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012年03月05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2012年3月2日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加快推进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全力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发展平稳较快。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0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3.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7.9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7015.3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70.0%和2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33元,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50.5:35.1调整为14.2:52.4:33.4。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2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占GDP的5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4.1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7484.9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454.6亿元,增长14.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6%,居住类价格上涨6.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7.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5.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12.6%。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5.3 5.1 5.8
    食  品 12.0 11.7 12.5
    其中:粮食 12.1 12.5 11.4
    油脂 12.4 12.3 12.5
    猪肉 36.6 36.9 36.4
    鲜蛋 14.6 14.8 13.8
    水产品 7.7 6.9 9.4
    鲜菜 0.9 0.2 4.3
    烟酒 3.2 3.6 2.6
    衣  着 0.0 -0.8 1.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1 1.6 0.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5 2.8 1.9
    交通和通信 1.0 0.6 1.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3 0.4 0.1
    居  住 6.0 6.3 5.7

      企业家信心较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5.9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5.7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其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53.8点、138.3点、134.8点、130.7点。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32.8千公顷,增长1.1%;药材播种面积98.8千公顷,增长3.9%;蔬菜播种1205.6千公顷,增长3.8%。

      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3.2%;大春粮食增长1.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78.4万吨,增长3.7%;棉花产量1.5万吨,增长3.2%;麻类产量6.1万吨,下降4.8%;烟叶产量24.9万吨,增长1.6%;蔬菜产量3573.6万吨,增长6.4%;茶叶产量18.6万吨,增长10.0%;水果产量776.6万吨,增长7.4%。

      养殖业中大牲畜生产逐步向好,小家禽保持健康发展。全省生猪出栏下降2.4%;牛出栏下降1.9%;羊出栏下降3.6%;家禽出栏增长2.7%;兔出栏增长2.7%。禽蛋及牛奶产量分别增长0.3%和2.0%。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283.3千公顷。其中,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78.7千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1.3千公顷;对18485千公顷的森林面积实施了有效管护。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16个,其中省级湿地公园9个(2011年新批建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7个(2011年新批建3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5.1%,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8.8万公顷,增长2.8%;水产品产量112.1万吨,增长6.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8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60.5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0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39.4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71.0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426.1万千瓦,增长8.6%。全年农村用电量148.6亿千瓦小时,增长4.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491亿元,增长2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5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1860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3%。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2.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2.7%,重轻工业的比为0.66:0.34。“7+3”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8.1%,增长26.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43.6%;装备制造产业增长22.8%;能源电力产业增长19.4%;油气化工产业增长27.5%;钒钛钢铁产业增长26%;饮料产品产业增长27.5%;现代中药产业增长32.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84.9亿元,增长79.1%。

      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全面增长。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增加值增长8.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6.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0.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0.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5.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7%。

      在纳入统计的130种重点产品中,有100种产品生产增长,增长面为76.9%。其中,原煤产量增长17.1%,原油加工量增长22.2%,天然气增长7.5%,发电量增长15.4%,铁合金产量增长16.3%,成品钢材增长15.6%,水泥增长21.4%,布增长18.9%,纱增长33%,化学农药增长34%,食用植物油增长31.3%,白酒增长37.9%,汽车增长36.2%。 
     
      表2: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2263.2 17.1
    汽油      万吨 76.2 48.2
    天然气   亿立方米 267.8 7.5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845.1 15.4
    生铁      万吨 1715.0 9.7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98.7 7.9
         万吨 1728.6 10.3
    成品钢材      万吨 2233.3 15.6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      万吨 470.7 17.4
    配混合饲料      万吨 937.3 31.0
    食用植物油     万千升 162.3 31.3
    卷烟       亿支 944.2 3.3
    啤酒     万千升 192.1 9.0
    白酒     万千升 309.4 37.9
          亿米 16.7 18.9
         万吨 96.9 33.0
    化学纤维      万吨 61.2 32.5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116.4 -7.7
    家用电冰箱      万台 67.0 -17.5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116.6 -2.5
    水泥      万吨 14501.1 21.4
    汽车      万辆 18.9 36.2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138.7亿元,增长39.8%。实现利税总额3560.7亿元,增长40.1%。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1961.3亿元,增长42.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477.2亿元,增长9%。股份制企业实现净利润1394.8亿元,增长4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17.4亿元,增长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6.8,比上年提高42.1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3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842个。全年实现利税总额322.7亿元,增长25.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483.1万平方米,增长17.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139.9万平方米,增长8.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407.4万平方米,增长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按可比口径)。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732.0亿元,增长14.4%。“7+3”优势产业投资4456.5亿元,增长15.5%,增速比工业投资快1.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增长最快,完成投资390.2亿元,增长38.3%;饮料食品业投资549元,增长22.6%;装备制造业投资1095.8亿元,增长27.0%;能源电力业投资1525.2亿元,增长5.4%。

