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李克强总理足迹勾勒中国政府五大政策重心

  • 2014年08月11日 09时06分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字体:
  •  

      山东、湖南、内蒙古、重庆、沈阳、陕西,2014年以来,中国总理李克强先后前往多地调研。

      从在农田中翻地看墒情到走上高坡看棚户区、从考察治霾设备生产企业到攀上正在组装的风机、从考察长江黄金水道到关注东北振兴,中国总理这一连串的足迹显露出了中国政府的政策重心。

      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3月份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克强将“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放在2014年工作清单中的第一位,并强调“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今年以来,围绕着“简政放权”的相关政策频繁出炉。据统计,“简政放权”在2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稿中出现了18次。国务院还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27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督查。

      在基层调研时,李克强也重点考察了权力是否放得下,以及放权之后如何才能监管好。

      7月份,在湖南株洲市质监局服务窗口,李克强听取简政放权改革情况和建议,并与办事群众交流。他表示,要继续下好简政放权这盘“先手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对必要的审批也要缩短流程,政府办事提高效率,就能让企业提升效益。

      在加强“放”的同时,如何完善“管”,探索事中事后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广大企业和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也是李克强关注的内容。

      在山东,李克强也先后来到省交通厅服务窗口和济南市工商局,调研改革进展,并前往浪潮集团,了解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手段完善政府服务与监管的情况。

      李克强强调,继续简政放权,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消除“中梗阻”,避免截留改革红利,让千千万万愿意创业的人更方便拿到市场“入场券”。同时也要完善监管,创造公平环境,让市场活起来。他强调,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政府管理提供更及时、充分、准确的信息,使政府服务和监管更加到位。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最为显著地效果就是全国新登记企业的井喷式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168万户,同比增长57%。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8万户,从业人员达1009万人,同比增长43%。

      为了掌握新增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政策需求,李克强在济南请来十余位新创企业负责人,询问他们办企业的动力和资金从哪来,经营范围是什么,希望政府帮助解决哪些困难。

      在了解情况后,李克强承诺,决不能让企业被各种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捆住手脚,走不动,行不远,甚至关门停业。政府要加快取消不必要前置审批和资质资格认证等,下决心打掉前进路上一个个“障碍栏”,使企业经营更加便利。

      他表示,政府和企业要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要靠信用做基础,靠公平规则竞争,企业要讲诚守信,政府也要依法严格监管,打击处罚违法违规失信行为,这也是为诚信经营助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未来,官方料出台更多政策强化事后监管,依靠建立透明诚信市场秩序让问题企业曝光在阳光之中。

      三大区域战略支撑发展

      即便不考察具体行程,单单是李克强调研的省份清单也蕴含着足够多的政策信息。

      从两赴内蒙古、到重庆再到沈阳,李克强这一串足迹显示出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方面的三个重点工作:推进西部开发打造经济发展最大回旋余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出发。

      在内蒙古调研时,李克强了解了当地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情况。他指出,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回旋余地所在,内蒙古是我国主要能源基地和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在中西部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结构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在湖南调研时,李克强来到沪昆高铁施工现场,慰问酷暑中坚守岗位的工人。他说,推动中西部铁路等有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加强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建设,是实施定向调控的重要举措。要抓住当前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等有利时机,保质保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把惠民生的事办实办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在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克强走进去年刚从北京转移来的政通通信公司。他表示,有产业就有就业,承接既劳动密集又适应环保要求的产业转移是西部开发重要抓手,要把当地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与外来资金、技术有机“嫁接”,使转移产业落地生根。要加快发展宽带等基础设施,使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也能向西部转移,扩展“就业容纳器”,带动收入增长。

      除了西部重镇、重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身份”是长江水道的重要节点。在重庆,李克强还乘船考察长江黄金水道,观察港口基础设施和航道建设现状,听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

      李克强表示,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他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晓山告诉中新社记者,谋划这样一个大范围的长远发展,把内陆和出海口相连,把长江水域上东中西部地区相连,是中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条水道能有效将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无论是对于生产要素流通,还是资源优化配置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同时,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在中国政府区域经济的棋局之中。

      李克强在沈阳远大科技创业园考察时表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就是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打造综合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提升,促进协调发展。关键要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以体制创新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在上述考察后,李克强于日前主持召开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并提出六大方面举措。实施超过10年的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有望借此迎来“再出发”。

