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316号提案的复函
川经信提案〔2024〕33号
李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316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我省坚持筑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底座,加快云网端一体化推进,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着力扩大开放应用场景,更好赋能产业优化升级。数字基础实施建设方面,累计建成5G物理基站超18万个,入库5G工厂种子项目116个,宜宾贝瑞特、广安鸿美嘉入选全国5G工厂名录。成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提速,省际出口带宽达90.03Tbps。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四川)建设,印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枢纽节点(四川)实施方案》,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加快成势,推动构建形成“1+5+N”全省数据中心体系,已建和在建机架总量约37万个,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获批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算力总规模约8EFlops,算力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位,为高效处理加工海量数据提供基础算力支撑。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其中东方电气Co-Plat平台、长虹ChiM平台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转型。推出四批次云平台服务商推荐目录,带动企业上云超42万户,有效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门槛,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普及。
二、关于“加速数字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我们坚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活力,以集成创新加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西部(成都)科学城、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加快建设,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持续赋能,绛溪、锦城等4个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实体化运行,建成国家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中心,组建数字材料、脑机调控等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支撑转型升级共性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融合应用推广方面,累计打造近400项国家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应用新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全产业链全环节数字化改造。四川时代等3家企业入选“灯塔工厂”,成飞、领克汽车、泸州老窖获评全国“数字领航”企业,培育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5家、优秀场景38个,10个场景入选国家“智赋百景”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三、关于“激活‘人力引擎’动能,打造制造业数字化竞争新优势”的建议
人才培育是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我省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招引培育和服务保障工作。人才引培方面,统筹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四川高端引智计划”等,遴选培育航空装备智能制造与维修等1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增设智能制造、区块链等200余个专业,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与数字化转型需求相衔接。印发《四川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聚焦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培育数字经济领域卓越工程师队伍。连续三届举办全省数智化工匠人才大赛,系统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培训,累计培训数字领域技能人才1万人次以上。服务保障方面,全面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围绕“引、育、留、用”等关键环节,为各类高层次人才集成提供住房安居、创新创业等优质服务,对核心技术领域引进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发放激励资金。构建创业帮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个人最高30万元、企业最高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瞄准制造业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行动,为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一)梯次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示范,开展安全生产、绿色制造等数字化建设试点,发挥龙头企业标杆引领作用,积极争创“数字领航”企业、“灯塔工厂”,开放大企业数字化平台和供应链向行业企业辐射推广。推行普惠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上云用平台等方式降低数字化改造成本,开发集成一批“小轻快准”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二)增强转型服务支撑能力。做强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多层次、多类别的供应商资源池,遴选发布“智改数转”供应商目录和优质解决方案、重点产品、服务供给清单,加快系统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为区域和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开放的支撑服务。
(三)推进数字技术研发攻关。通过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聚源兴川”等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支持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重点项目。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加快算力芯片、传感器、机器学习、通用视觉等关键技术突破,推进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开展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推广企业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
(四)引进培育复合型数字人才。大力实施国家和省重大人才计划,落实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萃青工程”实施方案,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申报相关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建设数字化人才共享中心,培育“数字工匠”“数字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行首席数据官(CDO)制度,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职称评定。
感谢您对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有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李瑶婷;联系电话:028-86260279)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