      全年完成第三产业投资8931.0亿元,增长21.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085.6亿元,增长2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36.7亿元,增长29.3%。其中,商品房施工面积27315.4万平方米,增长29.1%。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6288.4亿元,增长18.2%;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549.0亿元,增长17.6%。

      分消费形态看,全年实现餐饮收入1178.6亿元,增长19.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260.1亿元,增长30.6%;全年实现商品零售6658.8亿元,增长17.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2848.9亿元,增长32.0%。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9.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4.6%,日用品类增长31.9%,化妆品类增长18.3%,金银珠宝类增长38.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9.1%,家俱类增长3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5.1%。

      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4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9%。接待国内旅游者3.5亿人次,增长28.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10.6亿元,增长29.5%。接待入境旅游者163.97万人次,增长55.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9亿美元,增长67.8%。全省累计出境游客总人数为56.9万人,增长19.7%。其中,前往香港旅游人数为12.86万人,增长11.3%;前往澳门旅游人数为8.49万人,增长22.6%。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22家,累计批准9615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95.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6%。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173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达到9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75.0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42亿美元,增长25.4%;外派劳务28013人次。新增境外投资企业52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达278家。

      全年新签并履约国内省外合作项目3641个,合同金额6110.4亿元,正在履约的项目共6565个(含往年结转,下同),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536.2亿元,全省招商引资系统履约中的国(境)外合作项目676个,实际到位6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1%。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77.8亿美元,增长46.2%。其中,出口额290.4亿美元,增长54.2%;进口额187.4亿美元,增长35.3%。一般贸易出口141.1亿美元,增长44.5%;加工贸易出口123.2亿美元,增长1.7倍。

      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70.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7%提高到58.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5.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2.1%提高到39.9%。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909.4亿吨公里,增长11.6%;完成旅客周转量1555.9亿人公里,增长13.3%。铁路营运里程353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9公里;全省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
     
      表3:2011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1909.4 11.6
    公路 亿吨公里 1139.1 15.6
    铁路 亿吨公里 672.6 4.6
    民航 亿吨公里 7.6 -0.8
    水路 亿吨公里 90.2 20.1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1555.9 13.3
    公路 亿人公里 900.7 12.3
    铁路 亿人公里 252.5 14.0
    民航 亿人公里 400.2 15.2
    水路 亿人公里 2.6 13.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06.7亿元,增长18.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7.2亿元,增长26.8%;电信业务总量549.5亿元,增长17.6%。年末拥有本地电话固定交换机容量1955.2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2192.5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83万户,比上年减少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800万户,增加644万户。电话普及率68.8%,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5.4%,移动电话普及率53.4%。固定互联网用户691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3332万户,全省光缆线路长度69.6万公里。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44.4亿元,增长30.9%;其中税收收入1537.0亿元,增长30.2%。地方公共财政支出4673.8亿元,增长9.8%。

      金融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971.2亿元,比年初增加4606.9亿元,增长15.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6832.6亿元,比年初增加1822.4亿元,增长11.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514.2亿元,比年初增加3196.3亿元,增长16.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6113亿元,增加2059.3亿元,增长14.5%。年末本外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6200.7亿元,增长18.3%。

      保险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年末,共有保险公司64家。按业务性质分,产险公司29家,寿险公司31家,养老险公司2家和健康险公司2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中资公司52家,外资公司12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78.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25.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53.6亿元,增长6.1%。全年支付各种赔款和给付191.2亿元,增长28.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09.4亿元,增长27.4%;人身险赔付支出81.7亿元,增长29.0%。

