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裂缝”定格灾难

  • 2013年05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四面青山苍翠。一座锈黄色的长型建筑在草坪上矗立,从山上俯瞰,仿佛是在大地上撕裂的道道“伤痕”。5月9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正式开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提高抗震性能

      国内博物馆中首次使用阻尼支撑技术

      时间回溯到2008年9月,上海同济大学接手地震纪念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此后两年多时间里,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长福先后10次带队进入北川老县城,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2010年初,项目组向同济大学各设计机构发出地震纪念馆方案征集活动,36个概念方案迅速集结。最后,四川人蔡永洁教授设计的“裂缝”成为地震纪念馆蓝本。

      昨日,在地震纪念馆前,负责建设的四川华西集团十二公司项目经理胡锐告诉记者,根据设计方案,纪念馆依山修建,相当于半个地下建筑,通过地面切割、抬起,形成主要建筑,并通过一条下沉步行道,分割串起馆区中各个重要元素。

      由于纪念馆建筑设计大量采用倾斜结构,很多屋面、墙体都是倾斜形状,所以在建设中施工方用全站仪测量放线,以保证每个点、每个坐标的精确度。所有建筑都采用清水混凝土,不仅强度好,还能达到抹灰效果。

      如何做出大地撕裂的“裂缝”效果?胡锐说,纪念馆外墙使用了5毫米厚的耐候锈蚀钢板。这种钢板是一种合金钢,经过日晒雨淋会形成自然的锈蚀,产生的斑驳花纹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感觉。但这种钢板只会表面锈蚀,经过加速反应测试,20年锈蚀不超过1毫米。然后,在纪念馆四周和屋顶用覆土做景观,使钢板与屋顶绿色植被交接显示出锋利边缘,这样就能形成“裂缝”。

      胡锐说,为提高抗震性能,纪念馆应用了阻尼支撑的技术手段。纪念馆内的钢架上安装有54个阻尼器,好像是可以伸缩的弹簧,当建筑摇晃时,阻尼器能跟随摇晃自然伸缩,以吸收能量,避免建筑因地震受到损坏。这样的技术手段,在国内博物馆中还是首次使用。

      油画+雕塑多媒体场景震撼人心

      负责纪念馆陈展设计的北京雅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展览负责人黄建明告诉记者,为了在展厅中表现出“裂缝”的感觉,在一楼展厅布置了七倒八歪的墙、撕裂的顶棚、滚落的山石等场景。二楼展厅则主要表现灾后重建、感恩奋进,应用了虚拟显示技术与大型重建规划沙盘模型等展示手段,展现出新汶川、新北川等一批重点重建项目。

      展厅中不仅有实物、文字资料,也有图片和雕塑。最震撼人心的是电子屏幕上持续播放的视频。记者看到,大型折幕投影中的动态影像,再现了昔日山川秀美、祥和幸福的景象。然而,瞬间爆发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山崩地裂、飞石滚落、大地颤抖的场景中……最终定格于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的历史时刻。而运用声光电技术的场景展示,则将多媒体技术与大型油画、雕塑结合在一起。只见雷雨交加的天空下,大幅背景油画与超写实雕塑,逼真再现了灾区人民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劳动场面,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黄建明说,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增强展览的震撼力,其中最大的电子屏幕有24米长、5米宽。

      温馨提示

      纪念馆实行免费不免票,团体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预订门票,社会公众则可以在任家坪和擂鼓镇接待点凭有效证件领取门票。 (记者 陈四四 邹俊川)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裂缝”定格灾难

  • 2013年05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四面青山苍翠。一座锈黄色的长型建筑在草坪上矗立,从山上俯瞰,仿佛是在大地上撕裂的道道“伤痕”。5月9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正式开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提高抗震性能

      国内博物馆中首次使用阻尼支撑技术

      时间回溯到2008年9月,上海同济大学接手地震纪念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此后两年多时间里,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长福先后10次带队进入北川老县城,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2010年初,项目组向同济大学各设计机构发出地震纪念馆方案征集活动,36个概念方案迅速集结。最后,四川人蔡永洁教授设计的“裂缝”成为地震纪念馆蓝本。

      昨日,在地震纪念馆前,负责建设的四川华西集团十二公司项目经理胡锐告诉记者,根据设计方案,纪念馆依山修建,相当于半个地下建筑,通过地面切割、抬起,形成主要建筑,并通过一条下沉步行道,分割串起馆区中各个重要元素。

      由于纪念馆建筑设计大量采用倾斜结构,很多屋面、墙体都是倾斜形状,所以在建设中施工方用全站仪测量放线,以保证每个点、每个坐标的精确度。所有建筑都采用清水混凝土,不仅强度好,还能达到抹灰效果。

      如何做出大地撕裂的“裂缝”效果?胡锐说,纪念馆外墙使用了5毫米厚的耐候锈蚀钢板。这种钢板是一种合金钢,经过日晒雨淋会形成自然的锈蚀,产生的斑驳花纹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感觉。但这种钢板只会表面锈蚀,经过加速反应测试,20年锈蚀不超过1毫米。然后,在纪念馆四周和屋顶用覆土做景观,使钢板与屋顶绿色植被交接显示出锋利边缘,这样就能形成“裂缝”。

      胡锐说,为提高抗震性能,纪念馆应用了阻尼支撑的技术手段。纪念馆内的钢架上安装有54个阻尼器,好像是可以伸缩的弹簧,当建筑摇晃时,阻尼器能跟随摇晃自然伸缩,以吸收能量,避免建筑因地震受到损坏。这样的技术手段,在国内博物馆中还是首次使用。

      油画+雕塑多媒体场景震撼人心

      负责纪念馆陈展设计的北京雅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展览负责人黄建明告诉记者,为了在展厅中表现出“裂缝”的感觉,在一楼展厅布置了七倒八歪的墙、撕裂的顶棚、滚落的山石等场景。二楼展厅则主要表现灾后重建、感恩奋进,应用了虚拟显示技术与大型重建规划沙盘模型等展示手段,展现出新汶川、新北川等一批重点重建项目。

      展厅中不仅有实物、文字资料,也有图片和雕塑。最震撼人心的是电子屏幕上持续播放的视频。记者看到,大型折幕投影中的动态影像,再现了昔日山川秀美、祥和幸福的景象。然而,瞬间爆发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山崩地裂、飞石滚落、大地颤抖的场景中……最终定格于天安门广场降下半旗的历史时刻。而运用声光电技术的场景展示,则将多媒体技术与大型油画、雕塑结合在一起。只见雷雨交加的天空下,大幅背景油画与超写实雕塑,逼真再现了灾区人民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劳动场面,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黄建明说,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增强展览的震撼力,其中最大的电子屏幕有24米长、5米宽。

      温馨提示

      纪念馆实行免费不免票,团体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预订门票,社会公众则可以在任家坪和擂鼓镇接待点凭有效证件领取门票。 (记者 陈四四 邹俊川)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