      以人为核心推动城镇化

      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城镇化是中国政府的工作要点。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就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3月份在内蒙古赤峰铁南棚户区,李克强攀上高坡,察看棚户区全貌,听取改造推进情况。看到房屋极其简陋,特别是听到群众反映一下雨就提心吊胆,李克强说,你们的窘境和期盼,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政府一定会尽力推进棚改,大家一起努力,早日住上新楼房、过上好日子。

      他指出,今年全国要改造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是近年来任务最重的,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国家将专门研究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支持棚改的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透露,将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补上资金缺口。

      除了居住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等城镇化的关键问题也都在李克强的考察清单之中。

      在德州景津公司,得知员工大多是当地农民工,李克强说,大家从小块地走出来,干上了大工业,是新产业工人,既长了本事,创造了价值,也增了收入。要大力发展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业,在城市安居和发展。

      在陵县德强家庭农场,李克强对农场创新经营模式表示肯定。李克强说,发展现代农业潜力无限。关键是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基础,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以依法规范为保障,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提高了,大家的生活就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德州袁桥社区,李克强同办户口的群众交谈,他说,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是广大农民的心愿。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发展规律,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步一步往前走,对进城农民的就医、社保、上学等配套服务都要跟上。进城的人多了,留在农村的居民也可以经营更多的地、有更高的收入。

      中国国务院日前已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改革的一大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益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而围绕着户籍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城镇化的关键问题,官方料继续发力。

      补短板兜底线改善民生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明确表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2014年以来,其重点考察了民生领域补短板、兜底线的政策效果,了解群众基本生活是否得到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提高。

      民以食为天。3月,在春耕备耕时节,李克强走进内蒙古的地里,向正在劳作的农民询问节水抗旱和种苗准备情况,他还拿起铁锹铲开表层土壤,蹲下身子捧起一把土查看墒情。

      7月,在夏粮收储时段,李克强来到湖南中储粮直属库,查看库存,了解新粮收储准备。他说,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到手的粮食务必颗粒归仓。要解决好收储问题,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

      这一系列举措显示了中国政府会向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目标持续努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内蒙古,李克强考察了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要用改革的办法形成良性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参与进来,共同办好职业教育,增加就业。

      7月份,在全国727万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就业压力历年最大之际,李克强来到湖南大学了解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和目前毕业生签约情况。在学校创业就业沙龙,李克强说,大学生有很多创造火花,你们的潜能和社会价值,需要通过就业创业来释放和体现。全社会都要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政府要当好“服务员”,让创业者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环保、基础设施等民众关注较多的问题也是总理考察的重点。

      在内蒙古德润污水处理厂,李克强考察了在建污水处理工程。他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这些年有了很大变化,但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网设施这些城市的“里子”,目前仍很薄弱。要创新机制,吸引更多民间投资,汇聚更大建设合力,补上这方面的“短板”,满足不断扩大的民生之需。

      在重庆轻轨6号线施工现场。李克强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重要前提,补上交通等方面的“短板”,不仅能够顺应民生期盼,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在当前形势下,还可以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要适时开工建设一批群众急需的重大项目,更好发挥“一举多得”之效。

      从这一系列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官方未来料继续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着手,持续改善民生问题。

      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位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以来,李克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考察当地的企业。而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产业正在攀升或者已经攀升至价值链高端。

      在湖南,李克强考察了南车株洲公司这一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当企业介绍他们生产的动车组已进入多国市场,李克强称赞这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代表作”。他说,创新的潜力有多大,市场的潜力就有多大。中国装备要在国际市场立足生根,竞争力在于性价比,生命力在于高质量。大家要一起努力,让先进的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在内蒙古,李克强攀上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赤峰)公司正在组装的风电机组,仔细询问关键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和产品销售等情况。他说,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要创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品牌和标准,更加注重开拓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西安,李克强总理到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考察。他说,这里集成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重大技术研发,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走自己的路,并勉励大家早日造出真机,不仅要在中国蓝天翱翔,也要飞向世界。

      在湖南,李克强考察了文化创意产业,他说,中国经济要向中高端水平升级,靠勤劳,还要靠智慧、靠创造。我们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巨大的市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创意产业前景无限,要用智慧使中国产品更加精致完美,用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和更多就业,使中国形象更好地传向世界。

      在重庆,李克强走进了有着50年历史的重庆川仪自动化公司车间。他说,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关键所在,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发展,驱动力在创新,脊梁也在创新,要打造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高地,让中国创新走得更快更远。西部地区也要立足创新,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难发现,在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政策目标下,李克强今年对上述代表性企业的考察,有助于为中国产业升级加油打气,为徘徊中的企业指明方向。(记者 周锐)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李克强总理足迹勾勒中国政府五大政策重心

