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简报2018年第31期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7日
遂宁市抓实“四个关键点”推进就业扶贫
近年来,遂宁市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有力抓手,通过“定标准、强基础、树标杆、搭平台”,抓实工作关键点,拓宽群众致富路,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努力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2016年、2017年遂宁市就业扶贫工作连续2年考核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17年获得四川省“就业扶贫”单项工作成绩突出单位通报表彰,为插花式贫困地区就业扶贫工作树立了标杆、作出了示范。
一、完善政策机制“定标准”。一是突出就业扶贫工作导向,先后出台《就业扶贫示范村和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就业扶贫五个实施细则和一个验收办法》等规范性政策文件13个。二是成立就业扶贫领导小组,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签订《就业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九大重点目标任务,由市级制定总体规划、县区负责组织实施、乡村开展精准对接,通过制度化安排、项目化管理、长效化推进,联动实施就业扶贫工作。三是进一步建立考核督查制度,细化考核指标,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实行逐月统计、按时通报、定期督查、年终考核,确保就业扶贫工作有效落实。
二、精准分类摸排“强基础”。一是按照“个人登记、村上成册、乡镇建账、县区汇总”的原则和“精准、详细、动态”的要求,依托遂宁市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采取“大会战”方式组织全市人社系统干部、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进村入户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电话寻访等调查方式,与“六有”大数据比对相结合,全方位摸清全市尚未脱贫的2.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2017计划脱贫的1.16万名贫困人口中的劳动力底数,找准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创业原因。二是以贫困村为单位,建立贫困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和基础信息、转移输出、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一库五名单”,实施动态更新、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培训需求等信息,同时因人施策,“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为就业扶贫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强化阵地建设“树标杆”。一是建立就业扶贫村级阵地。在计划脱贫的90个贫困村均建立就业扶贫工作站,设置专门工作场地设备,配齐专兼职工作人员,充分运用就业创业网站集群,全天候为服务对象推送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和用工招聘信息。二是建立企业吸纳就业阵地。鼓励各县区、园区结合当地产业发展,促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岗位适合的企业定向吸纳贫困劳动力,对贫困劳动力签订1年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按1000元/人标准予以奖补;对吸纳10人以上的企业作为就业扶贫基地,给予不低于5万元奖励。2017年促进全市企业和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实现1781人就业脱贫。三是打造就业扶贫示范阵地。在全省创新出台就业扶贫示范村和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和财政奖补政策,按照示范村补贴10万元、示范基地补贴5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2017年全市打造就业扶贫示范基地14个、就业扶贫示范村12个,落实创建奖励资金112万元。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就业扶贫“精品示范工程”,择优评选出11家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和6个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成功创建了4家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和3个省级就业扶贫示范村。就业扶贫示范村、示范基地(企业)的建立,有力促进了就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实施专项行动“搭平台”。一是搭建技能提升学习平台。采取农民夜校、送培训下乡等方式开展实用技能培训2435人、劳务品牌培训465人,举办电子商务主题扶贫培训专班,发放各类培训补贴311万元、食宿交通补贴88万元。二是搭建就业援助对接平台。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3场次,送岗位下乡56场,组织用工企业450家为扶贫对象提供岗位15384个,1499名贫困家庭劳动者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合作,搭建劳务需求对接规模化转移输出贫困劳动力5290人,人均月收入达到3600元。三是搭建创业帮扶孵化平台。通过项目指导、创业培训、担保贷款等方式积极鼓励贫困人口自主创业。举办遂宁市“创业之星”大赛,鼓励农民企业家、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017年扶持贫困人口成功创业57人、带动就业1041人。四是搭建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平台。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大力开发保洁、保绿、扶助孤寡等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过渡安置,给予不低于300元/人·月的岗位补贴,鼓励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赢得乡里尊重,通过劳动脱贫。2017年安置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718人,累计为2526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907万元。
小金县构建全链条电商产业体系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阿坝州小金县聚集脱贫攻坚,投入2500余万元实施“11253”工程(即:建立1个电子商务应用公共服务中心,1个农产品外销暨物流配送集散中心,2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服务网点覆盖50%以上行政村,培训3000名电商人才),形成电商平台、物流配送、产品供给、产业链条,有效解决农民“种难”“卖难”问题,带动55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人均收入年增1.9万余元。
一是建设电商平台。政府投入612万元建设民族电商产业园,分设O2O展示区、创新创业孵化区等10余个特色功能区。开通电商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实行园区企业办证“零门槛”制度,实现政府配套服务、创客自主经营、市场配置资源。
二是培育经营主体。引导金山玫瑰等8家农商龙头企业开拓网上销售业务。发挥农村专合组织统一采购、统一经营等优势,支持合作社建设农特产品冷藏保鲜库、土特产品真空包装生产线、生态养殖智慧农场等项目。支持农村青年和个体经营户等群体依托电商创业,新发展电商企业15家,个体创业者20人,新孵化网店20个,涌现出“小金微外卖”等一批微创客。
三是厚植特色产品。强化注册认证,建成公共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以苹果、玫瑰花茶、松茸、甜樱桃等为主推产品,部署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制作二维码追溯标签20万枚,着力打造以“小金追溯、小金标准、小金认证”为核心的“线上销售标准”。发布“小金出品”县域品牌,全县共注册涉农商标74个、认证绿色有机食品1个,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3个。四姑娘山沙棘、神沟九寨红葡萄酒、茸贡藏猪等一批农畜品牌悄然崛起,“木坡香”“窝底红”等一批乡镇地域品牌加力推广。
四是健全配送体系。小金县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建成投用,申通快递、安能物流等7家物流企业入驻运营。建成县乡村一体化物流站点89个,打通“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新渠道。积极筹建小金县物流协会,招募意向企业10家。
五是打通销售渠道。“高原之舟—全国牦牛电子交易平台”正式上线,首批签约600头牦牛交易。“小金e购”电商平台试运营,入驻点商家34家。采用“合作社+专营实体店”模式,验厂授权“小金出品”品牌试点企业3家,四季优选、惠州电子商务公司等10余家电商平台主动前来对接购销事宜,达成700余吨苹果销售协议。积极组织“苹果采摘节”等活动,大力发展“后备箱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