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让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 2024年12月25日 17时36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河湖是重要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空间形态,关系百姓生活、地区发展。幸福河湖是河湖管护的最高标准,近年来,资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托沱江及其干支流,以“河湖长制”促“河湖长治”,在加强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同时,大力推进排污治理工作,开展标本兼治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见效,解决了沱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水环境等痛点难点,在幸福河湖建设进程中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近日,记者跟随资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四川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打卡市民身边的“幸福河湖”,实地感受河安湖晏、水清岸绿、人水和谐带来的满满幸福感。

    人水和谐共生

    沱江幸福河湖建设入选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冬至将临,沱江碧波荡漾,河道两岸草木葱茏。沱江蜀人原乡滨江河湖公园内,市民们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或漫步河畔,或休闲小憩,或聊天打牌,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生活画卷尽收眼底。这是雁江区推动幸福河湖建设与城乡发展交相辉映的一个生动场景。

    沱江河流域(雁江段)

    “曾经这一片河流杂草丛生、河面垃圾横漂,看着很不舒服!现在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这里不仅烟火气回来了,还越来越旺。”在公园里运动的市民张大叔告诉记者,他这边住了十来年了,身边环境发生的变化,让人欣喜。

    市民能尽情享受“人在岸上走、影在水中游”的优美环境与雁江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治水实践密不可分。

    近年来,雁江区坚持以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依托沱江生态廊道建设,聚焦河湖长制落实、基础设施补短、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水资源管理,加强沱江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完成368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沱江干流水质2022年提升为II类,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完成沱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科学编制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建成滨江生态堤防14公里,深挖古蜀文化、字库文化、长寿文化和沱江水文化,精心打造字库山公园、水上主题乐园等文化景观,形成特色文化长廊。

    市民在沱江蜀人原乡滨江河湖公园锻炼

    “围绕沱江生态堤防,全线贯通14公里健身步道,将民宿茶楼、儿童乐园融入公园,布局数十个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休闲场所,群众休闲游玩有了好去处,不仅保障了秀水长清,更进一步增进了民生福祉。”河湖管护中心主任曾山栖介绍,相关部门还积极探索发展水上运动等亲水业态,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正深入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沱江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打造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2024年六五环境日四川省主场活动在雁江蜀人原乡广场举办,省、市共同见证了显著成效。沱江(雁江段)被水利部征集为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这些荣誉的取得就是雁江幸福河湖建设成果的生动诠释!”资阳市雁江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杰对记者说。

    创新工作体系

    沱江幸福河湖建设蹚出有效路径

    “多年来河水又黑又臭,现在经过治理后,河水清澈,两岸景观越来越美,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我每天都要来走一走、散散步。”在天府花溪景区,记者遇到正在景区内散步的居民王大妈,她家就在附近,看到现在的变化,她满脸愉悦。

    治理后的花溪河

    天府花溪景区位于小阳化河干流上,小阳化河属沱江二级支流,又名花溪河,发源于乐至县南塔街道,流经乐至县、雁江区共7个乡镇,全长68.18公里,流域面积562平方公里,雁江区境内长23.11公里。

    “推行河湖长制前,花溪河内垃圾和污水横流随处可见,网箱养殖、肥水养殖比比皆是,人为束窄、侵占河湖空间,过度开发河湖资源、与水争地等问题比较突出,河湖健康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资阳市雁江区水务局副局长曹勇说,近年来雁江区坚持把河流生态修复摆在首位,健全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创新“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民间河长+属地河长”的“四长共治”模式,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行政执法等工作落地落实。经过一系列实践探索,小阳化河水质不断改善,2022年至今水质连续三年达Ⅲ类,天府花溪景区也于2021年获评四川省级水利风景区。

    天府花溪景区

    与小阳化河有着同样变化的还有资阳市乐至县羊叉河流域。当天,记者在乐至县劳动镇百花村的羊叉河生态农业公园看到,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动,岸边的树木倒映在河中,就地取材的鹅卵石整齐地铺设在河流两岸,公园里的植被在冬日里一片金黄,整个公园显得宁静而又祥和。

    “这里曾成功举办过‘幸福河湖润帅乡’第二届主题宣传活动,承办过2024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暨汛期水质管控经验推广会。”资阳市乐至县水务局总工程师唐一平介绍。

    治理后的羊叉河生态农业公园

    说起现在的变化,乐至县劳动镇百花村党总支书记陈俊深有感触。以前单一的种养殖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结构被破坏,养殖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导致河水水质严重下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现在经过综合治理以后,这里已呈现出一幅水润河岸、绿水青山的魅力画卷。

    乐至县地处沱涪两江分水岭,县内大小河流83条,其中规模以上河流20条,流域面积1425平方公里。水库104座,总库容1.69亿立方米。近年来,该县把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推进,建立“河长+”工作体系,围绕“六大任务”,聚焦 “五大目标”,实施“五大行动”,完善“八项机制”,河湖管护取得明显成效。

