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65号提案的复函

  • 2024年05月16日 19时01分
  •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
  • 【字体:
  • 川经信提案〔2024〕29号

    李发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四川传统制造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产业升级的建议》(第0465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政策支持”的建议

    我省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先后成立四川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将数字化转型等工作纳入对各地目标考核和督查激励内容,形成横向联动、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实施。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四川印发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实施意见,出台支持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发展等系列政策文件,在财政支持方面出台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10条支持政策”,省级工业发展资金的50%专项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围绕关键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重点市(州)加大支持力度,成都、德阳、宜宾等市对工业互联网重大示范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泸州支持企业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动力活力。资阳设立规模80亿元的重点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产业,目前通过基金成功引入明略科技、上海高仙等企业,丰富区域数字化转型企业类型。

    二、关于“加强平台建设”的建议

    我省积极搭建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普惠开放的转型服务,促进供需服务对接、交流合作、评估诊断更加精准匹配。服务载体建设方面,上线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国家示范区成势见效,逐步形成跨领域、跨主体、跨区域的产业生态。累计认定37家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落地建设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服务平台,建成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构建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评估诊断方面,创新构建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系统化建立“宣传、评估、诊断、规划、实施”在内的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流程,搭建线上制造业“智改数转”评估服务平台,为2100余家制造业企业提供“问诊式”服务。 

    三、关于“强化人才支撑”的建议

    人才是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我省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招引培育和服务保障工作。人才引培方面,统筹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四川高端引智计划”等,遴选培育航空装备智能制造与维修等1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增设智能制造、区块链等200余个专业,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与数字化转型需求相衔接。印发《四川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聚焦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培育数字经济领域卓越工程师队伍。连续三届举办全省数智化工匠人才大赛,系统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培训,累计培训数字领域技能人才1万人次以上。服务保障方面,全面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围绕“引、育、留、用”等关键环节,为各类高层次人才集成提供住房安居、创新创业等优质服务,对核心技术领域引进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发放激励资金。构建创业帮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个人最高30万元、企业最高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瞄准制造业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行动,为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一)健全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出台制造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计划,建立工作专班,形成省市县联动机制。制定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好重点项目库动态管理,推动市(州)出台配套举措。发挥金融赋能作用,开发“数智贷”等金融服务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深入开展数字赋能深度行、5G+工业互联网“三进”行动等系列活动,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开展供需对接、场景发布、宣贯推介等精准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增强转型服务支撑能力。做强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多层次、多类别的供应商资源池,遴选发布“智改数转”供应商目录和优质解决方案、重点产品、服务供给清单,加快系统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为区域和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开放的支撑服务。 

    (三)梯次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示范,开展安全生产、绿色制造等数字化建设试点,发挥龙头企业标杆引领作用,积极争创“数字领航”企业、“灯塔工厂”,开放大企业数字化平台和供应链向行业企业辐射推广。推行普惠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上云用平台等方式降低数字化改造成本,开发集成一批“小轻快准”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四)引进培育复合型数字人才。大力实施国家和省重大人才计划,落实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萃青工程”实施方案,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申报相关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建设数字化人才共享中心,培育“数字工匠”“数字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行首席数据官(CDO)制度,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职称评定。

    感谢您对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李瑶婷;联系电话:028-86260279)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5月11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465号提案的复函

  • 2024年05月16日 19时01分
  • 来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
  • 川经信提案〔2024〕29号

    李发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四川传统制造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产业升级的建议》(第0465号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政策支持”的建议

    我省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先后成立四川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将数字化转型等工作纳入对各地目标考核和督查激励内容,形成横向联动、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实施。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四川印发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实施意见,出台支持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发展等系列政策文件,在财政支持方面出台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10条支持政策”,省级工业发展资金的50%专项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围绕关键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重点市(州)加大支持力度,成都、德阳、宜宾等市对工业互联网重大示范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泸州支持企业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动力活力。资阳设立规模80亿元的重点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产业,目前通过基金成功引入明略科技、上海高仙等企业,丰富区域数字化转型企业类型。

    二、关于“加强平台建设”的建议

    我省积极搭建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普惠开放的转型服务,促进供需服务对接、交流合作、评估诊断更加精准匹配。服务载体建设方面,上线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国家示范区成势见效,逐步形成跨领域、跨主体、跨区域的产业生态。累计认定37家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落地建设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服务平台,建成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构建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评估诊断方面,创新构建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系统化建立“宣传、评估、诊断、规划、实施”在内的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流程,搭建线上制造业“智改数转”评估服务平台,为2100余家制造业企业提供“问诊式”服务。 

    三、关于“强化人才支撑”的建议

    人才是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我省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招引培育和服务保障工作。人才引培方面,统筹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四川高端引智计划”等,遴选培育航空装备智能制造与维修等1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增设智能制造、区块链等200余个专业,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与数字化转型需求相衔接。印发《四川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聚焦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培育数字经济领域卓越工程师队伍。连续三届举办全省数智化工匠人才大赛,系统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培训,累计培训数字领域技能人才1万人次以上。服务保障方面,全面推行“天府英才卡”制度,围绕“引、育、留、用”等关键环节,为各类高层次人才集成提供住房安居、创新创业等优质服务,对核心技术领域引进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发放激励资金。构建创业帮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个人最高30万元、企业最高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瞄准制造业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行动,为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一)健全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出台制造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计划,建立工作专班,形成省市县联动机制。制定支持制造业“智改数转”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好重点项目库动态管理,推动市(州)出台配套举措。发挥金融赋能作用,开发“数智贷”等金融服务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深入开展数字赋能深度行、5G+工业互联网“三进”行动等系列活动,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开展供需对接、场景发布、宣贯推介等精准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增强转型服务支撑能力。做强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多层次、多类别的供应商资源池,遴选发布“智改数转”供应商目录和优质解决方案、重点产品、服务供给清单,加快系统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为区域和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开放的支撑服务。 

    (三)梯次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示范,开展安全生产、绿色制造等数字化建设试点,发挥龙头企业标杆引领作用,积极争创“数字领航”企业、“灯塔工厂”,开放大企业数字化平台和供应链向行业企业辐射推广。推行普惠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上云用平台等方式降低数字化改造成本,开发集成一批“小轻快准”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四)引进培育复合型数字人才。大力实施国家和省重大人才计划,落实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萃青工程”实施方案,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申报相关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建设数字化人才共享中心,培育“数字工匠”“数字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行首席数据官(CDO)制度,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职称评定。

    感谢您对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李瑶婷;联系电话:028-86260279)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4年5月11日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