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解放军报点赞四川:企业“民参军”“再为天下先”!看“四川标准”的国家视野

  • 2017年08月28日 08时50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字体:
  •   近日,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办法(试行)》,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军民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一直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鞭策自己。而今,作为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省级行政区,他们勇敢地肩负起“再为天下先”的历史使命,以降低民口军品市场准入门槛为突破口,整合人才、融资等配套措施,有效激发了企业“民参军”的热情。

      请关注26日出版的《解放军报》报道——


      民参军:“四川标准”的国家视野

      ——全国唯一“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样本分析


      ■冯超 刘小琼 中国国防报记者 方帅

      1.化解军工“四证”之“难”

      “逼”出了拆壁垒之举

      如同群山环绕的四川盆地,在大山臂弯间成长起来的四川“民参军”企业,发展一度被信息壁垒、程序壁垒所制约。

      按照国防科技工业现行管理规定,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建设,必须取得相应的军品资证。但对民营企业而言,这些资证获取难度大、周期长,有些程序更是“连门都摸不着”。

      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要花费三四年时间。市场风云变幻,机遇转瞬即逝,这对于“参军”心切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简直是要了“老命”!多年来,他们只能通过与第三方企业合作,不少企业家戏称这是“曲线参军”。

      如何让“民参军”资证审批更简洁?如何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建立长效的供需信息共享机制?一句话:敢拆壁垒!

      封闭环境中孕育的“敢”字当头,勇于冲破的巴蜀精神,再一次积蓄和迸发了力量。2016年以来,四川省会同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家国防科工局联合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名录认证》联合审查试点。另一方面还进行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的探索。

      “只要通过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即使没有军工‘四证’也可以有‘参军’机会。”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许州介绍,这样一来,大大降低门槛,可以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

      截至目前,四川省全省范围内的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直线出击”的脚步声已经迫近,“曲线参军”将会成为历史。

      2.“财神”与民企牵手

      “融”出了破坚冰之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点在军民融合产业上体现得更加突出。但手中有“财”的金融机构,面对中小型军民融合企业时却有着自身的顾虑。

      军工行业具有研发投入高、回款周期长等特点,企业为了维持稳定的现金流,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很高。而一般中小型军民融合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等级不高、缺少抵押物等情况,商业银行出于风控考虑,放贷意愿不高。

      四川省从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入手,为中小企业量体裁衣,成立了专门的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机构,开发专属金融产品。2017年3月,全国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在绵阳市成立,推出了“军工订单贷”“军工研发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通过建立专业机构、专业化运作,为军民融合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优质民企参军和军工技术转化。

      “只要手上有订单,我们最快只需要5个工作日,就可以从军民融合科技支行拿到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绵阳市一家“民参军”企业的负责人王斌告诉记者。

      除此以外,四川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多元化融资,降低融资门槛。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非上市企业通过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手段募集资金。

      企业“财路”变得多起来,一条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化路径延伸铺就,路的前方是正在形成的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3.看清“四川标准”缺些啥

      “问”出了去门槛之选

      历史再一次将四川推向改革、开放、创新的第一线。

      2016年7月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批复。从国务院对8个区域方案的批复来看,在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四川是唯一被赋予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任的地区。

      思路灵活,天地开阔。人们说,四川之所以获此重任,“四川标准”的先行探索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更可贵的却在于,进一步探索实践中,他们自觉用“国家视野”审视“四川标准”。

      自觉审视,一个重要问题摆在面前:军民融合发展领域,四川的短板在哪里?对照军民融合八大领域,四川省出台的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办法,从“去门槛”上再发力:除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参军”民企、地方院校外,着重将范围扩大至从事新兴战略性产业和前沿创新技术研究的企业(单位)。这包括海洋、太空、网络、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材料、脑控技术、人工智能等军民融合战略前沿创新技术研究的单位。

      “想要这些新型战略性产业有成熟的产品,显然不现实。”许州向记者介绍,在认定过程中,四川省针对这些企业进一步放低了准入门槛。

      只要企业通过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符合性审查,就可以被纳入军民融合企业(单位)的范畴,享受省市各级政府所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如今,一批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企业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不久描绘出四川省军民融合的图景。

      4.不缺钱了干什么

      感悟快车道之“快”

      人才富余的四川,却深感军民融合人才的匮乏。

      有了“财”,还得有才。军民融合产业化,两个同音字缺一不可。

      “尽管四川省是我国著名的科教人才资源大省,但在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我们仍然深感军民融合高层次人才的匮乏。”许州坦言。

      为破解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瓶颈,四川省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引智。“良禽择木而栖”,四川省与数十家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开展项目合作,成功对接近百项人力资源合作项目,启动了一大批国家级重点引智项目。企业引进的人才,鼓励按照市场规划确定薪酬。

      记者了解到,对军民融合企业引进的国际顶尖人才,四川省最高可以一次性给予300万元补助。近3年来,仅绵阳市就累计投入军民融合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7亿元,资助520个人才项目,支持引进154名高端领军人才,在引进人才方面可谓下了“血本”。

      另一件事是育才。四川省还专门出台政策支持军民融合企业与在川高校联合建立培训中心,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项人才,增加自身的人才造血能力。

      2016年,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在绵阳市挂牌成立,6个军工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绵阳40所大中专院校开设军民融合相关专业共计186个,年度培养军民融合人才达3.8万人。与此同时,他们还专门围绕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引才与育才相结合,犹如一双振翅有力的翅膀,为四川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开掘了上升空间,提供了上升动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放军报点赞四川:企业“民参军”“再为天下先”!看“四川标准”的国家视野

