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周年 
这一年 细数川渝合作之变

  • 2021年01月04日 07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020年4月14日,泸州市泸州港集装箱码头。复工后,泸州港加强了与重庆港的战略合作。记者 何海洋 摄


    2020年9月20日,海内外川渝涉侨商协会合作联盟在成都启动。记者 华小峰 摄

    2020年12月24日,成渝城际1小时直达列车首发,成都东客站发出的“复兴号”列车驶过资阳市沱江特大桥。记者 何海洋 摄

       

    一年间,新变化不断涌现。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中国西部正式启动建设新增长极。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一年间,川渝两地以成渝为龙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热情,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协同创新等一系列新变化涌现。

    一周年之际,我们走进不同点位,以现场探访方式,感受成渝合作的火热氛围,触摸成渝合作的新变化、新态势。

    一周年之际,多位成渝观察者从不同角度,讲述他们印象最深的成渝新故事。

    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一个“变”字,引发强烈共鸣。

    交通之变

    ●成渝高铁动车开行最快时间从78分钟缩短到62分钟

    ●高速公路通道从11条提升到13条,建成+在建的共17条

    ●连接川渝的时速350公里高铁线,规划和在建的共6条

    产业之变

    ●携手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整合氢能资源,积极推动“氢走廊”建设

    ●成立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工作专班

    ●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已推动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区

    生活之变

    ●公交、轨道“一码”通乘

    成都市民使用天府通APP

    在重庆主城9区可扫码通刷重庆轨道交通及公交

    重庆市民使用重庆市民通APP

    可扫码通刷成都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及BRT

    ●95个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包括身份证换领、补领

    川渝两地户口迁移

    公积金互认互贷

    婚姻预约登记

    ……

    现场探访

    这一年,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引领下,川渝两地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多个点位,实地探访交通之变、产业之变、生活之变。

    交通

    变得更快捷

    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3条,多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开建

    2020年12月24日,成渝城际1小时直达列车首发,“动姐”刘玉姣被抽调专职服务于成渝城际动车。

    “车辆在成都、重庆之间往返,到站后停留20多分钟,换个趟次又原车返回。”她当天7时33分从重庆西上车,开始第一个趟次值勤,到12时04分动车抵达成都东,已值勤3个趟次。

    当天,时速350公里的成达万高铁开工,川渝两地以视频连线方式,共同举行开工动员大会。这条行经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高铁,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大动脉。不仅如此,已开建的渝昆高铁抓紧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加快前期工作……多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将现身,共同构成成渝地区外联大通道。

    构建内畅通道,川渝间多条高速公路通道也正加快成形。

    2020年12月7日,川渝交界处,川渝两地同时开工开江至梁平高速公路;12月25日,广安市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高速支线前锋至小沔段高速公路通车,通车段涵盖四川、重庆两地,成为重庆直辖以来、川渝首次联合通车的省际高速公路。

    自此,联合开工、联合开通,将成为川渝间高速公路建设的常态。

    推进一体化发展,2020年川渝间开通多条城际公交。开展联合执法,两地还共同申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并于近期获得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

    2020年最后一天,随着成资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3条。“实施经济圈高速公路加密工程”是强化川渝两地互联互通的重点任务。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间规划了25条高速公路,仅2020年就新建成通车2条,并新开工建设4条,川渝间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7条,互联互通水平将大幅提升,支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

    变得更强大

    优势产业强强联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0年12月31日,重庆市荣昌区安富镇一幢三层小楼,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120余名工人正忙着加工婴儿车布套、毛绒玩具等零部件。这个车间是内江隆昌市一家企业的卫星工厂。

    这家卫星工厂的母公司四川好贝思婴童用品有限公司,位于四川隆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订单排满了,忙不过来,在重庆设卫星工厂,刚好解了燃眉之急。”公司总经理李家贵说。

    目前,隆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申报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好贝思及其卫星工厂,如同川渝合作的小小注脚。

