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四川省工商登记改革新闻发布会

  • 2014年07月15日 14时50分
  • 来源: 省政府新闻办
  • 【字体:
  •  

      2014年7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四川省工商登记改革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工商局局长万鹏龙作新闻发布,全文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纳入我省的重点改革工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专题研究,近期省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出台,对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深入推进我省“三大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就《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全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作一简要介绍。

      一、《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提出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按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通过“先照后证”试点,理顺证照关系,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市场准入效率;通过改革监管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促进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通过加强市场主体信息公示,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各项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放宽市场主体准入。

      一是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除《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暂不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27个行业外,公司设立登记时,工商机关只登记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不再登记实收资本,免予提交验资报告。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记载于公司章程。

      二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首次出资比例、货币出资比例以及出资期限限制。但对于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决定对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仍然保留。

      三是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明确申请人提交住所(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就可以登记。放宽经营场所的登记要求,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授权市(州)人民政府甚至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社会管理的需要,制定本地区的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

      四是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企业在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今年的年报工作,待国家企业年报制度等一系列新制度公布后,即可开展。目前我局正加紧制定《四川省企业年度报告暂行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

      五是逐步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电子营业执照是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办理的载有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的法律电子证件,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工商机关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等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后,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直接办结工商登记。

      (二)实行“先照后证”试点。“先证后照”的传统登记是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经营资格的登记相统一,申请人在办理营业执照前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前置许可审批文件。前置审批项目多,审批时间长,是造成办照难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准入门槛,抑制了投资活力。而实行“先照后证”仅是对主体资格的登记,除一些特殊主体的设立须经批准外,创业者办理营业执照无需再提交相关部门的前置许可审批文件。《实施方案》明确,将在成都、泸州、遂宁、甘孜4个市(州)选择一定范围开展“先照后证”试点工作,除涉及市场主体机构设立审批事项予以保留外,其余涉及市场主体经营项目、经营资格的,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项由原来的130项大幅缩减为13项,压缩率达90%。这一改革措施直接破解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繁多,证、照互为前置的困局。

      为保障“先照后证”工作顺利推进,《实施方案》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涉及工商登记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对能通过事中、事后管理的行政许可项目,各有关主管部门要认真清理研究,提出取消或保留为后置的意见建议。规范中介服务行为,督促中介组织公开服务流程、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依据,推进与行政审批有关的中介机构纳入政务服务平台规范运行。

      (三)加强后续监管。

      坚持宽进严管,是工商登记改革的重要原则。《实施方案》在放松规制,还权于企业、市场、社会的同时,搭建了多层次监管体系的框架,保障市场秩序规范有序。

      一是构建全省集中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该系统由公示平台和共享平台构成,在公示平台上,企业按照规定报送、公示年度报告和获得资质资格的许可信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公示市场主体登记、备案、监管等信息,相关部门公示登记备案、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等信息,公示内容作为相关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全国统一方案基础上,四川方案增加了建设共享平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各相关部门在共享平台上共享交换市场主体登记备案、行政许可、年度报告、监督管理等信息,建立监督管理和信用约束联动响应机制。

      二是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实行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黑名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度。各级工商机关将建立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报、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等的市场主体,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对超过3年未履行年报公示义务的,将其永久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黑名单”)。工商机关对企业公示信息进行抽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理。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或“黑名单”、有其他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各有关部门将采取有针对性的信用约束措施,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

      三是改革监管制度,建立企业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社会共治”新格局。行政部门依据职责加强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监管、住所(经营场所)管理,司法部门强化司法救济和刑事惩治,通过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共享、信用披露和案件协查移送机制,形成部门监管合力。同时发挥信息披露、信息共享、信用约束、信用监管等手段,让社会各方面能够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市场主体登记和信用信息,形成社会监督力量,强化行业自律和企业的自我管理,为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推进情况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明确3月1日起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改革,明确目标任务,提出了“力争全国领先”的要求。改革实施以来,我省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吸纳多方经验,出台《实施方案》。省政府成立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赴广东、浙江、重庆等兄弟省市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四川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市场化为取向,还权于市场、企业和社会,实现工商注册便利化,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二是充分准备,实现改革前后工作的无缝衔接。简化并修改了企业申请登记注册材料的文书和表格格式;启用了新版营业执照;各级优化了注册大厅窗口配置,增设服务窗口,简化办事程序,安排专人咨询引导;停止了内外资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着手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适应“先照后证”的需要。三是开展了广泛宣传。全省工商系统利用各种媒体、网站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重点,解读工商登记便利化的措施,使全社会了解改革、关注改革、支持改革,激发创业和投资热情。3月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各级工商窗口接待市场主体咨询量大幅攀升,同比增长近3倍。

      在改革的强力推动下,今年上半年,我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6月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含分支机构)达到334.78万户,注册资本(出资金额)4265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6.2%。其中,3月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至6月全省新登记各类企业5.6万户,占上半年全省新登记企业的82.4%,同比增长67.7%;注册资本(金)2707.79亿元,占上半年全省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金)的84.8%,同比增长114.4%;两项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目前来看,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已在以下方面对我省经济发展形成推力:

