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925名援藏干部赴藏区 他们是如何遴选产生的?
截至目前,四川省已通过“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动”选派四批4500余人深入藏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区别于前三批人员,第四批对口支援帮扶藏区干部人才增加了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脱贫攻坚。他们将在藏区特色产业发展、住房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事业和新风尚好习惯等方面献策出力。
为什么要选派援藏干部人才?哪些人又可通过公开遴选脱颖而出?他们又肩负何种责任?川报观察记者独家采访了四川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
为何要选援藏干部?
“脱贫攻坚,不落下任何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这是四川省委提出的明确目标。
“然而全省藏区受制于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度前所未有。”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直面现状。据其介绍,在四川,32个藏区县(市)全部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206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占到了全省贫困村总数的18%,藏区的贫困发生率达到了14.6%,高全省8.7个百分点。“要单凭自身努力很难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该负责人说。
有了帮扶的必要性,还得有可能性。数据显示,现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等在省内率先发展起来了,经济规划、财政实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人才支撑等各个方面都具备较好条件。“这也使得对口帮扶有了可能性。”该负责人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想最终实现全省同步小康,就必须先富帮后富,最后才能达到共同富裕。这也是对口帮扶的必然性。”
同时,该负责人还从干部成长的角度分析,藏区是关键时刻考验干部理想信念锤炼坚强作风的重要战场,从此战场走出的干部人才一定是“骁勇善战”的。
选哪些干部援藏?
“缺什么就补什么。”该负责人用一句话总结了遴选的方向。
据其介绍,在公开遴选前,省委组织部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充分征求了受援地的意见。
基础条件不好,就选择交通规划的人才;
产业发展不好,就选择经济在行的干部;
民生问题有难,就选择有着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
“同时,对于选派的干部人才,我们会注意人岗的相适度,确保人尽其才,千万不能出现‘买菜的’去干‘种地的’活儿这样的情况。”该负责人补充道。
补齐短板,向急需紧缺倾斜。据该负责人介绍,通过调研发现,藏区的公共服务的短板集中在教育和医疗上,而这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防止因病致贫的根本之策。“所以,在选人时,我们适当向这些方面倾斜。”该负责人说。
根据安排,在专业人才去向上,像每个受援县的住建、交通、农业等部门都只派去1名人员,但每个县的援藏教师和援藏医生都达到了5名及以上。
“以援藏教师为例,就是想帮助藏区加强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做好传帮带,为当地培养一支永不离开的师资队伍。”
援藏干部需要做什么?
和前三批的援藏干部人才不同,此批选派的925名干部人才肩负着更大的使命:脱贫攻坚。而其衡量的目标便是“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
“首先要加快推进藏区特色产业的发展。”该负责人说。
要让藏区群众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就得保证他们有持续的就业和收入,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
“其实在这方面藏区的潜力很大,比如说藏区的绿色种养殖业、旅游业等等,都是可以瞄准的方向,关键就是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过上好日子,前提是要住上好房子。“房子问题不解决,其他‘三个好’就无从谈起。”该负责人说。
前几年,全省藏区通过实施帐篷新生活、牧民定居行动和藏家新村建设,农牧民群众住房有了很大改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住得安心”“住得放心”的突出问题。“援藏干部人才进入藏区以后,就要积极就此方面问题开展积极工作。”
九龙县藏家新村
在该负责人看来,对口支援帮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大家还要关注藏区公用服务事业发展,引导贫困人口实现精神脱贫,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总之要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中去。”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