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主动适应新常态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2月9日,达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通报:2014年达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7.8亿元,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2亿元,增长17.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2.4亿元,增长19.1%。
数据的背后,是达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两个定位”,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追赶跨越”的专注发展定力,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继续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呈现出转型升级、稳中向好的态势,社会文化事业更与经济保持同步发展,民生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稳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襄渝、达成、达万干线铁路在达州交汇,达巴铁路建设如火如荼,达州将迎来又一条横贯南北的铁路干线。目前,达州铁路可南至重庆、西抵成都、北达西安、东通万州。
除了达巴铁路,南大梁高速公路和达宣、达开快速通道等一批交通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达营高速公路如期开工,机场迁建进入立项审批,《达州市2014-2017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推进方案》获批实施。
按照该《方案》,2014-2017年,达州将投资333亿元,推进“3+22”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建设;同时,还将改造县乡道路1300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2500公里,建成公路安保工程1000公里,完成渡改公路桥86座;完成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项目8个,建成县级及以上站场6个、乡镇客运站62个和招呼站252个。
交通项目的加快建设,给达州稳定经济增势添砖加瓦。2014年,达州加快实施重点项目150个,集中攻坚重大工程项目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2亿元。达钢含钒建筑用钢、川投燃气发电、瓮福磷酸盐等一批产业项目陆续投产;秦巴医贸园、长德商贸城、二手车市场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成营运。
达州成功举办第五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再次凸显城乡消费活力显著增强、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达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增信贷投放146亿元,直接融资规模115亿元,第二期10亿元企业债券获批发行,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运行,土地整理和“双挂钩”项目新增指标2万亩。
调结构转型升级产业
“企业发展,最终要靠科技,工业是这样,农业也是这样。”3月7日,东柳醪糟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祥华说,他们连续多年和省农科院、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合作,去年不仅糯稻亩产达到1200斤,而且在原有醪糟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生产了新的米酒产品。
在大竹经济开发区,为手机显示屏生产增亮膜、扩散膜的维奇光电研发部负责人李加银告诉我们,5条生产线去年实现了1亿元的年收入,明年他们还将增加两条生产线,“年收入预计可以达到1.5亿元”。加快技术更新、适时转型升级,是以维奇光电等为代表的机械电子产业新的发展路径。
去年,大竹经济开发区新增入驻项目12个,竣工投产项目9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8.6亿元。大竹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全雪松介绍,日前,重庆机电汽摩配套产业园、四川电子科技产业园、大竹黎明光电产业园等数个“园中园”项目已正式签约,年内有望陆续入驻,而经开区内已有诸如川环科技、川东电缆、维奇光电等产业链配套或产业相关企业,双方可形成优势互补、产业链延伸配套的集群发展态势。
2014年,大竹、宣汉被列为全省首批14个工业强县示范县,渠县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达州经开区也成功入选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达州完成工业投资344亿元,其中技改投资239亿元;淘汰10户企业落后产能,关闭小煤矿18家,传统资源型和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90亿元。
抓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2014年11月,达州市国税局拓展“全市通办”业务范围,纳税人可在任何办税服务窗口即时办理业务。新升级的自助办税服务终端机,不仅扩展了自助办税业务范围,而且破解了“8小时工作制”难题。140项由纳税人申请的涉税事项全部可由窗口受理并办结,新办的355户纳税人,取消了6类报送资料。
达州市国税局开展的一系列便民为民措施,只是达州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2014年,达州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从496项减少到138项,精简率72%,公共服务收费事项从169项减少到110项,精简率29%;创新实践“一章”办理,积极推进容缺预审,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改革不只是简政放权,国资国企的改革同样在稳步推进,市罐头厂、市丝绸厂等4户停产破产企业改革进展顺利,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加快实施。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增加。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
改革也在财税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中推行,政府预算体系健全完善,“营改增”试点持续扩大,达州农商行筹建获批,宣汉农商行挂牌运营;民间投资活力加速释放,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9%。教育、科技、文化、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达州发展的动力活力得到增强。
重建管改观城乡面貌
春节期间,达州市火车站附近的人行道,乱摆乱放的摊点又“冒”了出来。在火车站西河路口,沿街摆放的水果摊、小吃摊,甚至将公交站台占据,致使公交车无法进站,只能在公路中间停靠。来往车辆常常造成拥堵,给行人出行造成安全隐患。
长假结束,达州市城管执法局火车站片区管委会出动20余人全力投入整治,先打招呼,后说服教育,要求限期自觉拆除乱摆摊点;对个别不听招呼乱摆摊的,严格依法给予强力拆除。从火车站乱摆乱放的摊位,再到汽车站附近的“黑车”,都是达州市2014年实施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五治”工程的重点治理目标。
针对交通秩序开展综合治理以来,达州采取奖补与严管相结合,取缔城区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残疾人专用车及社会车辆非法营运行为。同时,市域和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城区智能交通系统建成投入运行,更新公交车辆189辆,实现GPS定位和公交智能刷卡乘车,加快公交首末站和社会停车场建设。
2014年,达州市城镇化率达到39.4%,北城滨江、南城三里坪、西城马踏洞和莲花湖新区加快建设,塔坨片区棚户区改造顺利开工,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72平方公里、人口85万人。中心城区绿化新植改造全面提速,新增城镇绿地38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5%。
去年11月,拆迁户张中容搬进了位于大竹县北城新区的新房。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的改善,让她感受到了新区的变化。除了大竹北城新区,宣汉西区新城、渠县东城新区、开江城普新区、万源东区新城也初具规模,7个县(市、区)经济总量均突破100亿元。小城镇建设和产村相融新农村发展加快,新增省级试点镇4个,总数达到17个;新建和改扩建新村(综合体)聚居点337个、幸福美丽新村49个。
惠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没想到我们达州也有这么多书画家,作为一个达州人,很骄傲!”3月6日,在位于凤凰山景区的巴山书画院,达州市民李谦激动地说。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来到巴山书画院,“除了书画、雕塑等,这次又多了很多摄影作品。”
巴山书画院于2014年10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由原建陶厂废弃厂房改建而成,使用面积6100平方米,涵盖了陈列馆、美术馆、诗歌陈列室、古沉金丝楠木艺术品陈列室、创作中心、交流中心、培训中心等。“书画院的建成使用,不仅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创作交流的平台和空间,也满足了广大市民的艺术文化需求。”巴山书画院院长马骏华说,春节长假从正月初二对外开放,截至今年元宵节接纳公众超过2万人次。
巴山书画院、市美术馆、田园大舞台的建成开放,以及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和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见证了达州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2014年,达州市各项民生支出达到203.5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8%,9项民生工程、19件民生实事办理完毕。
以社会保险为例,参保覆盖人数达到496万人次,50.2万名城乡低保、5.2万名“五保”对象得到救助安置,15万名农村群众实现脱贫。与此同时,完成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3.5万户,建设保障性住房5117套,新增(改造)养老床位7100张,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8个。
前瞻2015
2015年,达州坚持“保位争先、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工作基调,全面推进“改革深化年”、“项目落实年”、“环境优化年”、“法治建设年”。
——改革深化年。坚持向改革要速度,向管理要效益,继续深化行政体制、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开放合作、农业农村等各领域改革,让市场和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再添达州发展新动力。
——项目落实年。把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等各项政府工作项目化,再促达州发展新跨越。
——环境优化年。致力加强“三个环境”建设,持续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着力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再创达州发展新优势。
——法治建设年。始终坚持把推进依法行政摆在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在法治轨道上履行法定职责、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建设法治四川先行区,再续达州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