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巴蜀大地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观察

  • 2022年12月21日 15时48分
  • 来源: 新华社
  •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在一线采访了解到,川渝两地干部群众正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携手共织基础设施“一张网”,共谋现代化产业体系、共筑改革开放新高地,助推成渝地区向着“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目标坚定迈进。

    共织基础设施“一张网”

    走进成都站扩能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往来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十余台大型机械正在对老站房进行最后的拆除。

    扩能改造后的成都站,将成为成渝中线高铁始发站。

    2022年12月15日,成都站扩能改造现场,部分站房钢结构搭建已经完成(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进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部署,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之一,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成渝‘双核’将实现50分钟通达。”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客站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一部副主任葛梅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西部内陆地区,补齐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短板,是川渝两地的重要主攻方向之一。

    这是2022年5月24日拍摄的重庆果园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仅2022年,川渝就推进实施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160个,完成投资1889.5亿元,10月底即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密集落子,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一张网”正越织越密——

    陆路,郑渝高铁已通车运营,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重庆段、渝昆高铁川渝段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中;川渝省际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20条;

    水路,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项目加快建设,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航道体系基本建成;

    在长江(右侧)、嘉陵江(左侧)两江环绕中的重庆中心城区(2022年7月13日摄,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航空,今年上半年成都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均排名全国第一、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二;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四川乐山机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四川达州机场正式通航,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形成;

    ……

    内畅外联,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将深居内陆腹地的成渝地区与全国乃至世界高效联通。

    2022年12月12日拍摄的成资渝高速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能源领域,川渝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上半年产量超过320亿立方米,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川南—渝西输气管道等项目进展顺利。

    新基建领域,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川渝已建和在建数据中心机架总量超36万个,成渝纳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算力枢纽节点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相关项目落户成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志说,川渝两省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久久为功,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聚集。

    共谋现代化产业体系

    满负荷运转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车间,每小时130台新车下线,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了38.5万辆的产销量。

    在满负荷运转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车间,每小时有130台新车下线(2022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进 摄

    “我们95家核心供应商中,12家来自重庆,成渝两地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降低风险和成本。”生产制造部部长李志强说,重庆还拥有江海联运的成本优势,是公司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公司制定了新的产品战略规划,明年起将进入新一轮产品研发成果向工业化生产转化的阶段。”李志强说。

    这是2022年6月27日拍摄的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智慧工厂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川渝优势产业正实现相融共促。川渝联合成立汽车、电子产业工作专班,共建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联合对外招商、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携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川渝汽车产业展现出产业链合作的强大韧性,汽车产业实现逆势增长,合计生产汽车139.3万辆,同比增长6.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8%。

    2022年6月16日,长安汽车重庆两江智能工厂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正加快崛起。川渝合力打造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推动氢能及燃料汽车电池应用示范,重庆、宜宾被列入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川渝间已建成11条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支撑必不可少。川渝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瞄准基础科研和区域创新突出短板,联合对重大技术难点展开科研攻关。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超瞬态实验装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它能在精确到“飞秒(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埃(1纳米的十分之一)”的尺度下研究物质瞬息变化,将解决先进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关键技术需求。

    图为2022年4月1日拍摄的西部(成都)科学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算力,是支撑超瞬态实验装置等科研工作的基础。200多公里外的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近日整体搬迁至西部(成都)科学城,将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未来可实现成渝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间的超高速网络互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网络基础资源支撑能力,以构建高水平的网络数字环境和知识服务环境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力点。”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主任胡正银说。

    2022年6月24日,复兴号动车组行驶在成渝城际铁路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如今在西部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已呈全面开花之势。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平台、项目陆续落户或投入运营。

    “川渝携手补链强链,为产业链注入科创元素,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潜能,进而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说。

    共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年9月,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跨省域都市圈规划《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四川广安市全域纳入规划范围,成为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

