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固投资规模 提升投资效益 推动遂宁经济持续发展

  • 2011年11月3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十一五”期间,遂宁市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集中力量抓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步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成效显著提高,对加快遂宁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遂宁市固定资产投资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在高基数大规模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持续的较高增长,以及更好地发挥投资的效益,成为“十二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十一五”时期投资成就巨大 

      1、投资增速屡创新高,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遂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屡创新高。2006年—2010年全市全社会投资增速分别为34.2%、49.67%、56.02%、56.5%和22.83%,其中2006年—2008年增速连续三年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第1位,这在遂宁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受“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影响,2009年遂宁市全社会投资增速高达56.5%,创下历年来的新高;2010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在20%以上的较高平台运行,增速为22.83%,比全省平均增速高9.8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遂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施工个数总和为6417个,年均增长22.17%;从完成投资情况来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2005年的82.25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495.4亿元,年均增长43.2%,增速比“十五”时期高22.6个百分点,投资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2.37%提高到2010年的3.65%,2010年占比比GDP占全省比重高出0.72个百分点。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2.03亿元,是“十五”的4.86倍,占1985年建市以来投资总和的74.3%。 

      2、工业投资总量持续增加,助推工业高速发展 

      遂宁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投资增速保持高位增长,总量持续扩大,占全社会投资比重逐步提高,成为“十一五”期间遂宁市投资领域的一大亮点。2005年,遂宁市完成工业投资22.56亿元,占当年全社会投资的27.43%,2009年,工业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当年完成工业投资133.74亿元,2010年,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71.4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34.61%。2005年—2010年,遂宁市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0.02%,比全社会投资增速高6.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87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34.01%。 

      工业的较高投入,助推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遂宁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3户,比2005年增加28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09.47亿元,比2005年增长4.87倍,年均增长37.2%。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1%,比“十五”期间快9.4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快14.4个和6个百分点,全市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702.8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504.54亿元,增长2.5倍。“十一五”期间,遂宁市工业经济十分重视结构调整,并通过招商引资在电子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电子产业白手起家,目前已小有规模。2010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电子工业企业26户,比2005年增加25户,产值达到34.22亿元,比2005年增长80.5倍,年均增长382.1%,远远高于同时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 

      3、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遂宁市房地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规模迅速扩大,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做出了贡献。2010年,遂宁市房地产投资完成67.9亿元,是2005年的5.88倍,年均增长42.5%,投资规模在全省排第四位。房屋施工面积629.02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2.17倍,年均增长16.77%。整个“十一五”期间,遂宁市房地产投资共计228.19亿元,是前10年总和的4.69倍,是“十五”的5.74倍。 

      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在全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1.73%提高到2010年38.38%,城镇人口由120.96万增加到146.4万的基础上,2010年遂宁市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16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1.19平方米,增长44.81%。 

      4、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综合功能逐步完善 

      “十一五”时期是遂宁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城乡面貌改善最大的时期。特别是“五创联动”的推动,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改造,遂宁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强势推进交通路网建设,五年间用于交通运输投资共150.42亿元,比“十五”增加4倍,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骨架的四川次级交通枢纽初步形成。2010年,遂宁市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共计268.24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46.88%。五年间,全市累计基本建设投资746.2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2.11 %,基本建设投资成为全部投资的主体。 

      5、建成项目增多,生产能力和效益得以提升 

      “十一五”期间,遂宁市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和交付使用的项目达到4154个,年均增长40.14%。建成投产项目新增固定资产大幅增加,2010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316.76亿元,是2005年的17.09倍,年均增长76.42%。大批项目的建成,增加了大量的生产能力,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遂宁市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全市GDP总量从2005年的203.01亿元增加到2010年495.23亿元,成功实现翻番,年均增速达到14.5%,比“十五”快1.6个百分点。 

      二、投资效益差成为投资发展中主要问题 

      遂宁市投资的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拉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投资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过份注重量的增长,而忽视了投资的质量与效率,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尽理想。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结构不优,尤其是投资效益不佳,业已对经济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一 

