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能投何能?——四川能投集团跨越发展启示

  • 2016年04月26日 15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旗下拥有179家各级公司,总资产达到766亿元,较2011年成立之初增长289%;营业收入210亿元,较2011年增长1086%。这是四川能投集团5年多来发展交出的成绩单。

      对于四川乃至这个时代来说,这也是一个谜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如此之大的背景下,四川能投为何能实现逆势快速发展?在国有企业普遍低效的整体格局下,作为一家典型的国有企业,四川能投为何能高效运转,精干强壮?

      能投何能?

      能投之能,非能人之能,而是改革之能

      四川能投集团董事长郭勇,是全省第一个市场化选聘的国企负责人。放弃行政任命,改为市场选聘,市场必选能人上马。2011年2月,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四川能投。能投组建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是四川省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1+N”发展体系的一个尝试,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步。

      过程中,省级有关部门和郭勇约法三章:政府不过问集团具体投资经营活动,不干涉集团内部人事管理,不追求短时经济利益。

      有了尚方宝剑,郭勇大胆施展自己的经营管理才华,不只如此,还将职业经理人的理念从一个人扩展到整个集团。

      今年4月,能投润嘉公司面向全体员工开展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包括综合办公室主任、物业公司副经理、学前教育管理部副部长等中层管理岗位。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环节,共有45人脱颖而出。

      这是四川能投“三项制度”改革的缩影。2014年,四川能投启动“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市场化选人用人,5年共计引进300多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四川能投发展的人才基础。

      截至目前,“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这个拥有1.63万余人的集团公司,按照省国资委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要求,全员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减员分流达4500人(包括川化3500人),基本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目标。

      能投之能,非一己之能,而是整合之能

      一年前的春天,能投集团与苏伊士环能集团正式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

      一家地处西部内陆的国有企业,跨过千山万水,与法国企业成功“牵手”,这样的画面背后藏着四川能投快速崛起的“密码”。

      2011年,集团成立之初,总资产197亿元,5年过去,企业的总资产翻了快两番。快速崛起的背后,并非能投自身有多大,而是通过整合,黏住了一大批合作伙伴——

      跨地域。公司赴美国、加拿大、越南等国家,足迹遍布全球,与匡德拉能源公司、蓝石环境公司签署能源投资项目,与美国稀土科技发展公司签署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

      跨领域。不仅于能源产业,还先后进入金融、旅游、制造、农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实业与金融“两翼齐飞”,能源、金融、化工、服务贸易、旅游康养、新技术新材料“六骏奔腾”的产业格局。

      跨体制。全省率先推行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引入中国工商银行瑞信投资公司30亿元股本金,壮大了集团总部资本实力。

      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四川能投5年共引领450多亿元资金投入能源项目,壮大了集团实力,加快了发展步伐。

      股权的多元化只是第一步,随之而来的是决策运行机制的市场化。以前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现在逐渐在二、三级公司和项目层面推进市场化股权、管理、约束机制。

      问题是,为什么能投能做到?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民营企业却心有疑虑,步伐缓慢。其中的原因是,内心对家大业大的国有企业心存忌惮,生怕混合不成,反被吃掉。“吃得亏,打得堆。”对此,郭勇有自己的智慧。在他看来,合作的前提是平等互惠,只有真正实现同股同权、平等相处,合作才能顺利推进。为此,他立下两条原则:“不求话语权,但求发展权,不求一言堂,但求智慧广。”“德不孤,必有邻。”能投在大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决策的市场化和民主化。

      能投之能,非人力之能,而是机制之能

      传统语境下,大型国有企业船大难调头,相比民营企业,效率普遍偏低,为了改变这一“痼疾”,“用市场化的思维去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用发展的思维去解决企业存在的历史问题,企业的产业布局要与行业、产业的主流趋势相吻合”,按照郭勇的这一系列思路,四川能投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机制改革。

      向规范要效率。制定并实施了若干深化国企改革系列方案,建立了适应市场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依法合规、科学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向考核要效率。大力推进以业绩为导向、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建设。

      向精简要效率。进一步细化职能部门,化整为零,成立了资本运营部,从“管资本”的角度开展专业化职能管理。

      向科技要效率。以搭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为主要目标,启动集团信息化建设,以高科技手段来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几管齐下,企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升,一个运行高效、活力四射的能投集团正在蓬勃向前。高效的机制迸发的活力,无疑正是四川能投这艘大船快速前行的密码之一!

