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1

烈士纪念日 
鲜花献英烈 追思励未来

  • 2020年10月01日 08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9月30日,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的无名烈士纪念园。


    巴山深处,松涛阵阵。9月30日,国家第七个烈士纪念日。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清幽肃静,气氛庄严。

    当天,四川省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这里举行。社会各界干部群众来到红军长眠之处,缅怀烈士丰功伟绩,弘扬烈士崇高精神,铭记烈士英名壮举,汲取奋进精神力量。

    这是自2014年烈士纪念日设立以来,四川省首次在省会成都以外的地方举办公祭仪式。

    缅怀

    红军功绩

    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

    鲜花献英烈,追思励未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是全国安葬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铁血丹心”广场上,19名石雕人物组成的主题雕塑气势恢宏,再现了当年红军战士浴血杀敌、战场救护和老百姓送子参军、运送物资支援前线的场景。

    仪式上,各界人士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面朝主题雕塑深切默哀。人们缓步经过千秋大道,登上341节台阶,依次瞻仰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献上鲜花和祝福。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10岁的郎子谦就读于通江县实验小学五年级8班,他从3岁起就听爷爷奶奶讲红军故事。第一次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郎子谦对红军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作为学生,我们要传承发扬红军精神,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1岁的廖艳是通江县高级职业中学的一名教师,老家就在沙溪镇,她读小学时每年都来这里扫墓。“英烈纪念墙刚建好那年,妈妈在上面找到了她外祖父的名字。”廖艳回忆说,母亲当时久久注视着那个名字,热泪盈眶。后来,每年母亲都会带着廖艳来烈士陵园扫墓。

    “近年来,我省纪念设施建设保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更好地为群众祭奠先烈服务。”退役军人厅褒扬纪念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烈士褒扬条例》等法规的实施和宣传,每当烈士纪念日到来,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纪念活动,各地烈士陵园还会迎来自发前来祭奠的各界群众。

    沙溪镇党委书记李天志先后经历了3次烈士陵园修缮。“伴随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修缮和红军文化的发扬,沙溪镇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天志说,当地变化最大的还数交通。从镇上到县城,以前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现在通了硬化路,村村都通客车。道路的修建也促进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2019年,沙溪镇人均收入近12000元,其中旅游收入占到了40%。

    传承

    红军精神

    立足本职工作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瞻仰了无名烈士纪念园、“川陕忠魂”纪念碑,行至红军烈士纪念墙时,一位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老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老人颤抖着双手,抚摸着墙上红军烈士周仁玖的名字。

    他是周仁玖的儿子周中远,今年91岁,作为红军烈士遗属受邀参加公祭活动。“我的父亲1933年参加红军,是一名担架队队员,他随部队出征后就没了音讯。”父亲参军时,周中远才4岁。1981年,周仁玖被追认为烈士,名字被刻于红军烈士纪念墙。“父亲是我们一家人的骄傲。我时常教育后辈,要传承红军精神,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周爷爷说。

    黑娃子、三娃子、何女子……在总长102米、高5.9米的红军烈士纪念墙上,刻录了安息在集墓中的7823名烈士姓名,其中不乏这样的小名。

    “很多红军战士出征时年纪小,还没有取正式的名字,牺牲时只有小名。”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副馆长李坤蓉向人们介绍,史料记载,先后有12万巴中儿女参加红军,4.8万人牺牲。“先辈们不怕牺牲、不胜不休,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巴山儿女踏着先辈开创的道路,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沙溪派出所所长岳明表示,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参加这次庄严而神圣的公祭活动倍感自豪和鼓舞,“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平安与幸福生活,我们要继续为革命先烈当好守陵人,传承发扬红军精神,为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当好守护者。”

    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是在自家墙壁上写下“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巴中市脱贫攻坚之星李国芝。今年,他家刚收完5000斤玉米,卖掉70斤银耳和1头肥猪。“我连夜把玉米剥完过来的,还特地买了身新衣服。”他说,如今自己和乡亲们能住上新居,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都要感恩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没有他们,哪来我们现在的好日子!” (记者 李丹 钟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烈士纪念日 
    鲜花献英烈 追思励未来