      年末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5家,其中A股87家、H股公司10家(2家公司A、H股两地上市)。全年累计融资333.3亿元。其中8家公司首发融资76.8亿元,16家公司再融资256.5亿元。

      年末全省有证券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204家,期货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15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基金公司分公司9家,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1家。

      年末全省有证券投资者账户727.6万户,证券托管市值3555.4亿元,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2.9万亿元。期货投资者账户3.6万户,累计实现期货代理交易额5万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技工校、职业培训机构)3.2万所,在校学生1884.0万人,教职工94.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8.1万人。

      义务教育。年末全省181个县(市、区)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省共有小学8847所,招生99.7万人,在校小学生579.8万人;普通中学4704 所,招生159.4万人,在校学生477.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7所,招生6767人,在校生4.1万人。

      高等教育。全省共有普通高校9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13.9万人,增长4.9%;毕业生28.9万人,增加1.1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7个,招生2.7万人,增长1.9%;在校研究生8.3万人,毕业研究生2.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7%。

      职业教育。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校)656所,招生57.5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1.8%,在校学生140.8万人。全省职业培训机构6162个,注册学员276.3万人次。

      成人教育。全省成人高等学校2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学生31.0万人;成人中学75所,注册学生5.6万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183.0万人,本(专)科毕业3.0万人。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22.2亿元,增长19.9%。年末拥有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6个。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

      科技创新。年末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1356家;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1家,其中创新型企业1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866家,其中示范企业(即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1家、试点企业317家、培育企业528家;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1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9942项,成交金额71.53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618项。

      全年共申请专利49734件,专利授权28446件,其中新增专利实施项目4255项,新增产值866.49亿元;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61件,审理结案61件,结案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98.5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71.2亿元。年末拥有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78个,艺术表演场所51个,文化馆205个,文化站4448个,公共图书馆165个。年末全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3个。全年摄制电视剧10部,电影故事片1部。

      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博物馆24个,年末全省共有博物馆13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35处。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进入常态,全年共接待观众2038万人次。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10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333项。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6.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0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7.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325.8万户,比上年增加26.1万户。

      新闻出版和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6种,出版量17.21亿份;出版期刊340种,出版量10816万册;出版图书7543种,出版量25583万册;出版音像制品252种,电子出版物181种。年末有档案馆244个,其中专门档案馆20个。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797.9万卷。

      医疗卫生资源日益丰富。年末全省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8066个,床位33.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4.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2.4万人,执业助理医师2.8万人,注册护士11.8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3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5万人,注册护士0.4万人。乡镇卫生院468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万人,注册护士1.5万人。

      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省级卫生城市2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9和2.0个百分点。全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47.8/10万。

      农村医疗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175个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6263.1万人,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率达97.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37.2/10万和11.8‰。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19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6.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省优秀运动队获世界级比赛金牌18枚、银牌6枚、铜牌5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32枚、银牌4枚、铜牌2枚;获全国比赛金牌21枚、银牌27枚、铜牌46枚。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33.3亿元,增长13.9%,共筹集公益金9.8亿元。全省建成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5所、省级18所,市(县)级业训重点单位3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1个。全省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4495条,当年新建855条。投入专项资金1.2亿元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63个。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减排情况良好。全年全省涉及19个行业266户企业,全面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实现转岗再就业54971人。在淘汰落后产能中,淘汰炼钢115.1万吨、焦炭25万吨、铁合金5.4万吨、电石11.2万吨、水泥(熟料及磨机)1449.7万吨、造纸14.7万吨、陶瓷1856万平方米、制砖19840万块、炼铁15万吨、轧钢70万吨、工业硅0.15万吨、铅冶炼3.4万吨、铝加工0.1万吨、电解锰0.4万吨、酒精1.7万吨、皮革6万张、玻璃2.4万吨、小煤矿10.5万吨、小火电机组38.6万千瓦等。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23%。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年全省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06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21个,完成投资1.2亿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项目85个,完成投资0.45亿元。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89%,全面开展32条重点小流域治理,依法划定或调整了4个城市、3472个农村建制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7个,面积90139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7%。国家级生态县4个,省级生态县17个。

