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刘奇葆称赞国土卫士、地矿铁军在地灾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2011年07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地矿局
  • 【字体:


  •   7月9日至10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徐绍史前往四川省绵竹市清平、汶川县映秀、都江堰市龙池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群测群防情况,并与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座谈。徐绍史表示,四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群防群测、预警预报成效显著,值得总结,特别是地灾防治重点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经受了汛期提前来临的初步考验,为全国的地灾防治做出了示范、提供了经验。对四川省地矿局承担完成的文家沟、红椿沟两大主体工程,徐绍史不但高兴,而且感到惊喜,称赞国土卫士,地矿铁军在地灾治理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

      7月9日,在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省委常委、秘书长陈光志的陪同下,徐绍史来到文家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现场调研。沿着在巨大物源堆积体上修建的削坡道盘旋而上,直达上游汇水区域,徐绍史、刘奇葆亲切接见了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在工程简介展板前,听取了国土资源厅长宋光齐、省地矿局局长杨茂华的汇报,并详细听取了副厅长徐志文对工程施工整体情况的介绍。去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暴发次日,徐绍史就乘坐直升机来到清平查看灾情,如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世界级难题的泥石流灾害治理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并在今年的两次强降雨中发挥了作用,作为毕业于水工环专业的高材生,徐绍史感到十分惊喜。徐绍史、刘奇葆边走边看,放眼望去,自上而下的4、5号拦挡坝、沉砂池、底格栅及排导槽井然有序,蔚为装观。站在水石分流系统的大堤上,徐绍史、刘奇葆详细听取了有关专家对引水隧洞的勘察、设计、施工和发挥的作用所作的讲解,尽管文家沟今年已遭遇达330毫米的阶段性降雨,已大于去年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250毫米的降水量,但汇水区域汇聚的雨水全部经引水隧洞排除,成功化解了水动力,阻止了泥石流下泄。刘奇葆称赞工程技术人员降服了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这只“猛虎”,勉励四川国土资源系统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规划,扩大范围,加大投入,继续抓好其他几处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徐绍史也叮嘱现场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文家沟泥石流灾害治理的思路创新、科技创新进行认真总结,为全国地灾防治提供经验。徐绍史还看望慰问了在现场的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中心的工作人员。

      7月10日,徐绍史又在魏宏副省长的陪同下,赶到映秀红椿沟,查看了地灾防治工程建设情况。在2号坝,徐绍史听取了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省地矿局局长杨茂华及副厅长王平、徐志文的汇报。工程承担单位华地公司总工程师赵松江对红椿沟工程作了详细介绍。红椿沟工程利用水石分离的办法,已于今年五月底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工程技术人员顶酷暑,战风雪,没有节假日,克服了高危作业、崩塌频繁的种种困难,在上游三条支沟共完成了5座拦挡坝,14座谷坊坝和一条360m长的固底槽,对易启动的沟道物源进行了稳拦和固底;中游完成了大型格拦坝4座,能够使上游下泄固体物质得到分级拦挡、调蓄了下泄规模、分离了水沙;下游完成了 20-35m宽的排导槽805m,最终可将高挟砂洪水经排导槽安全排入岷江。综合治理工程的完成,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今年虽然遭遇了比去年大的降水量,却成功拦截了下泄的泥石流,确保了映秀新镇的安全。

      徐绍史对以工程建设治理泥石流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国土卫士、地矿铁军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昨天看了文家沟,今天又看了红椿沟,不但高兴,确实是有点惊喜。工程设计标准很高,设计思路非常严谨,对泥石流沟的治理方法,根据不同情况有很多创新点,而且红椿沟治理工程施工很快,在加上已经经历了泥石流的初步检验,说明工程自身的质量,防治泥石流的效果已初见成效,这样就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将来地灾防治要考虑两条路来走,由于它的量大面广,首要的靠监测预警,群策群防,提前避险。同时要对主要流域、交通干道、居民集中的城镇点,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还得采取防治工程的措施,防治工程这一条路也是地灾防御的一个重要方面。看了红椿沟工程,确实很高兴,很有惊喜的感觉,咱们国土卫士,地矿铁军,这支铁军在地灾治理中硧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但是在地灾防治方面,而且在西南抗旱打井,山东抗早打井也都发挥了突出的贡献和重大作用。当听说在这里已经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利用相关传感技术,及时将物源、水情等情况传往指挥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徐绍史表示,此举非常必要,一是对工程本身的监控和管理,二是对灾情的监控和管理,不但为了防灾,也为了工程自身,值得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借鉴。徐绍史勉励国土资源系统和地矿部门,要把工程的后续工作做好,要有防大灾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今年雨来得早来得猛,地灾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相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四川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队伍一定能经受住更大的考验。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徐绍史、刘奇葆称赞国土卫士、地矿铁军在地灾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2011年07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地矿局