    川渝合作,产业担纲。“我们与重庆市经信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共同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两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顾红松说,双方已在汽车、电子等领域率先启动合作。

    2020年7月,银隆新能源(成都)产业园接到重庆市江津区数十辆新能源公交车的订单,意味着“四川造”新能源商务车终于进入重庆市场。几乎同一时间,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忙着和重庆汽车厂商联系对接;重庆两江新区也组队来到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交流沟通……越来越密集的互动,传递出强烈信号:川渝两地携手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战略已紧锣密鼓铺开。

    氢能产业,是双方合作的另一个发力点。去年6月,川渝两地经信部门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包含打造成渝“氢走廊”子协议。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整合川渝两地氢能资源,“氢走廊”建设正积极推动。

    去年5月,川渝两地成立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工作专班;去年6月,成渝跨区域共享员工机制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双方互动更为频繁。顾红松透露,双方还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联合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同时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已推动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区。

    “未来更可期。”刚刚结束的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透露,2021年,两地将聚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率先合力延链强链补链。筹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联盟,加快10个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等。

    生活

    变得更便利

    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成渝两地公交、轨道“一码”通乘

    交通之变、产业之变大背景下,更多川渝群众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许多美好期待在相继落地变现。

    工作在成都、家住重庆市江北区的彭先生,最近准备申请公积金贷款,在重庆老家江津购房。致电咨询政策后,彭先生带着身份证、购房合同等相关证件,到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江津区分中心,当天就办妥异地购房公积金贷款所有手续。

    两地除在公积金方面深入合作外,2020年12月21日还正式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乘。成都市民使用天府通APP,在重庆主城9区可扫码通刷重庆轨道交通及公交;重庆市民使用重庆市民通APP,可扫码通刷成都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及BRT。

    电子税务局“川渝通办”、社保卡服务“就近办”……2020年川渝两地95个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不仅超额完成国家任务,还新增32个川渝特色“跨省通办”事项,并把5个国家要求2021年底实现“跨省通办”的事项提前一年实现。

    更多变化,还将出现。2020年12月14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两地将在实施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6方面,以“川渝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赋予两地群众更大的生活空间、更多的就业选择。

    看好未来发展机遇,川渝两地更多企业加强协作,期待能在一体化发展中更好服务两地群众,并从中挖掘更大商机。前不久,川渝国企互相参股,共同出资组建重庆三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按照“谁有投资意愿、谁投资控股”合作模式,四川港投集团控股了重庆三峡物流集团下属的一个特色农产品冷链子公司。四川港投集团副总经理杨军说,目前,从泰国林查班港,经广西钦州港,再到四川广安的直达冷链班列已开行。借助这个新平台,未来直达冷链班列将进一步延伸、辐射到万州,形成冷链物流基地。“该基地不仅将进一步丰富两地群众的餐桌,还将成为企业布局全国乃至全球物流产业的重要一环。”(记者 朱雪黎 王眉灵 张彧希 田姣)

    观察者说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汤继强:

    从上百场会议见证成渝“热”度

    “这一年参加了上百场专题讲座、会议。”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汤继强笑言,他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式与众不同。

    作为高校教授和智库专家,在教学任务之外,汤继强每年都会参加各种政府部门的会议、论坛、讲座等,为一些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提出意见建议。

    上百场会议中,他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2月24日那一场。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召集开会,当天的会议主题之一,是如何提前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

    汤继强介绍,当时疫情防控形势还很紧张,许多人对未来发展心里没底,但面对这么重大的政策赋能,又必须加快推进落实。

    “经济要恢复,还要创新性恢复。”汤继强说,作为参加那场会议为数不多的专家学者之一,他精心作准备并发言,主要梳理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如何用好政策机会,推动经济先低后高、次序回暖作了具体建议。