  • 2014年08月11日 09时06分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山东、湖南、内蒙古、重庆、沈阳、陕西,2014年以来,中国总理李克强先后前往多地调研。

      从在农田中翻地看墒情到走上高坡看棚户区、从考察治霾设备生产企业到攀上正在组装的风机、从考察长江黄金水道到关注东北振兴,中国总理这一连串的足迹显露出了中国政府的政策重心。

      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3月份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克强将“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放在2014年工作清单中的第一位,并强调“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今年以来,围绕着“简政放权”的相关政策频繁出炉。据统计,“简政放权”在2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稿中出现了18次。国务院还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27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督查。

      在基层调研时,李克强也重点考察了权力是否放得下,以及放权之后如何才能监管好。

      7月份,在湖南株洲市质监局服务窗口,李克强听取简政放权改革情况和建议,并与办事群众交流。他表示,要继续下好简政放权这盘“先手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对必要的审批也要缩短流程,政府办事提高效率,就能让企业提升效益。

      在加强“放”的同时,如何完善“管”,探索事中事后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广大企业和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也是李克强关注的内容。

      在山东,李克强也先后来到省交通厅服务窗口和济南市工商局,调研改革进展,并前往浪潮集团,了解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手段完善政府服务与监管的情况。

      李克强强调,继续简政放权,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消除“中梗阻”,避免截留改革红利,让千千万万愿意创业的人更方便拿到市场“入场券”。同时也要完善监管,创造公平环境,让市场活起来。他强调,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政府管理提供更及时、充分、准确的信息,使政府服务和监管更加到位。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最为显著地效果就是全国新登记企业的井喷式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168万户,同比增长57%。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8万户,从业人员达1009万人,同比增长43%。

      为了掌握新增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政策需求,李克强在济南请来十余位新创企业负责人,询问他们办企业的动力和资金从哪来,经营范围是什么,希望政府帮助解决哪些困难。

      在了解情况后,李克强承诺,决不能让企业被各种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捆住手脚,走不动,行不远,甚至关门停业。政府要加快取消不必要前置审批和资质资格认证等,下决心打掉前进路上一个个“障碍栏”,使企业经营更加便利。

      他表示,政府和企业要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要靠信用做基础,靠公平规则竞争,企业要讲诚守信,政府也要依法严格监管,打击处罚违法违规失信行为,这也是为诚信经营助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未来,官方料出台更多政策强化事后监管,依靠建立透明诚信市场秩序让问题企业曝光在阳光之中。

      三大区域战略支撑发展

      即便不考察具体行程,单单是李克强调研的省份清单也蕴含着足够多的政策信息。

      从两赴内蒙古、到重庆再到沈阳,李克强这一串足迹显示出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方面的三个重点工作:推进西部开发打造经济发展最大回旋余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出发。

      在内蒙古调研时,李克强了解了当地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情况。他指出,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回旋余地所在,内蒙古是我国主要能源基地和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在中西部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结构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在湖南调研时,李克强来到沪昆高铁施工现场,慰问酷暑中坚守岗位的工人。他说,推动中西部铁路等有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加强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建设,是实施定向调控的重要举措。要抓住当前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等有利时机,保质保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把惠民生的事办实办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在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李克强走进去年刚从北京转移来的政通通信公司。他表示,有产业就有就业,承接既劳动密集又适应环保要求的产业转移是西部开发重要抓手,要把当地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与外来资金、技术有机“嫁接”,使转移产业落地生根。要加快发展宽带等基础设施,使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也能向西部转移,扩展“就业容纳器”,带动收入增长。

      除了西部重镇、重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身份”是长江水道的重要节点。在重庆,李克强还乘船考察长江黄金水道,观察港口基础设施和航道建设现状,听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

      李克强表示,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他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晓山告诉中新社记者,谋划这样一个大范围的长远发展,把内陆和出海口相连,把长江水域上东中西部地区相连,是中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条水道能有效将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无论是对于生产要素流通,还是资源优化配置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同时,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在中国政府区域经济的棋局之中。

      李克强在沈阳远大科技创业园考察时表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就是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打造综合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提升,促进协调发展。关键要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以体制创新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在上述考察后,李克强于日前主持召开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并提出六大方面举措。实施超过10年的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有望借此迎来“再出发”。