      安全生产取得成效。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8193起、死亡3634人,比上年减少1904起、238人,分别下降9.5%和6.2%。事故死亡人数自2001年以来连续11年保持下降态势。

      全年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121253家,共排查出一般隐患17.08万条,已整改16.71万条,整改率97.9%;排查治理重大隐患215项,已整改销号209项,整改率97.2%;累计落实治理资金6.4亿元。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7人,下降23.3%;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51人,下降16.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2.66人,下降13.1%;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3.229人,下降16.7%。全年共培训安全生产从业人员115.9万人次。    

      十二、人  口    

      据2011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78.88万人,人口出生率9.79‰,比上年上升0.8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4.87万人,人口死亡率6.81‰;人口自然增长率2.98‰。年末常住人口80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67万人,乡村人口4683万人,城镇化率41.83%,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增收步伐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增长15.8%。其中,工薪性收入12687元,增长12.2%。人均消费性支出13696元,增长13.1%。其中,居住支出增长8.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6.4%,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5.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7%。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6元,增收1041.7元,增长20.5%。其中,工资性收入2652.5元,增收404.3元,增长18.0%;家庭经营纯收入2761.7元,增收498.4元,增长22.0%;财产性纯收入140.4元,减少3.6元,下降2.5%;转移性纯收入574元,增收142.7元,增长3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75.5元,增长20.0%。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6.3%,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增长25.7%,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9.5%,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49.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2%。

      就业形势稳定趋好。年末城乡就业人员达478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增长0.3%。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1417.5万人,增加35.6万人,增长2.6%。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31.44万人,签订就业协议27.1万人,就业签约率达86.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6.9万人,登记失业率4.2%,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94.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536.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52.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650.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601.8万人。全省127个参加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参保人数151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36.8万人。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189.02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43.74亿元,全省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91元(含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农村低保人数达到425.1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85元(含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比上年提高37元和23元。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全省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8.4%。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211元;按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261元。养老服务设施总床位数达到57096张(不含农村敬老院);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112所,新增床位1.2万张。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站)4819个。销售福利彩票48.68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12亿元。    

      十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睦,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辖区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2.9%。全年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97.2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98.3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422.3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8:45.7:32.5调整为19.8:50.0:30.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4.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9.3亿元,增长27.4%。

      工业较快增长,服务业稳定增长。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38.6亿元,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2%。实现邮电业务收入30.3亿元,增长14.2%;固定电话用户达64.7万户,下降1.3%,移动电话用户431.3万户,增长21.1%。全年接待游客 4413万人次,增长35.8%;实现旅游总收入246.4亿元,增长46%。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民族自治地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9.8亿元,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2亿元,增长17.6%。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3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5030元,增长22.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年末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712.8亿元,增长21.9%。    

      十五、扩权试点县(市)经济    

      扩权试点县(市)经济增长较快,结构逐步优化。全年59个扩权试点县(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056.5亿元,增长15.6%,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98.2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1766.3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7:49.5:26.8调整为22.6:52.4:25.0,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工业较快增长,服务业稳步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3256.9亿元,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1%,增速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65.8亿元,增长54%,实现利润659.6亿元,增长68.2%。服务业稳步增长,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19.3亿元,增长15.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1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79.5万户。全年接待游客11050万人,增长25.1%;实现旅游总收入699.5亿元,增长33.5%。