    “规划将以打破行政壁垒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重庆都市圈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跨省域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积累经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说。

    这是2022年7月13日拍摄的重庆城市风貌。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规划出台的基础,是川渝前期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2020年底,在四川广安市与重庆渝北区交界地带,川渝批准启动建设川渝高竹新区,承担起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重任。

    改革,需要有打破藩篱的魄力。广安和渝北分别抽调干部组建高竹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组建高竹开发公司,双方实现规划编制、基础配套、交通建设等多方面的一体化,为重庆都市圈跨省域同城化发展奠定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率先建立跨行政区域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成渝地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加快推进……川渝正携手将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不用两地跑,太方便了!”在成都工作的魏林琳最近在重庆用公积金贷款购房,所有审核在线上进行,一天就能完成贷款申请。

    改革,让高品质“双城生活”走进现实。截至目前,第三批101项“川渝通办”事项已全面落地,通办事项已达311项,两地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同城化便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今在成渝地区,内陆开放新高地正在崛起——可沿长江黄金水道出海;以川渝为主要支撑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可通达东南亚等区域;从成渝地区出发的国际班列可直达莫斯科……

    中欧班列(成渝)列车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等待发车(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12月7日和8日,两趟中老铁路水果冷链专列搭载着泰国、老挝等国的榴莲、龙眼等,先后抵达成都和重庆。这是川渝两地首次通过中老铁路从东南亚进口水果,标志着两地对RCEP国家水果进口铁路直达跨境通道顺利打通。

    中老铁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复杂形势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正逆势加速。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开通线路已达78条,是去年全年的5倍多,创造了通道运营5年来的新高。”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说。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数据显示,物流网络已覆盖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10.5万标箱、同比增长29%,货值191亿元、同比增长46%。

    这是2022年10月1日拍摄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两地将加大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力度,努力将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合作典范。”刘玮说。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川渝两地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巴蜀大地必将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文字记者李勇惠小勇赵宇飞 李力可海报设计 殷哲伦)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共绘巴蜀大地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观察

  • 2022年12月21日 15时48分
  • 来源: 新华社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在一线采访了解到,川渝两地干部群众正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携手共织基础设施“一张网”,共谋现代化产业体系、共筑改革开放新高地,助推成渝地区向着“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目标坚定迈进。

    共织基础设施“一张网”

    走进成都站扩能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往来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十余台大型机械正在对老站房进行最后的拆除。

    扩能改造后的成都站,将成为成渝中线高铁始发站。

    2022年12月15日,成都站扩能改造现场,部分站房钢结构搭建已经完成(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进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部署,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之一,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成渝‘双核’将实现50分钟通达。”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客站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一部副主任葛梅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西部内陆地区,补齐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短板,是川渝两地的重要主攻方向之一。

    这是2022年5月24日拍摄的重庆果园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仅2022年,川渝就推进实施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160个,完成投资1889.5亿元,10月底即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密集落子,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一张网”正越织越密——

    陆路,郑渝高铁已通车运营,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重庆段、渝昆高铁川渝段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中;川渝省际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20条;

    水路,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项目加快建设,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航道体系基本建成;

    在长江(右侧)、嘉陵江(左侧)两江环绕中的重庆中心城区(2022年7月13日摄,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航空,今年上半年成都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均排名全国第一、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二;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四川乐山机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四川达州机场正式通航,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形成;

    ……

    内畅外联,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将深居内陆腹地的成渝地区与全国乃至世界高效联通。

    2022年12月12日拍摄的成资渝高速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能源领域,川渝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上半年产量超过320亿立方米,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川南—渝西输气管道等项目进展顺利。

    新基建领域,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川渝已建和在建数据中心机架总量超36万个,成渝纳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算力枢纽节点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相关项目落户成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志说,川渝两省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久久为功,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聚集。

    共谋现代化产业体系

    满负荷运转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车间,每小时130台新车下线,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了38.5万辆的产销量。

