、存栏量。(记者 王成栋)

    观点

    猪价是否见底?机构这样预测

    随着猪肉收储的启动,业内对猪价见底反弹的信心有所增强。机构预计,今年下半年生猪出栏量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和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向合理水平回归。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事业部研究员魏鑫:猪肉收储给整个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或有助于改善过去两个月业内的悲观情绪。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下半年猪价整体应该会维持在成本线以上,但是反弹高度不能太乐观。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猪价已经探底成功,后期季节性回升是主要趋势。(据新华社)

    川猪收储投放将由“临时”变“常态”

    7月7日,今年首批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公开竞价收储,这也意味着我国正式启动2021年度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与此同时,7月6日,我省印发的《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中也提到,要进一步做好猪肉收储准备、加快构建猪肉常态化收储投放机制。

    作为全国生猪出栏第一大省,常态化收储与投放机制如何确定?又将给川猪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何时收储,何时投放 以后会有具体的标准

    “等于把临时措施变为常态化机制。”在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看来,“常态化”的首要含义,是制度化。

    据介绍,2008年前后,我省启动猪肉收储与投放,但这是根据具体价格涨跌情况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业内称之为“临时收储、临时投放”。因此,一直没能制定具体的标准,指标体系也不是很健全。例如,生猪价格跌到什么程度要托市收储?涨到什么价格要投放储备肉?

    怎么把临时措施变为常态化机制?《措施》透露,猪肉收储投放实施与否,要根据生猪价格、猪粮比等走势来确定,特别是要达到预警级别和启动条件要求。

    记者从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了解到,目前,我省正加快制定省级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实施方案。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明确预警级别和收储投放的相应条件、对应指标。例如,猪粮比跌幅、存栏和预期出栏涨幅达到什么数值时,启动什么级别的预警、收储多少猪肉入库等。

    换言之,今后一旦川猪价格、出栏补栏数等触及对应条件,就可实施对应量的收储与投放。

    是稳定器,是“猪周期”克星 养殖户和消费者都将是受益者

    “只要收储投放的量足够、时机选择对,就能稳定市场,兼顾消费者与养殖户的利益。最终,实现产业的平稳发展。”在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学伟看来,常态化收储投放机制建立后,将成为川猪产业稳步前行的“稳定器”。

    李学伟介绍,猪肉收储与投放,是中央层面近年来对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的重要抓手之一。其通常做法是,承担收储的机构,在猪价快速下跌(跌至盈亏平衡点以下)、养殖户利益受损和养殖意愿不高时入场收购,稳定抬升价格。而投放的时机,往往选在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和节假日等消费高峰时段,以平抑价格。从多年实践来看,相关做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市场的供需平衡,避免了产业的大起大落。

    对于生猪产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四川而言,这样的作用将会更明显。农业农村厅统计,去年,借助川猪复产,我省生猪散养户占比仍在四成上下。而这些散养户抗风险能力不高且进退灵活,对价格剧烈波动极为敏感,很容易导致“价高纷纷入场,价低大量逃离”。

    “今后,价格和产量的起落幅度有望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省畜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收储投放来稳定价格,就有可能稳住这些散养户,进而不断压平“猪周期”,稳定四川生猪生产的大盘。(记者 史晓露 王成栋)

    解密

    “确保能繁母猪不低于380万头”

    这条预警线是咋划出来的

    在我省出台的《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中,第一条即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服务,加强生猪生产监测,月调度、季通报,当能繁母猪存栏低于380万头时发出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产能过度下降。

    为何将“380万头”确定为我省生猪产业监测的预警线?

    “380万头是结合常年出栏情况和生猪养殖规律得出的。”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赵勇介绍,今年我省要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初下达的4000万头存栏任务和5800万头出栏调度目标,为常年水准。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不低于380万头。

    内在逻辑,与生猪生产规律有关。根据此前对我省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户的监测,川内每头能繁母猪,每年能产两窝仔,总计年产仔猪16头上下。380万头能繁母猪就可年产6000万头左右的仔猪,扣除养殖过程中的损耗,至少有5800万头仔猪能进入当年的补栏养殖环节。

    不过补栏不意味着当年就能出栏。根据生猪生长规律,一头仔猪从出生到出栏往往需要6个月。而多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省当年出生仔猪约一半能在当年出栏。这也意味着,我省今年产仔就能当年补栏的,大约为2900万头。

    “这是市场规律形成的养殖规律。”省畜牧总站站长徐旭介绍,生猪一年中有两个消费旺季:每年2-3月和9-10月,两者相隔近半年时间。这让不少养殖户有意调整了生猪配种、出栏时间。

    那么如何才能完成5800万头生猪出栏调度目标呢?

