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2016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三):新常态、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四川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下)

  • 2016年01月28日 09时29分
  • 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 【字体:
  •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霍伟东

      导语:2016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在新常态、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四川科学发展的新思路:稳增长,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全面创新改革,打响“一号工程”第一炮;科学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供给需求共发力,激活经济新动力;深化开放合作,构筑内陆对外新高地;脱贫攻坚,把握全面小康重要抓手;保护环境,共建四川宜居美好新家园;协调区域统筹城乡,谱写城乡新生活。

      刚刚过去的2015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展望2016,我们将迎来“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只有全面分析、正确把握“新常态”和“新发展理念”的大趋势、大背景,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把行动落实到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去,才能保持从容应对各种情况的定力,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信心。

      从整体上看,《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成就,紧密结合了四川发展实际,科学规划了“十三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系统地提出了2016年四川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这对于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同舟共济、拼搏实干、克难奋进,为实现“两个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将《报告》全文概述为成就篇和展望篇。

      本篇章为《新常态、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四川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下)——《政府工作报告》展望篇

      一、“十三五”发展的主要考虑。“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发展小康的决胜时期,也是我省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鉴于此,《报告》中拟定了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报告》首先对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全新阶段做了界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报告》指出现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征“经济规模质量的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多点多极发展的跃升期”、“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的续接期”、“全面小康的决胜期”。

      基于对现阶段我省所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的认识,《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引导,协同推进“三大发展战略”,即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及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坚持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平衡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全方位开放合作;坚持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社会问题。从而加快转变方式,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加快弥补短板,实现多点多极支撑的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二、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报告》布局了2016年我省的核心重点工作目标及任务,勾画了我省在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发背景下的发展新思路。


      就总体重点工作的内容而言,“稳增长”、“创新改革”、“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理”仍然是新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工作的重点。而同以往的重点工作任务相比,《报告》特别突出了“扶贫攻坚”与“结构性改革”,这恰是省委、省政府对新时期下我省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一剂“良方”。

      《报告》勾画出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下的四川发展新思路:

      稳增长,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报告》提出2016年经济形势仍然比较困难,必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投资领域,要稳定和扩大有效投资。

      《报告》特别重视产业引导基金和财政资金的牵引作用,这也符合国家一直提倡的“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条经济体制改革主线,通过改革算管理制度,有助于推进政府行政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放大财政扶持资金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实现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报告》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休息,促进旅游消费。这体现了公众假期由全民集中度假的粗放型模式向全民分散度假的精细化、个性化模式的转变,使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分配趋于合理,将激发更多的潜在旅游需求,发挥旅游业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

      《报告》也提到要发展消费金融公司,提高居民现期消费能力。可见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金融产品,激发居民的消费能力。

      《报告》强调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设等新型外贸业态,则较好地契合了四川在“一带一路”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有利于四川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为四川商品进军国际市场开辟了新的营销网络,促进四川企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

      全面创新改革,打响“一号工程”第一炮。《报告》强调,“全面创新改革是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依托创新平台,形成创新资源共享、政策共用的优良创新环境,全面创新改革不仅仅是四川2016年的重点工作,更是四川“十三五”期间的“一号工程”。

      将“一号工程”具体化,《报告》强调“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相关制度(农村产权、国资国企、财税体制、地方金融)改革。

      《报告》强调军民融合,可以看出四川已经明确军民融合将是其经济创新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在双创方面,《报告》强调“孵化+创投”、“互联网+”等一些新型孵化器、加速器,将鼓励创新创业落实到实处,《报告》还首次提到了农民工、返乡川商在创新创业中担当重要角色,四川作为教育人口大省、劳工人口大省,应当充分发挥出固有优势,鼓励外出川商返乡创业,带动本省经济活力。

      供给需求共发力,激活经济新动力。《报告》一大亮点是明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四川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从而推动四川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我们可以从优化要素投入、降本增效、化解过剩产能三个视角来解读:

      首先,通过改革优化四川的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为四川经济增长提供支撑。从劳动力角度看,可以从落实二孩政策、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社保、医疗和失业救济等保障措施来提高劳动要素的供给质量;从资本角度看,要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市场化程度,推动川企挂牌新三板和沪深交易所,完善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的新四板辐射作用,提高服务川内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从技术角度看,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通过培育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主体,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通过政府简政放权、企业降本增效,给企业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从政府简政放权层面看,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企业降本增效层面看,一是通过降低电力价格、土地价格、物流价格,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是过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三是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的税费成本;四是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最后,积极稳妥、分类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处置“僵尸企业”。首先,对于四川省的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要分业施策,按照“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的思路,采取兼并重组、消化淘汰、拓展外部市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等方式来化解过剩产能。其次,对于化解省内的房地产库存,可从需求、供给及政策三方面来化解,通过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方向稳定需求端;通过鼓励房地产开发商适当降低房价、兼并重组,以控制和缩减供给端的扩张;通过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来稳定政策端的预期。再次,抓紧处理“僵尸企业”,以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方式来化解,同时妥善处理社会稳定和结极性改革的关系。

      深化开放合作,构筑内陆对外新高地。《报告》指出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拓展与沿线国家经贸、文化、旅游等合作。特别提到要组建省属国有海外投资公司,通过推动优势产业、富裕产能向境外转移,实施国际产能合作。该提法首次确立了省属国有投资公司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现阶段可以发挥省级投融资平台的资源辐射力,整合旗下众多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立足比较优势,积极布局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和产能示范基地。

      《报告》强化四川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为四川经济外向型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经济地理空间。

      脱贫攻坚,把握全面小康重要抓手。《报告》将创新机制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助手,强调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并不能完全满足扶贫开发的需要,必须还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进而形成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有利局面,将能够产生直接效益的一些扶贫开发项目,尽量让给社会资本来干,要注重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

      保护环境,共建四川宜居美好新家园。《报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绿化指标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提出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体现了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协调区域统筹城乡,谱写城乡新生活。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要素资源流通、政策共享的区域协调发展平台。县域经济将会是四川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空间核心,对保持四川经济稳定发展、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报告》特别强调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一观念顺延了《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在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核心。在城镇化率现行指标中,以往过多地强调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统计,城镇化率被严重高估,因为大量的农民工虽然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由于没有城镇户籍,并没有完全享受城镇居民的福利待遇,通过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强调,有利于推进四川真正城镇化建设和提升居民保障性福利服务。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6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三):新常态、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四川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下)

  • 2016年01月28日 09时29分
  • 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霍伟东

      导语:2016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在新常态、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四川科学发展的新思路:稳增长,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全面创新改革,打响“一号工程”第一炮;科学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供给需求共发力,激活经济新动力;深化开放合作,构筑内陆对外新高地;脱贫攻坚,把握全面小康重要抓手;保护环境,共建四川宜居美好新家园;协调区域统筹城乡,谱写城乡新生活。

      刚刚过去的2015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展望2016,我们将迎来“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只有全面分析、正确把握“新常态”和“新发展理念”的大趋势、大背景,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把行动落实到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去,才能保持从容应对各种情况的定力,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信心。

      从整体上看,《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成就,紧密结合了四川发展实际,科学规划了“十三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系统地提出了2016年四川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这对于动员全省干部群众同舟共济、拼搏实干、克难奋进,为实现“两个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将《报告》全文概述为成就篇和展望篇。

      本篇章为《新常态、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四川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下)——《政府工作报告》展望篇

      一、“十三五”发展的主要考虑。“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发展小康的决胜时期,也是我省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鉴于此,《报告》中拟定了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报告》首先对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全新阶段做了界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报告》指出现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征“经济规模质量的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多点多极发展的跃升期”、“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的续接期”、“全面小康的决胜期”。

      基于对现阶段我省所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的认识,《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引导,协同推进“三大发展战略”,即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及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坚持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平衡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全方位开放合作;坚持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社会问题。从而加快转变方式,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加快弥补短板,实现多点多极支撑的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二、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报告》布局了2016年我省的核心重点工作目标及任务,勾画了我省在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发背景下的发展新思路。


      就总体重点工作的内容而言,“稳增长”、“创新改革”、“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理”仍然是新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工作的重点。而同以往的重点工作任务相比,《报告》特别突出了“扶贫攻坚”与“结构性改革”,这恰是省委、省政府对新时期下我省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一剂“良方”。

      《报告》勾画出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下的四川发展新思路:

      稳增长,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报告》提出2016年经济形势仍然比较困难,必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投资领域,要稳定和扩大有效投资。