      以人为核心推动城镇化

      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城镇化是中国政府的工作要点。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就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3月份在内蒙古赤峰铁南棚户区,李克强攀上高坡,察看棚户区全貌,听取改造推进情况。看到房屋极其简陋,特别是听到群众反映一下雨就提心吊胆,李克强说,你们的窘境和期盼,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政府一定会尽力推进棚改,大家一起努力,早日住上新楼房、过上好日子。

      他指出,今年全国要改造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是近年来任务最重的,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国家将专门研究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支持棚改的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透露,将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补上资金缺口。

      除了居住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等城镇化的关键问题也都在李克强的考察清单之中。

      在德州景津公司,得知员工大多是当地农民工,李克强说,大家从小块地走出来,干上了大工业,是新产业工人,既长了本事,创造了价值,也增了收入。要大力发展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业,在城市安居和发展。

      在陵县德强家庭农场,李克强对农场创新经营模式表示肯定。李克强说,发展现代农业潜力无限。关键是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基础,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以依法规范为保障,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提高了,大家的生活就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德州袁桥社区,李克强同办户口的群众交谈,他说,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是广大农民的心愿。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发展规律,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步一步往前走,对进城农民的就医、社保、上学等配套服务都要跟上。进城的人多了,留在农村的居民也可以经营更多的地、有更高的收入。

      中国国务院日前已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改革的一大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益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而围绕着户籍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城镇化的关键问题,官方料继续发力。

      补短板兜底线改善民生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明确表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2014年以来,其重点考察了民生领域补短板、兜底线的政策效果,了解群众基本生活是否得到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提高。

      民以食为天。3月,在春耕备耕时节,李克强走进内蒙古的地里,向正在劳作的农民询问节水抗旱和种苗准备情况,他还拿起铁锹铲开表层土壤,蹲下身子捧起一把土查看墒情。

      7月,在夏粮收储时段,李克强来到湖南中储粮直属库,查看库存,了解新粮收储准备。他说,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到手的粮食务必颗粒归仓。要解决好收储问题,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

      这一系列举措显示了中国政府会向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目标持续努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内蒙古,李克强考察了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要用改革的办法形成良性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参与进来,共同办好职业教育,增加就业。

      7月份,在全国727万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就业压力历年最大之际,李克强来到湖南大学了解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和目前毕业生签约情况。在学校创业就业沙龙,李克强说,大学生有很多创造火花,你们的潜能和社会价值,需要通过就业创业来释放和体现。全社会都要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政府要当好“服务员”,让创业者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环保、基础设施等民众关注较多的问题也是总理考察的重点。

      在内蒙古德润污水处理厂,李克强考察了在建污水处理工程。他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这些年有了很大变化,但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网设施这些城市的“里子”,目前仍很薄弱。要创新机制,吸引更多民间投资,汇聚更大建设合力,补上这方面的“短板”,满足不断扩大的民生之需。

      在重庆轻轨6号线施工现场。李克强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重要前提,补上交通等方面的“短板”,不仅能够顺应民生期盼,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在当前形势下,还可以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要适时开工建设一批群众急需的重大项目,更好发挥“一举多得”之效。

      从这一系列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官方未来料继续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着手,持续改善民生问题。

      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位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以来,李克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考察当地的企业。而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产业正在攀升或者已经攀升至价值链高端。

      在湖南,李克强考察了南车株洲公司这一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当企业介绍他们生产的动车组已进入多国市场,李克强称赞这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的“代表作”。他说,创新的潜力有多大,市场的潜力就有多大。中国装备要在国际市场立足生根,竞争力在于性价比,生命力在于高质量。大家要一起努力,让先进的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在内蒙古,李克强攀上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赤峰)公司正在组装的风电机组,仔细询问关键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和产品销售等情况。他说,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要创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品牌和标准,更加注重开拓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西安,李克强总理到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考察。他说,这里集成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重大技术研发,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走自己的路,并勉励大家早日造出真机,不仅要在中国蓝天翱翔,也要飞向世界。

      在湖南,李克强考察了文化创意产业,他说,中国经济要向中高端水平升级,靠勤劳,还要靠智慧、靠创造。我们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巨大的市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创意产业前景无限,要用智慧使中国产品更加精致完美,用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和更多就业,使中国形象更好地传向世界。

      在重庆,李克强走进了有着50年历史的重庆川仪自动化公司车间。他说,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关键所在,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发展,驱动力在创新,脊梁也在创新,要打造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高地,让中国创新走得更快更远。西部地区也要立足创新,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难发现,在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政策目标下,李克强今年对上述代表性企业的考察,有助于为中国产业升级加油打气,为徘徊中的企业指明方向。(记者 周锐)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