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附加值,超值!
李克强说:“过去我们的出口,一个集装箱才能换回一台彩电,现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附加值,超值!”
他强调,要使中国从过去生产消费品出口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向世界提供先进装备的重要基地。
这么多国家基础设施需求巨大,这为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周前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李克强取得“超预期的成果”:在已签订140亿美元合作的基础上,又现场“拿下”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
在24日的常务会上,李克强回忆说,会谈之初,哈方原本只希望向中国出口更多的能源与农产品。但李克强听对方介绍了本国的“光明大道”计划后,不失时机提出一揽子中哈产能合作的计划。
“光明大道”计划是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一个月前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加强道路、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李克强仔细询问后发现,哈萨克斯坦本国没有一个水泥厂、平板玻璃厂,仅有一个钢铁厂规模也很小,根本不能满足计划需求。
“能不能考虑咱们合作?我们就地建设生产线,帮你们实施‘光明大道’计划?”李克强对纳扎尔巴耶夫说。
听到这一建议后,纳扎尔巴耶夫“眼前好像一亮”,立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会谈当晚,哈方就紧急制定方案、筹措资金,第二天一早,哈总理马西莫夫与李克强共进早餐期间商定,将中哈产能合作金额锁定为180亿美元。
哈总统次日高度评价李克强总理“外交风格务实、高效”,并把中哈产能合作计划称为“李计划”。
李克强在24日的常务会上分析道,中哈两国合作的项目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火电厂等,都是我们的“富余优质产能”。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内需不足,但众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很高,希望以此拉动经济、稳定增长。
“我们有这么多富余优质产能,恰好又有这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这为中国的装备制造‘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李克强说。
“走出去”实际上是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让产业在竞争中升级
李克强以“中欧陆海快线”的规划说明,支持企业“走出去”,不仅有利于化解国内富余优质产能,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2月17日,李克强在塞尔维亚出席中国—中东欧16国峰会期间,与塞尔维亚、匈牙利、马其顿总理一致同意,共同打造“中欧陆海快线”。而在李克强结束亚欧行、返回北京当天,希腊议会批准通过了中远比雷埃夫斯港《友好协商协议》,允许中远集团投资2.3亿欧元扩建比港3号码头、大幅提高吞吐量,从而使这条规划中的中欧陆海快线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李克强说,比港友好协商协议的通过,使中国企业有了一条进入欧洲更加便捷的海陆通道,这对推动中国装备走向全球市场的意义不言而喻。
“过去我们的出口,一个集装箱才能换回一台彩电,现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附加值,超值!”李克强说,“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国外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际标准,这事实上把我们的企业推向了全球市场,使我们的相关产业在竞争中得到升级。”
他还强调,中国装备出口不仅带动大型企业“走出去”,还有很多配套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也一并“抱团”走向了国际市场。
外汇储备与其只买他国国债,不如更多用于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产业升级、改善民生
李克强说,中国的很多产能,虽然对于国内“富余”,但在国际市场上,则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优质产能。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于中国装备“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他强调,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BOT(特许权协议)等投融资模式,还要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运用。“我们的外汇储备量太大,如果光买其他国家的国债,年底只能赚少许利息,还不如配合运用,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改善民生。”
李克强说,中国今天已经走到一个新的阶段:要从过去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向世界提供先进装备的重要基地。让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接受更高水平的检验,在激烈竞争中提质增效升级。(肖楠)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