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峨边实施精神物质“双脱贫”攻坚之战

  • 2017年10月17日 11时3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峨边县城新貌。王永春摄

    贫困群众发展刺绣增收。王永春摄

    黑竹沟镇底底古村新貌。王永春摄

    瓦洛村幼儿园,幼师冉拉阿枝正带着全班30多个小朋友学习《争做好阿依》幼儿读本。雷富均摄

    峨边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推进移风易俗。贾首健摄

      10月13日,在四川省2017年脱贫攻坚奖表彰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张加村党支部书记邛莫那根受到表彰。近年来,邛莫那根不仅带领村民谋出路、鼓腰包,还常年奔走在彝乡山区为老百姓放映电影,把致富信息、文明新风传播给当地群众。

      邛莫那根的行动,折射出峨边彝族自治县党委、政府坚定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物质和精神同步小康的脱贫思路。地处小凉山深处的峨边,群山拱卫、彝族文化源远流长。但峨边彝区、山区、贫困地区三重叠加,社会发育滞后、经济基础薄弱的客观情况,让这场脱贫攻坚战异常艰巨。

      “与解决物质脱贫相比,更为艰难的是让人民群众摆脱精神贫困的羁绊、摒弃陈规陋习的束缚。”峨边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决战贫困。今年,峨边一手抓物质富裕,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基础;一手抓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努力实现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口袋”“脑袋”同富裕。

      制度设计精准“三纲”统领全局

      从峨边的社会发展基础来看,要决胜这场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的双战役,扶贫必先扶志。峨边县委、县政府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推动全县社会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是一项复杂和艰难的任务,需要系统推进。

      从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起,峨边便展开谋划,截至目前,“三大纲领”渐次成形:

      2017年1月,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作出《关于开展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的决定》,从清醒认识、周密部署、强化抓手、长效机制等方面,为峨边的移风易俗进行总体设计,奠定了工作基调,制定出目标体系。

      2017年2月,峨边彝族自治县人大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从制度安排层面着手,规划布局了卫生文明行动、勤俭创业行动、遵法守约行动“三大行动”,思想先导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社会治理工程“三大工程”,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督查保障“三大保障”,为峨边移风易俗工作规划出行动纲领,将移风易俗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

      2017年2月底,峨边彝族自治县政府印发《关于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的计划》,对“三大行动”“三大工程”“三大保障”的具体要求、主要措施、责任单位、时间进度分门别类进行细化,进一步将行动纲领转化为具体的路线图、任务书。

      纵观“三大纲领”,精准是贯穿其中的要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精准部署:靶向精准,峨边主要对卫生习惯、婚丧嫁娶陈规陋习、法律意识淡薄等影响深远的问题进行精准施策;落实精准,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过细工作,移风易俗的每项行动、每项工程都具体落实牵头单位以及全县所有相关责任单位,目标进度落实到每年;保障精准,峨边专门成立移风易俗三年攻坚指挥部领导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并在县、乡、村三级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县财政建立专项资金支持。

      “三法”破解难题实施路径创新

      过去,大小凉山彝区的民间嫁娶开销名目繁多,因婚致贫、返贫的群众数量多,为了改变现状,峨边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德古”(彝语:会调节的人)担任,由德古在彝族老百姓间提出倡议,约定聘金、礼金不得过高,再发动基层干部带头,潜移默化影响群众,严格执行倡议。推动移风易俗以来,峨边民间嫁娶风气大为好转。

      综合运用“德古工作法”“亲情工作法”,狠刹“高聘金、高礼金”(简称“双高”)之风,是峨边创新手段综合施策的典型案例。让文明新风吹遍彝乡,峨边创新三大工作方法,以组合拳的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古法新用,“德古”治“双高”,移风易俗既要尊崇传统,也要敦风化俗。峨边“德古工作法”还将法治精神融入传统习惯,“德古”依法参与民事调解,主持家支事务,教化社会风尚,在彝区社会治理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同时,在“德古”的管理上,峨边成立协会,协会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更新《德古协会章程》,规范“德古”调解行为,畅通进出渠道,打破“德古终身制”。近三年来,“德古”参与调解矛盾纠纷786件,政府以奖代补20.4万元。