    “为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化河湖管护工作,我们创新建立河湖管护‘31411’乐至模式,实现了‘有阵地、有队伍、有考核、有保障、有监督’五有目标,切实打通了基层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31411’乐至模式得到水利部肯定及琼江省级河长的肯定性批示。2023年,《‘三长共治’实现童家河清美殖变》还入选全省河湖长制工作十大典型案例。”唐一平告诉记者。

    羊叉河生态农业公园里设置的宣传栏

    记者了解到,唐一平所说的“31411”乐至模式,“3”即是由320名行政河长统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由48名技术河长发挥“服务员”作用,为河湖管护提供技术支撑,由58名法治河长发挥“警务员”作用,实现司法职能与行政执法全面覆盖;“1”即是1室,村级河长工作室(244个);“4”即是4员,包括巡护网格员、生态协管员、宣传教导员、民主监督员;第二个“1”是1站,即民主监督站(244个),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无党派人士组建民主监督站,通过流域比学互鉴、暗访督查不定期对河湖管护治理开展专项检查;第三个“1”是1超市,即乡风文明生态超市(244个),落实奖励物资、定期开展积分评比,积分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激励群众积极参与河湖管护治理。

    此外,该县还围绕“源头稳定、河道畅通、水蓝岸绿”的思路,以打造“红韵水岸,绿色乐至”为目标,以毗河供水工程串连河湖流流域为基底,通过文旅、农旅、农业、生态与水资源、水工程、水景观、水安全的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乐至水利+”元素,建成“安澜、生态、宜居、智慧和文化”的幸福河湖。

    以人大监督之力

    确保沱江“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系统治污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举措。为“守江护水”,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实施“长牙齿”监督,持续用力,督促解决水生态保护难事,为筑牢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助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谱写了人大履职新篇章。

    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检查(资料图)

    近年来,资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入调研、持续监督,开展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调研;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毗河供水工程建设情况、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情况等专项报告。特别是2019年以来,陆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多部水污染防治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助力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持续改善。沱江(雁江段)综合治理经验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典型案例。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用心用情将代表建议办理作为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意识和代表履职的内生动力,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资阳市人大城环资委主任委员刘启章说。

    近年来,资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聚焦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专题视察,代表们聚焦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问题,化身“践行者”“监督员”,建真言、谋良策,推动各部门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整改。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写好绿色发展‘水文章’,让‘安澜、生态、发展、文化’成为资阳沱江流域大大小小河湖的永恒底色,守好碧水清流,以人大监督之力确保沱江‘一江清水永续东流’。”资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资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让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 2024年12月25日 17时36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河湖是重要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空间形态,关系百姓生活、地区发展。幸福河湖是河湖管护的最高标准,近年来,资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托沱江及其干支流,以“河湖长制”促“河湖长治”,在加强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同时,大力推进排污治理工作,开展标本兼治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见效,解决了沱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水环境等痛点难点,在幸福河湖建设进程中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近日,记者跟随资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四川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打卡市民身边的“幸福河湖”,实地感受河安湖晏、水清岸绿、人水和谐带来的满满幸福感。

    人水和谐共生

    沱江幸福河湖建设入选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冬至将临,沱江碧波荡漾,河道两岸草木葱茏。沱江蜀人原乡滨江河湖公园内,市民们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或漫步河畔,或休闲小憩,或聊天打牌,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生活画卷尽收眼底。这是雁江区推动幸福河湖建设与城乡发展交相辉映的一个生动场景。

    沱江河流域(雁江段)

    “曾经这一片河流杂草丛生、河面垃圾横漂,看着很不舒服!现在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这里不仅烟火气回来了,还越来越旺。”在公园里运动的市民张大叔告诉记者,他这边住了十来年了,身边环境发生的变化,让人欣喜。

    市民能尽情享受“人在岸上走、影在水中游”的优美环境与雁江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治水实践密不可分。

    近年来,雁江区坚持以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依托沱江生态廊道建设,聚焦河湖长制落实、基础设施补短、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水资源管理,加强沱江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完成368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沱江干流水质2022年提升为II类,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完成沱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科学编制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建成滨江生态堤防14公里,深挖古蜀文化、字库文化、长寿文化和沱江水文化,精心打造字库山公园、水上主题乐园等文化景观,形成特色文化长廊。

    市民在沱江蜀人原乡滨江河湖公园锻炼

    “围绕沱江生态堤防,全线贯通14公里健身步道,将民宿茶楼、儿童乐园融入公园,布局数十个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休闲场所,群众休闲游玩有了好去处,不仅保障了秀水长清,更进一步增进了民生福祉。”河湖管护中心主任曾山栖介绍,相关部门还积极探索发展水上运动等亲水业态,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正深入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沱江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打造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2024年六五环境日四川省主场活动在雁江蜀人原乡广场举办,省、市共同见证了显著成效。沱江(雁江段)被水利部征集为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这些荣誉的取得就是雁江幸福河湖建设成果的生动诠释!”资阳市雁江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杰对记者说。