      对话

      国企改革“深水区”川企怎么蹚?

      ——对话四川能投集团董事长 郭勇

      坚持市场化倒逼国企完善体制机制

      问: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呼吁给国企松绑,但真正落实还有一个过程。就企业来说,如何主动寻求突破?

      答:能投的突破方式是高度市场化,大胆进行混合所有制模式探索,将股份结构分散,从股权合作的角度使企业市场化,随之而来的是决策运行机制的市场化。以前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现在逐渐在二、三级公司和项目层面推进市场化股权、管理、约束机制。资本在国企,高手在民间。资本证券化后,为保证企业的效率和效益,靠市场和社会倒逼企业完善体制机制。

      以前,是政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能投组建成立之后,坚持用市场化的方式获得资源、资本、人才,用市场化手段来运营企业,弱化政府主导的色彩。

      问:总结能投这几年改革创新的发展之路,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答:有三点启示可供参考。第一,坚持用市场化的思维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第二,用发展的思路解决企业过去存在的问题。第三,产业布局要和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吻合,要顺势而为。我常常讲,能投的发展要融入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直面改革痛点必须解决责权不分

      问:国企改革进行到现在,下一步要想大刀阔斧地推进,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答:最大的难点在于国企本身是一个矛盾体。赋予国企的职能与政府对国企的角色定位之间存在矛盾,也就是责权不分。过去,国企是政府的附属体,它的职能都由政府划定,行为都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国企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参与市场竞争,业务不由政府指派了,但政府依然对这部分业务负有监管和审批责任。造成了国企与其他市场主体效率上的差异。

      问:所以国企效率低下是体制原因造成的?

      答:我认为是这样。举个例子,最近木桌好卖,国企和民企都决定生产。民企来操作,这是简单的市场决策,决定了就马上干。国企不行,要经过重重论证。以前生产凳子现在为什么要生产桌子?可行性在哪?风险在哪?一步步报上去,等批下来以后,民企的桌子早卖完了。所以没办法跟市场发展同步。虽然我们也在改,但需要一个过程。

      问: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答:我们在混合所有制中做了一些探索,但在一些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并没有真正发挥机制创新所带来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反而是两种所有制的缺点有所显现。这种情形就如同在有轨电车上绑了一辆摩托车,导致有轨电车多了负荷,摩托车多了一根束缚的绳子,两者都不能很好的前进。

      问:如何避免这种状况?

      答:我们也在思考,怎样才能把国企良好信誉背景和规范管理,与民企的灵活性、高效性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国企管理机构需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决策流程要进一步优化,而民企需要增强规范意识,适应科学集体决策,改变由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思路。

      改革和创新是一体两面的问题

      问:国企怎样推行“双创”呢?

      答:“双创”有助于促进国企转变经营思路。最近我看到一篇指甲刀的报道,说中国人出国狂买指甲刀,因为国外的指甲刀有很多贴心的设计,现在我们国内也有公司这样做,在刀口上方装个放大镜,特意为眼花的老年人准备,卖得特别好。这就是“供给侧改革”创新的典型。

      过去30年的改革,我们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现在是要解决“从有到好”。就四川能投来说,我们的产业基本上都有现成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有成熟的生产工具和设备。那么,创新引领发展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无论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流程创新、材料创新、设备创新在能投都存在相当大的想象空间。不管是穿老鞋走新路,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都是行不通的。

      问:下一步四川能投有哪些深化改革的打算?