      “亲情”联“干群”,移风易俗既要大张旗鼓,也要和风细雨。峨边结合彝乡实际,推进“亲情工作法”,找到了基层工作与群众满意之间的“结合点”,通过在群众红白喜事时,乡、村两级党组织派人“赶人情”,促成干群关系友好、轻松、互信。同时,亲情工作队伍在面对面与群众接触过程中,担当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移风易俗倡导员、生产生活安全员、四大会战宣讲员、农民夜校电教员等不同角色,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工作见实效。

      群法广用,“三议”促民主,移风易俗既要法治推动,也要民主和谐。峨边在农村地区推行“三议”群众工作法,村级事务决策由村“两委”提议、村民议事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民主决策,增强基层工作透明度,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推进举措精准“三载体”培育新风

      9月28日,新场乡星星村,“咚咚咚,锵锵锵……”村民万英才、万英祥的家里锣声喧天。当日,“洁美星”评选活动在该村举行,由新场乡乡村组干部组成的评选小组,对照评分标准,走村入户查看个人卫生、地面卫生、厨房卫生、家庭绿化等,并逐一打分,当发现不足之处,还及时跟农户沟通交流,指导其完成整改。

      “村民们变化很大,大多数家庭不仅室内室外都很整洁,家庭绿化也搞得很好。”几轮评选后,评选小组敲着锣、打着鼓,带着奖品和“洁美星”荣誉牌来到评选出的“洁美星”家中庆贺,闻声赶来的周围群众也高兴地拍起了巴巴掌。

      这是峨边在推进卫生文明行动中的内容之一。峨边卫生文明行动开展以来,不仅是村民们家中变美了,许多群众也明显感受到,“城市更美了。”为改变城乡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峨边大力整治乱停乱放车辆、小摊小贩,拓宽城市马路,改善交通线路,规范农贸市场秩序。如今,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商业街区,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城市面貌传递出文明新风尚。

      在推进移风易俗的道路上,峨边不断丰富载体、强化抓手。

      “三大行动”培育三大新风,确保标本兼治——

      开展卫生文明行动,组织千人誓师,向“脏、乱、差”宣战,集中整治交通、建设、卫生、市场、广告、天际六大秩序,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从个人卫生做起、从家庭卫生改起、从公共卫生治起,逐步养成说话文明、行为得体、尊老爱幼、以礼待人的文明习惯。

      开展勤俭创业行动,倡导红白喜事从简,坚持简葬薄葬,摒弃“等、靠、要”,克服“懒、赌、玩”。

      开展遵法守约行动,形成遵法守约新风。养成崇尚法律,自觉学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倡导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坚决抵制婚姻“双高”,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坚决不做违法违约的事。

      “三大工程”长短结合、上下联动——

      推进思想先导工程。峨边印发《移风易俗瓦吉瓦》3万余本,推动移风易俗行动彝汉双语传播;印发移风易俗幼儿读本卡通画册11000余本,推动移风易俗从娃娃抓起;组织文艺“大篷车”进村巡演61场次,自编自演接地气节目100余个;依托农民夜校开展环境治理和文明新风宣传,覆盖2.8万人次;组建三级百姓宣讲团讲述脱贫励志故事21期,评选“感动峨边”人物、推荐评选“五星家庭”,感恩奋进和脱贫光荣理念厚植人心。

      推进基础设施工程,完成县乡村道建设总投资1.4亿元;实施“五改三建”,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改善,彝家新寨、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住房建设全面完工;总投资9500万元的33个教育项目正加快建设;129个村“一村一幼”全覆盖,投入卫生扶贫资金1665.6万元,织密五张医疗保障网,努力消除“贫病交加”现象。

      推进社会治理工程,把移风易俗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成为村民自觉行动;建立涉企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律师团队跟踪服务扶贫开发项目,全方位开展“法律体检”,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三大保障”确保虚实有效——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移风易俗三年攻坚指挥部领导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各乡镇、相关部门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具体落实;强化制度保障,县、乡、村分级制定移风易俗年度专项考核办法等;强化经费保障,县财政建立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计划专项资金,每年预算450万元。

      在峨边脱贫攻坚的进程中,移风易俗行动成为当地迈进物质与精神同步小康的基石。全县人民凝心聚力,让文明新风劲吹:道路通到哪里,文明新风就推进到哪里;脱贫到哪里,好习惯就养成在哪里,好风气就形成在哪里;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乡拓展到哪里,幸福美丽和谐的文明新风就出现在哪里。