  • 2017年08月28日 08时50分
  • 来源: 华西都市报
  •   近日,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办法(试行)》,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军民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一直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鞭策自己。而今,作为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省级行政区,他们勇敢地肩负起“再为天下先”的历史使命,以降低民口军品市场准入门槛为突破口,整合人才、融资等配套措施,有效激发了企业“民参军”的热情。

      请关注26日出版的《解放军报》报道——


      民参军:“四川标准”的国家视野

      ——全国唯一“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样本分析


      ■冯超 刘小琼 中国国防报记者 方帅

      1.化解军工“四证”之“难”

      “逼”出了拆壁垒之举

      如同群山环绕的四川盆地,在大山臂弯间成长起来的四川“民参军”企业,发展一度被信息壁垒、程序壁垒所制约。

      按照国防科技工业现行管理规定,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建设,必须取得相应的军品资证。但对民营企业而言,这些资证获取难度大、周期长,有些程序更是“连门都摸不着”。

      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要花费三四年时间。市场风云变幻,机遇转瞬即逝,这对于“参军”心切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简直是要了“老命”!多年来,他们只能通过与第三方企业合作,不少企业家戏称这是“曲线参军”。

      如何让“民参军”资证审批更简洁?如何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建立长效的供需信息共享机制?一句话:敢拆壁垒!

      封闭环境中孕育的“敢”字当头,勇于冲破的巴蜀精神,再一次积蓄和迸发了力量。2016年以来,四川省会同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家国防科工局联合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名录认证》联合审查试点。另一方面还进行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的探索。

      “只要通过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即使没有军工‘四证’也可以有‘参军’机会。”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许州介绍,这样一来,大大降低门槛,可以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

      截至目前,四川省全省范围内的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直线出击”的脚步声已经迫近,“曲线参军”将会成为历史。

      2.“财神”与民企牵手

      “融”出了破坚冰之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点在军民融合产业上体现得更加突出。但手中有“财”的金融机构,面对中小型军民融合企业时却有着自身的顾虑。

      军工行业具有研发投入高、回款周期长等特点,企业为了维持稳定的现金流,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很高。而一般中小型军民融合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等级不高、缺少抵押物等情况,商业银行出于风控考虑,放贷意愿不高。

      四川省从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入手,为中小企业量体裁衣,成立了专门的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机构,开发专属金融产品。2017年3月,全国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在绵阳市成立,推出了“军工订单贷”“军工研发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通过建立专业机构、专业化运作,为军民融合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优质民企参军和军工技术转化。

      “只要手上有订单,我们最快只需要5个工作日,就可以从军民融合科技支行拿到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绵阳市一家“民参军”企业的负责人王斌告诉记者。

      除此以外,四川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多元化融资,降低融资门槛。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非上市企业通过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手段募集资金。

      企业“财路”变得多起来,一条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化路径延伸铺就,路的前方是正在形成的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3.看清“四川标准”缺些啥

      “问”出了去门槛之选

      历史再一次将四川推向改革、开放、创新的第一线。

      2016年7月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批复。从国务院对8个区域方案的批复来看,在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四川是唯一被赋予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任的地区。

      思路灵活,天地开阔。人们说,四川之所以获此重任,“四川标准”的先行探索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更可贵的却在于,进一步探索实践中,他们自觉用“国家视野”审视“四川标准”。

      自觉审视,一个重要问题摆在面前:军民融合发展领域,四川的短板在哪里?对照军民融合八大领域,四川省出台的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办法,从“去门槛”上再发力:除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参军”民企、地方院校外,着重将范围扩大至从事新兴战略性产业和前沿创新技术研究的企业(单位)。这包括海洋、太空、网络、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材料、脑控技术、人工智能等军民融合战略前沿创新技术研究的单位。

      “想要这些新型战略性产业有成熟的产品,显然不现实。”许州向记者介绍,在认定过程中,四川省针对这些企业进一步放低了准入门槛。

      只要企业通过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符合性审查,就可以被纳入军民融合企业(单位)的范畴,享受省市各级政府所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如今,一批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企业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不久描绘出四川省军民融合的图景。

      4.不缺钱了干什么

      感悟快车道之“快”

      人才富余的四川,却深感军民融合人才的匮乏。

      有了“财”,还得有才。军民融合产业化,两个同音字缺一不可。

      “尽管四川省是我国著名的科教人才资源大省,但在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我们仍然深感军民融合高层次人才的匮乏。”许州坦言。

      为破解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瓶颈,四川省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引智。“良禽择木而栖”,四川省与数十家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开展项目合作,成功对接近百项人力资源合作项目,启动了一大批国家级重点引智项目。企业引进的人才,鼓励按照市场规划确定薪酬。

      记者了解到,对军民融合企业引进的国际顶尖人才,四川省最高可以一次性给予300万元补助。近3年来,仅绵阳市就累计投入军民融合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7亿元,资助520个人才项目,支持引进154名高端领军人才,在引进人才方面可谓下了“血本”。

      另一件事是育才。四川省还专门出台政策支持军民融合企业与在川高校联合建立培训中心,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项人才,增加自身的人才造血能力。

      2016年,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在绵阳市挂牌成立,6个军工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绵阳40所大中专院校开设军民融合相关专业共计186个,年度培养军民融合人才达3.8万人。与此同时,他们还专门围绕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引才与育才相结合,犹如一双振翅有力的翅膀,为四川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开掘了上升空间,提供了上升动力。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