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 | kaiyun1 | 繁體 | English  
 
 
 
 
 
App客户端 政务新媒体矩阵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助手 kaiyun5
 
 
 
 
kaiyun1 | kaiyun.体育 | kaiyun.中国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走进四川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的通知

  • 2012年03月01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字体:
分享到:

川办函[2012]38号

 


(此文件已于2017年12月29日宣布失效)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



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动员大会精神,加快创新型四川和西部科技高地建设,根据《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订本年度实施计划。

  一、年度目标

  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6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达到47%。

  科技支撑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战略产品,到2012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实现总产值7500亿元以上,较2011年增长25%。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科学和技术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围绕产业振兴和行业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基地、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农业科技园等载体的创新能力。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每年每百人达到11.2件。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10人,科技创新杰出青年60人,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基地10个,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20个。

  科普示范成效更加显著。继续建设好全省75个省级科普基地,重点推进四川科技馆等5个重点基地建设。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提高到3.2%。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1.继续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15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组织实施350项重点项目,其中省级支持实施200项以上,市(州)支持实施150项以上,政府引导投入4亿元以上,带动企业投入400亿元以上,带动实现产值2400亿元以上。

  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重点组织实施7类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40个,其中省级支持实施20项以上,市(州)支持实施20项以上,政府引导投入1亿元以上。支持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40家以上。

  3.建设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按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筹备建设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公益性服务。各市(州)结合重点产业需求,建立起各自的产业技术转移机构,市(州)人民政府要给予引导支持。省上重点支持10个以上市(州)产业技术转移机构。用市场机制发现、筛选、撮合、转化重大项目2000项以上,活跃全省技术交易,提升技术交易额,全省实现年技术交易额100亿元以上。

  4.开展各类中外科技成果项目对接活动。针对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举办中欧技术转移大会、中以科技项目对接会、中英科技项目对接会,参加国内外科技成果展览会等多种形式的专题对接、洽谈会议,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等,促进国外先进成果与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推进国外高新技术成果落地四川。

  (二)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1.继续对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召开四川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会议,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接,确定一批省级支持的重点专项项目,形成国家、省重大专项实施体系。推进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11个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的实施,争取航空发动机研发等进入国家重大专项。

  2.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突破面向四川省物联网典型应用的无线射频与机器视觉技术、无钕贮氢合金规模化生产工艺、超大风机叶片设计制造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50项。

  3.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新技术应用为重点,在电力、冶金等行业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围绕制造业抢占产业制高点、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2012年开展15—20家重点企业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重点攻克重大装备、工程机械、纺织、化工等领域产业结构升级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

  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畜育种攻关,组织实施25个育种攻关项目、70个专题、184个子专题,选育80个以上农畜新品种,其中突破性优良新品种25个,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2000万亩以上,畜禽水产推广40万头(只、套)以上。研发作物优质高效种植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30项以上,制定技术标准(规程)40项以上,研发新产品100个以上。组织实施生猪、山羊、家兔、奶业、泡菜、烟草、食药用菌和蚕桑等15个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项目,开展标准化种养殖、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现代物流配送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继续推进6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试点),组织实施40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项目、30个国省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示范推广作物优质高效种植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新技术100项以上。培育农畜超级种、生物饲料、生物农药、新型动物药品等战略性新兴产品,带动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

  5.加快发展惠及民生的科学技术。开展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实施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项目30—40项,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科技支撑。推进节能环保、生态建设,实施500Kt/a钒钛磁铁矿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示范工程、四塔废酸再生系统及工艺推广应用等重点项目,抓好川西北生态治沙、低碳社区科技示范,实施凉山紫茎泽兰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加强公共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实施地震扰动区重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与生态修复、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等项目。加强民生信息服务,开展四川省重大民生工程服务平台、移动计算技术在旅游信息化中的应用与示范、四川省高速公路公共出行服务系统研究与建设。

  (三)加强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

  1.加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围绕粮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治、能源资源、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的战略需求,开展转基因分子育种、兽医新型疫苗、人类重大疾病发病和防治、气候变化与山地生态系统演变以及信息科学技术基础、新材料设计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前沿关键科学研究。