    在汤继强看来,这场会议正是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主心骨”,吃下“定心丸”。会后,各部门通过电话、视频等沟通方式,做好了相关项目设计规划,对成渝毗邻地区发展进行布局,提前开展政策对接基础性工作。

    “开会,就是专家学者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汤继强笑道,现在看来,2020年全省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也有专家学者的一份“功劳”。其实,早在2019年1月,汤继强就到国家发改委开过座谈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出谋划策,该战略提出后,更是把会从北京开到了成都、重庆。

    会议,是川渝两地从政府到民间的主要交流方式。汤继强也在一个又一个会议中,亲身感受到两地密切的合作和丰硕的成果。“希望今年把会继续开下去,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更多细节落地。”(记者 罗之飏)

    四川省重庆商会会长、星瑞集团董事长吕状文:

    让成渝两地的名老中医流动起来

    新年伊始,四川省重庆商会会长、星瑞集团董事长吕状文频繁在成都、重庆间往返。“成渝高铁开行‘复兴号’,打来回像坐公交车一样,对我这个在成都办企业的重庆人来说,简直太方便了。”

    舒适的交通环境,让吕状文把之前搁置的一个想法重新提上议程——两地名老中医的业务交流。

    中医馆是该公司的重点经营领域。目前,已在成都重庆两地共规划中医馆点位13个。“我们中医馆的名老中医资源不少,仅重庆就有37名专家,主任医师占三分之二。”

    不少老中医因年龄、身体等原因,不宜频繁外出走动,让他们“流动”起来的方案一直没完成。“现在,重庆到成都只需62分钟,比从重庆坐汽车到永川都快,当然可以动起来。”

    吕状文认为,名老中医的走动,不仅将提升两地中医馆经营热度,还能促进业务交流。“以风湿为例,重庆地势陡峭湿气重,成都地势平整寒气重,两地专家都有自己的经验、处方,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效果会更好。”

    吕状文在川渝两地开设中医馆,总投资6000余万元。他直言,看中的正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去年5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和重庆市中医管理局签署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双方要在医疗集群、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合作。

    这样背景下,他的企业更快融入重庆的中医体系。比如,他在重庆设立的中医馆,成为永川区中医院医联体单位。“资源下沉、双向转诊,一些小病就在中医馆解决。既进一步盘活了中医馆资源,又解决了基层看病难的瓶颈问题。”

    这只是开始,吕状文还想在更多领域深入两地中医药产业。在两地中医馆之间设立的远程诊疗系统,是下一步开发的重点。希望借助这个系统,今后为两地中医业务的创新、融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思路。(记者 唐泽文)

    川渝两地互派挂职干部卢小甫:

    “一小时经济圈”的魅力

    2020年12月27日20时30分,成渝高铁“复兴号”动车从重庆沙坪坝火车站驶出。抵达成都东站时,卢小甫看了眼手机,显示时间21时32分。“62分钟,真是太快了!”车还没停稳,他就激动得站起来。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川渝两地加强互学互鉴,互派干部是重要一环。去年5月,卢小甫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到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挂职,任职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筹处)副处长。自此,他频繁往来于成渝之间。

    “重庆和成都现在真的可以说是‘一小时经济圈’。”在他看来,两地间的物理距离越来越近。“心理上也觉得越来越近,就好比回家。”

    2020年12月31日,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规划建设启动会在自贡举行,卢小甫参与了该会的筹备。

    规划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既是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四川、重庆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筹备如此重要的会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的领导很信任我,让我负责准备会务、材料。”他感慨,“大家把我当成了一分子。”

    刚到四川挂职时,第一次参与跨省市交流的卢小甫还有些不习惯,“新身份、新感受,还肩负着新使命。”他回忆,到岗后,他一边快速融入角色到遂宁、达州等川渝毗邻地区调研,一边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半年多后,卢小甫观察到,不光是政府部门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劲十足,两地的工商联、民营办以及金融机构等都在积极行动。“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做深做实,全方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记者 宁宁)

