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315天 中车项目刷新“成都速度”

  • 2016年09月23日 15时3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9月22日上午10时27分,中国中车成都公司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揭开神秘面纱。

      流线型车头、宽敞的车身、浅蓝色的车体色带与头灯浑然一体。相对于同样编组数量的B型地铁车辆,“成都造”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载客能力增加近1/3,每公里人均能耗同比降低10%。

      自2014年8月28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落户新都,高速率就频频闪现:从项目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全程仅用了315天。

      这样雷厉风行的“高铁速度”,是四川效率与中车技术碰撞的结果。继东风项目后,“成都速度”再次刷新。

      服务与技术碰撞出“高铁速度”

      项目落地后,中车成都公司依例设定了“三个一年目标”。一是项目签约1年内实现开工建设,二是项目开工1年内实现投产,三是投产后一年内实现达产。在业内,这已是项目落地的“超速度”。

      设立三个目标的时候,政企双方都没料到,这一“超速度”还能再次提速: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不到一年,从开工到投产仅用315天。

      高恒,是中车成都公司副总经理,同时也是成都地铁7号线车辆项目主管。说起项目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他颇有几分自豪:从去年6月中标到今年3月完成整车设计、3个月内整车制造下线,“不敢说是世界纪录,但在我了解范围内是业内最快的。”

      速度宣告实力。中国中车作为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强者,其研发之“快”,在于中车成熟的设计结构和模块化的设计方式;生产之“快”,在于强大的制造能力和自动化的生产模式。

      一方面是“中车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四川效率”。

      自项目落地以来,得到了四川省、成都市的高度关注,被列为四川省56个重大项目之一和成都市12个重大项目之一。

      新都工业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雪松,为中车项目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一年多来,凡是涉及中车的问题,他的时间表永远是“立即办理”。“今年7月,中车提出要建设1.5公里试车线,涉及10千伏光缆改迁,按照正常流程,要10月底才能完成。”王雪松说,为保证列车下线,改迁工作一个月内就完成。

      除了专人对接,自签约之日起,新都即成立“中车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项目现场办公会,及时有效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建立“项目推进情况周报制度”,全面反映项目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车成都公司总经理兰玉贞兴奋地用“高铁速度”形容项目落地,“目前来看,我们有信心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项目全面达产。”

      “超速度”背后的转型动力

      “今年成都地铁在建里程会超过300公里。2020年前每年至少开通2条地铁线路。”在下线仪式上,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勾画的图景引起现场一片热烈掌声。

      不仅在成都,目前国家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大潮正在展开:铁路市场稳步推进、地铁建设呈现爆发式增长、新型制式需求不断涌现。大众对出行方式智能化、多制式的新需求,也为轨道交通产业创造了巨大的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空间。

      2015年,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不含物流运输业)约870亿元。今年,成都明确提出了“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轨道交通产业成为成都市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也是成都实现工业转型倍增的中坚力量。

      唐良智表示,循着“全产业链、集群化”的思路,目前,成都市正布局“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的产业格局。以西南交大为依托、以金牛区为研发总部、以新都和新津为制造基地,聚集更多配套企业,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一带一路”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基地。

      到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4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达到1000亿元以上,整车制造能力4000辆以上。

      与唐良智有此默契的,还有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化龙。他在致辞中频频提及“成都轨道交通千亿产业”。

      高恒对此有所阐释:“成都市最近完成的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很宏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也与中车成都公司的产品线转型相契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轨道交通智能化、多制式发展的背景下,中车成都公司正积极研制新的产品线,加快电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设。

      据高恒介绍,未来中车成都公司还将向多制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比如城际动车组,即将在我们这里开工生产,还有适合于大中小城市需要的有轨列车、悬挂式列车,以及磁悬浮列车等。我们已经做好了技术准备。”据了解,中车成都公司的新研发中心即将开始运作,未来将逐步把东部优质资源平移过来。 (记者 张彧希 徐莉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315天 中车项目刷新“成都速度”