      投资规模扩大,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4.3亿元,增长17.9%。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持续增长。全年59个扩权试点县(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6%。民营经济增加值4040.2亿元,增长18.7%,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6%上升到57.3%,提高1.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年59个扩权试点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155元,比上年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6426元,增长21.1%。年末扩权试点县(市)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4961.8亿元,增长18.6%。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四川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省林业厅、水产局、水利厅、农业厅、交通厅、邮政公司、电信管理部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旅游局、商务厅、成都海关、经信委、招商局、财政厅、保监局、证监局、教育厅、科技厅、文化厅、卫生厅、体育局、安监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统计。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1年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2012年03月05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2012年3月2日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加快推进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全力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发展平稳较快。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0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3.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7.9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7015.3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70.0%和2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33元,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50.5:35.1调整为14.2:52.4:33.4。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2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占GDP的5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4.1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7484.9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454.6亿元,增长14.5%。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6%,居住类价格上涨6.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7.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5.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12.6%。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5.3 5.1 5.8
    食  品 12.0 11.7 12.5
    其中:粮食 12.1 12.5 11.4
    油脂 12.4 12.3 12.5
    猪肉 36.6 36.9 36.4
    鲜蛋 14.6 14.8 13.8
    水产品 7.7 6.9 9.4
    鲜菜 0.9 0.2 4.3
    烟酒 3.2 3.6 2.6
    衣  着 0.0 -0.8 1.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1 1.6 0.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5 2.8 1.9
    交通和通信 1.0 0.6 1.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3 0.4 0.1
    居  住 6.0 6.3 5.7

      企业家信心较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5.9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5.7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其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53.8点、138.3点、134.8点、130.7点。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32.8千公顷,增长1.1%;药材播种面积98.8千公顷,增长3.9%;蔬菜播种1205.6千公顷,增长3.8%。

      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3.2%;大春粮食增长1.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78.4万吨,增长3.7%;棉花产量1.5万吨,增长3.2%;麻类产量6.1万吨,下降4.8%;烟叶产量24.9万吨,增长1.6%;蔬菜产量3573.6万吨,增长6.4%;茶叶产量18.6万吨,增长10.0%;水果产量776.6万吨,增长7.4%。

      养殖业中大牲畜生产逐步向好,小家禽保持健康发展。全省生猪出栏下降2.4%;牛出栏下降1.9%;羊出栏下降3.6%;家禽出栏增长2.7%;兔出栏增长2.7%。禽蛋及牛奶产量分别增长0.3%和2.0%。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283.3千公顷。其中,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78.7千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1.3千公顷;对18485千公顷的森林面积实施了有效管护。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16个,其中省级湿地公园9个(2011年新批建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7个(2011年新批建3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5.1%,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8.8万公顷,增长2.8%;水产品产量112.1万吨,增长6.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8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60.5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0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39.4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71.0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426.1万千瓦,增长8.6%。全年农村用电量148.6亿千瓦小时,增长4.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491亿元,增长2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5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1860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3%。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2.1%,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2.7%,重轻工业的比为0.66:0.34。“7+3”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8.1%,增长26.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43.6%;装备制造产业增长22.8%;能源电力产业增长19.4%;油气化工产业增长27.5%;钒钛钢铁产业增长26%;饮料产品产业增长27.5%;现代中药产业增长32.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84.9亿元,增长79.1%。

      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全面增长。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增加值增长8.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6.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0.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0.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5.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7%。

      在纳入统计的130种重点产品中,有100种产品生产增长,增长面为76.9%。其中,原煤产量增长17.1%,原油加工量增长22.2%,天然气增长7.5%,发电量增长15.4%,铁合金产量增长16.3%,成品钢材增长15.6%,水泥增长21.4%,布增长18.9%,纱增长33%,化学农药增长34%,食用植物油增长31.3%,白酒增长37.9%,汽车增长36.2%。 
     
      表2: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2263.2 17.1
    汽油      万吨 76.2 48.2
    天然气   亿立方米 267.8 7.5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845.1 15.4
    生铁      万吨 1715.0 9.7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98.7 7.9
         万吨 1728.6 10.3
    成品钢材      万吨 2233.3 15.6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      万吨 470.7 17.4
    配混合饲料      万吨 937.3 31.0
    食用植物油     万千升 162.3 31.3
    卷烟       亿支 944.2 3.3
    啤酒     万千升 192.1 9.0
    白酒     万千升 309.4 37.9
          亿米 16.7 18.9
         万吨 96.9 33.0
    化学纤维      万吨 61.2 32.5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116.4 -7.7
    家用电冰箱      万台 67.0 -17.5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116.6 -2.5
    水泥      万吨 14501.1 21.4
    汽车      万辆 18.9 36.2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138.7亿元,增长39.8%。实现利税总额3560.7亿元,增长40.1%。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1961.3亿元,增长42.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477.2亿元,增长9%。股份制企业实现净利润1394.8亿元,增长4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17.4亿元,增长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6.8,比上年提高42.1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3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842个。全年实现利税总额322.7亿元,增长25.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483.1万平方米,增长17.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139.9万平方米,增长8.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407.4万平方米,增长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按可比口径)。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732.0亿元,增长14.4%。“7+3”优势产业投资4456.5亿元,增长15.5%,增速比工业投资快1.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增长最快,完成投资390.2亿元,增长38.3%;饮料食品业投资549元,增长22.6%;装备制造业投资1095.8亿元,增长27.0%;能源电力业投资1525.2亿元,增长5.4%。