      小手拉大手,移风易俗从娃娃抓起

      以“一村一幼”为依托阿依园里传递文明新风

      “清水盆里盛、洗洗讲卫生”“小朋友、排队走”……10月10日,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的村级幼儿园内,幼师冉拉阿枝正带着全班30多个小朋友一起学习《争做好阿依》的幼儿读本。

      这本书是由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指挥部与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共同编印,涵盖了日常礼貌用语、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交通安全规则、感恩教育等内容,旨在将移风易俗的新风尚从娃娃抓起,从小从早潜移默化地影响彝区下一代。

      “从娃娃抓起”,是峨边彝族自治县“精神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13年3月,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里,首个阿依(彝语:小孩子)园开班。此后,依托彝家新寨建设,阿依园在峨边次第开花,招聘双语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峨边的阿依园软硬件建设逐步提升。

      阿依园成为传递文明新风的重要窗口。“从今年5月起,《争做好阿依》的幼儿读本在全县印发,覆盖了129个村幼,走进课堂,成为村幼的日常课程一部分。”据介绍,峨边县从幼儿阶段起,就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作用,强化农村地区孩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幼师冉拉阿枝在2016年全县的村幼教师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县100多名幼教老师之一。为了保障“一村一幼”的师资资源,峨边在配齐村幼教师队伍的同时,大力提高村幼教师待遇,加强职前、职中的业务培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倡导村幼教师开展汉彝双语教学实践,为从小从早推行文明新风尚打下基础。

      冉拉阿枝介绍,现在,幼儿园每天安排了固定的学习时间,既通过读本规范小朋友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文明有礼、健康向上的好风气,又以此作为彝区孩子们学习汉语的载体,打下汉语学习基础。

      在近半年的德育课堂熏陶之下,不少彝区孩童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孩子们的改变,也成为峨边推动移风易俗的切入点。以小手牵大手,推动移风易俗,峨边还在全县印发了《移风易俗瓦吉瓦》3万余本,以图例和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宣传全县倡导的“卫生文明行动、勤俭创业行动、遵法守约行动、五大教育”等内容;同时,在中小学继续开展“小手牵大手”相关活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峨边实施精神物质“双脱贫”攻坚之战

  • 2017年10月17日 11时3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峨边县城新貌。王永春摄

    贫困群众发展刺绣增收。王永春摄

    黑竹沟镇底底古村新貌。王永春摄

    瓦洛村幼儿园,幼师冉拉阿枝正带着全班30多个小朋友学习《争做好阿依》幼儿读本。雷富均摄

    峨边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推进移风易俗。贾首健摄

      10月13日,在四川省2017年脱贫攻坚奖表彰暨社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张加村党支部书记邛莫那根受到表彰。近年来,邛莫那根不仅带领村民谋出路、鼓腰包,还常年奔走在彝乡山区为老百姓放映电影,把致富信息、文明新风传播给当地群众。

      邛莫那根的行动,折射出峨边彝族自治县党委、政府坚定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物质和精神同步小康的脱贫思路。地处小凉山深处的峨边,群山拱卫、彝族文化源远流长。但峨边彝区、山区、贫困地区三重叠加,社会发育滞后、经济基础薄弱的客观情况,让这场脱贫攻坚战异常艰巨。

      “与解决物质脱贫相比,更为艰难的是让人民群众摆脱精神贫困的羁绊、摒弃陈规陋习的束缚。”峨边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决战贫困。今年,峨边一手抓物质富裕,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基础;一手抓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努力实现贫困群众物质、精神双脱贫,“口袋”“脑袋”同富裕。

      制度设计精准“三纲”统领全局

      从峨边的社会发展基础来看,要决胜这场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的双战役,扶贫必先扶志。峨边县委、县政府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推动全县社会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是一项复杂和艰难的任务,需要系统推进。

      从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起,峨边便展开谋划,截至目前,“三大纲领”渐次成形:

      2017年1月,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作出《关于开展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的决定》,从清醒认识、周密部署、强化抓手、长效机制等方面,为峨边的移风易俗进行总体设计,奠定了工作基调,制定出目标体系。

      2017年2月,峨边彝族自治县人大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从制度安排层面着手,规划布局了卫生文明行动、勤俭创业行动、遵法守约行动“三大行动”,思想先导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社会治理工程“三大工程”,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督查保障“三大保障”,为峨边移风易俗工作规划出行动纲领,将移风易俗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

