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产业寒潮来袭 电商能否拉成都“女鞋”一把?

  • 2016年03月14日 16时2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3月9日,成都市武侯区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政策配套、人才培养、众创孵化、B2B业务体系落地、B2C运营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合作,并结合中国女鞋之都工厂联盟订货中心,打造“扶持政策面对面、技术服务面对面、培训孵化面对面”的“电商示范基地”。

      会场上,600多家成都鞋企负责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着签约背后的种种可能。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在电商平台“小试牛刀”,另一些人,还在电商大门外犹豫徘徊。

      鞋业产业寒潮仍在持续。以政策和服务为基点的“电商元年”,能否让更多鞋企找到通向光明的出口?

      迫切

      “我们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

      成都派中派鞋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袁君强,提前近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想趁这个机会和别的鞋企负责人聊一聊,舒缓下压力,“我们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

      成都是我国四大鞋业生产基地之一,女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拥有“卡美多”“艾民儿”等一批知名品牌。但近几年来,成都女鞋产业被笼罩在了乌云之下。

      据了解,过去,成都女鞋90%出口俄罗斯。2014年末,受俄罗斯卢布贬值的影响,众多中间贸易商库存积压,订单变得一“单”难求,迫使很多做外销的鞋企转做内销。然而,由于国内电商质量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一些消费者热衷于网上购买廉价产品,也催生了不少无资质、无营业执照、无质保书的“三无”作坊,扰乱市场体系,造成业内恶性竞争。“一些企业适应不了只能关门。”成都艾米奇鞋业公司董事长林玉春说。

      没关门的鞋企,过得也不轻松。袁君强当下最头疼的事,就是“去年不少批发商没赚到钱直接跑路,留下一批呆账、坏账,日子不好过。”

      2015年间,入驻中国女鞋之都订货联盟中心的100多家鞋企,已有5%选择了退出。“大多数是因为企业效益不好,承担不起房租等。”该中心负责人彭军说,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去年开始,中心就对企业实行了半年免租的政策。彭军推测:全市的情况可能更严峻,“入驻中心的鞋企都还算是实力比较强的了。”

      犹豫

      “电商做不好得不偿失怎么办”

      外销订单缩减,内销竞争激烈,让一些鞋企把目光转向电商。袁君强就调侃道:“以前我们跟电商是敌人,现在我们是‘化敌为友’了。”

      不过派中派鞋业的转向,多少有些被迫:不少零售商竞争不过电商直接关门,导致批发商减少订单,最终影响到厂家,“我们现在尝试做电商,相当于自己充当过去‘零售商’的角色。”

      好在业绩还算不错。去年,派中派鞋业入驻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国质造”,“基本上能实现盈亏平衡,有小小盈利。”但这距离袁君强的预期还差很远,“希望能慢慢有起色。”

      同样涉足电商,森莱美鞋厂却还没有尝到盈利的滋味。“去年就亏了3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王平聪一说起电商就表情苦闷。

      更多鞋企还在犹豫观望。成都达亨奴鞋业有限公司4年前从重庆搬到了成都武侯区,至今尚未涉足电商。公司负责人张登义有自己的考虑:一来目前公司的订单“还不错”,二来她对“电商”信心不够,“如果电商这一块做不好,反而还冲击了原有的批发商、代理商,那就得不偿失了。”

      要把电商“玩好”,确实不容易。2011年,卡美多鞋业有限公司曾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投入2000多万元,最终仍以“关停”告终。近几年来,公司借助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进行线上营销,才勉强摸到一些门道,“现在能够实现一定的盈利,但每年仍然要花一大笔钱在推广维护上。”公司负责人冯永刚介绍。

      期待

      “电商元年”能激起怎样的浪花

      在彭军看来,武侯区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将引领园区鞋企抱团进入“电商元年”。

      “最先启动的会是跨境电商园部分。”彭军介绍,目前已经有不少鞋企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意愿,“国内的电商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但女鞋行业的跨境电商还是一片蓝海。”

      而阿里巴巴的技术力量,也让不少鞋企心怀期待。“我们搞惯了传统销售,在电商销售上的能力非常缺乏。”林玉春希望,在这个“电商示范基地”里,阿里巴巴方面除了技术、人才帮扶外,还能提供大数据方面的支持,“把市场最前沿的信息传递到工厂后方。”

      此外,中国女鞋之都工厂联盟订货中心还会引入五维电商托管。“鞋企自己做电商,毕竟不够专业。”林玉春认为,两名专业电商维护人员产生的效益,可能比鞋企自己组织七八人的团队所产生的更高。

      但电商,并非鞋企唯一的“救生圈”。

      “还必须注重自身品牌的塑造。”彭军认为,受制于贴牌生产、代工的成长史,成都本土鞋企普遍不重视品牌营销和终端销售等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当前,中国女鞋之都仅有卡美多和艾民儿等少数本土品牌入选“中国真皮名鞋”称号,而武骏、长鹰、银云等鞋企,尽管产值过亿元,但仍主要承担代工业务,普遍没有自己的品牌,“在电商上与同行业竞争,最终还是要看品牌实力。” (记者 夏丽莎 蒋君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产业寒潮来袭 电商能否拉成都“女鞋”一把?