      答:改革需要从外到内进行。就像人生了病,需要医生来检查是哪儿出了问题,对症下药。内部改革只能说是强身健体,起到预防、保健作用。因此,下一步大刀阔斧的改革,更需要外部的力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能投何能?——四川能投集团跨越发展启示

  • 2016年04月26日 15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旗下拥有179家各级公司,总资产达到766亿元,较2011年成立之初增长289%;营业收入210亿元,较2011年增长1086%。这是四川能投集团5年多来发展交出的成绩单。

      对于四川乃至这个时代来说,这也是一个谜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如此之大的背景下,四川能投为何能实现逆势快速发展?在国有企业普遍低效的整体格局下,作为一家典型的国有企业,四川能投为何能高效运转,精干强壮?

      能投何能?

      能投之能,非能人之能,而是改革之能

      四川能投集团董事长郭勇,是全省第一个市场化选聘的国企负责人。放弃行政任命,改为市场选聘,市场必选能人上马。2011年2月,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四川能投。能投组建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是四川省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1+N”发展体系的一个尝试,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步。

      过程中,省级有关部门和郭勇约法三章:政府不过问集团具体投资经营活动,不干涉集团内部人事管理,不追求短时经济利益。

      有了尚方宝剑,郭勇大胆施展自己的经营管理才华,不只如此,还将职业经理人的理念从一个人扩展到整个集团。

      今年4月,能投润嘉公司面向全体员工开展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包括综合办公室主任、物业公司副经理、学前教育管理部副部长等中层管理岗位。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环节,共有45人脱颖而出。

      这是四川能投“三项制度”改革的缩影。2014年,四川能投启动“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市场化选人用人,5年共计引进300多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四川能投发展的人才基础。

      截至目前,“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这个拥有1.63万余人的集团公司,按照省国资委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要求,全员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减员分流达4500人(包括川化3500人),基本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目标。

      能投之能,非一己之能,而是整合之能

      一年前的春天,能投集团与苏伊士环能集团正式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

      一家地处西部内陆的国有企业,跨过千山万水,与法国企业成功“牵手”,这样的画面背后藏着四川能投快速崛起的“密码”。

      2011年,集团成立之初,总资产197亿元,5年过去,企业的总资产翻了快两番。快速崛起的背后,并非能投自身有多大,而是通过整合,黏住了一大批合作伙伴——

      跨地域。公司赴美国、加拿大、越南等国家,足迹遍布全球,与匡德拉能源公司、蓝石环境公司签署能源投资项目,与美国稀土科技发展公司签署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

      跨领域。不仅于能源产业,还先后进入金融、旅游、制造、农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实业与金融“两翼齐飞”,能源、金融、化工、服务贸易、旅游康养、新技术新材料“六骏奔腾”的产业格局。

      跨体制。全省率先推行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引入中国工商银行瑞信投资公司30亿元股本金,壮大了集团总部资本实力。

      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四川能投5年共引领450多亿元资金投入能源项目,壮大了集团实力,加快了发展步伐。

      股权的多元化只是第一步,随之而来的是决策运行机制的市场化。以前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现在逐渐在二、三级公司和项目层面推进市场化股权、管理、约束机制。

      问题是,为什么能投能做到?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民营企业却心有疑虑,步伐缓慢。其中的原因是,内心对家大业大的国有企业心存忌惮,生怕混合不成,反被吃掉。“吃得亏,打得堆。”对此,郭勇有自己的智慧。在他看来,合作的前提是平等互惠,只有真正实现同股同权、平等相处,合作才能顺利推进。为此,他立下两条原则:“不求话语权,但求发展权,不求一言堂,但求智慧广。”“德不孤,必有邻。”能投在大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决策的市场化和民主化。

      能投之能,非人力之能,而是机制之能

      传统语境下,大型国有企业船大难调头,相比民营企业,效率普遍偏低,为了改变这一“痼疾”,“用市场化的思维去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用发展的思维去解决企业存在的历史问题,企业的产业布局要与行业、产业的主流趋势相吻合”,按照郭勇的这一系列思路,四川能投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机制改革。

      向规范要效率。制定并实施了若干深化国企改革系列方案,建立了适应市场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依法合规、科学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向考核要效率。大力推进以业绩为导向、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建设。

      向精简要效率。进一步细化职能部门,化整为零,成立了资本运营部,从“管资本”的角度开展专业化职能管理。

      向科技要效率。以搭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为主要目标,启动集团信息化建设,以高科技手段来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几管齐下,企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升,一个运行高效、活力四射的能投集团正在蓬勃向前。高效的机制迸发的活力,无疑正是四川能投这艘大船快速前行的密码之一!