    90后成都“吃货”姑娘莉莉:

    “一小时生活圈”的味道

    去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提速,双城“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这让莉莉有点期待,她和朋友们的距离更近了。

    莉莉是个90后成都姑娘,曾在重庆求学7年,2018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成都,在省农业科学院工作。

    成都和重庆,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两座城市。“我的家在成都,而我最好的年华是在重庆度过的,这两座城市都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谈起去年最难忘的事,莉莉很自然地聊起美食。去年5月疫情缓解,当她回到重庆和好友久别重逢时,一起去吃了重庆江湖菜。

    美食是成渝两座城市的共同符号。在旁人看来,成渝皆麻辣,但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莉莉却观察出不同。在味道之外,重庆的餐饮店比较实在、分量足,而成都的餐饮店重体验,装修和服务更舒适怡人。“这也符合两地人的性格。重庆人性格直爽,不拘小节;成都人的表达方式要细腻委婉一些。”

    说起川渝味道,火锅和串串自然绕不开。莉莉最爱吃串串,“上大学的时候一周要吃两次串串。”

    去年她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疫情中餐饮业备受冲击,但最先让城市重现烟火气的,还是夜晚的串串店。而随着成渝两地互动频繁,串串店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2018年以来,成都的很多网红餐饮店入驻重庆各大商圈,倒逼重庆本土品牌创新,催生本土网红店。

    竞争促进创新,为两座城市发展带来活力。莉莉注意到,去年,川渝还提出要共同打造“川菜渝味”区域公共餐饮品牌,共建川菜渝味麻辣生活圈、发展“夜经济”。“现在高铁提速了,去重庆更方便。以后可以和朋友们吃到更多川渝美食了。”

    不只是美食,川渝联动还将拓展到更多让市民可亲可感的领域。日前出炉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提到,2021年底前,将以川渝两地为重点,推动实施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等便捷生活行动。(记者 史晓露)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周年 
    这一年 细数川渝合作之变

  • 2021年01月04日 07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20年4月14日,泸州市泸州港集装箱码头。复工后,泸州港加强了与重庆港的战略合作。记者 何海洋 摄


    2020年9月20日,海内外川渝涉侨商协会合作联盟在成都启动。记者 华小峰 摄

    2020年12月24日,成渝城际1小时直达列车首发,成都东客站发出的“复兴号”列车驶过资阳市沱江特大桥。记者 何海洋 摄

       

    一年间,新变化不断涌现。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中国西部正式启动建设新增长极。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一年间,川渝两地以成渝为龙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热情,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协同创新等一系列新变化涌现。

    一周年之际,我们走进不同点位,以现场探访方式,感受成渝合作的火热氛围,触摸成渝合作的新变化、新态势。

    一周年之际,多位成渝观察者从不同角度,讲述他们印象最深的成渝新故事。

    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一个“变”字,引发强烈共鸣。

    交通之变

    ●成渝高铁动车开行最快时间从78分钟缩短到62分钟

    ●高速公路通道从11条提升到13条,建成+在建的共17条

    ●连接川渝的时速350公里高铁线,规划和在建的共6条

    产业之变

    ●携手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整合氢能资源,积极推动“氢走廊”建设

    ●成立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工作专班

    ●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已推动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区

    生活之变

    ●公交、轨道“一码”通乘

    成都市民使用天府通APP

    在重庆主城9区可扫码通刷重庆轨道交通及公交

    重庆市民使用重庆市民通APP

    可扫码通刷成都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及BRT

    ●95个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包括身份证换领、补领

    川渝两地户口迁移

    公积金互认互贷

    婚姻预约登记

    ……

    现场探访

    这一年,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引领下,川渝两地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多个点位,实地探访交通之变、产业之变、生活之变。

    交通

    变得更快捷

    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3条,多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开建