      定不良影响,势必引起高度重视。 

      1、技术改造投资不足 

      技术改造项目不同于“白手起家”的基本建设项目,它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内涵扩大再生产,具有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等优势,对拉动地区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全市“十一五”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仍显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更新改造投资106.0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21.41%,仅比2006年提高1个百分点,提高的幅度与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显然不符。 

      2、投资结构性矛盾未得以根本改变 

      “十一五”时期,遂宁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入比例严重偏低,投资结构调整的任务较为艰巨。2010年,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高达54.1%,甚至比2005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及公共设施投资比例增长尤快,投资比例分别提高3.3和4.9个百分点,达到11.7%和15.5%。“十一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速比全社会投资增速高出3.68个百分点。产业中,“十一五”期间工业投资是重点,年均增速达到50.0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27.43%上升到2010年的34.61%,助推了工业及第二产业的发展,但所占份额仍然较低,2010年,比全省和全国工业投资份额分别少3.02个和0.88个百分点;大型批发零售企业投入不足,2010年批发零售企业投资仅1.64亿元, 

      比2005年几乎没有增长,占比由1.61%下降为0.33%。 

      3、投资效益不高,投入产出率低 

      随着投资规模的膨胀,项目工作中重开工轻推进、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日益显现。一是项目投产率不高,项目工作重视开工,不重视后续推进,部分项目中途停建。2005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全市施工项目个数为5987个,本年新开工项目累计个数为4522个,按照平均建设周期半年计算,这些项目基本应该投产。但2006年至2010年投产项目个数仅为4123个,分别只有施工项目个数的68.87 %和新开工项目累计个数的91.18%。二是投资规模偏大,没有完全转化为生产能力,部分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未落在实处。三是产业投资中新增生产能力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贡献不足,投入产出率低。以工业为例,这几年投入规模是十分可观的,但工业投资新形成的能力高附加值的产业较少,创造的产值效益较低。除了电子产业起步较好,有可能成为新的区域工业优势外,工业行业起支撑作用的,仍然是传统的食品、纺织、油气化工、电力等产业。工业生产虽然高增长,但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反而降低,2010年,工业企业税收占国地税总收入的比重为23.96%,比2005年的43.93%下降19.97个百分点,5年间工业企业税收年均增长9.75%,工业企业增值税年均仅增长5.27%,均远低于工业生产增速、税收总收入增速,甚至远低于GDP增速。 

      三、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建议 

      较高的投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巨大,在一定时间段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投资率不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决定因素。短期的投入能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的增长,但长期的效益推动才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要实现遂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投资效益是当务之急。遂宁建市历史短、国家没有大的产业布局,经济主要是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经济实力一直偏弱,要改变这种现状,摆脱欠发达的帽子,投资拉动型经济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发展的加速期是十分有效的。但是,投资规模上去了,关键是投资要发挥效益,将投资质量转化为经济发展质量,将投资规模转化为经济规模,不然,不仅仅是资源、资金的浪费,遂宁的发展将浪费宝贵的时间,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1、整固投资规模,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速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遂宁市2010年投资达到GDP的规模,在净出口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挤占了三驾马车中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一方面说明投资转化为固定资产存在的能力较低,另一方面说明经济发展出现畸形趋势。在投资拉动型经济中,固定资产存在一般占到60%是合理的,按照90%的转化率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率应为70%左右,且保持这样的高比例不会是长久的,投资形成经济能力后,GDP的快速成长将拉低投资所占比率。从这样的观点看,我市2010年比较合理的投资规模是350亿左右,这样的规模才是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规模。长期高投资率下的高增长导致经济结构的重型化和自我循环,过度的投资造成巨大的无形损失和低下的资金效率。所以,遂宁市的投资规模当前不宜盲目扩张,而应整固,一方面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真正需要投入的领域,另一方面,淡化投资与目标考核的关系,挤干个别地方投资数据可能存在的水分。 