      对话

      国企改革“深水区”川企怎么蹚?

      ——对话四川能投集团董事长 郭勇

      坚持市场化倒逼国企完善体制机制

      问: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呼吁给国企松绑,但真正落实还有一个过程。就企业来说,如何主动寻求突破?

      答:能投的突破方式是高度市场化,大胆进行混合所有制模式探索,将股份结构分散,从股权合作的角度使企业市场化,随之而来的是决策运行机制的市场化。以前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现在逐渐在二、三级公司和项目层面推进市场化股权、管理、约束机制。资本在国企,高手在民间。资本证券化后,为保证企业的效率和效益,靠市场和社会倒逼企业完善体制机制。

      以前,是政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能投组建成立之后,坚持用市场化的方式获得资源、资本、人才,用市场化手段来运营企业,弱化政府主导的色彩。

      问:总结能投这几年改革创新的发展之路,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答:有三点启示可供参考。第一,坚持用市场化的思维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第二,用发展的思路解决企业过去存在的问题。第三,产业布局要和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吻合,要顺势而为。我常常讲,能投的发展要融入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直面改革痛点必须解决责权不分

      问:国企改革进行到现在,下一步要想大刀阔斧地推进,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答:最大的难点在于国企本身是一个矛盾体。赋予国企的职能与政府对国企的角色定位之间存在矛盾,也就是责权不分。过去,国企是政府的附属体,它的职能都由政府划定,行为都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国企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参与市场竞争,业务不由政府指派了,但政府依然对这部分业务负有监管和审批责任。造成了国企与其他市场主体效率上的差异。

      问:所以国企效率低下是体制原因造成的?

      答:我认为是这样。举个例子,最近木桌好卖,国企和民企都决定生产。民企来操作,这是简单的市场决策,决定了就马上干。国企不行,要经过重重论证。以前生产凳子现在为什么要生产桌子?可行性在哪?风险在哪?一步步报上去,等批下来以后,民企的桌子早卖完了。所以没办法跟市场发展同步。虽然我们也在改,但需要一个过程。

      问: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答:我们在混合所有制中做了一些探索,但在一些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并没有真正发挥机制创新所带来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反而是两种所有制的缺点有所显现。这种情形就如同在有轨电车上绑了一辆摩托车,导致有轨电车多了负荷,摩托车多了一根束缚的绳子,两者都不能很好的前进。

      问:如何避免这种状况?

      答:我们也在思考,怎样才能把国企良好信誉背景和规范管理,与民企的灵活性、高效性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国企管理机构需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决策流程要进一步优化,而民企需要增强规范意识,适应科学集体决策,改变由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思路。

      改革和创新是一体两面的问题

      问:国企怎样推行“双创”呢?

      答:“双创”有助于促进国企转变经营思路。最近我看到一篇指甲刀的报道,说中国人出国狂买指甲刀,因为国外的指甲刀有很多贴心的设计,现在我们国内也有公司这样做,在刀口上方装个放大镜,特意为眼花的老年人准备,卖得特别好。这就是“供给侧改革”创新的典型。

      过去30年的改革,我们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现在是要解决“从有到好”。就四川能投来说,我们的产业基本上都有现成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有成熟的生产工具和设备。那么,创新引领发展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无论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流程创新、材料创新、设备创新在能投都存在相当大的想象空间。不管是穿老鞋走新路,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都是行不通的。

      问:下一步四川能投有哪些深化改革的打算?

      答:改革需要从外到内进行。就像人生了病,需要医生来检查是哪儿出了问题,对症下药。内部改革只能说是强身健体,起到预防、保健作用。因此,下一步大刀阔斧的改革,更需要外部的力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