      (一)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结合,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热情。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利好措施,蓄积了民间投资热情。通过今年工商登记前端的开放,畅通了民间投资渠道,民间资金得以迅速转化为民间资本,享受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红利。3-6月,我省私营企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新登记私营企业5.29万户,同比增长70.67%;注册资本2186.53亿元,同比增长149.74%。截至目前,全省私营企业已达57.82万户,注册资本19418.81亿元。

      (二)各地新增企业数创历史新高,对我省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形成有效支撑。3-6月,全省有20个市、州新登记企业户数大幅增长,其中广元、绵阳、甘孜较上年同期登记数成倍增长,尤其是市场主体相对较少的地区,如巴中、阿坝、雅安等增幅超过80%。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此次工商登记改革为各地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既为发达地区增添了发展新动力,也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科技信息类新兴行业增势迅猛,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添助力。工商登记改革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验资环节,大幅降低了创业成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生产力的发展,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创设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统计数据显示,3-6月,我省新登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5001户,是2013年上半年登记数的1.7倍,新增企业数在20个国民经济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项传统行业。新登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3546户,是2013年上半年登记数的1.9倍,新增企业数在行业中位列第五。

      我们注意到,社会上曾有声音,担心在改革废除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皮包公司”并引发交易欺诈。经过各级工商窗口和新闻媒体广泛有效的宣传引导,我省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保持了理性。3月1日以来,全省新登记“1元”企业514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0.92%;新登记3万元以下的企业1076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1.92%;新登记1亿元以上企业213户,占新登记企业的0.38%。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企业资金仍然维持在客观理性的区间之内,没有出现畸高畸低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顺利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大幅减少工商登记前置行政许可项目,除涉及市场主体机构设立审批事项予以保留外,其余涉及市场主体经营项目、经营资格的前置许可事项,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同时,务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规范中介服务行为。

      二是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企业法人国家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全省集中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支撑四川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是加快建立与改革相配套的后续市场监管体系。制订全省加强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确定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和转变管理方式的分类监管办法,确保取消下放的项目能够落得实、管得住。出台市场主体监督管理办法,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厘清部门监管职责。

      新闻界的朋友们,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部门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省政府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工商部门要优化流程、完善制度,确保改革前后管理工作平稳过渡。我们将坚持依法改革的原则,按照《实施方案》的部署,积极推进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改革,推进“先照后证”和配套监管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服务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工商登记改革新闻发布会

  • 2014年07月15日 14时50分
  • 来源: 省政府新闻办
  •  

      2014年7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四川省工商登记改革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工商局局长万鹏龙作新闻发布,全文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纳入我省的重点改革工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专题研究,近期省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出台,对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深入推进我省“三大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就《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全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作一简要介绍。

      一、《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提出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按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通过“先照后证”试点,理顺证照关系,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市场准入效率;通过改革监管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促进协同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通过加强市场主体信息公示,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各项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放宽市场主体准入。

      一是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除《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暂不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的27个行业外,公司设立登记时,工商机关只登记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不再登记实收资本,免予提交验资报告。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记载于公司章程。

      二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首次出资比例、货币出资比例以及出资期限限制。但对于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决定对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仍然保留。

      三是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明确申请人提交住所(经营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就可以登记。放宽经营场所的登记要求,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授权市(州)人民政府甚至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社会管理的需要,制定本地区的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

      四是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企业在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今年的年报工作,待国家企业年报制度等一系列新制度公布后,即可开展。目前我局正加紧制定《四川省企业年度报告暂行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

      五是逐步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电子营业执照是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办理的载有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的法律电子证件,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工商机关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等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后,企业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直接办结工商登记。

      (二)实行“先照后证”试点。“先证后照”的传统登记是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经营资格的登记相统一,申请人在办理营业执照前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前置许可审批文件。前置审批项目多,审批时间长,是造成办照难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准入门槛,抑制了投资活力。而实行“先照后证”仅是对主体资格的登记,除一些特殊主体的设立须经批准外,创业者办理营业执照无需再提交相关部门的前置许可审批文件。《实施方案》明确,将在成都、泸州、遂宁、甘孜4个市(州)选择一定范围开展“先照后证”试点工作,除涉及市场主体机构设立审批事项予以保留外,其余涉及市场主体经营项目、经营资格的,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试点地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项由原来的130项大幅缩减为13项,压缩率达90%。这一改革措施直接破解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繁多,证、照互为前置的困局。

      为保障“先照后证”工作顺利推进,《实施方案》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涉及工商登记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对能通过事中、事后管理的行政许可项目,各有关主管部门要认真清理研究,提出取消或保留为后置的意见建议。规范中介服务行为,督促中介组织公开服务流程、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依据,推进与行政审批有关的中介机构纳入政务服务平台规范运行。