      2017年2月底,峨边彝族自治县政府印发《关于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的计划》,对“三大行动”“三大工程”“三大保障”的具体要求、主要措施、责任单位、时间进度分门别类进行细化,进一步将行动纲领转化为具体的路线图、任务书。

      纵观“三大纲领”,精准是贯穿其中的要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精准部署:靶向精准,峨边主要对卫生习惯、婚丧嫁娶陈规陋习、法律意识淡薄等影响深远的问题进行精准施策;落实精准,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过细工作,移风易俗的每项行动、每项工程都具体落实牵头单位以及全县所有相关责任单位,目标进度落实到每年;保障精准,峨边专门成立移风易俗三年攻坚指挥部领导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并在县、乡、村三级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县财政建立专项资金支持。

      “三法”破解难题实施路径创新

      过去,大小凉山彝区的民间嫁娶开销名目繁多,因婚致贫、返贫的群众数量多,为了改变现状,峨边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德古”(彝语:会调节的人)担任,由德古在彝族老百姓间提出倡议,约定聘金、礼金不得过高,再发动基层干部带头,潜移默化影响群众,严格执行倡议。推动移风易俗以来,峨边民间嫁娶风气大为好转。

      综合运用“德古工作法”“亲情工作法”,狠刹“高聘金、高礼金”(简称“双高”)之风,是峨边创新手段综合施策的典型案例。让文明新风吹遍彝乡,峨边创新三大工作方法,以组合拳的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古法新用,“德古”治“双高”,移风易俗既要尊崇传统,也要敦风化俗。峨边“德古工作法”还将法治精神融入传统习惯,“德古”依法参与民事调解,主持家支事务,教化社会风尚,在彝区社会治理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同时,在“德古”的管理上,峨边成立协会,协会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更新《德古协会章程》,规范“德古”调解行为,畅通进出渠道,打破“德古终身制”。近三年来,“德古”参与调解矛盾纠纷786件,政府以奖代补20.4万元。

      “亲情”联“干群”,移风易俗既要大张旗鼓,也要和风细雨。峨边结合彝乡实际,推进“亲情工作法”,找到了基层工作与群众满意之间的“结合点”,通过在群众红白喜事时,乡、村两级党组织派人“赶人情”,促成干群关系友好、轻松、互信。同时,亲情工作队伍在面对面与群众接触过程中,担当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移风易俗倡导员、生产生活安全员、四大会战宣讲员、农民夜校电教员等不同角色,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工作见实效。

      群法广用,“三议”促民主,移风易俗既要法治推动,也要民主和谐。峨边在农村地区推行“三议”群众工作法,村级事务决策由村“两委”提议、村民议事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民主决策,增强基层工作透明度,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推进举措精准“三载体”培育新风

      9月28日,新场乡星星村,“咚咚咚,锵锵锵……”村民万英才、万英祥的家里锣声喧天。当日,“洁美星”评选活动在该村举行,由新场乡乡村组干部组成的评选小组,对照评分标准,走村入户查看个人卫生、地面卫生、厨房卫生、家庭绿化等,并逐一打分,当发现不足之处,还及时跟农户沟通交流,指导其完成整改。

      “村民们变化很大,大多数家庭不仅室内室外都很整洁,家庭绿化也搞得很好。”几轮评选后,评选小组敲着锣、打着鼓,带着奖品和“洁美星”荣誉牌来到评选出的“洁美星”家中庆贺,闻声赶来的周围群众也高兴地拍起了巴巴掌。

      这是峨边在推进卫生文明行动中的内容之一。峨边卫生文明行动开展以来,不仅是村民们家中变美了,许多群众也明显感受到,“城市更美了。”为改变城乡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峨边大力整治乱停乱放车辆、小摊小贩,拓宽城市马路,改善交通线路,规范农贸市场秩序。如今,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商业街区,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城市面貌传递出文明新风尚。

      在推进移风易俗的道路上,峨边不断丰富载体、强化抓手。

      “三大行动”培育三大新风,确保标本兼治——

      开展卫生文明行动,组织千人誓师,向“脏、乱、差”宣战,集中整治交通、建设、卫生、市场、广告、天际六大秩序,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从个人卫生做起、从家庭卫生改起、从公共卫生治起,逐步养成说话文明、行为得体、尊老爱幼、以礼待人的文明习惯。