  • 2016年09月23日 15时3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9月22日上午10时27分,中国中车成都公司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揭开神秘面纱。

      流线型车头、宽敞的车身、浅蓝色的车体色带与头灯浑然一体。相对于同样编组数量的B型地铁车辆,“成都造”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载客能力增加近1/3,每公里人均能耗同比降低10%。

      自2014年8月28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落户新都,高速率就频频闪现:从项目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全程仅用了315天。

      这样雷厉风行的“高铁速度”,是四川效率与中车技术碰撞的结果。继东风项目后,“成都速度”再次刷新。

      服务与技术碰撞出“高铁速度”

      项目落地后,中车成都公司依例设定了“三个一年目标”。一是项目签约1年内实现开工建设,二是项目开工1年内实现投产,三是投产后一年内实现达产。在业内,这已是项目落地的“超速度”。

      设立三个目标的时候,政企双方都没料到,这一“超速度”还能再次提速: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不到一年,从开工到投产仅用315天。

      高恒,是中车成都公司副总经理,同时也是成都地铁7号线车辆项目主管。说起项目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他颇有几分自豪:从去年6月中标到今年3月完成整车设计、3个月内整车制造下线,“不敢说是世界纪录,但在我了解范围内是业内最快的。”

      速度宣告实力。中国中车作为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强者,其研发之“快”,在于中车成熟的设计结构和模块化的设计方式;生产之“快”,在于强大的制造能力和自动化的生产模式。

      一方面是“中车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四川效率”。

      自项目落地以来,得到了四川省、成都市的高度关注,被列为四川省56个重大项目之一和成都市12个重大项目之一。

      新都工业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雪松,为中车项目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一年多来,凡是涉及中车的问题,他的时间表永远是“立即办理”。“今年7月,中车提出要建设1.5公里试车线,涉及10千伏光缆改迁,按照正常流程,要10月底才能完成。”王雪松说,为保证列车下线,改迁工作一个月内就完成。

      除了专人对接,自签约之日起,新都即成立“中车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项目现场办公会,及时有效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建立“项目推进情况周报制度”,全面反映项目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车成都公司总经理兰玉贞兴奋地用“高铁速度”形容项目落地,“目前来看,我们有信心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项目全面达产。”

      “超速度”背后的转型动力

      “今年成都地铁在建里程会超过300公里。2020年前每年至少开通2条地铁线路。”在下线仪式上,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勾画的图景引起现场一片热烈掌声。

      不仅在成都,目前国家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大潮正在展开:铁路市场稳步推进、地铁建设呈现爆发式增长、新型制式需求不断涌现。大众对出行方式智能化、多制式的新需求,也为轨道交通产业创造了巨大的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空间。

      2015年,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不含物流运输业)约870亿元。今年,成都明确提出了“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轨道交通产业成为成都市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也是成都实现工业转型倍增的中坚力量。

      唐良智表示,循着“全产业链、集群化”的思路,目前,成都市正布局“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的产业格局。以西南交大为依托、以金牛区为研发总部、以新都和新津为制造基地,聚集更多配套企业,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一带一路”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基地。

      到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4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达到1000亿元以上,整车制造能力4000辆以上。

      与唐良智有此默契的,还有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化龙。他在致辞中频频提及“成都轨道交通千亿产业”。

      高恒对此有所阐释:“成都市最近完成的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很宏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也与中车成都公司的产品线转型相契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轨道交通智能化、多制式发展的背景下,中车成都公司正积极研制新的产品线,加快电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设。

      据高恒介绍,未来中车成都公司还将向多制式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比如城际动车组,即将在我们这里开工生产,还有适合于大中小城市需要的有轨列车、悬挂式列车,以及磁悬浮列车等。我们已经做好了技术准备。”据了解,中车成都公司的新研发中心即将开始运作,未来将逐步把东部优质资源平移过来。 (记者 张彧希 徐莉莎)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