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仪陇县探索“四个加”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奔康步伐

  • 2016年06月14日 14时40分
  • 来源: 四川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网站
  • 【字体:
  •   仪陇县坚持把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作为从根上解决贫困的最佳途径,积极探索“四个加”利益联结机制,因情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加快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奔康步伐。

      “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建好脱贫奔康产业园,聚集发展要素促增收。发动返乡成功人士、本地致富能手创建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将政策资源、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采取“畜禽托养、土地托管、返租经营”等模式,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园,成为产业工人或分包大户(家庭农场),形成“固定收益、经营收入”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2016年拟退出的55个贫困村已建脱贫奔康产业园42个。安溪潮村蛋鸡、险岩村食用菌、亮垭村果禽套养等“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带动当地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二是打造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就地精深加工促增收。紧扣全省农产品主产县的发展定位,支持大山米业、中味食品、必喜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技术无偿提供、产品保底收购、就业优先安排”等运作方式,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全县每年发展优质稻、高淀粉红薯、榨菜等订单农业30万余亩,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三是引进龙头企业(业主大户),发展种养大户促增收。引进新希望(温氏)猪业、绿科禽业等7家国省农业龙头企业落户,采取“公司加大户带贫困户”“龙头企业带贫困户”“专合组织带贫困户”等模式,形成了“租金收入、效益分成、保底分红、固定收益”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县先期脱贫的6800余户贫困户成功发展产业,实现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

      “金融扶贫+贫困户”,破解资金难题。一是用活扶贫周转资金。实施贫困户产业扶持三年滚动计划,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农旅结合等致富产业。按照“公开透明、规范管理、注重绩效、滚动使用”原则,对有发展愿望和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提供1万元以内的产业周转金。目前,启动脱贫项目建设的142个贫困村已下拔周转金2740万元。二是激活扶贫信贷资金。出台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建立银政风险共担机制,对贫困户发放不高于5万元的小额信贷给予贴息。目前,已发放贷款2300余万元,支持近500户贫困户发展家庭种养业。三是盘活村民闲散资金。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扶贫互助社发展壮大,采取政府出资为贫困户赠股1000元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参与扶贫互助社,切实解决生产发展的融资难题。目前,已发展农村扶贫互助社75家,盘活闲散资金5000余万元。

      “资产量化+贫困户”,盘活闲置资源。一是明确量化对象。把提灌站、山平塘、大棚、种苗等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作为量化对象;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股权量化。二是规范量化程序。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成员讨论,确定量化对象,按照市场或评审价格量化资产,按投入比例划分各投资主体股权份额,发放股权证书。股权量化时原则上把20%股权作为优先股配给贫困户,80%股权由试点组织、村民按2:8的比例量化。三是抓好先期试点。在马鞍镇险岩村众鑫食用菌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中,对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菌袋生产设备、生产车间、灭菌车间、接种车间等价值200万元资产进行了股权量化。设定每1000元为1股,共计2000股,其中优先股410股分配给全村41户贫困户(待贫困户脱贫三年后转为村集体股),1460股分配给73户合作社成员(贫困户参与二次平均分配),130股分配给村集体。目前全县已成功在4个贫困村开展股权量化试点,正向今年退出的55个村铺开。

      “技能培训+贫困户”,提高致富能力。一是注重村组干部培训。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省市县调训和轮训等方式,对285个贫困村、650余名村组干部进行全部培训,提升基层组织能力。通过培训,险岩村等已建立产业党小组,组织群众共建食用菌、水果、有机蔬菜种植园和蛋鸭养殖园,带领群众致富。二是注重业主大户、致富带头人培训。对150余名带动能力强、创业经验丰富的业主大户和致富带头人,进行定点培训、分类指导。目前,率先发展生猪托养的业主大户,现已带动2000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实现稳定增收。三是注重贫困群众培训。采取聘请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授课的方式,对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户向种养大户、职业农民转变,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去年以来,全县已对贫困群众开展培训5800余人次,引导有发展能力的贫困群众自建家庭农场100余个,规模发展种养业,培育产业农民、技术工人3000余人。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仪陇县探索“四个加”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奔康步伐