    创新工作体系

    沱江幸福河湖建设蹚出有效路径

    “多年来河水又黑又臭,现在经过治理后,河水清澈,两岸景观越来越美,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我每天都要来走一走、散散步。”在天府花溪景区,记者遇到正在景区内散步的居民王大妈,她家就在附近,看到现在的变化,她满脸愉悦。

    治理后的花溪河

    天府花溪景区位于小阳化河干流上,小阳化河属沱江二级支流,又名花溪河,发源于乐至县南塔街道,流经乐至县、雁江区共7个乡镇,全长68.18公里,流域面积562平方公里,雁江区境内长23.11公里。

    “推行河湖长制前,花溪河内垃圾和污水横流随处可见,网箱养殖、肥水养殖比比皆是,人为束窄、侵占河湖空间,过度开发河湖资源、与水争地等问题比较突出,河湖健康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资阳市雁江区水务局副局长曹勇说,近年来雁江区坚持把河流生态修复摆在首位,健全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创新“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民间河长+属地河长”的“四长共治”模式,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行政执法等工作落地落实。经过一系列实践探索,小阳化河水质不断改善,2022年至今水质连续三年达Ⅲ类,天府花溪景区也于2021年获评四川省级水利风景区。

    天府花溪景区

    与小阳化河有着同样变化的还有资阳市乐至县羊叉河流域。当天,记者在乐至县劳动镇百花村的羊叉河生态农业公园看到,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动,岸边的树木倒映在河中,就地取材的鹅卵石整齐地铺设在河流两岸,公园里的植被在冬日里一片金黄,整个公园显得宁静而又祥和。

    “这里曾成功举办过‘幸福河湖润帅乡’第二届主题宣传活动,承办过2024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暨汛期水质管控经验推广会。”资阳市乐至县水务局总工程师唐一平介绍。

    治理后的羊叉河生态农业公园

    说起现在的变化,乐至县劳动镇百花村党总支书记陈俊深有感触。以前单一的种养殖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结构被破坏,养殖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导致河水水质严重下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现在经过综合治理以后,这里已呈现出一幅水润河岸、绿水青山的魅力画卷。

    乐至县地处沱涪两江分水岭,县内大小河流83条,其中规模以上河流20条,流域面积1425平方公里。水库104座,总库容1.69亿立方米。近年来,该县把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推进,建立“河长+”工作体系,围绕“六大任务”,聚焦 “五大目标”,实施“五大行动”,完善“八项机制”,河湖管护取得明显成效。

    “为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化河湖管护工作,我们创新建立河湖管护‘31411’乐至模式,实现了‘有阵地、有队伍、有考核、有保障、有监督’五有目标,切实打通了基层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31411’乐至模式得到水利部肯定及琼江省级河长的肯定性批示。2023年,《‘三长共治’实现童家河清美殖变》还入选全省河湖长制工作十大典型案例。”唐一平告诉记者。

    羊叉河生态农业公园里设置的宣传栏

    记者了解到,唐一平所说的“31411”乐至模式,“3”即是由320名行政河长统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由48名技术河长发挥“服务员”作用,为河湖管护提供技术支撑,由58名法治河长发挥“警务员”作用,实现司法职能与行政执法全面覆盖;“1”即是1室,村级河长工作室(244个);“4”即是4员,包括巡护网格员、生态协管员、宣传教导员、民主监督员;第二个“1”是1站,即民主监督站(244个),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无党派人士组建民主监督站,通过流域比学互鉴、暗访督查不定期对河湖管护治理开展专项检查;第三个“1”是1超市,即乡风文明生态超市(244个),落实奖励物资、定期开展积分评比,积分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激励群众积极参与河湖管护治理。

    此外,该县还围绕“源头稳定、河道畅通、水蓝岸绿”的思路,以打造“红韵水岸,绿色乐至”为目标,以毗河供水工程串连河湖流流域为基底,通过文旅、农旅、农业、生态与水资源、水工程、水景观、水安全的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乐至水利+”元素,建成“安澜、生态、宜居、智慧和文化”的幸福河湖。

    以人大监督之力

    确保沱江“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系统治污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举措。为“守江护水”,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实施“长牙齿”监督,持续用力,督促解决水生态保护难事,为筑牢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助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谱写了人大履职新篇章。

    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检查(资料图)

    近年来,资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入调研、持续监督,开展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调研;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毗河供水工程建设情况、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情况等专项报告。特别是2019年以来,陆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多部水污染防治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助力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持续改善。沱江(雁江段)综合治理经验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典型案例。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用心用情将代表建议办理作为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意识和代表履职的内生动力,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资阳市人大城环资委主任委员刘启章说。

    近年来,资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聚焦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专题视察,代表们聚焦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问题,化身“践行者”“监督员”,建真言、谋良策,推动各部门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整改。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写好绿色发展‘水文章’,让‘安澜、生态、发展、文化’成为资阳沱江流域大大小小河湖的永恒底色,守好碧水清流,以人大监督之力确保沱江‘一江清水永续东流’。”资阳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