    2020年12月24日,成渝城际1小时直达列车首发,“动姐”刘玉姣被抽调专职服务于成渝城际动车。

    “车辆在成都、重庆之间往返,到站后停留20多分钟,换个趟次又原车返回。”她当天7时33分从重庆西上车,开始第一个趟次值勤,到12时04分动车抵达成都东,已值勤3个趟次。

    当天,时速350公里的成达万高铁开工,川渝两地以视频连线方式,共同举行开工动员大会。这条行经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高铁,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大动脉。不仅如此,已开建的渝昆高铁抓紧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加快前期工作……多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将现身,共同构成成渝地区外联大通道。

    构建内畅通道,川渝间多条高速公路通道也正加快成形。

    2020年12月7日,川渝交界处,川渝两地同时开工开江至梁平高速公路;12月25日,广安市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高速支线前锋至小沔段高速公路通车,通车段涵盖四川、重庆两地,成为重庆直辖以来、川渝首次联合通车的省际高速公路。

    自此,联合开工、联合开通,将成为川渝间高速公路建设的常态。

    推进一体化发展,2020年川渝间开通多条城际公交。开展联合执法,两地还共同申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并于近期获得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

    2020年最后一天,随着成资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3条。“实施经济圈高速公路加密工程”是强化川渝两地互联互通的重点任务。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间规划了25条高速公路,仅2020年就新建成通车2条,并新开工建设4条,川渝间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7条,互联互通水平将大幅提升,支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

    变得更强大

    优势产业强强联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0年12月31日,重庆市荣昌区安富镇一幢三层小楼,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120余名工人正忙着加工婴儿车布套、毛绒玩具等零部件。这个车间是内江隆昌市一家企业的卫星工厂。

    这家卫星工厂的母公司四川好贝思婴童用品有限公司,位于四川隆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订单排满了,忙不过来,在重庆设卫星工厂,刚好解了燃眉之急。”公司总经理李家贵说。

    目前,隆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申报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好贝思及其卫星工厂,如同川渝合作的小小注脚。

    川渝合作,产业担纲。“我们与重庆市经信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共同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两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顾红松说,双方已在汽车、电子等领域率先启动合作。

    2020年7月,银隆新能源(成都)产业园接到重庆市江津区数十辆新能源公交车的订单,意味着“四川造”新能源商务车终于进入重庆市场。几乎同一时间,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忙着和重庆汽车厂商联系对接;重庆两江新区也组队来到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交流沟通……越来越密集的互动,传递出强烈信号:川渝两地携手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战略已紧锣密鼓铺开。

    氢能产业,是双方合作的另一个发力点。去年6月,川渝两地经信部门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包含打造成渝“氢走廊”子协议。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整合川渝两地氢能资源,“氢走廊”建设正积极推动。

    去年5月,川渝两地成立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工作专班;去年6月,成渝跨区域共享员工机制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双方互动更为频繁。顾红松透露,双方还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联合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同时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已推动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区。

    “未来更可期。”刚刚结束的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透露,2021年,两地将聚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率先合力延链强链补链。筹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联盟,加快10个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等。

    生活

    变得更便利

    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成渝两地公交、轨道“一码”通乘

    交通之变、产业之变大背景下,更多川渝群众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许多美好期待在相继落地变现。

    工作在成都、家住重庆市江北区的彭先生,最近准备申请公积金贷款,在重庆老家江津购房。致电咨询政策后,彭先生带着身份证、购房合同等相关证件,到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江津区分中心,当天就办妥异地购房公积金贷款所有手续。

    两地除在公积金方面深入合作外,2020年12月21日还正式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乘。成都市民使用天府通APP,在重庆主城9区可扫码通刷重庆轨道交通及公交;重庆市民使用重庆市民通APP,可扫码通刷成都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及BRT。

    电子税务局“川渝通办”、社保卡服务“就近办”……2020年川渝两地95个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不仅超额完成国家任务,还新增32个川渝特色“跨省通办”事项,并把5个国家要求2021年底实现“跨省通办”的事项提前一年实现。