  • 2016年06月14日 14时40分
  • 来源: 四川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网站
  •   仪陇县坚持把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作为从根上解决贫困的最佳途径,积极探索“四个加”利益联结机制,因情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加快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奔康步伐。

      “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建好脱贫奔康产业园,聚集发展要素促增收。发动返乡成功人士、本地致富能手创建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将政策资源、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采取“畜禽托养、土地托管、返租经营”等模式,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园,成为产业工人或分包大户(家庭农场),形成“固定收益、经营收入”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2016年拟退出的55个贫困村已建脱贫奔康产业园42个。安溪潮村蛋鸡、险岩村食用菌、亮垭村果禽套养等“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带动当地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二是打造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就地精深加工促增收。紧扣全省农产品主产县的发展定位,支持大山米业、中味食品、必喜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技术无偿提供、产品保底收购、就业优先安排”等运作方式,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全县每年发展优质稻、高淀粉红薯、榨菜等订单农业30万余亩,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余元。三是引进龙头企业(业主大户),发展种养大户促增收。引进新希望(温氏)猪业、绿科禽业等7家国省农业龙头企业落户,采取“公司加大户带贫困户”“龙头企业带贫困户”“专合组织带贫困户”等模式,形成了“租金收入、效益分成、保底分红、固定收益”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县先期脱贫的6800余户贫困户成功发展产业,实现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

      “金融扶贫+贫困户”,破解资金难题。一是用活扶贫周转资金。实施贫困户产业扶持三年滚动计划,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农旅结合等致富产业。按照“公开透明、规范管理、注重绩效、滚动使用”原则,对有发展愿望和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提供1万元以内的产业周转金。目前,启动脱贫项目建设的142个贫困村已下拔周转金2740万元。二是激活扶贫信贷资金。出台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建立银政风险共担机制,对贫困户发放不高于5万元的小额信贷给予贴息。目前,已发放贷款2300余万元,支持近500户贫困户发展家庭种养业。三是盘活村民闲散资金。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扶贫互助社发展壮大,采取政府出资为贫困户赠股1000元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参与扶贫互助社,切实解决生产发展的融资难题。目前,已发展农村扶贫互助社75家,盘活闲散资金5000余万元。

      “资产量化+贫困户”,盘活闲置资源。一是明确量化对象。把提灌站、山平塘、大棚、种苗等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作为量化对象;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股权量化。二是规范量化程序。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成员讨论,确定量化对象,按照市场或评审价格量化资产,按投入比例划分各投资主体股权份额,发放股权证书。股权量化时原则上把20%股权作为优先股配给贫困户,80%股权由试点组织、村民按2:8的比例量化。三是抓好先期试点。在马鞍镇险岩村众鑫食用菌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中,对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菌袋生产设备、生产车间、灭菌车间、接种车间等价值200万元资产进行了股权量化。设定每1000元为1股,共计2000股,其中优先股410股分配给全村41户贫困户(待贫困户脱贫三年后转为村集体股),1460股分配给73户合作社成员(贫困户参与二次平均分配),130股分配给村集体。目前全县已成功在4个贫困村开展股权量化试点,正向今年退出的55个村铺开。

      “技能培训+贫困户”,提高致富能力。一是注重村组干部培训。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省市县调训和轮训等方式,对285个贫困村、650余名村组干部进行全部培训,提升基层组织能力。通过培训,险岩村等已建立产业党小组,组织群众共建食用菌、水果、有机蔬菜种植园和蛋鸭养殖园,带领群众致富。二是注重业主大户、致富带头人培训。对150余名带动能力强、创业经验丰富的业主大户和致富带头人,进行定点培训、分类指导。目前,率先发展生猪托养的业主大户,现已带动2000户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实现稳定增收。三是注重贫困群众培训。采取聘请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授课的方式,对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户向种养大户、职业农民转变,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去年以来,全县已对贫困群众开展培训5800余人次,引导有发展能力的贫困群众自建家庭农场100余个,规模发展种养业,培育产业农民、技术工人3000余人。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