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 | kaiyun1 | 繁體 | English  
 
 
 
 
 
App客户端 政务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浏览 kaiyun(中国)体育 kaiyun5
 
 
 
 
kaiyun1 | kaiyun.体育 | kaiyun.中国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走进四川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

  • 2012年07月12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核心提示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一项事关四川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这一总体战略是顺应我省发展阶段性规律,把握历史机遇的必然抉择

  ■这一总体战略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一总体战略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抓手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核心是新型工业化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依托是新型城镇化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关键是协调联动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重要保障是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事关全局、系统复杂,需要把握好几个重大问题

  ■科学规划的问题

  ■“产城一体”的问题

  ■人口城镇化的问题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

  □雷开平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省第十次党代会立足四川实际、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路径和主引擎,是未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深入领会和把握这一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一项事关四川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省第十次党代会首次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一个总体战略来部署,是对省委近年来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坚持和深化,符合中央精神、顺应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抓住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必将开启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推动四川向全国经济强省的更高平台加快迈进。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顺应我省发展阶段性规律,把握历史机遇的必然抉择。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是四川必须完成的历史重任。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进展,经济总量迈上了2万亿大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我省已经成功迈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回顾我省发展历程,“十一五”以前,全省经济发展速度和城镇化进程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十一五”以后,全省经济增长开始明显快于全国,GDP年均增速比全国高近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年均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以上,四川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出现了由扩大到缩小的拐点。一方面,这得益于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另一方面,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结果。

  当前,全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并正在向工业化后期发展,经济增速开始趋于稳定。我省则刚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即将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各项指标看,我省与全国还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全省人均GDP仅为全国的76%,城镇化率低于全国9.44个百分点,我省与全国的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依据历史发展规律,我省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未来5-8年我省都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我省还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国内外产业向西部大规模转移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具有很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我省必须把握好这些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加快缩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和城乡二元制结构明显是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由于过去我国采取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走的是一条城乡二元分割的工业化道路,导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脱节,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这一矛盾在我省尤为突出,2011年我省的城镇化率仅为41.83%,而按照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率应该达到50%以上。较低的城镇化率使得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薄弱,大量农民工尚待完成市民化过程,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阻碍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同步、不协调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能有效解决我省城乡二元制结构明显所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四川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我省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努力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之间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抓手。未来几年我省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将越来越强,现有的增长模式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当前,我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但单位产值能耗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矿产资源短缺现象严重,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不管是外在环境,还是内在发展的要求,我省不可能延续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需要通过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来改善发展的质量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有助于跳出传统的发展模式,突出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发展的路子,是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最为强劲的动力所在。我省只有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才能保持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迅速建立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巩固和扩大四川在西部的优势地位,进而实现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的跨越。

  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省党代会报告对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部署,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要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强调要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这既是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总纲,也是具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要认真加以领会和落实。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核心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开放合作,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从工业化规律看,工业经济是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是推动城镇化和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我省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强水电、钒钛、天然气、稀土等优势资源的科学开发,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7+3”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不断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要着力扩大开放合作,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对工业发展的服务和助推作用,积极承接国内外重大产业转移。要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全面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依托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内在动力,以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宜业宜居、集约高效、环境友好为方向,推动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城镇化的过程是在空间上聚集人力资本、经济要素和技术资源,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工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依托。我省正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必须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要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产业支撑、城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要统筹考虑生产力布局、人口变化趋势、重要交通走向等因素,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支持成都建设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把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发展一批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根据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协作关系,注重同一经济区内多个大中城市的良性互动,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推动攀西城市群发展。要把城市新区建设作为做大城市的重要抓手,根据产业、人口集聚的需要,有序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城市的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全面配套,注重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镇个性,提升城镇品位。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关键是协调联动。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总体战略,关键是要处理好工业与城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以“两化”互动促“三化”联动,以“三化”联动促城乡统筹,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发展。要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三农”投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城市和农村建设,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努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共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形态。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避免不讲条件地盲目发展工业和扩大城市规模。要强化制度安排,着力构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和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充分及时受益,让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重要保障是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发展保障条件;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省党代会报告安排部署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强调的重要举措,是“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障。要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铁路进出川通道、全省高速公路骨干网络、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快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要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核心目标,大力加强大中型骨干、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五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节水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和稳妥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要加强能源和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改善发展保障条件。要加强生态省建设,牢固树立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大力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川西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保护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的生态环境。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和水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更加主动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事关全局、系统复杂,需要把握好几个重大问题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一场科学发展的崭新实践,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在具体实践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科学规划的问题。规划是行动指南和发展纲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是要高水平编制规划。要坚持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科学编制和完善发展规划,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出发,努力做到产业与城市有机融合,城镇与农村一体发展,着力构建统筹推进“两化”互动、城乡一体发展的规划体系。要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科学确定产城单元,合理划分功能分区,防止将“产城一体”变为“产城一起”。在制定规划时,要坚持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既要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也要体现专家学者的专业水平,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需求。二是要加强规划的协调统筹。要大力推行“多规”衔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新农村规划等规划的衔接统筹,协调处理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增强产业对城市的支撑作用,强化城市对产业的服务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要强化规划的执行。规划一经审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的刚性,加快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确保“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在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地实施。

  “产城一体”的问题。建设城市新区是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实现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有序推进。一是要处理好城市新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不能一味贪大,要综合考虑城市未来发展规模、人口和产业集聚度、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多重因素,合理确定新区范围,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二是要处理好城市新区与旧城改造的关系。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既要弥补现有城市功能的不足和发展的缺陷,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促进城市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居住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全面配套,同时也要与旧城改造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一城市风貌,使城市新区与旧城区共同承担起城市功能。三是要处理好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的关系。城市新区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要坚持“产城一体”,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要根据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布局城市新区,要通过城市新区建设服务产业园区发展。

  人口城镇化的问题。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将人口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序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一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要根据人口、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流动的趋势,合理布局城市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当前特别要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部分县城的人口吸纳功能,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二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重点消除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差异,破除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进城落户,享受与当地市民同等的权益。三是要协调解决好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人口城镇化的关键是新进城人口是否在城市留得下、生活得好,要着力解决好新进城人口更好更快融入城市的问题。要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就业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过程中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要尽快建立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可持续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协调解决好进城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和居住、生活、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目前,我省土地城镇化已显现超前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向,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有待提高,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进程中,必须更加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一是要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尽可能向丘陵和山区延展,用好荒山、荒滩地,尽量减少对平原特别是耕地的占用。要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二是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改变粗放型用地方式,逐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城市新区建设要提高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产业园区建设要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要进一步提高用地标准,鼓励发展多层厂房和节地型项目。三是要盘活存量土地。要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监管为重点,积极构建发现和预防闲置土地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土地供后监管,加快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