      全年完成第三产业投资8931.0亿元,增长21.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085.6亿元,增长2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36.7亿元,增长29.3%。其中,商品房施工面积27315.4万平方米,增长29.1%。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6288.4亿元,增长18.2%;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549.0亿元,增长17.6%。

      分消费形态看,全年实现餐饮收入1178.6亿元,增长19.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260.1亿元,增长30.6%;全年实现商品零售6658.8亿元,增长17.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2848.9亿元,增长32.0%。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8.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9.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4.6%,日用品类增长31.9%,化妆品类增长18.3%,金银珠宝类增长38.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9.1%,家俱类增长3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5.1%。

      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4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9%。接待国内旅游者3.5亿人次,增长28.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10.6亿元,增长29.5%。接待入境旅游者163.97万人次,增长55.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9亿美元,增长67.8%。全省累计出境游客总人数为56.9万人,增长19.7%。其中,前往香港旅游人数为12.86万人,增长11.3%;前往澳门旅游人数为8.49万人,增长22.6%。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22家,累计批准9615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95.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6%。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173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达到9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75.0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42亿美元,增长25.4%;外派劳务28013人次。新增境外投资企业52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达278家。

      全年新签并履约国内省外合作项目3641个,合同金额6110.4亿元,正在履约的项目共6565个(含往年结转,下同),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536.2亿元,全省招商引资系统履约中的国(境)外合作项目676个,实际到位6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1%。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77.8亿美元,增长46.2%。其中,出口额290.4亿美元,增长54.2%;进口额187.4亿美元,增长35.3%。一般贸易出口141.1亿美元,增长44.5%;加工贸易出口123.2亿美元,增长1.7倍。

      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70.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7%提高到58.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5.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2.1%提高到39.9%。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909.4亿吨公里,增长11.6%;完成旅客周转量1555.9亿人公里,增长13.3%。铁路营运里程353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9公里;全省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
     
      表3:2011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1909.4 11.6
    公路 亿吨公里 1139.1 15.6
    铁路 亿吨公里 672.6 4.6
    民航 亿吨公里 7.6 -0.8
    水路 亿吨公里 90.2 20.1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1555.9 13.3
    公路 亿人公里 900.7 12.3
    铁路 亿人公里 252.5 14.0
    民航 亿人公里 400.2 15.2
    水路 亿人公里 2.6 13.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06.7亿元,增长18.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7.2亿元,增长26.8%;电信业务总量549.5亿元,增长17.6%。年末拥有本地电话固定交换机容量1955.2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2192.5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83万户,比上年减少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800万户,增加644万户。电话普及率68.8%,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15.4%,移动电话普及率53.4%。固定互联网用户691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3332万户,全省光缆线路长度69.6万公里。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44.4亿元,增长30.9%;其中税收收入1537.0亿元,增长30.2%。地方公共财政支出4673.8亿元,增长9.8%。

      金融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971.2亿元,比年初增加4606.9亿元,增长15.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6832.6亿元,比年初增加1822.4亿元,增长11.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514.2亿元,比年初增加3196.3亿元,增长16.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6113亿元,增加2059.3亿元,增长14.5%。年末本外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6200.7亿元,增长18.3%。

      保险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年末,共有保险公司64家。按业务性质分,产险公司29家,寿险公司31家,养老险公司2家和健康险公司2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中资公司52家,外资公司12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78.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25.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53.6亿元,增长6.1%。全年支付各种赔款和给付191.2亿元,增长28.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09.4亿元,增长27.4%;人身险赔付支出81.7亿元,增长29.0%。

