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河流资源吸引游客 小竹筏带火杨家河
阆中市思依镇杨家河村,正在漂流的竹筏。缪吉波摄
一县一策
11月22日,离开阆中城区,记者驱车半小时来到位于思依镇杨家河村。这是近年来阆中推出的热门景点。
循着清幽的河水,记者来到一处小木屋——杨家河景区接待处。“最近天气冷,游客少一点。”杨家河村村主任杨志仕拍拍手上的灰,指着岸边的村民和卵石建材,“但我们都没闲着,趁着淡季加固河沟,升级景区的基础设施,还计划再加几条船。”
从2017年的3只小竹筏到如今的40余只(艘)竹筏、乌篷船、泛舟,杨家河村3000余名村民既是当地旅游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村集体经济的获益者。
火了/
游客排起长队坐竹筏
“2016年以前,我们这儿是有名的‘上访村’,大家只想着向政府要吃穿。”当了快10年村干部的杨志仕回忆,那些年,村集体债务高,村干部们大年三十都不敢回家。
转机出现在2017年。当年3月,在市、镇相关部门的安排下,杨家河村陆续派出干部前往成都、南充、广元等地考察产业项目。通过咨询专家,再结合本地土质,村子最终决定发展香桃产业。
香桃种起来后,杨家河村两委又有了办桃花节、采摘节的想法。为吸引城里人到乡下耍,大家的眼光聚焦到当地一度被忽视的河流资源上。
很快,由镇上资助的3只小竹筏出现在杨家河麻板桥水码头。一开始,游人可免费乘坐,工作人员也由党员与村干部兼任。没想到,活动迅速蹿红,甚至高峰期坐竹筏游河的人还排起长队。
随即,竹筏从免费变为收费,但热度不减。随着游客的增多,许多之前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动了心。于是,杨家河村一边用船票收入陆续增购竹筏,一边发动村里贫困户前来帮忙,让他们挣上工资。
就这样,杨家河村生态竹筏游规模越来越大,收益也越来越高——2017年,生态竹筏游为该村村集体带来20余万元收入,2018年、2019年这一数据更是增加至50余万元、80余万元。
如今,杨家河已有竹筏、乌篷船等40余只(艘)。其中,很多“船长”都是村里的贫困户。
富了/
近一半村民吃上“旅游饭”
“现在一个月有1500元工资,再加上家里种的、养的,一年超过了5万元。”谈起现在的工作,村民张国慧喜笑颜开。
作为村里的贫困户,张国慧是最先加入“竹筏游”的一批人。2018年,杨家河村又购入了几艘乌篷船。为了驾驶安全,村里选派了张国慧等几名好学的人去南充市的海事单位培训,并考到了船只驾驶证。
“拿到证后,工作人员还说:‘以后想换工作就找他们’,景区越来越好,我才不走!”张国慧说。
据了解,依托生态竹筏游,杨家河每年可解决250名村民就近务工。与此同时,村子还发展了7家农家乐,让全村近一半人吃上了“旅游饭”。
“之前蹲在路边卖土鸡、折耳根,一年也就挣千把元。现在搬到景区专门的展销点,一年下来能挣2万多元。”村民杨桂芳介绍,如今她家还开了农家乐,推出的“桂芳柴火跑山鸡”等菜品更成了杨家河旅游的“美食标志”。
旅游热了,村子里的香桃也“升级”了——利用村集体越来越鼓的“钱包”,村里将2000亩撂荒地改造为脱贫奔康产业园,并提供种子、肥料、技术,发动村民栽植产值更高的皇桃,挂果后销售收入由村民共享。
在杨家河村的带动下,思依镇全域的旅游“细胞”也都活跃起来。如今,思依镇有专门的旅游发展办公室,杨家河与邻近的松林塘、宋氏祠堂也已形成十公里乡村旅游观光带,宋氏祠堂、黑牛河漂流项目还串联已有的大益湾村乡风文明体验基地、神皇垭千年古银杏、滩口河湿地公园,形成闭合旅游环线。越来越多人正共享这里的乡村旅游红利。(记者 蒲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