    更多变化,还将出现。2020年12月14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两地将在实施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6方面,以“川渝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赋予两地群众更大的生活空间、更多的就业选择。

    看好未来发展机遇,川渝两地更多企业加强协作,期待能在一体化发展中更好服务两地群众,并从中挖掘更大商机。前不久,川渝国企互相参股,共同出资组建重庆三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按照“谁有投资意愿、谁投资控股”合作模式,四川港投集团控股了重庆三峡物流集团下属的一个特色农产品冷链子公司。四川港投集团副总经理杨军说,目前,从泰国林查班港,经广西钦州港,再到四川广安的直达冷链班列已开行。借助这个新平台,未来直达冷链班列将进一步延伸、辐射到万州,形成冷链物流基地。“该基地不仅将进一步丰富两地群众的餐桌,还将成为企业布局全国乃至全球物流产业的重要一环。”(记者 朱雪黎 王眉灵 张彧希 田姣)

    观察者说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汤继强:

    从上百场会议见证成渝“热”度

    “这一年参加了上百场专题讲座、会议。”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汤继强笑言,他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式与众不同。

    作为高校教授和智库专家,在教学任务之外,汤继强每年都会参加各种政府部门的会议、论坛、讲座等,为一些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提出意见建议。

    上百场会议中,他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2月24日那一场。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召集开会,当天的会议主题之一,是如何提前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

    汤继强介绍,当时疫情防控形势还很紧张,许多人对未来发展心里没底,但面对这么重大的政策赋能,又必须加快推进落实。

    “经济要恢复,还要创新性恢复。”汤继强说,作为参加那场会议为数不多的专家学者之一,他精心作准备并发言,主要梳理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如何用好政策机会,推动经济先低后高、次序回暖作了具体建议。

    在汤继强看来,这场会议正是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主心骨”,吃下“定心丸”。会后,各部门通过电话、视频等沟通方式,做好了相关项目设计规划,对成渝毗邻地区发展进行布局,提前开展政策对接基础性工作。

    “开会,就是专家学者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汤继强笑道,现在看来,2020年全省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也有专家学者的一份“功劳”。其实,早在2019年1月,汤继强就到国家发改委开过座谈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出谋划策,该战略提出后,更是把会从北京开到了成都、重庆。

    会议,是川渝两地从政府到民间的主要交流方式。汤继强也在一个又一个会议中,亲身感受到两地密切的合作和丰硕的成果。“希望今年把会继续开下去,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更多细节落地。”(记者 罗之飏)

    四川省重庆商会会长、星瑞集团董事长吕状文:

    让成渝两地的名老中医流动起来

    新年伊始,四川省重庆商会会长、星瑞集团董事长吕状文频繁在成都、重庆间往返。“成渝高铁开行‘复兴号’,打来回像坐公交车一样,对我这个在成都办企业的重庆人来说,简直太方便了。”

    舒适的交通环境,让吕状文把之前搁置的一个想法重新提上议程——两地名老中医的业务交流。

    中医馆是该公司的重点经营领域。目前,已在成都重庆两地共规划中医馆点位13个。“我们中医馆的名老中医资源不少,仅重庆就有37名专家,主任医师占三分之二。”

    不少老中医因年龄、身体等原因,不宜频繁外出走动,让他们“流动”起来的方案一直没完成。“现在,重庆到成都只需62分钟,比从重庆坐汽车到永川都快,当然可以动起来。”

    吕状文认为,名老中医的走动,不仅将提升两地中医馆经营热度,还能促进业务交流。“以风湿为例,重庆地势陡峭湿气重,成都地势平整寒气重,两地专家都有自己的经验、处方,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效果会更好。”

    吕状文在川渝两地开设中医馆,总投资6000余万元。他直言,看中的正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去年5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和重庆市中医管理局签署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双方要在医疗集群、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合作。