    在满负荷运转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车间,每小时有130台新车下线(2022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进 摄

    “我们95家核心供应商中,12家来自重庆,成渝两地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降低风险和成本。”生产制造部部长李志强说,重庆还拥有江海联运的成本优势,是公司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公司制定了新的产品战略规划,明年起将进入新一轮产品研发成果向工业化生产转化的阶段。”李志强说。

    这是2022年6月27日拍摄的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智慧工厂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川渝优势产业正实现相融共促。川渝联合成立汽车、电子产业工作专班,共建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联合对外招商、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携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川渝汽车产业展现出产业链合作的强大韧性,汽车产业实现逆势增长,合计生产汽车139.3万辆,同比增长6.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8%。

    2022年6月16日,长安汽车重庆两江智能工厂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正加快崛起。川渝合力打造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推动氢能及燃料汽车电池应用示范,重庆、宜宾被列入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川渝间已建成11条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支撑必不可少。川渝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瞄准基础科研和区域创新突出短板,联合对重大技术难点展开科研攻关。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超瞬态实验装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它能在精确到“飞秒(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埃(1纳米的十分之一)”的尺度下研究物质瞬息变化,将解决先进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关键技术需求。

    图为2022年4月1日拍摄的西部(成都)科学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算力,是支撑超瞬态实验装置等科研工作的基础。200多公里外的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近日整体搬迁至西部(成都)科学城,将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未来可实现成渝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间的超高速网络互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网络基础资源支撑能力,以构建高水平的网络数字环境和知识服务环境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力点。”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主任胡正银说。

    2022年6月24日,复兴号动车组行驶在成渝城际铁路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如今在西部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已呈全面开花之势。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平台、项目陆续落户或投入运营。

    “川渝携手补链强链,为产业链注入科创元素,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潜能,进而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说。

    共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年9月,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跨省域都市圈规划《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四川广安市全域纳入规划范围,成为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

    “规划将以打破行政壁垒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重庆都市圈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跨省域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积累经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说。

    这是2022年7月13日拍摄的重庆城市风貌。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规划出台的基础,是川渝前期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2020年底,在四川广安市与重庆渝北区交界地带,川渝批准启动建设川渝高竹新区,承担起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重任。

    改革,需要有打破藩篱的魄力。广安和渝北分别抽调干部组建高竹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组建高竹开发公司,双方实现规划编制、基础配套、交通建设等多方面的一体化,为重庆都市圈跨省域同城化发展奠定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率先建立跨行政区域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成渝地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加快推进……川渝正携手将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不用两地跑,太方便了!”在成都工作的魏林琳最近在重庆用公积金贷款购房,所有审核在线上进行,一天就能完成贷款申请。

    改革,让高品质“双城生活”走进现实。截至目前,第三批101项“川渝通办”事项已全面落地,通办事项已达311项,两地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同城化便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今在成渝地区,内陆开放新高地正在崛起——可沿长江黄金水道出海;以川渝为主要支撑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可通达东南亚等区域;从成渝地区出发的国际班列可直达莫斯科……

    中欧班列(成渝)列车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等待发车(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12月7日和8日,两趟中老铁路水果冷链专列搭载着泰国、老挝等国的榴莲、龙眼等,先后抵达成都和重庆。这是川渝两地首次通过中老铁路从东南亚进口水果,标志着两地对RCEP国家水果进口铁路直达跨境通道顺利打通。

    中老铁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复杂形势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正逆势加速。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开通线路已达78条,是去年全年的5倍多,创造了通道运营5年来的新高。”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说。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数据显示,物流网络已覆盖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10.5万标箱、同比增长29%,货值191亿元、同比增长46%。

    这是2022年10月1日拍摄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两地将加大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力度,努力将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合作典范。”刘玮说。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川渝两地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巴蜀大地必将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文字记者李勇惠小勇赵宇飞 李力可海报设计 殷哲伦)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