    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我省生猪存栏量约3800万头,扣除能繁母猪、原种猪等,还剩下3000多万头育肥猪,“这些育肥猪将在今年出栏。”加上今年产仔并出栏的生猪,基本能确保年内完成580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记者 史晓露)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稳价格 保产能 生猪出栏第一大省打出组合拳

  • 2021年07月08日 07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指向之明确,要求之严格,措施之严厉,堪称罕见。”提及我省7月6日印发的《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不少养殖户(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有这样的观点。

    在他们看来,明确、严格、严厉,分别体现在财政和金融支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考核层面。

    叫停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助养殖户挺过现金流难关

    “及时雨!”仔细阅读了《措施》后,绵阳市三台县养殖户赵敏锐舒展了眉头。因为,接下来他有可能获得不少补贴资金,银行的还款日期也有望延后。

    去年底,瞅着行情不错,赵敏锐贷款50万元补栏仔猪。当时,他和银行约定7月1日前后还款。但到了今年6月的出栏季节,他家每头猪出栏将面临500元亏损。

    是否该亏本出栏用以还贷?在养殖户中,这并非赵敏锐一个人遇到的难题。

    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猪价连创新高,不少养殖户纷纷进场。养殖户去年底前后补栏的猪恰好眼下出栏,遭遇了“高补栏价、高饲养成本和低出栏价”的夹杀。

    对此,《措施》拿出了两大举措:更大力度财政奖补和更多信贷支持。

    与去年相比,除继续分地区实施生猪出栏激励奖补政策外,我省还明确,各地可依据实际情况,统筹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等相关资金,鼓励支持养殖户。同时提出,统筹用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脱贫地区生猪养殖等乡村产业。

    《措施》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还提出要加大信贷投入。这就意味着,去年“进场”的养殖户有望挺过当前现金流压力,“9月前后是消费旺季,价格有望回暖。到时候,大家的压力会小不少。”

    目前,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正携手金融机构等联手制定信贷领域实施方案。

    加大生猪防疫力度

    降低疫情对川猪和市场行情的伤害

    “本轮‘猪周期’,由非洲猪瘟传入中国开始。稳定价格和生产,还是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朱砺开门见山:市场稳不稳,疫情防控是关键。

    记者注意到,《措施》延续了自2019年前后开始实施的管控跨省调运生猪、监管屠宰环节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法。除此之外,还重点做了“加法”。

    “加法”体现在对蓝耳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升级,首次提出要把蓝耳病等纳入各级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职责范围。

    “养猪行业最怕瘟疫。”省畜科院副院长何志平举例,蓝耳病曾被称为“神秘猪病”。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生猪疾病,也是非洲猪瘟传入前,养猪行业的一大“杀手”。截至目前,既有的治疗手段对蓝耳病有效率不高,且相关疫苗仍未研发出来。在此背景下,把蓝耳病纳入指挥部职责,就意味着今后针对非洲猪瘟的大部分防控措施,可用于防控蓝耳病等疫病,降低了重大动物疫病对生猪行业的伤害以及所造成的市场波动。

    实施重大动物疫病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则传递出另一层含义。“防控要常态化,不能打折扣。”朱砺介绍,经过此前严格防控,全省非洲猪瘟疫情基本处于可控状态,这也让不少地区的指挥部产生了一定的松懈、倦怠情绪。《措施》重提应急值守,则是在敲响警钟。

    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

    生猪生产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我省此前开展的市场调研显示,当前我省生猪产能已持续恢复,但生产和消费均未恢复至常年。换言之,市场仍有潜力。

    那么,如何进一步挖掘潜力?第一招,是督促考核各级党政一把手。《措施》明确,继续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同时,首次将生猪生产情况与市县领导班子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挂钩。

    “目前,具体考核细则还在研究制定。”在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看来,在当前生猪生产遭遇价格大起大落冲击的背景下,四川逗硬生猪生产考核可谓正当时,“让党政一把手都重视起来,保障举措落实进度和实施效果。”

    第二招,是首次明确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任同级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指挥长。

    “高规格更能体现决心,也更能提升养殖户的信心。”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我省已经明确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如今亲自上阵担任指挥长正是对他们的大考,“考卷”就是各地全年的生猪出栏量、存栏量。(记者 王成栋)

    观点

    猪价是否见底?机构这样预测

    随着猪肉收储的启动,业内对猪价见底反弹的信心有所增强。机构预计,今年下半年生猪出栏量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和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向合理水平回归。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事业部研究员魏鑫:猪肉收储给整个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或有助于改善过去两个月业内的悲观情绪。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下半年猪价整体应该会维持在成本线以上,但是反弹高度不能太乐观。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猪价已经探底成功,后期季节性回升是主要趋势。(据新华社)