  2.积极参与前沿技术研究。积极参与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开展前沿物理实验研究,消化、吸收、掌握聚变堆关键技术;开展太赫兹(THz)前沿技术、新兴光电子器件等前沿核心技术研究。

  3.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和交叉融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省在传统农业、畜牧兽医、生态环境、航空航天、特种高分子材料、轨道交通等学科和前沿领域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材料、环境、生命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

  (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1.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继续实施《绵阳科技2011—2015年发展及2020年远景规划》,实施军民融合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推进绵阳全国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加速发展军民融合型科技产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军民融合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大力建设创新型企业。积极组织四川优势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争取培育2—3家企业进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行业,建设省级创新型企业150家。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做好企业技术开发项目认定工作,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等政策。会同税务等部门做好对创新型企业加计抵扣政策的咨询、实务操作、指导等服务工作。

  3.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联盟、联盟牵头单位评估,实行动态调整,鼓励和支持联盟开展试点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争取培育1—2家联盟进入国家联盟试点,推进10家联盟申报国家联盟备案、20家联盟进入省试点备案。支持市(州)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开展产业创新链、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提升联盟产业技术顶层设计和产业发展规划的能力。鼓励联盟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以及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和共享,共同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4.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主题测试中心、动植物资源、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等6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平台运行的制度保障机制、创新机制、人才开发机制。探索建立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推广机构,依托平台在该领域具有的丰富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促进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动的有效整合,积极为产业发展服务。

  5.加强科普示范推广。加强科技宣传工作,重点组织新闻媒体对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做法进行系列宣传。开展2012年迎新春科技大场、“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重点在汶川、什邡、绵阳等灾后恢复重建地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公众科学技术传播体系和四川省科技馆(二期)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

  1.加强国家和地方科技资源整合。开展省政府与科技部的第四次部省工作会商,共同推进部省共同确定的重大工作。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省院合作,组织召开院士咨询会及成果交易会等活动。

  2.推进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围绕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针对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先进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项目,新建3—5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继续推动对美洲、欧洲及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组织实施一批政府间合作项目。
建立与国际资源对接的信息库,加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举办2次重大国际科技交流和项目对接活动。

  3.加强区域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在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人才交流、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加强与香港的合作。推进与台湾在电子信息等方面的合作。逐步发挥与澳门科技合作的桥梁作用,促进四川与欧洲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

  (六)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培养。紧扣我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10个能够跟踪世界科技前沿、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的领军型人才,优先支持其主持100万元以上的国家和省级各类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促进科技领军型人才取得突破性成果。

  2.培养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等计划,采取与资助对象所在单位联合培养、共同资助的方式,在我省重点、优势发展产业领域遴选60名左右40岁以下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予以资助,加快培养造就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3.培养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围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采用“人才带项目”的方式,通过科技创新苗子工程项目实施和科技创新苗子基地建设,遴选一批在川高校学生、3年内毕业生及部分示范性高中在校生,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资助其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以及发明创造活动,培育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的青年科技后备人才。

  4.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团队。采取“项目+带头人+团队”的方式,集中扶持20个在事关行业重大和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取得国际领先、获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具有较强竞争力、发展潜力大的高层次科技创新研究团队,每个团队3年共给予100万元的经费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考核。建立抓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财政投入、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进行考核,努力提高各地抓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工作能力。

  (二)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落实、检查力度。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四川省科技进步条例》等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落实、检查力度。配合省法制办,完成《四川省科普条例》的修订工作。

  (三)落实激励自主创新政策。加强相关自主创新政策的解读和实务操作指导,强化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认定工作,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完善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开展对现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税收、金融、人才、政府采购等政策的梳理,对政策进行宣传,检查落实情况。

  (四)推进科技投入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对规划确立的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给予集中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科技金融区域分中心和工作站,工作站由目前的30余家增加到40余家。重点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四川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全年通过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100亿元以上。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障和技术标准建设。建立重大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在重大科技攻关和创新项目、技术引进和输出、合资合作中优先支持获取知识产权的项目。加强科技计划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把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专利运用与产业化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科技创新绩效评估体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推进标准化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四川标准”品牌打造,逐步推进科技研发与标准制定同步,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实施同步。

责任编辑: 李莎莎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