      年末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5家,其中A股87家、H股公司10家(2家公司A、H股两地上市)。全年累计融资333.3亿元。其中8家公司首发融资76.8亿元,16家公司再融资256.5亿元。

      年末全省有证券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204家,期货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15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基金公司分公司9家,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1家。

      年末全省有证券投资者账户727.6万户,证券托管市值3555.4亿元,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2.9万亿元。期货投资者账户3.6万户,累计实现期货代理交易额5万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技工校、职业培训机构)3.2万所,在校学生1884.0万人,教职工94.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8.1万人。

      义务教育。年末全省181个县(市、区)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省共有小学8847所,招生99.7万人,在校小学生579.8万人;普通中学4704 所,招生159.4万人,在校学生477.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7所,招生6767人,在校生4.1万人。

      高等教育。全省共有普通高校9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13.9万人,增长4.9%;毕业生28.9万人,增加1.1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7个,招生2.7万人,增长1.9%;在校研究生8.3万人,毕业研究生2.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7%。

      职业教育。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校)656所,招生57.5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1.8%,在校学生140.8万人。全省职业培训机构6162个,注册学员276.3万人次。

      成人教育。全省成人高等学校2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学生31.0万人;成人中学75所,注册学生5.6万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183.0万人,本(专)科毕业3.0万人。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22.2亿元,增长19.9%。年末拥有在川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6个。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

      科技创新。年末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1356家;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1家,其中创新型企业1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866家,其中示范企业(即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1家、试点企业317家、培育企业528家;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1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9942项,成交金额71.53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618项。

      全年共申请专利49734件,专利授权28446件,其中新增专利实施项目4255项,新增产值866.49亿元;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61件,审理结案61件,结案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98.5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71.2亿元。年末拥有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78个,艺术表演场所51个,文化馆205个,文化站4448个,公共图书馆165个。年末全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3个。全年摄制电视剧10部,电影故事片1部。

      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博物馆24个,年末全省共有博物馆13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35处。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进入常态,全年共接待观众2038万人次。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10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333项。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6.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0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7.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325.8万户,比上年增加26.1万户。

      新闻出版和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6种,出版量17.21亿份;出版期刊340种,出版量10816万册;出版图书7543种,出版量25583万册;出版音像制品252种,电子出版物181种。年末有档案馆244个,其中专门档案馆20个。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797.9万卷。

      医疗卫生资源日益丰富。年末全省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8066个,床位33.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4.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2.4万人,执业助理医师2.8万人,注册护士11.8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3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5万人,注册护士0.4万人。乡镇卫生院468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万人,注册护士1.5万人。

      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省级卫生城市2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9和2.0个百分点。全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47.8/10万。

      农村医疗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175个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6263.1万人,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率达97.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37.2/10万和11.8‰。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19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6.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省优秀运动队获世界级比赛金牌18枚、银牌6枚、铜牌5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32枚、银牌4枚、铜牌2枚;获全国比赛金牌21枚、银牌27枚、铜牌46枚。体育彩票销售量继续攀升,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33.3亿元,增长13.9%,共筹集公益金9.8亿元。全省建成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5所、省级18所,市(县)级业训重点单位3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1个。全省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4495条,当年新建855条。投入专项资金1.2亿元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63个。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减排情况良好。全年全省涉及19个行业266户企业,全面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实现转岗再就业54971人。在淘汰落后产能中,淘汰炼钢115.1万吨、焦炭25万吨、铁合金5.4万吨、电石11.2万吨、水泥(熟料及磨机)1449.7万吨、造纸14.7万吨、陶瓷1856万平方米、制砖19840万块、炼铁15万吨、轧钢70万吨、工业硅0.15万吨、铅冶炼3.4万吨、铝加工0.1万吨、电解锰0.4万吨、酒精1.7万吨、皮革6万张、玻璃2.4万吨、小煤矿10.5万吨、小火电机组38.6万千瓦等。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23%。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年全省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06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21个,完成投资1.2亿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项目85个,完成投资0.45亿元。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89%,全面开展32条重点小流域治理,依法划定或调整了4个城市、3472个农村建制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7个,面积90139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7%。国家级生态县4个,省级生态县17个。