      整固投资规模,并不是要投资规模停滞在某一个数据上,发展是现阶段经济领域的主题,这一点必须坚持。关键是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来发展?考虑到遂宁市投资规模与GDP相当的现实,下一阶段,投资的增速不宜超过经济的增速。也就是说,GDP的增速将制约投资的增速,除非个别年份特殊事件的发生,催生投资超常规增长。事实上,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四通八达”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遂宁市可预见的投资领域将阶段性收窄,投资规模势必逐步稳定,增长趋缓甚至下降,要保持与GDP相适应的适度的增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想法破解土地、资金、劳动力、电力等要素保障的制约,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投资,鼓励私有资金积极进入投资领域。 

      总之,保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质量效益的适度的投资速度是十分必要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投资领域的具体表现,经济发展中切忌出现揠苗助长的倾向。 

      2、抓好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经济工作的重点,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走粗放型增长的路子,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经济的结构调整必须先行调整投资结构。第一产业投资虽然相对有限,但仍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第二产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抢占现代产业高地;第三产业应积极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方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明确服务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努力提高服务业层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抓住“两化联动”的契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化初期,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要以城镇化推动工业化,进而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3、突出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增长 

      投资效益好不好,质量高不高,是评判投资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只有投资效益好了,质量高了,经济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要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和服务工作,重视项目人才、科研和管理,切实抓好项目筛选、规划和论证,超前谋划、及时选定布局科学的项目。要着力于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申报的组织协调,解决好要素保障问题,将招商环境真正做优做强,多方出击,主动衔接,大力实施有效益有前景的项目,争取国家投资项目布局本地,并在招大引强上下足功夫。应摈弃单纯的规模拉动型做法,走质量效益性路子,将提升投资效益作为投资领域真正的大事、当前事、头等事来抓,只有这样,遂宁经济才算真正找到了持续发展的切入点。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整固投资规模 提升投资效益 推动遂宁经济持续发展

  • 2011年11月3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十一五”期间,遂宁市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集中力量抓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步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成效显著提高,对加快遂宁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遂宁市固定资产投资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在高基数大规模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持续的较高增长,以及更好地发挥投资的效益,成为“十二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十一五”时期投资成就巨大 

      1、投资增速屡创新高,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遂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屡创新高。2006年—2010年全市全社会投资增速分别为34.2%、49.67%、56.02%、56.5%和22.83%,其中2006年—2008年增速连续三年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第1位,这在遂宁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受“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影响,2009年遂宁市全社会投资增速高达56.5%,创下历年来的新高;2010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在20%以上的较高平台运行,增速为22.83%,比全省平均增速高9.8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遂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施工个数总和为6417个,年均增长22.17%;从完成投资情况来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2005年的82.25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495.4亿元,年均增长43.2%,增速比“十五”时期高22.6个百分点,投资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2.37%提高到2010年的3.65%,2010年占比比GDP占全省比重高出0.72个百分点。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2.03亿元,是“十五”的4.86倍,占1985年建市以来投资总和的74.3%。 

      2、工业投资总量持续增加,助推工业高速发展 

      遂宁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投资增速保持高位增长,总量持续扩大,占全社会投资比重逐步提高,成为“十一五”期间遂宁市投资领域的一大亮点。2005年,遂宁市完成工业投资22.56亿元,占当年全社会投资的27.43%,2009年,工业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当年完成工业投资133.74亿元,2010年,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71.4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34.61%。2005年—2010年,遂宁市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0.02%,比全社会投资增速高6.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87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34.01%。 

      工业的较高投入,助推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遂宁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3户,比2005年增加28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09.47亿元,比2005年增长4.87倍,年均增长37.2%。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1%,比“十五”期间快9.4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快14.4个和6个百分点,全市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702.8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504.54亿元,增长2.5倍。“十一五”期间,遂宁市工业经济十分重视结构调整,并通过招商引资在电子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电子产业白手起家,目前已小有规模。2010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电子工业企业26户,比2005年增加25户,产值达到34.22亿元,比2005年增长80.5倍,年均增长382.1%,远远高于同时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 

