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小城镇发展如何避免“空心化”?四川人有六大高招

  • 2016年04月05日 20时39分
  • 来源: 川报观察
  • 【字体:
  •   4月5日,《四川日报》刊登了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专题调查报告《西部省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四川实践》,四川人口众多,2000多个小城镇遍布全川,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小城镇发展,是摆在四川发展全局中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经过3年努力,以21个省级重点镇为龙头的300个试点示范镇竞相发展,一大批独具风貌的特色小城镇崛起在广袤的天府大地。川报观察(微信号:cbgc2014)节选部分,邀您探讨小城镇发展如何避免“空心化”。

      ·四川省委政研室调研组

      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先手棋”是坚持规划引领,做到科学布局、凸显特色,破局“千镇一面”的发展困境。

    坚持“多规合一”

    坚持“一镇一规”

    坚持“绿色优先”



      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核心之举在强化产业支撑,以特色产业立镇,化解小城镇发展“空心化”难题。

      在四川这样一个西部人口大省推进就近城镇化,必须把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创业放在核心位置。通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四川初步形成了6种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1
    工业园区特色镇



      突出发展以历史经典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特色镇。

      泸州二郎镇和遂宁沱牌镇发掘川酒千年文化内涵,围绕一瓶名酒,建设一个园区,推动“名酒·名园·名镇”互动发展,使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成为展示四川厚重白酒文化的特色名镇;

      新都区新繁镇大力发展“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和“西部家具之都”家具产业园,年实现总产值175亿元;

      成都淮口镇围绕发展节能环保和电子科技建设成阿和金堂工业园,凉山安宁镇围绕发展现代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建设成凉工业园,内江白马镇围绕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建设高新园区,成为产城相融特色镇;

     

    内江白马镇


      广安街子镇主动对接重庆产业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汽摩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成都寿安镇承接机械制造和包装印务产业,形成了承接大城市产业的特色镇。

      

    2
    旅游观光特色镇

      

      发挥四川历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多姿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特色镇。

      做优历史文化名片,成都整合27个古镇文化资源打造“天府古镇”品牌;安仁镇打造川西庄园建筑文化旅游特色名镇;江油市借助“诗仙故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古迹遗存,打造青莲国际诗歌小镇;宜宾李庄镇打造抗战和餐饮文化旅游特色名镇。

      

    安仁镇


      做优自然风光名片,阿坝漳扎镇打造以羌族风情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镇;甘孜磨西镇打造以低海拔冰川和多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镇;巴中诺水河镇、眉山柳江镇依托秀美山川建设自然风光特色镇。

      做优休闲旅游名片,适应城市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全省各个城市近郊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地方特色、适合观光休闲的特色小镇,如德阳集凤镇依托名贵中药材种植优势建设乡村体验旅游镇。

    3
    商贸物流特色镇



      重点在区位和经济条件好、人口流动密度大的小城镇发展商贸物流特色镇。

      泸州九支镇地处川黔交界,物流、客流量大,引入6家大中型超市和7家知名商贸企业,发展家具、建材、农副产品等批发市场,成为川黔交界的商贸物流重镇。

      眉山青龙镇利用成都近郊优势建设大型综合物流园区,资阳贾家镇依托成渝三条国道交汇地理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眉山青龙镇


      成都濛阳镇打造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国家级蔬菜博览会品牌发展农业贸易重镇,宜宾新市镇依托长江、金沙江黄金水道打造辐射凉山的物资集散中心,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4
    生态宜居特色镇



      重点在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的地方,发展适宜居住、康养和观光的生态宜居特色镇。

      攀枝花红格镇利用冬季气候温和及盛产温泉的优势,大力发展阳光康养旅游业,形成了颇具特色和知名度的阳光旅游品牌小镇。

      

    攀枝花红格镇


      眉山高庙镇依托峨眉山秀美风光和森林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峨眉半山七里坪国际康养度假基地,现已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夏避暑、冬赏雪的度假休闲养生精品小镇。

      同时,郫县友爱镇、合江福宝镇、温江永宁镇、前锋代市镇等一大批生态宜居小镇已经初具规模。

      

    5
    现代农业特色镇

      

      挖掘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的优势,建设服务农村、带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小城镇。

      资阳龙台镇突出柠檬种植优势,加强农业、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联动,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为一体的柠檬集散中心,打造出“中国第一柠檬小镇”。

      

