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378号提案的复函
川经信提案〔2024〕31号
唐帮义、梅杰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政策引领助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第1378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教育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的建议
我省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先后成立四川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将数字化转型等工作纳入对各地目标考核和督查激励内容,形成横向联动、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实施。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四川印发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实施意见,出台支持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发展等系列政策文件。在财政支持方面出台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10条支持政策”,省级工业发展资金的50%专项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围绕关键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成都、德阳、宜宾等市对工业互联网重大示范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泸州支持企业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动力活力。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启动实施金融赋能四川新型工业化主引擎“融雪行动”,设立总规模60亿元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基金,组建3000余人金融顾问团队,在数字化转型领域推广“制惠贷”“园保贷”“技改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有效助力企业融资融智融知。
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健全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出台制造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计划,建立工作专班,形成省市县联动机制。制定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方面资金管理办法,做好重点项目库动态管理,推动市(州)出台配套举措,加大力度支持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发挥金融赋能作用,开发“数智贷”等金融服务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深入开展数字赋能深度行、5G+工业互联网“三进”行动等系列活动,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开展供需对接、场景发布、宣贯推介等精准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关于“引导企业重构产业价值链”的建议
我们坚持发挥龙头企业骨干引领作用,鼓励中小企业“看样学样”,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引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全省累计打造近400项国家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应用新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全产业链全环节数字化改造。四川时代等3家企业入选“灯塔工厂”,成飞、领克汽车、泸州老窖获评全国“数字领航”企业,培育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5家、优秀场景38个,10个场景入选国家“智赋百景”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服务平台,推出云平台服务商推荐目录,带动企业上云超42万户,有效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门槛,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普及。
下一步,我们将梯次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示范,开展安全生产、绿色制造等数字化建设试点,发挥龙头企业标杆引领作用,积极争创“数字领航”企业、“灯塔工厂”,鼓励大企业开放数字化平台和打造智慧供应链,带动行业企业协同转型。推行普惠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上云用平台等方式降低数字化改造成本,开发集成一批“小轻快准”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三、关于“强化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建设”的建议
人才培育是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我省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招引培育和服务保障工作。人才引培方面,统筹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四川高端引智计划”等,遴选培育航空装备智能制造与维修等1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增设智能制造、区块链等200余个专业,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与数字化转型需求相衔接。印发《四川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聚焦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培育数字经济领域卓越工程师队伍。连续三届举办全省数智化工匠人才大赛,系统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培训,累计培训数字领域技能人才1万人次以上。服务保障方面,全面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围绕“引、育、留、用”等关键环节,为各类高层次人才集成提供住房安居、创新创业等优质服务,对核心技术领域引进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发放激励资金。构建创业帮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个人最高30万元、企业最高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培育复合型数字人才,大力实施国家和省重大人才计划,落实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萃青工程”实施方案,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申报相关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建设数字化人才共享中心,培育“数字工匠”“数字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行首席数据官(CDO)制度,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职称评定。
四、关于“政产学研共同推进”的建议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注重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市场主体转型活力,营造齐抓共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环境。强化供需对接,发布第一批64家供应商名单和143个场景需求清单,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建设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为企业提供评估诊断、标准宣贯、资源对接等一站式转型服务。鼓励高校创新培养模式、开展技术攻关、打造攻关服务平台、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推动示范性的高质量软件领域人才培养,在川6所高校立项建设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增强转型服务支撑能力。做强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多层次、多类别的供应商资源池,遴选发布“智改数转”供应商目录和优质解决方案、重点产品、服务供给清单,加快系统解决方案推广应用。鼓励高校和相关领域机构、头部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支持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数字化、信息化领域现代产业学院,推动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产学研实体。。
感谢你们对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有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李瑶婷;联系电话:028-86260279)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