      《报告》特别重视产业引导基金和财政资金的牵引作用,这也符合国家一直提倡的“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条经济体制改革主线,通过改革算管理制度,有助于推进政府行政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放大财政扶持资金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实现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报告》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休息,促进旅游消费。这体现了公众假期由全民集中度假的粗放型模式向全民分散度假的精细化、个性化模式的转变,使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分配趋于合理,将激发更多的潜在旅游需求,发挥旅游业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

      《报告》也提到要发展消费金融公司,提高居民现期消费能力。可见促进消费金融的发展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金融产品,激发居民的消费能力。

      《报告》强调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设等新型外贸业态,则较好地契合了四川在“一带一路”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有利于四川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为四川商品进军国际市场开辟了新的营销网络,促进四川企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

      全面创新改革,打响“一号工程”第一炮。《报告》强调,“全面创新改革是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依托创新平台,形成创新资源共享、政策共用的优良创新环境,全面创新改革不仅仅是四川2016年的重点工作,更是四川“十三五”期间的“一号工程”。

      将“一号工程”具体化,《报告》强调“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相关制度(农村产权、国资国企、财税体制、地方金融)改革。

      《报告》强调军民融合,可以看出四川已经明确军民融合将是其经济创新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在双创方面,《报告》强调“孵化+创投”、“互联网+”等一些新型孵化器、加速器,将鼓励创新创业落实到实处,《报告》还首次提到了农民工、返乡川商在创新创业中担当重要角色,四川作为教育人口大省、劳工人口大省,应当充分发挥出固有优势,鼓励外出川商返乡创业,带动本省经济活力。

      供给需求共发力,激活经济新动力。《报告》一大亮点是明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四川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从而推动四川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我们可以从优化要素投入、降本增效、化解过剩产能三个视角来解读:

      首先,通过改革优化四川的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为四川经济增长提供支撑。从劳动力角度看,可以从落实二孩政策、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社保、医疗和失业救济等保障措施来提高劳动要素的供给质量;从资本角度看,要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市场化程度,推动川企挂牌新三板和沪深交易所,完善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的新四板辐射作用,提高服务川内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从技术角度看,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通过培育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主体,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通过政府简政放权、企业降本增效,给企业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从政府简政放权层面看,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企业降本增效层面看,一是通过降低电力价格、土地价格、物流价格,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是过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三是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的税费成本;四是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最后,积极稳妥、分类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处置“僵尸企业”。首先,对于四川省的钢铁、煤炭、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要分业施策,按照“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的思路,采取兼并重组、消化淘汰、拓展外部市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等方式来化解过剩产能。其次,对于化解省内的房地产库存,可从需求、供给及政策三方面来化解,通过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方向稳定需求端;通过鼓励房地产开发商适当降低房价、兼并重组,以控制和缩减供给端的扩张;通过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来稳定政策端的预期。再次,抓紧处理“僵尸企业”,以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方式来化解,同时妥善处理社会稳定和结极性改革的关系。

      深化开放合作,构筑内陆对外新高地。《报告》指出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拓展与沿线国家经贸、文化、旅游等合作。特别提到要组建省属国有海外投资公司,通过推动优势产业、富裕产能向境外转移,实施国际产能合作。该提法首次确立了省属国有投资公司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现阶段可以发挥省级投融资平台的资源辐射力,整合旗下众多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立足比较优势,积极布局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和产能示范基地。

      《报告》强化四川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为四川经济外向型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经济地理空间。

      脱贫攻坚,把握全面小康重要抓手。《报告》将创新机制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助手,强调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并不能完全满足扶贫开发的需要,必须还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进而形成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有利局面,将能够产生直接效益的一些扶贫开发项目,尽量让给社会资本来干,要注重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

      保护环境,共建四川宜居美好新家园。《报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绿化指标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提出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体现了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协调区域统筹城乡,谱写城乡新生活。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要素资源流通、政策共享的区域协调发展平台。县域经济将会是四川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空间核心,对保持四川经济稳定发展、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报告》特别强调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一观念顺延了《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在城镇化建设方面的核心。在城镇化率现行指标中,以往过多地强调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统计,城镇化率被严重高估,因为大量的农民工虽然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由于没有城镇户籍,并没有完全享受城镇居民的福利待遇,通过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强调,有利于推进四川真正城镇化建设和提升居民保障性福利服务。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