      3、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遂宁市房地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规模迅速扩大,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做出了贡献。2010年,遂宁市房地产投资完成67.9亿元,是2005年的5.88倍,年均增长42.5%,投资规模在全省排第四位。房屋施工面积629.02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2.17倍,年均增长16.77%。整个“十一五”期间,遂宁市房地产投资共计228.19亿元,是前10年总和的4.69倍,是“十五”的5.74倍。 

      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在全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1.73%提高到2010年38.38%,城镇人口由120.96万增加到146.4万的基础上,2010年遂宁市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16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1.19平方米,增长44.81%。 

      4、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综合功能逐步完善 

      “十一五”时期是遂宁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城乡面貌改善最大的时期。特别是“五创联动”的推动,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改造,遂宁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强势推进交通路网建设,五年间用于交通运输投资共150.42亿元,比“十五”增加4倍,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骨架的四川次级交通枢纽初步形成。2010年,遂宁市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共计268.24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46.88%。五年间,全市累计基本建设投资746.2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2.11 %,基本建设投资成为全部投资的主体。 

      5、建成项目增多,生产能力和效益得以提升 

      “十一五”期间,遂宁市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和交付使用的项目达到4154个,年均增长40.14%。建成投产项目新增固定资产大幅增加,2010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316.76亿元,是2005年的17.09倍,年均增长76.42%。大批项目的建成,增加了大量的生产能力,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遂宁市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全市GDP总量从2005年的203.01亿元增加到2010年495.23亿元,成功实现翻番,年均增速达到14.5%,比“十五”快1.6个百分点。 

      二、投资效益差成为投资发展中主要问题 

      遂宁市投资的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拉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投资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过份注重量的增长,而忽视了投资的质量与效率,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尽理想。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结构不优,尤其是投资效益不佳,业已对经济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一 

      定不良影响,势必引起高度重视。 

      1、技术改造投资不足 

      技术改造项目不同于“白手起家”的基本建设项目,它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内涵扩大再生产,具有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等优势,对拉动地区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全市“十一五”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仍显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更新改造投资106.0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21.41%,仅比2006年提高1个百分点,提高的幅度与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显然不符。 

      2、投资结构性矛盾未得以根本改变 

      “十一五”时期,遂宁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入比例严重偏低,投资结构调整的任务较为艰巨。2010年,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高达54.1%,甚至比2005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及公共设施投资比例增长尤快,投资比例分别提高3.3和4.9个百分点,达到11.7%和15.5%。“十一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速比全社会投资增速高出3.68个百分点。产业中,“十一五”期间工业投资是重点,年均增速达到50.0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27.43%上升到2010年的34.61%,助推了工业及第二产业的发展,但所占份额仍然较低,2010年,比全省和全国工业投资份额分别少3.02个和0.88个百分点;大型批发零售企业投入不足,2010年批发零售企业投资仅1.64亿元, 

      比2005年几乎没有增长,占比由1.61%下降为0.33%。 

      3、投资效益不高,投入产出率低 

      随着投资规模的膨胀,项目工作中重开工轻推进、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日益显现。一是项目投产率不高,项目工作重视开工,不重视后续推进,部分项目中途停建。2005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全市施工项目个数为5987个,本年新开工项目累计个数为4522个,按照平均建设周期半年计算,这些项目基本应该投产。但2006年至2010年投产项目个数仅为4123个,分别只有施工项目个数的68.87 %和新开工项目累计个数的91.18%。二是投资规模偏大,没有完全转化为生产能力,部分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未落在实处。三是产业投资中新增生产能力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贡献不足,投入产出率低。以工业为例,这几年投入规模是十分可观的,但工业投资新形成的能力高附加值的产业较少,创造的产值效益较低。除了电子产业起步较好,有可能成为新的区域工业优势外,工业行业起支撑作用的,仍然是传统的食品、纺织、油气化工、电力等产业。工业生产虽然高增长,但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反而降低,2010年,工业企业税收占国地税总收入的比重为23.96%,比2005年的43.93%下降19.97个百分点,5年间工业企业税收年均增长9.75%,工业企业增值税年均仅增长5.27%,均远低于工业生产增速、税收总收入增速,甚至远低于GDP增速。 