  • 2020年10月01日 08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9月30日,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的无名烈士纪念园。


    巴山深处,松涛阵阵。9月30日,国家第七个烈士纪念日。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清幽肃静,气氛庄严。

    当天,四川省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这里举行。社会各界干部群众来到红军长眠之处,缅怀烈士丰功伟绩,弘扬烈士崇高精神,铭记烈士英名壮举,汲取奋进精神力量。

    这是自2014年烈士纪念日设立以来,四川省首次在省会成都以外的地方举办公祭仪式。

    缅怀

    红军功绩

    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

    鲜花献英烈,追思励未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是全国安葬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铁血丹心”广场上,19名石雕人物组成的主题雕塑气势恢宏,再现了当年红军战士浴血杀敌、战场救护和老百姓送子参军、运送物资支援前线的场景。

    仪式上,各界人士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面朝主题雕塑深切默哀。人们缓步经过千秋大道,登上341节台阶,依次瞻仰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献上鲜花和祝福。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10岁的郎子谦就读于通江县实验小学五年级8班,他从3岁起就听爷爷奶奶讲红军故事。第一次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郎子谦对红军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作为学生,我们要传承发扬红军精神,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1岁的廖艳是通江县高级职业中学的一名教师,老家就在沙溪镇,她读小学时每年都来这里扫墓。“英烈纪念墙刚建好那年,妈妈在上面找到了她外祖父的名字。”廖艳回忆说,母亲当时久久注视着那个名字,热泪盈眶。后来,每年母亲都会带着廖艳来烈士陵园扫墓。

    “近年来,我省纪念设施建设保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更好地为群众祭奠先烈服务。”退役军人厅褒扬纪念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烈士褒扬条例》等法规的实施和宣传,每当烈士纪念日到来,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纪念活动,各地烈士陵园还会迎来自发前来祭奠的各界群众。

    沙溪镇党委书记李天志先后经历了3次烈士陵园修缮。“伴随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修缮和红军文化的发扬,沙溪镇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天志说,当地变化最大的还数交通。从镇上到县城,以前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现在通了硬化路,村村都通客车。道路的修建也促进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2019年,沙溪镇人均收入近12000元,其中旅游收入占到了40%。

    传承

    红军精神

    立足本职工作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瞻仰了无名烈士纪念园、“川陕忠魂”纪念碑,行至红军烈士纪念墙时,一位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老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老人颤抖着双手,抚摸着墙上红军烈士周仁玖的名字。

    他是周仁玖的儿子周中远,今年91岁,作为红军烈士遗属受邀参加公祭活动。“我的父亲1933年参加红军,是一名担架队队员,他随部队出征后就没了音讯。”父亲参军时,周中远才4岁。1981年,周仁玖被追认为烈士,名字被刻于红军烈士纪念墙。“父亲是我们一家人的骄傲。我时常教育后辈,要传承红军精神,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周爷爷说。

    黑娃子、三娃子、何女子……在总长102米、高5.9米的红军烈士纪念墙上,刻录了安息在集墓中的7823名烈士姓名,其中不乏这样的小名。

    “很多红军战士出征时年纪小,还没有取正式的名字,牺牲时只有小名。”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副馆长李坤蓉向人们介绍,史料记载,先后有12万巴中儿女参加红军,4.8万人牺牲。“先辈们不怕牺牲、不胜不休,用鲜血和生命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巴山儿女踏着先辈开创的道路,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沙溪派出所所长岳明表示,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参加这次庄严而神圣的公祭活动倍感自豪和鼓舞,“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平安与幸福生活,我们要继续为革命先烈当好守陵人,传承发扬红军精神,为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当好守护者。”

    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是在自家墙壁上写下“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巴中市脱贫攻坚之星李国芝。今年,他家刚收完5000斤玉米,卖掉70斤银耳和1头肥猪。“我连夜把玉米剥完过来的,还特地买了身新衣服。”他说,如今自己和乡亲们能住上新居,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都要感恩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没有他们,哪来我们现在的好日子!” (记者 李丹 钟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