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凉山州甘洛县沙岱乡党委:党员先锋军,啃下脱贫“硬骨头”

  • 2018年07月03日 12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名片

      甘洛县沙岱乡党委

      带领全乡6个贫困村去年底集体摘掉“穷帽”

      6月27日晚,突然一阵急刹车,K114列车停靠在距离凉山州甘洛县5公里外的一个小站。正在列车上的甘洛县沙岱乡党委书记阿衣什哈莫眉头紧皱。不一会儿,她了解到甘洛县正遭受强降雨。“群众有无受灾?道路是否损毁?”她焦急万分,赶紧与乡干部联系。

      沙岱乡位于甘洛县以北,海拔高、环境恶劣、基础薄弱、贫困面广,是甘洛县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乡党委领导班子坚持苦干实干,带领群众脱贫奔康,于去年年底成功完成全乡6个贫困村退出任务。“我们脱贫的办法不少,但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了党建,抓住了党员。”

      不摘掉“穷帽”

      就脱下“官帽”

      列车晚点2个多小时才到达甘洛县,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时许。翻看手机,乡干部给阿衣什哈莫陆续报告了乡里的情况:没有群众受灾,几处道路边坡出现少量泥土下滑,但不影响通行。阿衣什哈莫悬着的心放下了。

      “我们乡党委、乡政府曾向县委、县政府立下‘军令状’,要在2017年年底实现全乡6个贫困村集体退出,不摘掉‘穷帽’,我们就脱下‘官帽’。”阿衣什哈莫说。

      谈到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阿衣什哈莫介绍,沙岱乡党委始终把党建贯穿于脱贫奔康的全过程,扎实推进思想、能力和作风三大建设。针对党员干部,实行“常态式”政治教育;注重“实践式”检验效果,强力推进示范党委、红旗支部和星级党员“三项创建”,常态化开展“党旗飘扬脱贫主战场”“党徽闪耀奔康产业园”“党员认领贫困户‘微心愿’”等主题实践活动。

      在沙岱乡各布村,80岁的老党员吉合木及精神矍铄。村支书吉吉以铁介绍,吉合木及曾担任多年的村支书。当年贫困户认定时,丧子两名、带着多个孙辈生活的他,主动放弃,一句“党员同志要靠自己的双手致富”,让村组干部和全体党员深深敬佩。

      有了坚强的党组织,通过努力,沙岱乡的6个贫困村于去年顺利退出,沙岱乡也成为当年甘洛县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的两个乡之一。

      调整产业结构

      打造脱贫奔康产业带

      来到沙岱乡各布村一个种着120亩山葵的种植园,阿衣什哈莫扯下一片山葵叶子,递给记者看。她说,山葵全身都是宝,目前这些山葵已到收获期,即将销售。

      “过去我们乡以种植洋芋为主。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们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培育了大红袍花椒、中药材等主打产业,形成沙岱脱贫奔康产业带。”阿衣什哈莫告诉记者。

      调整产业,村民能接受么?沙岱乡党委认为,必须村组干部带头、党员带头。

      2016年,各布村党员解的木及种植了8亩当归,当年销售额达1.7万元。“同样的土地,如果种植传统的马铃薯等农作物,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

      第二年,在解的木及的示范和动员下,贫困户木格热布一家也种植了20亩当归,当年就收入4万多元。他乐开了花:“以前在温饱线上挣扎,现在在致富路上奔小康。”

      在百亩山葵附近,长势良好的花椒苗已齐人高。去年9月,沙岱乡组织部分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雅安市汉源县考察学习花椒种植,后引进53.2万株花椒苗种植,成活率达95%以上。今年4月,部分村民又自发种植了20多万株花椒苗。“我们种植的都是好苗子,2年挂果,3年就能迎来丰产期。”

      阿衣什哈莫说,在接下来的3年多巩固提升期,沙岱乡党员干部将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把沙岱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记者 何勤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凉山州甘洛县沙岱乡党委:党员先锋军,啃下脱贫“硬骨头”