  •   7月9日至10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徐绍史前往四川省绵竹市清平、汶川县映秀、都江堰市龙池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群测群防情况,并与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座谈。徐绍史表示,四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群防群测、预警预报成效显著,值得总结,特别是地灾防治重点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经受了汛期提前来临的初步考验,为全国的地灾防治做出了示范、提供了经验。对四川省地矿局承担完成的文家沟、红椿沟两大主体工程,徐绍史不但高兴,而且感到惊喜,称赞国土卫士,地矿铁军在地灾治理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

      7月9日,在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省委常委、秘书长陈光志的陪同下,徐绍史来到文家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现场调研。沿着在巨大物源堆积体上修建的削坡道盘旋而上,直达上游汇水区域,徐绍史、刘奇葆亲切接见了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在工程简介展板前,听取了国土资源厅长宋光齐、省地矿局局长杨茂华的汇报,并详细听取了副厅长徐志文对工程施工整体情况的介绍。去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暴发次日,徐绍史就乘坐直升机来到清平查看灾情,如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世界级难题的泥石流灾害治理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并在今年的两次强降雨中发挥了作用,作为毕业于水工环专业的高材生,徐绍史感到十分惊喜。徐绍史、刘奇葆边走边看,放眼望去,自上而下的4、5号拦挡坝、沉砂池、底格栅及排导槽井然有序,蔚为装观。站在水石分流系统的大堤上,徐绍史、刘奇葆详细听取了有关专家对引水隧洞的勘察、设计、施工和发挥的作用所作的讲解,尽管文家沟今年已遭遇达330毫米的阶段性降雨,已大于去年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250毫米的降水量,但汇水区域汇聚的雨水全部经引水隧洞排除,成功化解了水动力,阻止了泥石流下泄。刘奇葆称赞工程技术人员降服了文家沟泥石流灾害这只“猛虎”,勉励四川国土资源系统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规划,扩大范围,加大投入,继续抓好其他几处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徐绍史也叮嘱现场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文家沟泥石流灾害治理的思路创新、科技创新进行认真总结,为全国地灾防治提供经验。徐绍史还看望慰问了在现场的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中心的工作人员。

      7月10日,徐绍史又在魏宏副省长的陪同下,赶到映秀红椿沟,查看了地灾防治工程建设情况。在2号坝,徐绍史听取了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省地矿局局长杨茂华及副厅长王平、徐志文的汇报。工程承担单位华地公司总工程师赵松江对红椿沟工程作了详细介绍。红椿沟工程利用水石分离的办法,已于今年五月底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工程技术人员顶酷暑,战风雪,没有节假日,克服了高危作业、崩塌频繁的种种困难,在上游三条支沟共完成了5座拦挡坝,14座谷坊坝和一条360m长的固底槽,对易启动的沟道物源进行了稳拦和固底;中游完成了大型格拦坝4座,能够使上游下泄固体物质得到分级拦挡、调蓄了下泄规模、分离了水沙;下游完成了 20-35m宽的排导槽805m,最终可将高挟砂洪水经排导槽安全排入岷江。综合治理工程的完成,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今年虽然遭遇了比去年大的降水量,却成功拦截了下泄的泥石流,确保了映秀新镇的安全。

      徐绍史对以工程建设治理泥石流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国土卫士、地矿铁军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昨天看了文家沟,今天又看了红椿沟,不但高兴,确实是有点惊喜。工程设计标准很高,设计思路非常严谨,对泥石流沟的治理方法,根据不同情况有很多创新点,而且红椿沟治理工程施工很快,在加上已经经历了泥石流的初步检验,说明工程自身的质量,防治泥石流的效果已初见成效,这样就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将来地灾防治要考虑两条路来走,由于它的量大面广,首要的靠监测预警,群策群防,提前避险。同时要对主要流域、交通干道、居民集中的城镇点,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还得采取防治工程的措施,防治工程这一条路也是地灾防御的一个重要方面。看了红椿沟工程,确实很高兴,很有惊喜的感觉,咱们国土卫士,地矿铁军,这支铁军在地灾治理中硧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但是在地灾防治方面,而且在西南抗旱打井,山东抗早打井也都发挥了突出的贡献和重大作用。当听说在这里已经采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利用相关传感技术,及时将物源、水情等情况传往指挥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徐绍史表示,此举非常必要,一是对工程本身的监控和管理,二是对灾情的监控和管理,不但为了防灾,也为了工程自身,值得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借鉴。徐绍史勉励国土资源系统和地矿部门,要把工程的后续工作做好,要有防大灾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今年雨来得早来得猛,地灾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相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四川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队伍一定能经受住更大的考验。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