    资阳龙台镇


      内江镇西镇发展无花果、白萝卜、大头菜、花生糖等特色农产品,巴中驷马镇以生猪养殖推动农副产品加工。

      西充县多扶镇创建西部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发展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展示和休闲观光等相关产业,全省各地一大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小城镇正在蓬勃兴起。

    6
    创新创业特色镇



      随着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批以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场等新型业态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成为打破传统建制镇意义的新生园区镇、城中镇。

      郫县菁蓉镇是以“菁蓉创客小镇”品牌为导引,打造“产、镇、人”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小镇,建成30万平方米的创业园区。2015年初开园以来,与8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签约入驻创业项目823个,孵化器项目100个,集聚创业创新人才上万人。

      

    郫县菁蓉镇


      华蓥市在双河街道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创办中小企业孵化中心,仅两年多时间入驻中小微企业30余家,吸引3000余人才创业就业,2015年产值达到95亿元。

      成都规划的30个“互联网小城镇”建设加快,全省一大批产城相融的产业园区蓬勃发展,正逐渐成为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小镇。

      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根本动力在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摒弃“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

      四川在实施“百镇建设行动”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不搞“大包大揽”,不靠“拍脑袋”上项目,不搞财政资金集成的“盆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着力培育和提升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

      

    向改革要“小城镇管理活力”:大力推进“扩权强镇”。

    实行“一站式服务”。

    向改革要“农村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

    大力推进社保制度改革。

    向改革问“钱从哪里来”:省财政“以奖代补”。

    推动社会资本投入。


     

      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重要一环是补足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避免出现“宜业不宜居”的问题。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四川小城镇建设中最大的短板是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吸纳农民工落户小镇居住的宜居幸福感不够。为此,“补短板”成为四川“百镇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

      补基础设施短板、补公共服务短板、补小城镇管理短板。

      

      截至2015年底,四川城镇化率为4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总体较低,特别是小城镇发展还很不充分,大部分小城镇发展动力活力不足,这既是重要短板,更是巨大潜力。

      四川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小城镇发展,立足省情面向未来,进一步深化 “百镇建设行动”,以更大的力度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建设更多的特色小城镇,加速推动四川省由乡土四川向城镇四川迈进。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小城镇发展如何避免“空心化”?四川人有六大高招

  • 2016年04月05日 20时39分
  • 来源: 川报观察
  •   4月5日,《四川日报》刊登了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专题调查报告《西部省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四川实践》,四川人口众多,2000多个小城镇遍布全川,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小城镇发展,是摆在四川发展全局中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经过3年努力,以21个省级重点镇为龙头的300个试点示范镇竞相发展,一大批独具风貌的特色小城镇崛起在广袤的天府大地。川报观察(微信号:cbgc2014)节选部分,邀您探讨小城镇发展如何避免“空心化”。

      ·四川省委政研室调研组

      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先手棋”是坚持规划引领,做到科学布局、凸显特色,破局“千镇一面”的发展困境。

    坚持“多规合一”

    坚持“一镇一规”

    坚持“绿色优先”



      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核心之举在强化产业支撑,以特色产业立镇,化解小城镇发展“空心化”难题。

      在四川这样一个西部人口大省推进就近城镇化,必须把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创业放在核心位置。通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四川初步形成了6种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1
    工业园区特色镇



      突出发展以历史经典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特色镇。

      泸州二郎镇和遂宁沱牌镇发掘川酒千年文化内涵,围绕一瓶名酒,建设一个园区,推动“名酒·名园·名镇”互动发展,使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成为展示四川厚重白酒文化的特色名镇;

      新都区新繁镇大力发展“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和“西部家具之都”家具产业园,年实现总产值175亿元;

      成都淮口镇围绕发展节能环保和电子科技建设成阿和金堂工业园,凉山安宁镇围绕发展现代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建设成凉工业园,内江白马镇围绕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建设高新园区,成为产城相融特色镇;

     

    内江白马镇


      广安街子镇主动对接重庆产业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汽摩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成都寿安镇承接机械制造和包装印务产业,形成了承接大城市产业的特色镇。

      

    2
    旅游观光特色镇

      

      发挥四川历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多姿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特色镇。

      做优历史文化名片,成都整合27个古镇文化资源打造“天府古镇”品牌;安仁镇打造川西庄园建筑文化旅游特色名镇;江油市借助“诗仙故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古迹遗存,打造青莲国际诗歌小镇;宜宾李庄镇打造抗战和餐饮文化旅游特色名镇。