    这样背景下,他的企业更快融入重庆的中医体系。比如,他在重庆设立的中医馆,成为永川区中医院医联体单位。“资源下沉、双向转诊,一些小病就在中医馆解决。既进一步盘活了中医馆资源,又解决了基层看病难的瓶颈问题。”

    这只是开始,吕状文还想在更多领域深入两地中医药产业。在两地中医馆之间设立的远程诊疗系统,是下一步开发的重点。希望借助这个系统,今后为两地中医业务的创新、融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思路。(记者 唐泽文)

    川渝两地互派挂职干部卢小甫:

    “一小时经济圈”的魅力

    2020年12月27日20时30分,成渝高铁“复兴号”动车从重庆沙坪坝火车站驶出。抵达成都东站时,卢小甫看了眼手机,显示时间21时32分。“62分钟,真是太快了!”车还没停稳,他就激动得站起来。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川渝两地加强互学互鉴,互派干部是重要一环。去年5月,卢小甫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到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挂职,任职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统筹处)副处长。自此,他频繁往来于成渝之间。

    “重庆和成都现在真的可以说是‘一小时经济圈’。”在他看来,两地间的物理距离越来越近。“心理上也觉得越来越近,就好比回家。”

    2020年12月31日,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规划建设启动会在自贡举行,卢小甫参与了该会的筹备。

    规划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既是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四川、重庆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筹备如此重要的会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的领导很信任我,让我负责准备会务、材料。”他感慨,“大家把我当成了一分子。”

    刚到四川挂职时,第一次参与跨省市交流的卢小甫还有些不习惯,“新身份、新感受,还肩负着新使命。”他回忆,到岗后,他一边快速融入角色到遂宁、达州等川渝毗邻地区调研,一边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半年多后,卢小甫观察到,不光是政府部门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干劲十足,两地的工商联、民营办以及金融机构等都在积极行动。“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做深做实,全方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记者 宁宁)

    90后成都“吃货”姑娘莉莉:

    “一小时生活圈”的味道

    去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提速,双城“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这让莉莉有点期待,她和朋友们的距离更近了。

    莉莉是个90后成都姑娘,曾在重庆求学7年,2018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成都,在省农业科学院工作。

    成都和重庆,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两座城市。“我的家在成都,而我最好的年华是在重庆度过的,这两座城市都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谈起去年最难忘的事,莉莉很自然地聊起美食。去年5月疫情缓解,当她回到重庆和好友久别重逢时,一起去吃了重庆江湖菜。

    美食是成渝两座城市的共同符号。在旁人看来,成渝皆麻辣,但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莉莉却观察出不同。在味道之外,重庆的餐饮店比较实在、分量足,而成都的餐饮店重体验,装修和服务更舒适怡人。“这也符合两地人的性格。重庆人性格直爽,不拘小节;成都人的表达方式要细腻委婉一些。”

    说起川渝味道,火锅和串串自然绕不开。莉莉最爱吃串串,“上大学的时候一周要吃两次串串。”

    去年她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疫情中餐饮业备受冲击,但最先让城市重现烟火气的,还是夜晚的串串店。而随着成渝两地互动频繁,串串店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2018年以来,成都的很多网红餐饮店入驻重庆各大商圈,倒逼重庆本土品牌创新,催生本土网红店。

    竞争促进创新,为两座城市发展带来活力。莉莉注意到,去年,川渝还提出要共同打造“川菜渝味”区域公共餐饮品牌,共建川菜渝味麻辣生活圈、发展“夜经济”。“现在高铁提速了,去重庆更方便。以后可以和朋友们吃到更多川渝美食了。”

    不只是美食,川渝联动还将拓展到更多让市民可亲可感的领域。日前出炉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提到,2021年底前,将以川渝两地为重点,推动实施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等便捷生活行动。(记者 史晓露)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