  • 2018年07月03日 12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名片

      甘洛县沙岱乡党委

      带领全乡6个贫困村去年底集体摘掉“穷帽”

      6月27日晚,突然一阵急刹车,K114列车停靠在距离凉山州甘洛县5公里外的一个小站。正在列车上的甘洛县沙岱乡党委书记阿衣什哈莫眉头紧皱。不一会儿,她了解到甘洛县正遭受强降雨。“群众有无受灾?道路是否损毁?”她焦急万分,赶紧与乡干部联系。

      沙岱乡位于甘洛县以北,海拔高、环境恶劣、基础薄弱、贫困面广,是甘洛县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乡党委领导班子坚持苦干实干,带领群众脱贫奔康,于去年年底成功完成全乡6个贫困村退出任务。“我们脱贫的办法不少,但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了党建,抓住了党员。”

      不摘掉“穷帽”

      就脱下“官帽”

      列车晚点2个多小时才到达甘洛县,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1时许。翻看手机,乡干部给阿衣什哈莫陆续报告了乡里的情况:没有群众受灾,几处道路边坡出现少量泥土下滑,但不影响通行。阿衣什哈莫悬着的心放下了。

      “我们乡党委、乡政府曾向县委、县政府立下‘军令状’,要在2017年年底实现全乡6个贫困村集体退出,不摘掉‘穷帽’,我们就脱下‘官帽’。”阿衣什哈莫说。

      谈到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阿衣什哈莫介绍,沙岱乡党委始终把党建贯穿于脱贫奔康的全过程,扎实推进思想、能力和作风三大建设。针对党员干部,实行“常态式”政治教育;注重“实践式”检验效果,强力推进示范党委、红旗支部和星级党员“三项创建”,常态化开展“党旗飘扬脱贫主战场”“党徽闪耀奔康产业园”“党员认领贫困户‘微心愿’”等主题实践活动。

      在沙岱乡各布村,80岁的老党员吉合木及精神矍铄。村支书吉吉以铁介绍,吉合木及曾担任多年的村支书。当年贫困户认定时,丧子两名、带着多个孙辈生活的他,主动放弃,一句“党员同志要靠自己的双手致富”,让村组干部和全体党员深深敬佩。

      有了坚强的党组织,通过努力,沙岱乡的6个贫困村于去年顺利退出,沙岱乡也成为当年甘洛县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的两个乡之一。

      调整产业结构

      打造脱贫奔康产业带

      来到沙岱乡各布村一个种着120亩山葵的种植园,阿衣什哈莫扯下一片山葵叶子,递给记者看。她说,山葵全身都是宝,目前这些山葵已到收获期,即将销售。

      “过去我们乡以种植洋芋为主。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们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先后培育了大红袍花椒、中药材等主打产业,形成沙岱脱贫奔康产业带。”阿衣什哈莫告诉记者。

      调整产业,村民能接受么?沙岱乡党委认为,必须村组干部带头、党员带头。

      2016年,各布村党员解的木及种植了8亩当归,当年销售额达1.7万元。“同样的土地,如果种植传统的马铃薯等农作物,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

      第二年,在解的木及的示范和动员下,贫困户木格热布一家也种植了20亩当归,当年就收入4万多元。他乐开了花:“以前在温饱线上挣扎,现在在致富路上奔小康。”

      在百亩山葵附近,长势良好的花椒苗已齐人高。去年9月,沙岱乡组织部分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雅安市汉源县考察学习花椒种植,后引进53.2万株花椒苗种植,成活率达95%以上。今年4月,部分村民又自发种植了20多万株花椒苗。“我们种植的都是好苗子,2年挂果,3年就能迎来丰产期。”

      阿衣什哈莫说,在接下来的3年多巩固提升期,沙岱乡党员干部将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把沙岱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记者 何勤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