    川猪收储投放将由“临时”变“常态”

    7月7日,今年首批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公开竞价收储,这也意味着我国正式启动2021年度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与此同时,7月6日,我省印发的《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中也提到,要进一步做好猪肉收储准备、加快构建猪肉常态化收储投放机制。

    作为全国生猪出栏第一大省,常态化收储与投放机制如何确定?又将给川猪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何时收储,何时投放 以后会有具体的标准

    “等于把临时措施变为常态化机制。”在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看来,“常态化”的首要含义,是制度化。

    据介绍,2008年前后,我省启动猪肉收储与投放,但这是根据具体价格涨跌情况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业内称之为“临时收储、临时投放”。因此,一直没能制定具体的标准,指标体系也不是很健全。例如,生猪价格跌到什么程度要托市收储?涨到什么价格要投放储备肉?

    怎么把临时措施变为常态化机制?《措施》透露,猪肉收储投放实施与否,要根据生猪价格、猪粮比等走势来确定,特别是要达到预警级别和启动条件要求。

    记者从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了解到,目前,我省正加快制定省级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实施方案。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明确预警级别和收储投放的相应条件、对应指标。例如,猪粮比跌幅、存栏和预期出栏涨幅达到什么数值时,启动什么级别的预警、收储多少猪肉入库等。

    换言之,今后一旦川猪价格、出栏补栏数等触及对应条件,就可实施对应量的收储与投放。

    是稳定器,是“猪周期”克星 养殖户和消费者都将是受益者

    “只要收储投放的量足够、时机选择对,就能稳定市场,兼顾消费者与养殖户的利益。最终,实现产业的平稳发展。”在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学伟看来,常态化收储投放机制建立后,将成为川猪产业稳步前行的“稳定器”。

    李学伟介绍,猪肉收储与投放,是中央层面近年来对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的重要抓手之一。其通常做法是,承担收储的机构,在猪价快速下跌(跌至盈亏平衡点以下)、养殖户利益受损和养殖意愿不高时入场收购,稳定抬升价格。而投放的时机,往往选在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和节假日等消费高峰时段,以平抑价格。从多年实践来看,相关做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市场的供需平衡,避免了产业的大起大落。

    对于生猪产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四川而言,这样的作用将会更明显。农业农村厅统计,去年,借助川猪复产,我省生猪散养户占比仍在四成上下。而这些散养户抗风险能力不高且进退灵活,对价格剧烈波动极为敏感,很容易导致“价高纷纷入场,价低大量逃离”。

    “今后,价格和产量的起落幅度有望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省畜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收储投放来稳定价格,就有可能稳住这些散养户,进而不断压平“猪周期”,稳定四川生猪生产的大盘。(记者 史晓露 王成栋)

    解密

    “确保能繁母猪不低于380万头”

    这条预警线是咋划出来的

    在我省出台的《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中,第一条即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服务,加强生猪生产监测,月调度、季通报,当能繁母猪存栏低于380万头时发出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产能过度下降。

    为何将“380万头”确定为我省生猪产业监测的预警线?

    “380万头是结合常年出栏情况和生猪养殖规律得出的。”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赵勇介绍,今年我省要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初下达的4000万头存栏任务和5800万头出栏调度目标,为常年水准。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不低于380万头。

    内在逻辑,与生猪生产规律有关。根据此前对我省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户的监测,川内每头能繁母猪,每年能产两窝仔,总计年产仔猪16头上下。380万头能繁母猪就可年产6000万头左右的仔猪,扣除养殖过程中的损耗,至少有5800万头仔猪能进入当年的补栏养殖环节。

    不过补栏不意味着当年就能出栏。根据生猪生长规律,一头仔猪从出生到出栏往往需要6个月。而多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省当年出生仔猪约一半能在当年出栏。这也意味着,我省今年产仔就能当年补栏的,大约为2900万头。

    “这是市场规律形成的养殖规律。”省畜牧总站站长徐旭介绍,生猪一年中有两个消费旺季:每年2-3月和9-10月,两者相隔近半年时间。这让不少养殖户有意调整了生猪配种、出栏时间。

    那么如何才能完成5800万头生猪出栏调度目标呢?

    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我省生猪存栏量约3800万头,扣除能繁母猪、原种猪等,还剩下3000多万头育肥猪,“这些育肥猪将在今年出栏。”加上今年产仔并出栏的生猪,基本能确保年内完成580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记者 史晓露)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