      开展勤俭创业行动,倡导红白喜事从简,坚持简葬薄葬,摒弃“等、靠、要”,克服“懒、赌、玩”。

      开展遵法守约行动,形成遵法守约新风。养成崇尚法律,自觉学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倡导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坚决抵制婚姻“双高”,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坚决不做违法违约的事。

      “三大工程”长短结合、上下联动——

      推进思想先导工程。峨边印发《移风易俗瓦吉瓦》3万余本,推动移风易俗行动彝汉双语传播;印发移风易俗幼儿读本卡通画册11000余本,推动移风易俗从娃娃抓起;组织文艺“大篷车”进村巡演61场次,自编自演接地气节目100余个;依托农民夜校开展环境治理和文明新风宣传,覆盖2.8万人次;组建三级百姓宣讲团讲述脱贫励志故事21期,评选“感动峨边”人物、推荐评选“五星家庭”,感恩奋进和脱贫光荣理念厚植人心。

      推进基础设施工程,完成县乡村道建设总投资1.4亿元;实施“五改三建”,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改善,彝家新寨、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住房建设全面完工;总投资9500万元的33个教育项目正加快建设;129个村“一村一幼”全覆盖,投入卫生扶贫资金1665.6万元,织密五张医疗保障网,努力消除“贫病交加”现象。

      推进社会治理工程,把移风易俗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成为村民自觉行动;建立涉企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律师团队跟踪服务扶贫开发项目,全方位开展“法律体检”,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三大保障”确保虚实有效——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移风易俗三年攻坚指挥部领导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各乡镇、相关部门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具体落实;强化制度保障,县、乡、村分级制定移风易俗年度专项考核办法等;强化经费保障,县财政建立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计划专项资金,每年预算450万元。

      在峨边脱贫攻坚的进程中,移风易俗行动成为当地迈进物质与精神同步小康的基石。全县人民凝心聚力,让文明新风劲吹:道路通到哪里,文明新风就推进到哪里;脱贫到哪里,好习惯就养成在哪里,好风气就形成在哪里;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乡拓展到哪里,幸福美丽和谐的文明新风就出现在哪里。

      小手拉大手,移风易俗从娃娃抓起

      以“一村一幼”为依托阿依园里传递文明新风

      “清水盆里盛、洗洗讲卫生”“小朋友、排队走”……10月10日,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的村级幼儿园内,幼师冉拉阿枝正带着全班30多个小朋友一起学习《争做好阿依》的幼儿读本。

      这本书是由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指挥部与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共同编印,涵盖了日常礼貌用语、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交通安全规则、感恩教育等内容,旨在将移风易俗的新风尚从娃娃抓起,从小从早潜移默化地影响彝区下一代。

      “从娃娃抓起”,是峨边彝族自治县“精神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13年3月,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里,首个阿依(彝语:小孩子)园开班。此后,依托彝家新寨建设,阿依园在峨边次第开花,招聘双语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峨边的阿依园软硬件建设逐步提升。

      阿依园成为传递文明新风的重要窗口。“从今年5月起,《争做好阿依》的幼儿读本在全县印发,覆盖了129个村幼,走进课堂,成为村幼的日常课程一部分。”据介绍,峨边县从幼儿阶段起,就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作用,强化农村地区孩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幼师冉拉阿枝在2016年全县的村幼教师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县100多名幼教老师之一。为了保障“一村一幼”的师资资源,峨边在配齐村幼教师队伍的同时,大力提高村幼教师待遇,加强职前、职中的业务培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倡导村幼教师开展汉彝双语教学实践,为从小从早推行文明新风尚打下基础。

      冉拉阿枝介绍,现在,幼儿园每天安排了固定的学习时间,既通过读本规范小朋友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文明有礼、健康向上的好风气,又以此作为彝区孩子们学习汉语的载体,打下汉语学习基础。

      在近半年的德育课堂熏陶之下,不少彝区孩童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孩子们的改变,也成为峨边推动移风易俗的切入点。以小手牵大手,推动移风易俗,峨边还在全县印发了《移风易俗瓦吉瓦》3万余本,以图例和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宣传全县倡导的“卫生文明行动、勤俭创业行动、遵法守约行动、五大教育”等内容;同时,在中小学继续开展“小手牵大手”相关活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