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56号提案的复函

  • 2024年05月23日 10时14分
  •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
  • 【字体:
  • 川经信提案〔2024〕23号

    农工党四川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做强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抢先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提案》(第0056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对我省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的关心,贵单位提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教育厅等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包含电化学储能电池在内的锂电产业发展,我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自然资源厅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四川省锂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锂资源高效环保开发、上游材料研发、电池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给予政策支持。一是在资源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重点推动甘孜州、阿坝州硬岩锂资源开发,开展达州市、自贡市卤水提锂技术攻关和宜宾市、泸州市黏土型锂矿科研攻关,打造保障国家锂电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二是在强链补链延链发展方面,重点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完善锂电全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等锂电材料与锂电池、电化学储能产业均衡协同发展。三是在回收利用方面,加快构建锂电产业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引导企业布局“锂电产业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建立健全废旧电池梯级开发及综合回收利用体系,支持企业建设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和绿色供应链示范项目,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再生锂电材料使用率。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2023年全省储能电池产量超过15GWh,同比增长约8倍,占全国市场份额约12%,为锂电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同时,上游材料等产业链快速完善,2023年全省基础锂盐、正极材料产量已居全国第一,负极材料产量居全国第3,铜箔、电解液等材料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产业链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厅将联合相关部门,一方面继续落实好锂电产业规划及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情况,继续完善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政策体系,为我省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位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合作的建议

    为有效支撑产业健康发展,教育厅会同经济和信息化厅等相关单位,积极推动电化学储能领域产学研合作,加快培养相关人才,逐步满足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一是加强电化学储能电池相关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推动省内重点院校开设该领域学位点,支持学科建设提质扩容。目前,我省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已布局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本科专业4个,在校研究生2737人,在校本科生3326人,其中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研究生379人,涵盖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等10余所高校多个专业。二是着力提升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人才培养质量。支持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立项建设电池领域省级一流课程4门,支持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立项“化学、材料、能源三位一体大类培养新工程教育体系设计”等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8项。三是支持该领域产学研合作。支持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等4所高校立项建设产业学院,并与省内锂电头部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四是支持人才引育。组织高校参加“全球青年学者论坛”“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动周”等专场活动,充分利用校友会、引才工作站、学术论坛、人才专场招聘会等作用,积极走出去引进人才,吸引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团队来川落地发展。

    下一步,教育厅将继续牵头做好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人才引育工作,进一步健全相关学科和专业体系,在学位点授予、招生、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新工科”项目、省级教改项目给予优先立项建设支持,并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持续推进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三、关于加大创新材料研发和加速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

    2021年以来,为提升电池产业发展优势、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我厅会同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单位将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经济和信息化厅推动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在川落地并建立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推进省级动力电池制造业中心建设,围绕先进电池材料、电池安全性、电池管理系统等开展攻关,部分成果已应用到电池领域产品中。科技厅聚焦电池共性技术问题,支持建立2家锂电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能源汽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投入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支持省级科技项目20余项,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是积极推动固态电池产业研发及产业化。经济和信息化厅大力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积极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制高点,目前四川时代、清陶能源、成科国重等头部企业已在宜宾、成都、绵阳等地进行前瞻布局,孵化了四川华宜清创、赛科检测等产业链企业,全省固态电池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预计2025年省内首批固态电池产品将有望上市。三是做大做强创新生态圈。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宜宾市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依托大会平台,加强电池领域国际合作,开展技术交流,逐步提高我省技术话语权、扩大创新生态圈。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相关单位,围绕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发展需求,继续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厂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联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揭榜挂帅和专项工程,推动电池核心材料和原创技术研发攻关,加速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电池领域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我省在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感谢贵单位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也希望在后续工作中继续得到关注和支持。

    (联系人:何翔宇;联系电话:028-86265861)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5月11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56号提案的复函

  • 2024年05月23日 10时14分
  •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
  • 川经信提案〔2024〕23号

    农工党四川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做强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抢先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提案》(第0056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对我省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的关心,贵单位提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教育厅等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包含电化学储能电池在内的锂电产业发展,我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自然资源厅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四川省锂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锂资源高效环保开发、上游材料研发、电池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给予政策支持。一是在资源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重点推动甘孜州、阿坝州硬岩锂资源开发,开展达州市、自贡市卤水提锂技术攻关和宜宾市、泸州市黏土型锂矿科研攻关,打造保障国家锂电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二是在强链补链延链发展方面,重点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完善锂电全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等锂电材料与锂电池、电化学储能产业均衡协同发展。三是在回收利用方面,加快构建锂电产业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引导企业布局“锂电产业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建立健全废旧电池梯级开发及综合回收利用体系,支持企业建设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和绿色供应链示范项目,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再生锂电材料使用率。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2023年全省储能电池产量超过15GWh,同比增长约8倍,占全国市场份额约12%,为锂电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同时,上游材料等产业链快速完善,2023年全省基础锂盐、正极材料产量已居全国第一,负极材料产量居全国第3,铜箔、电解液等材料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产业链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厅将联合相关部门,一方面继续落实好锂电产业规划及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情况,继续完善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政策体系,为我省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位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合作的建议

    为有效支撑产业健康发展,教育厅会同经济和信息化厅等相关单位,积极推动电化学储能领域产学研合作,加快培养相关人才,逐步满足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一是加强电化学储能电池相关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推动省内重点院校开设该领域学位点,支持学科建设提质扩容。目前,我省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已布局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本科专业4个,在校研究生2737人,在校本科生3326人,其中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研究生379人,涵盖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等10余所高校多个专业。二是着力提升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人才培养质量。支持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立项建设电池领域省级一流课程4门,支持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立项“化学、材料、能源三位一体大类培养新工程教育体系设计”等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8项。三是支持该领域产学研合作。支持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等4所高校立项建设产业学院,并与省内锂电头部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四是支持人才引育。组织高校参加“全球青年学者论坛”“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动周”等专场活动,充分利用校友会、引才工作站、学术论坛、人才专场招聘会等作用,积极走出去引进人才,吸引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团队来川落地发展。

    下一步,教育厅将继续牵头做好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人才引育工作,进一步健全相关学科和专业体系,在学位点授予、招生、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电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新工科”项目、省级教改项目给予优先立项建设支持,并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持续推进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三、关于加大创新材料研发和加速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

    2021年以来,为提升电池产业发展优势、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我厅会同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单位将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经济和信息化厅推动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在川落地并建立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推进省级动力电池制造业中心建设,围绕先进电池材料、电池安全性、电池管理系统等开展攻关,部分成果已应用到电池领域产品中。科技厅聚焦电池共性技术问题,支持建立2家锂电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能源汽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投入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支持省级科技项目20余项,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是积极推动固态电池产业研发及产业化。经济和信息化厅大力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积极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制高点,目前四川时代、清陶能源、成科国重等头部企业已在宜宾、成都、绵阳等地进行前瞻布局,孵化了四川华宜清创、赛科检测等产业链企业,全省固态电池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预计2025年省内首批固态电池产品将有望上市。三是做大做强创新生态圈。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宜宾市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依托大会平台,加强电池领域国际合作,开展技术交流,逐步提高我省技术话语权、扩大创新生态圈。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相关单位,围绕电化学储能电池产业发展需求,继续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厂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联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揭榜挂帅和专项工程,推动电池核心材料和原创技术研发攻关,加速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电池领域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我省在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感谢贵单位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也希望在后续工作中继续得到关注和支持。

    (联系人:何翔宇;联系电话:028-86265861)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5月11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