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各项工作持续发力——
砥砺奋进 助力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3年01月08日 15时4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经过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2023年1月1日,备受关注的《四川省数据条例》正式施行。这部凝聚了四川人无数期待的法规,将为推动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四川在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中的先导性和主动性发挥重要作用。

    用立法的力量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这是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履职的一个缩影。五年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心系“国之大者”,把握“省之要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各项工作持续发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生动实践。

    服务大局 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累计组织动员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参加活动68.35万人次,走访群众515万人次、企业19.4万个次,推动解决问题47.92万个……这是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主题活动结出的累累硕果。

    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于省委坚强领导、大力支持。

    2021年,首次召开中央人大工作会议。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召开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为新时代全省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方案,将有关事项纳入省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一要点、三计划”强力推进;

    严格执行向省委请示报告制度,及时请示报告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点事项、重要情况,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常委会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抗击新冠疫情;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到“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努力做到全省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面对脱贫攻坚的“最后关隘”,接续开展4轮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助力全省贫困地区全部脱贫摘帽;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及时作出关于依法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促进全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

    聚焦疫情持续影响,组织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走访企业、群众专项工作……

    勇于担当 提高重点领域立法监督质量

    2021年10月1日,《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施行,为国家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探索“四川经验”。

    条例施行一年后,2022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与市(州)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条例执法检查,随后出炉的执法检查报告,为全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参考。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和监督,五年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共审议通过省级地方性法规127件,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175件;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61个,组织开展29次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6次。

    云贵川三省人大常委会以“共同决定+条例”的方式保护赤水河流域,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制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用法治力量守护四川红色资源;制定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为更好保护管理这一彰显中华文化精神的历史遗存提供法治保障;务实高效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条例,高质量完成重点立法任务。

    制定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立法;制定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等,助力高质量发展;修改物业管理条例、推进食品安全立法,加强民生保障;助推打好三大攻坚战,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统筹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方式,省人大常委会还打出“组合拳”,切实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首次联合省监委和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检查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审议现代种业发展及川猪、川粮油产业发展等情况报告,助力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把全省30件民生实事作为重点监督事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每半年听取审议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审议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情况报告,检查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等实施情况,采取专题询问、审议意见具体问题清单式管理等方式,促进问题解决。

    主动作为 推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落地落实

    2022年11月28日,成渝中线高铁宣布开工建设。这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背后,离不开川渝人大的鼓与呼。作为川渝人大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三次联席会议现场确定的“监督事项”,2022年9月,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共同监督推动成渝中线高铁项目高质量建设。

    2020年初,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川渝两省市党委密集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靠前履职,于2020年7月23日签署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合作协议,开启了两省市人大协同合作新征程。三年来,双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扛鼎担责、同向发力,强化“一盘棋”思想,用依法履职的实际行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1年6月,川渝两地全国人大代表首次联合开展专题调研,走进四川省达州市和重庆市开州区、万州区,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

    围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推动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供法治保障;通过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同步实施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依法保障川渝铁路高质量发展。川渝两地全国人大代表还通过“全团建议+联合调研+专题报告”方式,强力推进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目前,相关建议都在积极办理中。

    一次次联席会议、一场场交流座谈,一次次深入调研,一项项成果出台,川渝人大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向更明、信心更足。

    2022年12月30日举行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对川渝两省市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全面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川渝两省市人大正不断深化合作、同心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记者 刘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五年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各项工作持续发力——
    砥砺奋进 助力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3年01月08日 15时4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经过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2023年1月1日,备受关注的《四川省数据条例》正式施行。这部凝聚了四川人无数期待的法规,将为推动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四川在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中的先导性和主动性发挥重要作用。

    用立法的力量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这是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履职的一个缩影。五年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心系“国之大者”,把握“省之要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各项工作持续发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生动实践。

    服务大局 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累计组织动员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参加活动68.35万人次,走访群众515万人次、企业19.4万个次,推动解决问题47.92万个……这是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主题活动结出的累累硕果。

    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在于省委坚强领导、大力支持。

    2021年,首次召开中央人大工作会议。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召开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为新时代全省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方案,将有关事项纳入省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一要点、三计划”强力推进;

    严格执行向省委请示报告制度,及时请示报告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点事项、重要情况,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常委会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抗击新冠疫情;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到“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努力做到全省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面对脱贫攻坚的“最后关隘”,接续开展4轮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助力全省贫困地区全部脱贫摘帽;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及时作出关于依法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促进全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

    聚焦疫情持续影响,组织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走访企业、群众专项工作……

    勇于担当 提高重点领域立法监督质量

    2021年10月1日,《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施行,为国家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探索“四川经验”。

    条例施行一年后,2022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与市(州)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条例执法检查,随后出炉的执法检查报告,为全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参考。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和监督,五年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共审议通过省级地方性法规127件,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175件;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61个,组织开展29次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6次。

    云贵川三省人大常委会以“共同决定+条例”的方式保护赤水河流域,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制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用法治力量守护四川红色资源;制定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为更好保护管理这一彰显中华文化精神的历史遗存提供法治保障;务实高效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等条例,高质量完成重点立法任务。

    制定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立法;制定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等,助力高质量发展;修改物业管理条例、推进食品安全立法,加强民生保障;助推打好三大攻坚战,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统筹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方式,省人大常委会还打出“组合拳”,切实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首次联合省监委和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检查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审议现代种业发展及川猪、川粮油产业发展等情况报告,助力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把全省30件民生实事作为重点监督事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每半年听取审议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审议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情况报告,检查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等实施情况,采取专题询问、审议意见具体问题清单式管理等方式,促进问题解决。

    主动作为 推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落地落实

    2022年11月28日,成渝中线高铁宣布开工建设。这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背后,离不开川渝人大的鼓与呼。作为川渝人大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三次联席会议现场确定的“监督事项”,2022年9月,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共同监督推动成渝中线高铁项目高质量建设。

    2020年初,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川渝两省市党委密集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靠前履职,于2020年7月23日签署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合作协议,开启了两省市人大协同合作新征程。三年来,双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扛鼎担责、同向发力,强化“一盘棋”思想,用依法履职的实际行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1年6月,川渝两地全国人大代表首次联合开展专题调研,走进四川省达州市和重庆市开州区、万州区,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

    围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推动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供法治保障;通过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同步实施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依法保障川渝铁路高质量发展。川渝两地全国人大代表还通过“全团建议+联合调研+专题报告”方式,强力推进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目前,相关建议都在积极办理中。

    一次次联席会议、一场场交流座谈,一次次深入调研,一项项成果出台,川渝人大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向更明、信心更足。

    2022年12月30日举行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对川渝两省市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全面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川渝两省市人大正不断深化合作、同心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记者 刘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