  • 2016年03月14日 16时2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3月9日,成都市武侯区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政策配套、人才培养、众创孵化、B2B业务体系落地、B2C运营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合作,并结合中国女鞋之都工厂联盟订货中心,打造“扶持政策面对面、技术服务面对面、培训孵化面对面”的“电商示范基地”。

      会场上,600多家成都鞋企负责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着签约背后的种种可能。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在电商平台“小试牛刀”,另一些人,还在电商大门外犹豫徘徊。

      鞋业产业寒潮仍在持续。以政策和服务为基点的“电商元年”,能否让更多鞋企找到通向光明的出口?

      迫切

      “我们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

      成都派中派鞋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袁君强,提前近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想趁这个机会和别的鞋企负责人聊一聊,舒缓下压力,“我们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

      成都是我国四大鞋业生产基地之一,女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拥有“卡美多”“艾民儿”等一批知名品牌。但近几年来,成都女鞋产业被笼罩在了乌云之下。

      据了解,过去,成都女鞋90%出口俄罗斯。2014年末,受俄罗斯卢布贬值的影响,众多中间贸易商库存积压,订单变得一“单”难求,迫使很多做外销的鞋企转做内销。然而,由于国内电商质量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一些消费者热衷于网上购买廉价产品,也催生了不少无资质、无营业执照、无质保书的“三无”作坊,扰乱市场体系,造成业内恶性竞争。“一些企业适应不了只能关门。”成都艾米奇鞋业公司董事长林玉春说。

      没关门的鞋企,过得也不轻松。袁君强当下最头疼的事,就是“去年不少批发商没赚到钱直接跑路,留下一批呆账、坏账,日子不好过。”

      2015年间,入驻中国女鞋之都订货联盟中心的100多家鞋企,已有5%选择了退出。“大多数是因为企业效益不好,承担不起房租等。”该中心负责人彭军说,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去年开始,中心就对企业实行了半年免租的政策。彭军推测:全市的情况可能更严峻,“入驻中心的鞋企都还算是实力比较强的了。”

      犹豫

      “电商做不好得不偿失怎么办”

      外销订单缩减,内销竞争激烈,让一些鞋企把目光转向电商。袁君强就调侃道:“以前我们跟电商是敌人,现在我们是‘化敌为友’了。”

      不过派中派鞋业的转向,多少有些被迫:不少零售商竞争不过电商直接关门,导致批发商减少订单,最终影响到厂家,“我们现在尝试做电商,相当于自己充当过去‘零售商’的角色。”

      好在业绩还算不错。去年,派中派鞋业入驻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国质造”,“基本上能实现盈亏平衡,有小小盈利。”但这距离袁君强的预期还差很远,“希望能慢慢有起色。”

      同样涉足电商,森莱美鞋厂却还没有尝到盈利的滋味。“去年就亏了3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王平聪一说起电商就表情苦闷。

      更多鞋企还在犹豫观望。成都达亨奴鞋业有限公司4年前从重庆搬到了成都武侯区,至今尚未涉足电商。公司负责人张登义有自己的考虑:一来目前公司的订单“还不错”,二来她对“电商”信心不够,“如果电商这一块做不好,反而还冲击了原有的批发商、代理商,那就得不偿失了。”

      要把电商“玩好”,确实不容易。2011年,卡美多鞋业有限公司曾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投入2000多万元,最终仍以“关停”告终。近几年来,公司借助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进行线上营销,才勉强摸到一些门道,“现在能够实现一定的盈利,但每年仍然要花一大笔钱在推广维护上。”公司负责人冯永刚介绍。

      期待

      “电商元年”能激起怎样的浪花

      在彭军看来,武侯区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将引领园区鞋企抱团进入“电商元年”。

      “最先启动的会是跨境电商园部分。”彭军介绍,目前已经有不少鞋企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意愿,“国内的电商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但女鞋行业的跨境电商还是一片蓝海。”

      而阿里巴巴的技术力量,也让不少鞋企心怀期待。“我们搞惯了传统销售,在电商销售上的能力非常缺乏。”林玉春希望,在这个“电商示范基地”里,阿里巴巴方面除了技术、人才帮扶外,还能提供大数据方面的支持,“把市场最前沿的信息传递到工厂后方。”

      此外,中国女鞋之都工厂联盟订货中心还会引入五维电商托管。“鞋企自己做电商,毕竟不够专业。”林玉春认为,两名专业电商维护人员产生的效益,可能比鞋企自己组织七八人的团队所产生的更高。

      但电商,并非鞋企唯一的“救生圈”。

      “还必须注重自身品牌的塑造。”彭军认为,受制于贴牌生产、代工的成长史,成都本土鞋企普遍不重视品牌营销和终端销售等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当前,中国女鞋之都仅有卡美多和艾民儿等少数本土品牌入选“中国真皮名鞋”称号,而武骏、长鹰、银云等鞋企,尽管产值过亿元,但仍主要承担代工业务,普遍没有自己的品牌,“在电商上与同行业竞争,最终还是要看品牌实力。” (记者 夏丽莎 蒋君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