      (三)加强后续监管。

      坚持宽进严管,是工商登记改革的重要原则。《实施方案》在放松规制,还权于企业、市场、社会的同时,搭建了多层次监管体系的框架,保障市场秩序规范有序。

      一是构建全省集中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该系统由公示平台和共享平台构成,在公示平台上,企业按照规定报送、公示年度报告和获得资质资格的许可信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公示市场主体登记、备案、监管等信息,相关部门公示登记备案、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等信息,公示内容作为相关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全国统一方案基础上,四川方案增加了建设共享平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各相关部门在共享平台上共享交换市场主体登记备案、行政许可、年度报告、监督管理等信息,建立监督管理和信用约束联动响应机制。

      二是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实行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黑名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度。各级工商机关将建立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报、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等的市场主体,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对超过3年未履行年报公示义务的,将其永久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黑名单”)。工商机关对企业公示信息进行抽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理。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或“黑名单”、有其他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各有关部门将采取有针对性的信用约束措施,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

      三是改革监管制度,建立企业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社会共治”新格局。行政部门依据职责加强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监管、住所(经营场所)管理,司法部门强化司法救济和刑事惩治,通过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共享、信用披露和案件协查移送机制,形成部门监管合力。同时发挥信息披露、信息共享、信用约束、信用监管等手段,让社会各方面能够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市场主体登记和信用信息,形成社会监督力量,强化行业自律和企业的自我管理,为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推进情况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明确3月1日起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改革,明确目标任务,提出了“力争全国领先”的要求。改革实施以来,我省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吸纳多方经验,出台《实施方案》。省政府成立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赴广东、浙江、重庆等兄弟省市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四川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市场化为取向,还权于市场、企业和社会,实现工商注册便利化,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二是充分准备,实现改革前后工作的无缝衔接。简化并修改了企业申请登记注册材料的文书和表格格式;启用了新版营业执照;各级优化了注册大厅窗口配置,增设服务窗口,简化办事程序,安排专人咨询引导;停止了内外资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着手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适应“先照后证”的需要。三是开展了广泛宣传。全省工商系统利用各种媒体、网站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重点,解读工商登记便利化的措施,使全社会了解改革、关注改革、支持改革,激发创业和投资热情。3月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各级工商窗口接待市场主体咨询量大幅攀升,同比增长近3倍。

      在改革的强力推动下,今年上半年,我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6月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含分支机构)达到334.78万户,注册资本(出资金额)4265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6.2%。其中,3月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至6月全省新登记各类企业5.6万户,占上半年全省新登记企业的82.4%,同比增长67.7%;注册资本(金)2707.79亿元,占上半年全省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金)的84.8%,同比增长114.4%;两项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目前来看,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已在以下方面对我省经济发展形成推力:

      (一)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结合,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热情。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利好措施,蓄积了民间投资热情。通过今年工商登记前端的开放,畅通了民间投资渠道,民间资金得以迅速转化为民间资本,享受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红利。3-6月,我省私营企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新登记私营企业5.29万户,同比增长70.67%;注册资本2186.53亿元,同比增长149.74%。截至目前,全省私营企业已达57.82万户,注册资本19418.81亿元。

      (二)各地新增企业数创历史新高,对我省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形成有效支撑。3-6月,全省有20个市、州新登记企业户数大幅增长,其中广元、绵阳、甘孜较上年同期登记数成倍增长,尤其是市场主体相对较少的地区,如巴中、阿坝、雅安等增幅超过80%。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此次工商登记改革为各地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既为发达地区增添了发展新动力,也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科技信息类新兴行业增势迅猛,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添助力。工商登记改革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验资环节,大幅降低了创业成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生产力的发展,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创设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统计数据显示,3-6月,我省新登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5001户,是2013年上半年登记数的1.7倍,新增企业数在20个国民经济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项传统行业。新登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3546户,是2013年上半年登记数的1.9倍,新增企业数在行业中位列第五。

      我们注意到,社会上曾有声音,担心在改革废除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皮包公司”并引发交易欺诈。经过各级工商窗口和新闻媒体广泛有效的宣传引导,我省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保持了理性。3月1日以来,全省新登记“1元”企业514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0.92%;新登记3万元以下的企业1076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1.92%;新登记1亿元以上企业213户,占新登记企业的0.38%。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企业资金仍然维持在客观理性的区间之内,没有出现畸高畸低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顺利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大幅减少工商登记前置行政许可项目,除涉及市场主体机构设立审批事项予以保留外,其余涉及市场主体经营项目、经营资格的前置许可事项,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同时,务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规范中介服务行为。

      二是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企业法人国家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全省集中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支撑四川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是加快建立与改革相配套的后续市场监管体系。制订全省加强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确定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和转变管理方式的分类监管办法,确保取消下放的项目能够落得实、管得住。出台市场主体监督管理办法,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厘清部门监管职责。

      新闻界的朋友们,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部门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省政府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工商部门要优化流程、完善制度,确保改革前后管理工作平稳过渡。我们将坚持依法改革的原则,按照《实施方案》的部署,积极推进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改革,推进“先照后证”和配套监管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服务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