      

    安仁镇


      做优自然风光名片,阿坝漳扎镇打造以羌族风情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镇;甘孜磨西镇打造以低海拔冰川和多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镇;巴中诺水河镇、眉山柳江镇依托秀美山川建设自然风光特色镇。

      做优休闲旅游名片,适应城市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全省各个城市近郊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地方特色、适合观光休闲的特色小镇,如德阳集凤镇依托名贵中药材种植优势建设乡村体验旅游镇。

    3
    商贸物流特色镇



      重点在区位和经济条件好、人口流动密度大的小城镇发展商贸物流特色镇。

      泸州九支镇地处川黔交界,物流、客流量大,引入6家大中型超市和7家知名商贸企业,发展家具、建材、农副产品等批发市场,成为川黔交界的商贸物流重镇。

      眉山青龙镇利用成都近郊优势建设大型综合物流园区,资阳贾家镇依托成渝三条国道交汇地理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眉山青龙镇


      成都濛阳镇打造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国家级蔬菜博览会品牌发展农业贸易重镇,宜宾新市镇依托长江、金沙江黄金水道打造辐射凉山的物资集散中心,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4
    生态宜居特色镇



      重点在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的地方,发展适宜居住、康养和观光的生态宜居特色镇。

      攀枝花红格镇利用冬季气候温和及盛产温泉的优势,大力发展阳光康养旅游业,形成了颇具特色和知名度的阳光旅游品牌小镇。

      

    攀枝花红格镇


      眉山高庙镇依托峨眉山秀美风光和森林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峨眉半山七里坪国际康养度假基地,现已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夏避暑、冬赏雪的度假休闲养生精品小镇。

      同时,郫县友爱镇、合江福宝镇、温江永宁镇、前锋代市镇等一大批生态宜居小镇已经初具规模。

      

    5
    现代农业特色镇

      

      挖掘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的优势,建设服务农村、带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小城镇。

      资阳龙台镇突出柠檬种植优势,加强农业、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联动,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为一体的柠檬集散中心,打造出“中国第一柠檬小镇”。

      

    资阳龙台镇


      内江镇西镇发展无花果、白萝卜、大头菜、花生糖等特色农产品,巴中驷马镇以生猪养殖推动农副产品加工。

      西充县多扶镇创建西部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发展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展示和休闲观光等相关产业,全省各地一大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小城镇正在蓬勃兴起。

    6
    创新创业特色镇



      随着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批以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场等新型业态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成为打破传统建制镇意义的新生园区镇、城中镇。

      郫县菁蓉镇是以“菁蓉创客小镇”品牌为导引,打造“产、镇、人”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小镇,建成30万平方米的创业园区。2015年初开园以来,与8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签约入驻创业项目823个,孵化器项目100个,集聚创业创新人才上万人。

      

    郫县菁蓉镇


      华蓥市在双河街道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创办中小企业孵化中心,仅两年多时间入驻中小微企业30余家,吸引3000余人才创业就业,2015年产值达到95亿元。

      成都规划的30个“互联网小城镇”建设加快,全省一大批产城相融的产业园区蓬勃发展,正逐渐成为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小镇。

      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根本动力在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摒弃“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

      四川在实施“百镇建设行动”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不搞“大包大揽”,不靠“拍脑袋”上项目,不搞财政资金集成的“盆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着力培育和提升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

      

    向改革要“小城镇管理活力”:大力推进“扩权强镇”。

    实行“一站式服务”。

    向改革要“农村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

    大力推进社保制度改革。

    向改革问“钱从哪里来”:省财政“以奖代补”。

    推动社会资本投入。


     

      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重要一环是补足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避免出现“宜业不宜居”的问题。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四川小城镇建设中最大的短板是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吸纳农民工落户小镇居住的宜居幸福感不够。为此,“补短板”成为四川“百镇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

      补基础设施短板、补公共服务短板、补小城镇管理短板。

      

      截至2015年底,四川城镇化率为4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总体较低,特别是小城镇发展还很不充分,大部分小城镇发展动力活力不足,这既是重要短板,更是巨大潜力。

      四川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小城镇发展,立足省情面向未来,进一步深化 “百镇建设行动”,以更大的力度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建设更多的特色小城镇,加速推动四川省由乡土四川向城镇四川迈进。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