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的台前幕后
这一天,距离四川提出这一设想整整过去四年。从地方设想到国家战略,梦想成真的旅程,注定不同寻常。
萌芽:
4年前就已经开始
天府新区这个名字,因何而来?
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回忆,最早要追溯到2007年到201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进行“成渝城镇群规划”里面,第一次提出天府新区概念。这是天府新区第一次出现在政府规划之中。
2010年7月,在省里一次讨论经济社会发展的务虚会上,有人提出四川应该寻找经济发展新空间,建一个新区立即成为会上的热点话题。随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专门做了一份关于世界各地新区的调研报告,研究新区对一个区域的意义及发展模式。
当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天府新区”的概念第一次公开亮相。会议提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当时,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已基本完成,在灾后超过万亿元投资的带动下,四川GDP连续几年保持快速增长,当年GDP总量突破1.7万亿元,面临向两万亿俱乐部跨越突破的关键期。
与此同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当时正面临出台。经济区内的另一核重庆,两江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倘若成都这一极没有及时跟上脚步,双核驱动的成渝经济区将面临一强一弱的态势,这不仅会影响到四川的发展,同时也会迟滞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四川必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天府新区应运而生。
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决策部署、落实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它对于拓展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凸显四川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地位,对于增强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的引擎作用,对于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成长:
从动工到今天,成为不折不扣“热土”
2011年11月25日,是四川天府新区发展历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这一天,天府新区建设启动仪式在成都市双流县西航港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破土动工,天府新区正式从规划阶段步入全面建设阶段。
这一天,距离省政府正式批复《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刚刚过去一个多月。在那之前,包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内的国内顶级规划设计专家,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其间几易其稿,交出一份高质量的总体规划,这也保证了天府新区能够赶在2012年新年到来之前,从抽象的规划图变为机器轰鸣的施工工地。
建设天府新区,四川的脚步走得格外紧迫,背后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同样是在2011年,我省召开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提出,要抓紧启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起步区”建设,强化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的引擎作用,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2012年,四川成立了以省长任主任的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同年,四川将建设天府新区明确为“一号工程”,并出台诸多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
效果立竿见影。新区动工建设一年,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就超过1000亿元,平均每天有超过3.5亿元资金注入这块土地,投资强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0倍。每月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签约入驻,一年内,有100个项目竣工投产,已经成为西部不折不扣的热土。
升级:
先后征求19个国家部委的意见
对于天府新区,很多四川人都有一个梦:让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
在正式获批前,很多信号陆续传出:2011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天府新区首次明确“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四川社科界对此普遍解读为,天府新区由此将和两江新区获得一样的特殊政策待遇。
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发展规划,再次明确将天府新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城市新区。
今年9月公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天府新区创新发展。
四川自身也在积极行动。2013年和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四川代表团的全团一号提案,均与推动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有关。
进入2014年,推动天府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的努力进入冲刺阶段。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要求,申报工作进展实行每周上报,节奏骤然紧张。据记者了解,为此,省级有关部门多次进京,向有关部委说明情况,沟通汇报。
国家级新区的审批权限在国务院。在为期近半年的时间内,国务院先后征求了包括发改委、环保部、住建部、财政部等19个国家部委的意见,可谓“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一致认可。(记者 梁现瑞)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