      三、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建议 

      较高的投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巨大,在一定时间段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投资率不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决定因素。短期的投入能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的增长,但长期的效益推动才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要实现遂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投资效益是当务之急。遂宁建市历史短、国家没有大的产业布局,经济主要是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经济实力一直偏弱,要改变这种现状,摆脱欠发达的帽子,投资拉动型经济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发展的加速期是十分有效的。但是,投资规模上去了,关键是投资要发挥效益,将投资质量转化为经济发展质量,将投资规模转化为经济规模,不然,不仅仅是资源、资金的浪费,遂宁的发展将浪费宝贵的时间,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1、整固投资规模,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速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遂宁市2010年投资达到GDP的规模,在净出口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挤占了三驾马车中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一方面说明投资转化为固定资产存在的能力较低,另一方面说明经济发展出现畸形趋势。在投资拉动型经济中,固定资产存在一般占到60%是合理的,按照90%的转化率计算,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率应为70%左右,且保持这样的高比例不会是长久的,投资形成经济能力后,GDP的快速成长将拉低投资所占比率。从这样的观点看,我市2010年比较合理的投资规模是350亿左右,这样的规模才是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规模。长期高投资率下的高增长导致经济结构的重型化和自我循环,过度的投资造成巨大的无形损失和低下的资金效率。所以,遂宁市的投资规模当前不宜盲目扩张,而应整固,一方面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真正需要投入的领域,另一方面,淡化投资与目标考核的关系,挤干个别地方投资数据可能存在的水分。 

      整固投资规模,并不是要投资规模停滞在某一个数据上,发展是现阶段经济领域的主题,这一点必须坚持。关键是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来发展?考虑到遂宁市投资规模与GDP相当的现实,下一阶段,投资的增速不宜超过经济的增速。也就是说,GDP的增速将制约投资的增速,除非个别年份特殊事件的发生,催生投资超常规增长。事实上,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四通八达”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遂宁市可预见的投资领域将阶段性收窄,投资规模势必逐步稳定,增长趋缓甚至下降,要保持与GDP相适应的适度的增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想法破解土地、资金、劳动力、电力等要素保障的制约,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投资,鼓励私有资金积极进入投资领域。 

      总之,保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质量效益的适度的投资速度是十分必要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投资领域的具体表现,经济发展中切忌出现揠苗助长的倾向。 

      2、抓好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经济工作的重点,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走粗放型增长的路子,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经济的结构调整必须先行调整投资结构。第一产业投资虽然相对有限,但仍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第二产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抢占现代产业高地;第三产业应积极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方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明确服务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努力提高服务业层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抓住“两化联动”的契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化初期,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要以城镇化推动工业化,进而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3、突出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增长 

      投资效益好不好,质量高不高,是评判投资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只有投资效益好了,质量高了,经济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要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和服务工作,重视项目人才、科研和管理,切实抓好项目筛选、规划和论证,超前谋划、及时选定布局科学的项目。要着力于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申报的组织协调,解决好要素保障问题,将招商环境真正做优做强,多方出击,主动衔接,大力实施有效益有前景的项目,争取国家投资项目布局本地,并在招大引强上下足功夫。应摈弃单纯的规模拉动型做法,走质量效益性路子,将提升投资效益作为投资领域真正的大事、当前事、头等事来抓,只有这样,遂宁经济才算真正找到了持续发展的切入点。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