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紧紧抓住新常态下蕴涵的新机遇

  • 2015年05月06日 14时2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既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接的关键期,又面临仍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客观认识面临的新困难和新挑战,又要科学认识我国发展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我们要紧紧抓住新常态下蕴涵的新机遇,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创造新优势,增添新动力,主动新作为,推动全省经济沿着正确轨道、保持合理速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破解我省各方面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重视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坚持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力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要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要推动改革攻坚落地生根,释放创业创造的新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创新驱动带来的重大机遇。要继续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使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打造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引擎。发挥四川科教人才优势,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使创新驱动的着力点落实到新产业、新增长点的培育上。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完善科研人员和创新资源管理体制,促进人才双向流动和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重大机遇。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核心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加快传统产业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产业重组和优化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升级。要主动跟踪、研究和对接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聚焦七大优势产业,加快向中高端发展。壮大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有效完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行为,释放巨大内需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新型城镇化带来的重大机遇。我省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力量。要优化城镇布局,加快构建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以成都特大城市和天府新区为核心、以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化体系。把县城和小城镇作为解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抓手,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全面放开除成都之外的城镇落户限制,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县城、小城镇和新村协调发展。大力促进产城融合,统筹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土地、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和“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打开城乡建设新局面。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重大机遇。新常态下,更加注重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蕴涵着“三农”投入增长新机遇,必然会带来农村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新常态下,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安全,必将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机遇;新常态下,更加注重改革红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将给农民增收提供新机遇。要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化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更加注重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结构,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注重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扩大开放带来的重大机遇。顺应对外开放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与外需平衡、进口与出口平衡、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平衡,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出省出国出海和省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深化区域合作发展,突出新川创新科技园、台商工业园建设,扩大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圈合作,积极争取成都新设自贸试验园区。抢占产业合作发展制高点,推动特色优势产业产品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发展临空临港产业,引导优势资源和要素聚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扩大重点区域产品出口,推动对外贸易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四川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更加主动参与国际人文交流,提升四川文化“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李世金 作者单位:省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紧紧抓住新常态下蕴涵的新机遇

  • 2015年05月06日 14时2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既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接的关键期,又面临仍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客观认识面临的新困难和新挑战,又要科学认识我国发展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我们要紧紧抓住新常态下蕴涵的新机遇,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创造新优势,增添新动力,主动新作为,推动全省经济沿着正确轨道、保持合理速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重大机遇。破解我省各方面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重视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坚持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力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要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要推动改革攻坚落地生根,释放创业创造的新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创新驱动带来的重大机遇。要继续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使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打造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引擎。发挥四川科教人才优势,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使创新驱动的着力点落实到新产业、新增长点的培育上。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完善科研人员和创新资源管理体制,促进人才双向流动和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重大机遇。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核心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加快传统产业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产业重组和优化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升级。要主动跟踪、研究和对接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聚焦七大优势产业,加快向中高端发展。壮大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有效完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行为,释放巨大内需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新型城镇化带来的重大机遇。我省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力量。要优化城镇布局,加快构建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以成都特大城市和天府新区为核心、以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化体系。把县城和小城镇作为解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抓手,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全面放开除成都之外的城镇落户限制,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县城、小城镇和新村协调发展。大力促进产城融合,统筹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土地、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和“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打开城乡建设新局面。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重大机遇。新常态下,更加注重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蕴涵着“三农”投入增长新机遇,必然会带来农村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新常态下,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安全,必将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机遇;新常态下,更加注重改革红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将给农民增收提供新机遇。要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化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更加注重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结构,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更加注重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紧紧抓住新常态给扩大开放带来的重大机遇。顺应对外开放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与外需平衡、进口与出口平衡、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平衡,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出省出国出海和省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深化区域合作发展,突出新川创新科技园、台商工业园建设,扩大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圈合作,积极争取成都新设自贸试验园区。抢占产业合作发展制高点,推动特色优势产业产品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发展临空临港产业,引导优势资源和要素聚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扩大重点区域产品出口,推动对外贸易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四川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更加主动参与国际人文交流,提升四川文化“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李世金 作者单位:省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