      安全生产取得成效。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8193起、死亡3634人,比上年减少1904起、238人,分别下降9.5%和6.2%。事故死亡人数自2001年以来连续11年保持下降态势。

      全年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121253家,共排查出一般隐患17.08万条,已整改16.71万条,整改率97.9%;排查治理重大隐患215项,已整改销号209项,整改率97.2%;累计落实治理资金6.4亿元。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7人,下降23.3%;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51人,下降16.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2.66人,下降13.1%;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3.229人,下降16.7%。全年共培训安全生产从业人员115.9万人次。    

      十二、人  口    

      据2011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出生人口78.88万人,人口出生率9.79‰,比上年上升0.8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4.87万人,人口死亡率6.81‰;人口自然增长率2.98‰。年末常住人口80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67万人,乡村人口4683万人,城镇化率41.83%,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增收步伐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增长15.8%。其中,工薪性收入12687元,增长12.2%。人均消费性支出13696元,增长13.1%。其中,居住支出增长8.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6.4%,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5.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7%。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6元,增收1041.7元,增长20.5%。其中,工资性收入2652.5元,增收404.3元,增长18.0%;家庭经营纯收入2761.7元,增收498.4元,增长22.0%;财产性纯收入140.4元,减少3.6元,下降2.5%;转移性纯收入574元,增收142.7元,增长3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75.5元,增长20.0%。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6.3%,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增长25.7%,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9.5%,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49.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2%。

      就业形势稳定趋好。年末城乡就业人员达478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增长0.3%。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1417.5万人,增加35.6万人,增长2.6%。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31.44万人,签订就业协议27.1万人,就业签约率达86.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6.9万人,登记失业率4.2%,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94.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536.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52.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650.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601.8万人。全省127个参加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参保人数151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36.8万人。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189.02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43.74亿元,全省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91元(含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农村低保人数达到425.1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85元(含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比上年提高37元和23元。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全省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8.4%。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211元;按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261元。养老服务设施总床位数达到57096张(不含农村敬老院);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112所,新增床位1.2万张。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站)4819个。销售福利彩票48.68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12亿元。    

      十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睦,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北川羌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辖区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2.9%。全年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97.2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98.3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422.3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8:45.7:32.5调整为19.8:50.0:30.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4.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9.3亿元,增长27.4%。

      工业较快增长,服务业稳定增长。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38.6亿元,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2%。实现邮电业务收入30.3亿元,增长14.2%;固定电话用户达64.7万户,下降1.3%,移动电话用户431.3万户,增长21.1%。全年接待游客 4413万人次,增长35.8%;实现旅游总收入246.4亿元,增长46%。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民族自治地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9.8亿元,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2亿元,增长17.6%。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3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5030元,增长22.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年末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712.8亿元,增长21.9%。    

      十五、扩权试点县(市)经济    

      扩权试点县(市)经济增长较快,结构逐步优化。全年59个扩权试点县(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056.5亿元,增长15.6%,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98.2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1766.3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7:49.5:26.8调整为22.6:52.4:25.0,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工业较快增长,服务业稳步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3256.9亿元,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1%,增速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65.8亿元,增长54%,实现利润659.6亿元,增长68.2%。服务业稳步增长,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19.3亿元,增长15.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1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79.5万户。全年接待游客11050万人,增长25.1%;实现旅游总收入699.5亿元,增长33.5%。

      投资规模扩大,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4.3亿元,增长17.9%。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持续增长。全年59个扩权试点县(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6%。民营经济增加值4040.2亿元,增长18.7%,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6%上升到57.3%,提高1.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年59个扩权试点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155元,比上年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6426元,增长21.1%。年末扩权试点县(市)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4961.8亿元,增长18.6%。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四川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省林业厅、水产局、水利厅、农业厅、交通厅、邮政公司、电信管理部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旅游局、商务厅、成都海关、经信委、招商局、财政厅、保监局、证监局、教育厅、科技厅、文化厅、卫生厅、体育局、安监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统计。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